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5-05-19 08:31:50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實用的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實用的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材簡說

      這個語文園地有五項練習,分別是復習同偏旁的字、讀詞語、比較形近字、讀句說句和讀兒歌。

      二、教學建議

      第一項“我會認”,是復習學過的帶“讠、亻、口”的字,用歸類認讀的方式加深記憶。可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想想每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共同點,然后同桌互查或教師抽查。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議采用游戲形式來學習,如,“摘蘋果”游戲。

      出示蘋果樹貼圖,樹上貼三種蘋果:紅蘋果、黃蘋果、青蘋果。三種蘋果背面分別貼著帶有“讠、亻、口”的字,在蘋果樹的一側貼出分別寫著“讠、亻、口”的三個筐。小朋友上臺摘下一個蘋果后,先領大家準確讀出背面的字,然后把字卡揭下來,貼到相應的筐上。讀對了,貼對了,就能得到這個蘋果。

      第二項“我會讀”,內容是讀學過的字組成的詞。這些詞在平時的口語中較常用。多讀幾遍有利于鞏固生字,積累詞語。讀前,教師要提示讀準字音。練讀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也可通過做游戲練讀。如,“奪紅旗”。

      畫十二級臺階,每層臺階上寫有一個詞語,最高處有一面紅旗。誰讀得又對又快,誰就能得到紅旗。

      第三項“比比寫寫”,內容是區別六組形近字再寫下來。要引導學生仔細辨認,把字看清楚。比較時應從字的音、形、義三方面清楚地說出每組兩個字的不同。如“木”,讀mù,樹木、木頭的“木”;“本”,讀běn,本子、本來的“本”。“本”比“木”多一橫。或“本”去掉一橫就是“木”。可先自主發現,而后同桌互說,再全班交流。也可用游戲的形式增強學習興趣。如,“找兄弟”。

      把十二個字的'卡片貼在黑板上,請學生把字形相近的“字兄弟”分六組擺在一起,說說它們哪兒長得像,哪兒長得不像。再說說在自己認識的字中,還有哪些這樣的“字兄弟”。比較清楚后再指導書寫,要提示學生把不同的地方記住,寫正確。

      第四項“讀讀說說”,內容是要求通過讀句子,了解“嗎、呢、吧”的用法,會用它們說疑問句。這三個語氣詞都可用在問句里。“嗎”一般用于是非問句,只需別人作肯定、否定的回答;“呢”用于特指的問句,需對方說出具體的答案;“吧”用于推測、估量的問句,回答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這些用法只供教師判斷學生用詞說句是否合適時參考。對學生只要求通過讀句子來培養語感,學著說一說,不要求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教學時先指導學生弄清題目要求,再讀三句話,啟發學生想想三句話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導讀出問句的語氣,然后再分組練讀、學說。可用“比賽說句”的形式來檢查學生說句的正誤。

      第五項“我會讀”,內容是一首兒歌。兒歌想象豐富,形象地描繪了白云的姿態,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兒歌中“站、躺、涼、肥、才”沒學過,“著”是多音字,要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朗讀中可啟發學生邊讀邊想象,讀出與白云談話的語氣,力求讀出兒歌的韻味,對兒歌的內容可通過讀來感知、了解。

      三、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2課時。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能引導學生掌握把反問句換成陳述句。

      2、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整理排列錯亂的句子,訓練組織句子敘述的能力。

      3、積累名言名句。

      4、閱讀幾篇體現為人類造福的中外神話,滲透為人類造福的思想。

      5、通過舉辦為班級生活有困難的同學捐贈活動,培養學生幫助別人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1、 如何引導學生把反問句換成陳述句。

      2、如何排列順序錯亂的句子。

      教學難點:

      進行捐贈時,不要使受捐贈者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搜集我國古代神話故事,和古希臘神話。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引導學生掌握把反問句換成陳述句的方法。

      2、能按照一定的順序整理排列錯亂的句子,訓練組織句子敘述的能力。

      3、積累名言名句。

      教學重點:

      1、 如何引導學生把反問句換成陳述句。

      2、如何排列順序錯亂的句子。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搜集積累名言警句的興趣和習慣,并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誨。

      教學過程:

      一、“練”的第一題

      照樣子換個說法再寫個句子。

      1、出示例句中的問句,引導學生讀一讀,注意這個句子是問句,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2、讀后,請學生說說這個問句是什么意思。指出反問句無須回答的特點;

      3、剛才同學們所說的意思就是例句中這個句子,把問句換了一種說法并加強了語氣;

      4、自由讀第一句,試著自己換一種說法,然后匯報、評價;

      5、小組內部獨立完成第二、三句后,班級交流;

      6、引導學生反復讀這幾個句子。

      二、“練”的第二題

      按適當的順序排列句子。

      1、先讓學生自由讀這幾句話,邊讀邊想,每句都講了什么意思。找出這幾句話的內在聯系;

      2、知道每句的意思后,再引導學生概括一下這幾句話的內容;

      3、小組討論,可以按照怎樣的順序排列;

      4、匯報交流;

      5、指名按照排列好的順序依次讀;

      6、完整地齊讀這幾句話。

      三、日積月累

      1、讓學生自由讀這兩個句子;

      2、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每個句子都體現了什么意思;

      3、老師簡單介紹諸葛亮和愛因斯坦,幫助學生理解句子的含義;

      4、反復誦讀這兩句話;

      5、拓展延伸: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關要為他人、為社會造福的名言警句。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幾篇體現為人類造福的中外神話,滲透為人類造福的思想;

      2、通過舉辦為班級生活有困難的同學的捐贈活動,培養學生幫助別人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進行捐贈時,不要使受捐者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教學準備:

      課前布置搜集我國古代神話和希臘神話。

      教學過程:

      一、知識窗

      1、先讓學生讀讀這些神話的名字,區分出哪些是中國的,哪些是古希臘的;

      2、讓知道這些神話的學生分別講述自己所知道的故事。講故事之后,請學生概括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想想這些神話中的人物是怎樣為人類造福的;

      3、讓學生說一說,哪個神話是你最喜歡的,為什么?

      4、總結:這些神話,無論是古中國還是古希臘的,都反映了同一個道理,那就是主人公都是為人類造福,這樣才能流傳千古,以至后人歌頌他們;

      5、請學生把自己所喜歡的神話講給家人或好朋友聽。

      二、大家一起來

      (一)課前向學生發起倡議:為幫助生活有困難的同學或在社會上遇到困難的人,我們在班級的范圍內舉辦一次捐贈活動

      (二)召開討論會,擬訂計劃,形成書面材料

      1、舉辦這次捐贈活動的意義:為了幫助生活有困難的同學或社會上遇到困難的人,使他們能度過難關;

      2、確定捐贈對象,弄清楚這個捐贈對象的生活方面的情況;

      3、捐贈的錢物分配;

      4、這次活動的具體時間、地點、人員分工(錢物的接收人員、登記人員、保管人員及捐贈人聯系的人員等)

      (三)開展捐贈活動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1、活動要有秩序;

      2、態度要熱情平等;

      3、說話有分寸,不要使受捐助人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4、總結這次活動的收獲。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通過自學理解積累文中字詞,《空城計》教案。

      2、了解《三國演義》及諸葛亮這一光輝人物形象,加深對“智慧”的內涵的理解。

      3、了解小說的基本知識及基本閱讀方法,即通過情節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過細節描寫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聯系生活實際對小說中的人物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過程與方法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重視學生與老師、與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并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2、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注重感悟,開拓其思維,培養其創新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我國古代小說的藝術成就,領略我國古代先賢們的超人智慧,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2、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思索和敢于創新的精神,激發學生獻身祖國的`思想。

      教學重點

      通過情節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說閱讀方法,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空城計》教案》。

      教學難點

      理解細節描寫對表現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賞歌就像是欣賞生活。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支歌┌傘…

      (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一支歌把我們帶入了一段歷史……,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一支什么歌嗎?

      二、新授

      (一)解題、閱讀定向

      1、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三國演義》這本書?

      教師小結:《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品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歷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著作除本書外,他還與施耐庵合寫了《水滸傳》。

      2、簡要介紹小說特點及閱讀要點:小說三要素、閱讀方法——通過環境、情節的分析

      來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

      3、在《三國演義》眾多的人物之中,你們最喜歡誰?喜歡他的什么特征?

      (教師板書:“諸葛亮”及“智慧”。)

      4.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計》。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計”是什么意思?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認讀5個生字,能說說百合花開放前后的種種經歷。能寫己讀文后的感受。懂得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只要堅持就會獲得成功。

      教學重點:懂得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只要堅持就會獲得成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圖:這是什么花?請你用一句話描述一下你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讀課文,認識生字、詞

      2、寫出主要內容

      (寫一株百合花在生長過程中抵御了個樣嘲諷、堅信自己能開花,最終,開出了美麗的話朵)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它開花前后的經歷吧!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自讀課文,了解百合花開前后經歷。劃分段落

      第一段(1-9)百合花剛誕生就知自己不是野草,面對嘲諷,他始終不動搖,堅定自己的信念。

      第二段(10-12)百合花終于開出美麗的花,受人喜愛。

      第三段(13—16)幾十年后,人們從各地來欣賞百合花,但百合花不驕傲,只是默默的開花

      2、默讀課文,思考:百合花開花前后,有哪些經歷,劃出相關語句,做出批注。

      3、交流

      四、回顧全文,寫出感受

      1、讀了課文,你有哪些感受,寫一寫。

      2、獨立寫

      3、生生互評,師生評議

      4、修改

      教學反思:

      學生喜歡這文章,喜歡文中的優美句段,學習情趣高。學生朗讀的有語氣,通過朗讀學生能感受到只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就會獲得成功,要不斷的體現自己的價值。

    語文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6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八字頭”。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會認9個字。

      教學重點:

      1.學會6個生字的音形義。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1.按筆順正確地書寫“出”字。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新年馬上就要到了!你們打算怎樣慶祝新年呢!說說自己的想法。我們一起看書中的小朋友們是怎樣慶祝新年的?教師板書課題:

      13.老公公。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聽錄音朗讀課文,邊聽邊思考:

      1)課文寫的是什么事?

      2)“老公公”是誰呀?

      三、學習生字和會認字的讀音。

      1.借助拼音自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和會認的字。

      2.同桌同學互讀生字和會認字,比比誰讀得最準確。

      3.抽讀生字和會認字的卡片。(帶拼音的`卡片)

      4.做“拼音和字”的找朋友游戲。

      四、巧記字形,理解字義。

      1.學生自學本課的生字。

      2.組內交流,比比誰記憶字形的辦法最好,組的詞語最多。

      3.小組匯報:

      公:上下結構的字。用偏旁加筆畫的方法記,告訴學生上面的“八”是八字頭。也可以用“去”來記,把上面的“土”換成“八”

      就是“公”字。組詞:公民、老公公、公雞、公共汽車……

      毛:獨體字。可以用“手”字來記,把“手”字的最后一筆“豎鉤”改成“豎彎鉤”就是“毛”字。組詞:毛衣、眉毛、毛線……

      老:上下結構的字。可以用熟字加筆畫的方法記憶,“土”字加一筆長撇,再加上“它”字下面的“匕”就是“老”字。組詞:老人、老師、老公公……

      出:上下結構的字。用數筆畫的方法記憶:。學生書空。組詞:出門、出來、出口……

      年:獨體字,可以按筆畫筆順記憶:。學生書空,組詞:新年,過年……

      來:獨體字。可以用“米”來記,“米”字上面加一筆橫就是“來”字。組詞:出來。

      4.抽讀詞語卡片,鞏固生字和會認字。

      五、正確地書寫生字。

      1.學生自己觀察每個生字的重點筆畫位置。

      2.讓學生逐個字說說重點筆畫的位置。

      3.學生在觀察、說的基礎上把課后練習2進行描紅,邊描邊記住重點筆畫的位置。

      4.學生試著把每個字獨立書寫一遍。

      5.教師重點指導“老和年”字的書寫。

      6.學生練習書寫“老和年”字,寫后進行評改!

      7.其它幾個字學生獨立在書上書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語文教案 篇6

      [設計理念]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于相機誘導。”把閱讀、理解、品味感悟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把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教師,讓教師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以質疑明確學習方向,以自讀自悟體會課文內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語言風格,加強語言實踐。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和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3、感受作者對母雞的情感經歷。

      4、學習課文抓住特點,用事實說話,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

      [教學重點]

      了解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突破方法:找出重點詞句,反復朗讀、理解,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抓住特點,用事實說話,具體生動描寫動物的寫法。

      突破方法:從描寫母雞動作、神態的句子中學習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

      [教法與學法]

      師:引導教學法

      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同學們都準備好了嗎?可以上課了嗎?

      今天我們學的是哪一篇課文?(沒舉手的后悔了吧!)齊讀課題。這篇課文誰寫的?(你舉手真快!)(老舍)

      老舍先生是我國著名的作家,他的作品主題鮮明,通俗易懂,生活氣息濃郁,還有生動感人的細節描寫。快打開67頁看看吧。

      二、學習課文

      (一)了解作者對母雞的情感態度

      1、請同學們不發出聲音,快速瀏覽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部分,找出兩句表示老舍對母雞情感態度的話來。

      一向討厭

      學生匯報,板書 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這兩句話?同學們齊讀一次。

      不敢再討厭

      請你們根據老舍先生對母雞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態度快速地把課文分為兩大部分。

      2、第三自然段為什么要分到第二大段,有什么理由?這一段是兩種不同情感的過渡,叫過渡段,起著什么作用?(承上啟下)主要是為了引出下文,所以分在第二大段。

      3、第一句話中的“一向”是什么意思?(一直、一直以來)

      “一向”說明作者討厭母雞的時間長,讀時要重讀。

      同學們再讀這兩句話。讀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

      (二)學習第一部分

      1、我們帶著問題來學習課文。先請大家默讀1-2自然段,想:老舍先生為什么討厭母雞?

      沒結沒完

      2、母雞的叫聲有什么特點? 板書 如怨如訴

      發了狂

      3、老舍先生觀察母雞十分細致,寫了三種不同情況下的母雞的叫聲,都是為了說明什么?(我一向討厭母雞),作者聽到母雞沒結沒完的叫聲討厭母雞;聽到母雞如怨如訴的叫聲十分討厭母雞;聽到母雞發了狂的叫聲再也受不了啦。誰能讀出作者厭煩的情緒。分三種叫聲層層遞進指導朗讀(厭煩、再厭煩點、十分厭煩)。作者對母雞的討厭是一次次加深,所以說“我”一向討厭母雞。

      (三)學習第二部分

      1、為什么后來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呢?

      課文有一個自然段明確地告訴了我們原因,你找到了嗎?是課文的第八自然段,大家自由讀讀這三句話,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為什么說母親是偉大的,作者為什么稱母雞為母親呢?為什么說母親就是英雄?……)貼出中心段。

      2、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來學習課文前面4-7自然段中的一些感人的具體事例。

      (1)我們先學第四自然段,同學們自由讀第四自然段,不動筆墨不讀書,悄悄拿起筆劃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或關鍵詞。思考你劃的詞或句表現了母雞什么樣的品質,同桌互相說一說。(板書:負責、勇敢)

      (2)“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會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戒嗎?可母雞卻立刻警戒起來,這說明了什么?

      “立刻警戒”用擬人的`手法把“母雞”的負責寫得活靈活現。它是怎么警戒起來的?

      教師適時指導朗讀(朗讀的時候我們就試著通過母雞警戒的動作讀出它的認真負責來)。誰愿意來試試?

      (3)小結學法:讀 劃 思 說 讀

      請大家回憶一下,剛才我們怎么學習第四自然段?首先,老師請大家(讀),在讀的同時,老師還要求大家(劃),接著(思考)你劃出的句子表現了母雞什么樣的品質,再跟同桌(說),最后再讀讓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4)請同學們就按照這種學習該當,從5、6、7自然段中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段開始自學。匯報交流,指導朗讀。

      ①品讀句子:結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

      朗讀提示:吃了食的小雞雛身體有什么變化?看到小雞圓圓的肚子,母雞欣慰地笑了,可是它自己的身體卻怎么樣了?(消廋)它為什么會消廋許多呢?這體現了母雞什么樣的品質?(板書:慈愛)

      是呀,母雞的心里只裝著小雞雛們,為了小雞雛的健康成長,它自己卻消廋了許多。這一句話運用了對比的寫法,讀時要注意情感的變化:讀小雞雛的變化,心情(高興),讀母雞的變化,要帶著心疼和敬佩的語氣去讀。指名讀,齊讀。

      ②讀一讀,比一比

      它若伏在地上,有的雞雛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頭或別的地方,它一聲也不哼。

      在夜間若是有了什么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

      自由讀讀這兩句話,說說母雞有什么不同的表現?它什么情況下一聲不哼,什么情況下放聲啼叫?小雞啄,母雞會疼嗎?母雞為什么會一聲也不哼?這體現了母雞什么樣的品質?(慈愛)夜間有了一點動靜,他為什么放聲啼叫,而且那么尖銳,那么凄慘?這體現了母雞什么樣的品質?(負責、勇敢、辛苦)

      作者用對比的寫法寫了母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十分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它的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男女生比賽讀。

      3、學完了母雞帶養小雞雛的一些感人事例,你知道母雞為什么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呢?你知道母親為什么是英雄嗎?

      是的,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它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是一位英雄。(齊讀)跟老師讀:負責、慈愛、勇敢、辛苦。讓我們帶著對這只母雞的無比尊重與贊美再讀這幾句話。(齊讀)

      有了一群小雞雛的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證明它當之無愧是一位偉大的母親,一位英雄。(板書:母親)難怪作者說:“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這個時候,作者對母雞只是不再討厭嗎?作者對母雞還產生了什么樣的情感?(作者喜歡上了母雞,而且無比地尊重這只有了一群小雞雛的母親),讓我們帶著無比尊重的敬意齊讀課文第二大段。

      三、拓展延伸

      1、學了《母雞》一課,你想到了誰?(學生說)你想到了媽媽關心你的哪一件事

      2、小雞雛們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點滴之恩,當涌泉相報,把你最想對媽媽說的話用一兩句話寫在書中的空白處,回家說給媽媽聽吧!

      板書設計:

      沒結沒完

      一向討厭 如怨如訴

      發了狂

      18 母雞 負責 母親

      不敢再討厭 慈愛 (偉大)

      勇敢

      辛苦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①理解行道樹——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②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形象化的語言。

      ③了解以小見大和夾敘夾議的寫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讀,誦讀積累

      1、圖畫展示,引入情境,激發興趣。

      同學們,誰愿意把自己的畫畫展示出來呢?并說說這樣畫的理由。

      教師投影搜索到的行道樹圖畫。

      今天,我們來學習張曉風的短文《行道樹》,看看馬路兩旁的行道樹有什么深層次的含義呢?

      2、誦讀感知

      ①教師范讀課文

      ②學生自讀發現,初步感知。(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的發音、停頓、重音、語調、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問題。)

      ③你能說說朗讀后的感受嗎?

      二、合作探究,品味賞析

      1、合作感悟,品讀明理:學習了課文,文中哪些語段讓你感動?(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2、自問自答,互動釋疑:學生質疑交流,小組討論解決。

      教師進行組織、引導和調控,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疑難問題和值得深究的問題,進行討論。將思考題集中到以下幾個方面:

      ①行道樹的形象體現了什么精神?作者從哪些方面刻畫了行道樹的形象?

      [提示]自我犧牲、奉獻人類、心系社會……

      ②找出本文最富哲理性的句子,并理解:神圣的事業是什么事業?為什么說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行道樹的“深沉”主要表現在什么方面?

      [有關提示]神圣的事業必須以自我犧牲為代價。從個人利益角度講,這便是“痛苦”。痛苦的磨練使奉獻者具備了以苦為樂的品質,這便是“深沉”。

      ③怎樣理解“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怎樣理解“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④“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表現了行道樹怎樣的思想感情?同時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狀?[有關提示]保護環境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⑤為突出行道樹的形象,作者都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提示]采用了對比手法:a.與同類的優越處境對比;b.與人類的無知行為對比。

      3、品味語言:你認為哪些語言描寫最生動,最能突出行道樹的形象?試分析說明?

      讓學生體會形象化的語言。學生的解答可能是多樣的,蕪雜的,教師要幫助學生突出重點,明確中心。

      三、聯系生活,拓寬延伸

      1、拓展體驗:鼓勵學生結合生活和自己的經歷,談學習感受。

      ①你覺得張曉風只是為寫行道樹而寫行道樹嗎?你不覺得它很像我們身邊的一些人嗎?

      ②本文的中心是通過行道樹的自白表現出來的。但有人說像在發牢騷,你怎么看?

      提示:決非發牢騷,而是強烈的呼喚。呼喚更多的奉獻者為社會造福,為人類造福呼喚人們尊重奉獻者的辛勞,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

      ③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受到哪些啟發?

      2、總結存儲: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了很好的討論和研究,對無私奉獻者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從任何意義上講,我們都應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然。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點綴美好的社會,也使自己的人生在無私的奉獻中大放光彩。

      3、片斷仿寫:模仿課文的寫法寫一篇短文。

      7《第一次真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①感悟并珍視人生“第一次”的經驗。

      ②學習以小見大和詳略得當的寫法。

      ③揣摩形象化的語言。

      ④了解選材的典型性。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情引讀,誦讀積累

      1、激情導入:“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難忘的經歷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紅柿的那個人嗎?你知道“第一個吃螃蟹”的重大意義嗎?第一次遠行、第一次脫險、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從我們有意識以來,數不清的第一次,無一例外地給我們帶來莫大的新奇和刺激。但又有誰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奧妙呢?周素姍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

      2、誦讀感知

      學生朗讀,感悟課文。要求學生注意朗讀時的情感和速度。

      二、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合作探究: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整體把握,篩選信息,猜想印證,形成解釋。

      出示思考題:

      a.“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

      b.課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c.作者為什么選取這兩個“第一次”詳寫?

      d.課文在安排材料上有什么特點?好處是什么?

      e.有的“第一次”是有益的,有的'是無益的。本文所說的“第一次”屬于哪一種?為什么?

      探究明確:

      a.“第一次真好”指感覺真好: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

      b.“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c.作者從不同角度寫了兩件事:前者寫的是植物;后者寫的是動物。前者寫的是靜態;后者寫的是動態。前者的感覺沒有變化:只是喜悅和新奇;后者的感覺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先是驚喜,再是惡心,而后喜愛。這樣寫使人感到厚重,既表現作者的個性體驗,也能與讀者產生共鳴,有典型意義。

      d.詳略得當:詳寫的是看柚子樹和看孵小鳥兩件事。略寫的有六件事,均一筆帶過。詳寫是為了更好地突出中心;略寫部分是對詳寫部分的補充,旨在以小見大地表現“第一次真好”的普遍意義,同時,使文章內容更加充實。

      e.本文寫的是有益的“第一次”。因為所舉的每一個事例,都有益于人生的健康發展,而且“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2、互動釋疑:引導學生采用互動方式,合作交流,使問題逐漸明朗,最終明確

      3、語言品味: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結合“研討與練習”,引導學生重點研讀與賞析作品的語言,以求達到對課文內容更深刻的理解。四人小組揣摩品味。

      ①為什么說是“一幅秋日的風情畫”,而不說是“風景畫”、“風光畫”?

      ②“雛形”與“具體而微”有什么區別?

      ③“我喜愛他們又甚于那些老鳥”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表現作者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生命力的贊嘆。

      4、品讀明理:找出課文中帶有議論性的句子,品味朗讀,分析作用

      三、聯系生活,拓寬延伸

      1、生活體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自己難忘的第一次經歷。

      2、體驗反思,深化理解。

      ①為什么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就不能嘗試嗎?

      提示:感覺不愉快的第一次可能是更有益的,也應當積極嘗試。如舍己為人等。

      ②為什么說“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③回憶你難忘的第一次經歷,談談它對你后來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④什么樣的第一次不能嘗試?為什么?

      3、總結存儲:同學們,現在我要告訴你們,據說西紅柿最早只是一種觀賞植物,沒人知道它可以吃,且營養豐富。我們應當感謝那個第一次吃西紅柿的人,他當時的勇氣決不亞于視死如歸。我猜想,他嘗試以后的感覺一定是新鮮而刺激的,是令人回味的。而他的那個第一次,竟使西紅柿成了我們餐桌上的佳品。

      同學們,我們要多多地嘗試有益的第一次,讓萬紫千紅的第一次,織成我們五彩斑斕的人生,給社會帶來進步。

      作業延伸:寫一篇題為《第一次,我忘不了你》的作文或談談學習本文的感受。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強化誦讀,加強積累,背誦精彩章節。

      2.理解鋪陳、排比、起興手法及其藝術性。

      3.欣賞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欣賞人物對話和人物形象。

      二、過程和方法

      誦讀、感悟,理解、鑒賞,熟讀成誦。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詩作體察漢代貴族家庭生活,以及封建禮教毀滅恩愛夫妻的婚姻乃至生命的現實,感受焦劉二人忠貞不渝的愛情。

      ●重點、難點

      理解字詞,疏通詩句,理清本詩的矛盾沖突和曲折情節,把握詩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義。

      ●解決辦法

      1.誦讀理解,疏通詩句。

      2.理清情節發展的線索。

      3.通過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本詩的主旨。

      4.按要求背誦7節詩。

      ●學生活動

      1.讓學生誦讀理解,疏通詩句,把握情節發展的線索。

      2.設置討論題,分析詩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義,把握詩的主旨。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有一首與《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的詩歌,題目叫《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選自南朝徐陵所編《玉臺新詠》。全詩357句,1785字,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

      開頭小序,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成詩的經過。故事發生在漢末建安年間,是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創作的。

      二、誦讀感知

      誦讀: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節奏按意群劃分。如: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三、疏通、理解

      借助注釋、字典等疏通詩句。

      必須掌握的實詞及其在現代漢語中的運用

      ⑴堪:承受得了。(不堪一擊)

      ⑵徒:白白地,空地。(徒有虛名)

      ⑶可憐:可愛。(楚楚可憐)

      ⑷紛紜:凌亂。(頭緒紛紜,眾說紛紜)

      ⑸葳蕤wēiruí:繁盛的樣子。(樹木葳蕤)

      ⑹纖纖xiān:形容細長。(十指纖纖)

      ⑺念:記掛。(念念不忘)

      ⑻卻:退出來。(望而卻步)

      ⑼區區:愚拙(何乃太區區);真情摯意(感君區區懷)。現在多指數量少或人事的重要。(區區小事,何足掛齒)

      ⑽依依:戀戀不舍。(依依惜別)

      ⑾窈窕yǎotiǎo:美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⑿令:美好;敬辭。(令名、令德;令尊、令兄)

      ⒀謝:A辭別;B告訴;C道歉;D感謝;E推辭,F衰亡,凋落(阿母謝媒人,多謝后世人,謝家事夫婿)

      ⒁相xiāng:A互相;B表示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及時相遣歸,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⒂見:A看見,會見,拜見;B同“現”;C表示被動,被,受;D副詞,放在動詞前指動作對象。(相見常日稀,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府吏見叮嚀)。

      ⒃悵chàng然:失意,不如意。(悵然若失,悵然而返)

      ⒄否pǐ泰:壞運氣,好運氣。(否極泰來)

      ⒅要yāo:邀。(要功,要買)

      ⒆絡繹:接連不斷。(絡繹不絕)

      ⒇赍jī:贈送。(赍賞)

      (21)躑躅zhízhú:緩緩地走或徘徊。(躑躅歧路)

      (22)迎:A迎接;B迎娶;C逢迎(迎合別人的心意)。(還必相迎取。明日來迎汝。不足迎后人)

      (23)零:落下,凋落。(零淚應聲落,泣涕零如雨)(枯葉凋零)

      (3)訂正文中注釋

      “便言多令才”中的“便”應讀pián,不讀biàn。

      四、把握情節發展與結構

      全詩除“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興外,按情節發展,可分為5個部分:

      1.開端(從“十三能織素”到“及時相遣歸”),是蘭芝對仲卿的訴述,一開始就提出了問題,展開了矛盾。蘭芝和仲卿愛情深厚,本應白頭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們離異。

      2.發展(從“府吏得聞之”到“二情同依依”),寫蘭芝被遣回家,仲卿與蘭芝告別,發誓要再接蘭芝回來。這部分寫三項內容。

      ①從“府吏得聞之”到“慎勿違吾語”,寫仲卿向母親求情,遭到訓斥,只好說服蘭芝回娘家,還抱著重新團聚的幻想。

      ②從“新婦謂府吏”到“涕落百余行”,寫蘭芝的個性、神態和動作,顯出她堅決、鎮靜,忍住內心的痛苦同婆婆、小姑告別。

      ③從“府吏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寫蘭芝與仲卿的離情別緒,二人分手之際,依依不舍。

      3.發展(從“入門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門”),寫蘭芝回家后的遭遇。這部分情節比較復雜,寫三項內容。

      ①母親開始不諒解女兒,經過女兒敘述,終于體諒女兒的處境。

      ②但是,哥哥堅決不答應。他完全以勢利眼光看問題,毫無兄妹之情,一定要逼妹妹改嫁。

      ③寫府君家為婚事的鋪張。

      4.高潮(從“阿母謂阿女”到“自掛東南枝”),寫蘭芝、仲卿雙雙殉情,為全詩的高潮。

      5.結尾(從“兩家求合葬”到結尾),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愿望。

      本詩以時間為順序,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和封建家長制的迫害為矛盾沖突的線索,也可以說按劉蘭芝和焦仲卿的別離、抗婚、殉情的悲劇發展線索來敘述,揭露了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

      五、總結、擴展

      《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辭》并稱“樂府雙璧”,可見它又是古樂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樂府詩起于漢武帝時,屬古體詩的一種,除要求配樂歌唱外,其形式和古體詩沒有區別。后世將魏晉至唐可以人樂的詩歌和后人襲用樂府題名仿作的.不合樂的作品,統稱樂府。如白居易的《賣炭翁》。

      由于樂府詩是來源于各地的歌謠,而這些歌謠又都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所以,內容的社會性和形式的敘事性就成了樂府詩的顯著特點。如《孔雀東南飛》就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父母不應干涉兒女的婚事。又如《陌上桑》寫羅敷嚴辭拒絕太守的調戲,就反映了官占民女為妾的事實。可見,漢樂府反映了廣大人民的生活和愛情,是從民間產生或受民間文學影響而產生的藝術碩果,它繼承和發展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也繼承和發展了《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如本詩取自真人真事,敘述描寫具體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符合現實主義表現手法,而詩尾以鴛鴦雙飛作結,通過美麗的幻想形式,表現了仲卿夫婦爭取婚姻自由的不可戰勝的意志,又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情感。

      六、布置作業

      1.請結合詩句回答:劉蘭芝為什么要自請回去?為什么婆母不能容她?從中可以看出劉蘭芝性格的哪些方面及當時封建社會的哪一弊端?

      2.男女主人公真摯情感表現在哪里?請在詩中找出并加以體會。

      3.焦仲卿是個怎樣的人?你喜愛這個角色嗎?

      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

      【攬】攬裙脫絲履 又申之以攬茝

      【適】始適還家門 處分適兄意 適得府君書

      【相】久久莫相忘 及時相遣歸 兒已薄祿相

      【幸】幸復得此婦 幸可廣問訊 不幸短命死矣 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謝】謝家事夫婿 阿母謝媒人 多謝后世人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附:板書設計

      東雀東南飛

      起興 (第1節) 營造悲劇氛圍

      開端 (第2節) 蘭芝被遣

      發展 (第3—12節) 夫妻誓別

      發展 (第13—21節) 蘭芝抗婚

      高潮 (第22—31節) 雙雙殉情

      尾聲 (第32節) 告誡后人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本首詩中的“紫、尺、疑”三個生字,熟讀并背誦這首古詩。

      2、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生”與“掛”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詩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誦這首古詩。

      3、感悟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受到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像古詩所描繪的意境之美。

      教具準備:

      廬山瀑布實景錄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一篇有關廬山的文章《廬山的云霧》,知道了廬山景色秀麗。是的,廬山以她秀麗的景色吸引著無數中外游人去旅游觀光。唐朝的大詩人李白也曾慕名前來。他在山間漫步,一會兒弄石臨溪坐,一會兒尋花繞寺行。一路走來,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峰回路轉,忽然,一個奇異的景色出現在他面前——一道瀑布從天而降!李白詩興大發,一首流傳千古的名詩脫口而出(課件出示《望廬山瀑布》,指名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這篇古詩。跟老師一起寫課題。

      (二)交流學法,準備自學。

      1、同學們,我們以前也學了不少的古詩了,想想看,我們以前是怎么樣學習古詩的'?(要會讀,要弄懂詩的意思,要會背誦,還要會默寫。)

      2、自由讀好古詩。

      3、交流理解詩意的方法。

      先理解詩句中關鍵字的意思,再理角詩句的意思。方法有:查工具書,看詩下面的注釋,問別人,聯系上下文等,依據學生回答隨即板書,在板書中一定要加入省略號,以免學生被框在這幾種方法里。

      (三)、學生自學古詩。

      1、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自學古詩。師巡視,隨時幫助有問題的學生。

      2、在自學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在合作中取長補短。

      (四)、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交流對詩題的理解。重在指導學生對“望”字的理解:不只是看,而是從遠處看。

      2、交流對第一行詩的理解。

      (1)指名說說詩句中關鍵字的意思。

      日:太陽 照:照耀 (如果不這么細致地去分析,孩子們很可能把日和照當成“日照”這個城市來對待。)香爐:香爐峰,廬山上的一座山峰;生:飄浮紫煙:紫色的煙霧

      (2)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太陽光照耀下的香爐峰上飄浮著紫色的煙霧。、

      (3)由“紫色的煙霧”讓學生想像一下,李白遙望香爐峰的時間(早晨)

      (4)指導學生進行初步的感情朗讀:明白意思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詞之妙,從而指導學生更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這句詩中有一個字用得特別妙,睜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里啦?學生找出“生”字后引導學生說出“生”字的妙處:一個“生”字寫出了云煙飄浮的動態之美,讓我們產生了無盡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煙那飄飄悠悠、纏纏繞繞、娉娉婷婷,裊裊升騰的樣子。

      3、交流對第二句詩的理解。

      方法與步驟同第一句。再指導學生進一步有感情讀詩句時,要引導學生品味“掛”字的妙用,知道一個“掛”字化動為靜,寫出了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想像到此時展現在詩人眼前的簡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絕倫的山水畫。如果學生能品出這種味道來,他們就一定能夠讀好這句詩。

      4、交流對第三四句詩的理解。

      理解這兩句詩,先理解 “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詩句的意思。詩意理解后要抓“飛流直下”與“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氣勢。

      5、每句詩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歸整體,讓學生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五)、想像意境,感悟詩情。

      方法

      (1)師描述意境,生閉目靜聽默想,用心去感受詩句所描繪的意境之美。

      早晨,一輪紅日冉冉升起,紅日照耀下的香爐峰上,紫色的云霧輕輕浮動,圍繞著香爐峰纏纏繞繞、飄飄悠悠、裊裊娉娉,緩緩升騰。遠遠望去,那從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條大河掛在了懸崖絕壁之上。來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飛流直下,撞擊在絕壁上突起的巖石上,濺起了無數的水花,發出了震耳欲聾的聲響。我出神地看著,聽著,恍恍惚惚間,我似乎覺得,這該不會是那銀河里的水從九天之上直落了下來吧,要不,怎么會如此磅礴,這般壯觀?

      (2)學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礎上再次朗讀這首詩,在反復朗讀中不斷與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終達到詩與意境成為一個完美整體之目的。

      (六)進入角色,深情吟誦。

      方法

      (1)讓所有的學生都做一回李白,全體起立,站在廬山瀑布前觀看瀑布,身臨其境感受瀑布之壯觀。、

      (2)面對瀑布,讓“李白”吟誦《望廬山瀑布》,先讓個別學生吟誦,再讓全體學生一起吟誦。

      至此,本首詩的教學已基本結束。

      (七)課外拓展

      為了讓學生對瀑布的感受更深一些,我找了一些其他人對瀑布的描寫充實在這一堂課的里面。拓展內容,一首唐朝詩人施肩吾的《瀑布》一首葉圣陶先生寫的現代詩歌《瀑布》,最后一個是現代作家廬隱描寫瀑布的一個片斷。(目的:1、本課課后第五題要求學生再找出一到兩首描寫祖國名山大川的詩誦讀。這里的拓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而且正合了這一道題的要求。2、本課課后第四題要求學生選兩首詩中的一首說說詩意。說詩意變成改寫將會對學生的表達能力的提高更有利,所以我決定要改寫。但改寫得給學生一些扶手。這里的拓展其實就是給學生的扶手。)

      豁開青冥顛,寫出萬丈泉。

      如裁一條素,白日懸秋天。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山路忽然一轉,

      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

      這般景象沒法比喻,

      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站在瀑布腳下仰望,

      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時時來一陣風,

      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9-04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8-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1-07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08

    (精選)語文教案01-07

    【經典】語文教案11-13

    語文教案【經典】02-29

    語文長征教案06-21

    語文閱讀教案06-2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一本在线视频 |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 | 香蕉网在线日韩直播 | 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 制服丝袜中文丝袜点击进入 | 日本亚洲欧洲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