- 相關推薦
借我一雙慧眼吧閱讀題及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通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幫助到我們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借我一雙慧眼吧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借我一雙慧眼吧閱讀題及答案 1
【原文】
借我一雙慧眼吧
城市霧霾現象困擾人們的出行。“借我一雙慧眼吧!”人們想在霧中把城市看清,更想清楚知道霧霾天氣是怎么形成的,在生活中我們又怎么保護好自己。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介紹,大氣中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于1000米時,氣象學便稱其為霧。
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出現飽和。如果水汽多于飽和量,多余的就會凝結出來,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里,成為霧。氣溫愈低,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霧霾。
針對北京、華北等地的具體氣象條件,在較低的溫度影響下,當近地面暖而濕的南風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形成霧。
霧本身不是污染,但產生霧的大氣環境處于比較穩定的狀態,空氣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擴散,造成集聚效應,會使污染越來越重。同樣,城市污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與低層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也會加重霧霾程度。
由于大霧本身呈現一種不均勻的現象。因此,會出現同一城市霧霾程度不同。大霧天氣是間歇性的。“以北京為例,南部的霧平流到城區,造成城區能見度下降。而北面由于地勢較高,出現霧霾的`幾率較城區少。”北京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繼松說。
隨著空氣質量的惡化,陰霾天氣現象出現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國不少地區把陰霾天氣現象并入霧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其實霧與霾從某種角度來說是有很大差別的。譬如:出現霧時空氣潮濕;出現霾時空氣則相對干燥,空氣相對濕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極細微的塵粒、煙粒、鹽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見度小于10KM的空氣混蝕的現象。符號為“∞”。霾的日變化一般不明顯。當氣團沒有大的變化,空氣團較穩定時,持續出現時間較長,有時可持續10天以上。由于陰霾、輕霧、沙塵暴、揚沙、浮塵、煙霧等天氣現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極微細的塵粒或煙粒等影響致使有效水平能見度小于10KM。有時使氣象專業人員都難于區分。必須結合天氣背景,天空狀況,空氣濕度,顏色氣味及衛星監測等因素來綜合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結論,而且霧和霾的天氣現象有時可以相互轉換的。
霧霾天氣使空氣質量明顯降低。氣象專家提醒居民需適當防護,盡量減少室外暴露的時間,減少開窗,大霧中出行戴PM2.5口罩很有用,但不宜久戴。當發現呼吸困難或不適,口罩受污染,使用者感到呼吸阻力變大,口罩損毀等情況要立即更換。盡量少抽煙。由于能見度較低,駕駛人員應控制速度,確保安全。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也要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吃黑木耳和豬血能除體內灰塵。做好個人衛生,外出回家后要及時洗臉,漱口和清理鼻腔。
【問題】
9.選文的說明對象正確的一項是( )
A.借我一雙慧眼吧
B.霧霾天氣是怎么形成的
C.空氣質量惡化
D.霧霾形成原因和個人防護方法
10.選文分析說明方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引用 作比較 列數字
B.分類別 打比方 摹狀貌
C.舉例子 下定義 分類別
D.作比較 列數字 舉例子
11.下面關于“霾”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霾在同一城市不同區域,同一天變化不大。
B.霾的水汽比霧的水汽小,空氣相對濕度通常在60%以下。
C.大氣中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于1000米時,形成霾天氣。
D.霾讓人出行不方便,對人的身體有不良的影響。
12.下列表述與選文內容完全一致的一項是( )
A.吃黑木耳和豬血能預防霧霾天氣。
B.霧是由于大量極細微的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見度小于10KM
的空氣混蝕的現象。
C.北京和華北地區一年四季容易產生霧霾天氣。
D.霧本身對人體沒有害,霧使空氣中原有的塵埃散發不出去,人們被迫吸入才形成
危害。
【參考答案】
9.D
10.B
11.C
12.D
借我一雙慧眼吧閱讀題及答案 2
1956年8月,“全國數學論文報告會”在北京舉行。這個報告會是中國數學界元老俊杰云集的群英會,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并非易事。經華羅庚推薦,陳景潤參加了會議,并被分配在數論代數分組。
當陳景潤站在講臺上宣讀他的論文時,在與會的30多位數學家的目光注視下,他竟然不知如何是好,所有準備好的言辭,全部逃遁得無影無蹤,勉強說了一二句,就癡癡地站在那里,不知該說什么。最后還是他的老師,廈門大學的李文清走上講臺,對陳景潤的論文作了補充介紹。但臺下的聽眾搖頭嘀咕開了。這時,一個魁梧的身影在眾人的目光中健步移上臺去,喔,是華羅庚,這位中國數學界堪稱泰斗的大人物,他闡述了陳景潤這篇論文的意義和不凡之處,充分評價了陳景潤所取得的成果。對于陳景潤的這篇論文,《人民》在報道這次大會時,特別指出:“從大學畢業才三年的陳景潤,在兩年的業余時間里,閱讀了華羅庚的大部分著作,他提出的一篇關于‘他利問題’的論文,對華羅庚的研究成果有了一些推進。”這個評價客觀且不乏冷靜。陳景潤的成果終于得到了公認。
1957年9月,在華羅庚的極力推薦下,陳景潤正式調到北京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工作。華羅庚從小家境貧寒,又身患殘疾,沒上過大學,精湛的數學造詣和深厚的數學功底全靠自己自學。當初,只在中學任會計兼庶務,幸有唐培經、熊慶來等人對他獎掖幫助,把他調到清華大學工作,并給予無私的幫助和逐步的提攜,才使他成為中國數學界的一代宗師。以已推人,華羅庚把期望寄托在僅見過一面的陳景潤身上。他曾經說過:“鳴之而通其意,正是我們熱心于科學事業的職責,也正是伯樂之所以為伯樂的原因。”陳景潤進京后,仍然保持那種孤雁獨翔式的科研方式,他習慣于一個人獨處,習慣于單槍匹馬去叩響科學的殿堂。華羅庚充分理解陳景潤這種難以移易的獨特個性,給了他充分的自由天地。對此陳景潤感激不盡,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揭開了他生命史上最輝煌的一頁。終于在1973年發表了被公認為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重大貢獻的“1+2”的詳細證明。
滴水之恩,必涌泉相報。陳景潤在自己身患重病住院的日子里,依然牢記著華羅庚當年對他的厚愛之心。華羅庚于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講學時,心臟病突發而不幸去世,陳景潤聞訊悲痛萬分,泣不成聲!后來,為了永遠紀念這位數學大師,人們在數學研究所豎起了一尊華歲庚銅像。在揭幕儀式上,已是病重住院的陳景潤,坐著輪椅堅持到這里向尊敬的恩師表示了綿綿的思念和無限的崇敬感激之情。
(摘編自沈世豪《陳景潤》,有修改)
4.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陳景潤在“全國數學論文報告會”上被分配在數論代數分組,在其中占了一席之地,并在大會上宣讀完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于是得到了充分的認可。
B.《人民》報道了“全國數學論文報告會”,并對陳景潤的那篇論文進行了客觀且不乏冷靜的評價,這是陳景潤的成果終于得到了公認的原因之一。
C.華羅庚總結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成才道路,愿意像伯樂那樣去發現科學研究中的“英才”,因此他把期望寄托在僅見過一面的陳景潤身上。
D.陳景潤的科研方式一直是孤雁獨翔式,即習慣于一個人獨處,習慣于單槍匹馬地丟叩響科學的殿堂。華羅庚厚愛他的這些獨特研究個性。
5.從“慧眼識英才”事跡中可以看出華羅庚與陳景潤具有哪些重要品質?請結合全文加以分析。(4分)
6.對文章結尾一段有人認為和“慧眼識英才”關系不大,應該刪去;有人則認為是必須要有的。請結合文章談談你對此的看法。(5分)
參考答案:
4.(3分)B【解析】A項對文中“占了一席之地”解說理解錯誤,“讀完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認可”表述也不符合原文,0分;B項準確解說原文相關句,3分;C項“華羅庚總結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成才道路”解說在文中沒有根據,介紹華羅庚的人生經歷和成才道路的是作者,0分;D項將文中“厚愛之心”與“充分理解”混淆錯誤,0分。
5.(4分)①華羅庚的樂于發掘提攜新人的無私厚愛精神和尊重不同科研習慣的容人之心;②陳景潤的堅持不懈的科研精神和知恩善報的感恩之心。(每答出一點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6.(5分)認為應該刪去。①文章談的是“慧眼識英才”,結尾則表達的是“英才”感恩“慧眼”,不合主題;②華羅庚和陳景潤的事跡及性格塑造在最后一段前就已經塑造完成,因此最后一段就可以刪去;③最后一段的感恩情節可以簡要地在前面文字中體現而沒有必要單獨成為結尾段,有了最后一段反而在情感表達上和前面的出現不一致,應該刪去。
認為必須要有。①“慧眼識英才”,結尾以“英才”感恩“慧眼”,升華了主題“慧眼”是獨具慧眼,“英才”更有德才;②華羅庚和陳景潤的事跡及性格通過最后一段表現了他們鞠躬盡瘁與知恩善報的一面,將兩人之間的事跡敘述表達完整,使人物形象豐滿真實;③最后一段的感恩情節成為“慧眼識英才”重要升華,華羅庚影響了無數人,也深深留在陳景潤心中,表現了陳景潤對華羅庚情感的真摯深沉,升華了人物感情。(答出一點給2分,兩點4分,三點5分,意思答對即可)
【借我一雙慧眼吧閱讀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一雙皮鞋的秘密》閱讀題及答案04-19
《讀磨腦子的書吧》閱讀題及答案09-29
《一雙腳上的修養》閱讀題及答案02-26
慧眼識英才閱讀及答案參考10-03
讓他說完吧閱讀答案09-12
《等》閱讀題及答案10-02
經典閱讀題及答案09-11
經典閱讀題及答案08-31
《題武關》閱讀題及答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