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

    時間:2025-07-07 10:11:38 晶敏 陋室銘 我要投稿

    關于《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精選12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需要跟練習題打交道,學習需要做題,是因為這樣一方面可以了解你對知識點的掌握,熟練掌握知識點!同時做題還可以鞏固你對知識點的運用!什么類型的習題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精選12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精選12篇)

      《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 1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解釋詞語。

      ①可愛者甚蕃 蕃:_____________

      ②不蔓不枝 蔓:_____________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水陸草木之花

      B.花之隱逸者

      C.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愛

      3.翻譯下列句子。

      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主要寫的是“蓮之愛”,為什么還要寫“菊之愛”、“牡丹之愛”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以來,花往往成為人們的精神象征,人們往往借花言志,國家或城市也將某種花定為國花或市花。請你為百色市推薦一種花為市花,并說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多

      ②長枝蔓

      2.C

      3.①(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②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

      4.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突出蓮之高潔,賦予蓮花美好的品質,同時表達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偉岸的'高尚情操。

      5.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推薦三角梅為百色市市花,因為三角梅生命力強,象征革命老區百色人民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長,花色艷麗,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滿希望與活力。

      《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 2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字。(4分)

      (1)可愛者甚蕃▲(2)亭亭凈植▲(3)出淤泥而不染▲(4)濯清漣而不妖▲

      【小題2】.翻譯文中劃線句。(3分)

      【小題3】.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達自己的理想情懷。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借陋室表達______▲______;周教頤借“蓮”表達_____▲ ____。(4分)

      答案

      【小題1】(4分)①多②立③沾染(污穢)④洗滌

      【小題1】(3分)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

      【小題1】(4分)作者安貧樂道的'情趣;對君子不同流合污、莊重、質樸、正直品質的贊美和追求(各2分,意思租近即可)

      《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 3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用“/”標出下面一句的朗讀節奏。

      晉 陶 淵 明 獨 愛 菊

      (2)《愛蓮說》一文運用借物喻人的寫法,旨在托物言志。文中牡丹、蓮花各比喻生活中的什么人?你怎樣看待拜金主義者信奉“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牡丹之愛”?

      牡丹比喻:

      蓮花比喻:

      看法:

      (3)“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從字面的角度而言,是說愛牡丹的多而愛蓮者少,作者的言外之意是 ,這句話諷刺的社會世態是 。

      (4)下列詩句中詠菊的有 ,詠蓮的有 ,詠牡丹的有 。

      A.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B.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C.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D.惟有綠荷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4.(1)晉 /陶 淵 明 /獨 愛 菊

      (2)富貴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 對有些拜金主義者的貪圖富貴追逐名利行為表示鄙夷和厭惡,他們的`“有錢能使鬼推磨”是造成世風日衰的禍根,這種牡丹之愛要受到批評和否定。

      (3)愛慕富貴的人多,作者的知己少。 諷刺了追逐名利的世態。

      (4)BC DE A

      《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 4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解釋加點的詞語。(1分)

      ①可愛者甚蕃 蕃: ②不蔓不枝 蔓:

      小題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2分)A.水陸草木之花B.花之隱逸者C.蓮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愛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2分)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小題4:下列對文章內容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表現了作者希望為國效力、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出了環境的清幽雅致。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寫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舉諸葛廬、子云亭的例子,是為了說明“陋室”不陋的道理。小題5:本文主要寫的是“蓮之愛”,為什么還要寫“菊之愛”、“牡丹之愛”呢?(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①多 ②長枝蔓

      小題1:C

      小題1: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

      小題1:A

      小題1:以“菊之愛”、“牡丹之愛”襯托“蓮之愛”,突出蓮之高潔,賦予蓮花美好的品質,同時表達作者潔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偉岸的高尚情操。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的詞義,平時應多積累、牢記,那么回答此題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解釋時結合所在句子進行。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一詞多義,詞義要結合具體句子理解。“傅說舉于版筑之間”中“于”字的意思是“從”,A、B、D都是“的”;C項“用于主謂之間,無實意”。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注意不要用現在的意思解釋,省略的成分應補充上。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表現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小題1: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結合全文內容,從反襯角度來答。

      《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 5

      愛 蓮 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可愛者甚蕃蕃:(2)濯清漣而不妖濯:

      (3)香遠益清益:(4)亭亭凈植:

      (5)宜乎眾矣宜: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小題3:陶淵明“愛菊”和世人“愛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請用文中語句回答。(2分)

      小題4: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通“繁”多.(2)洗滌(3)更,更加。(4)“植”通“直”,立。(5)應當

      小題2:(1)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

      (2)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

      小題3:陶淵明“愛菊”的原因:花之隱逸者也;世人“愛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貴者也。

      小題4:示例一:這是一個反問句。表達了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確寫出了作者對蓮花的喜愛,又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的事態的厭惡,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度。

      小題1:試題解析:“可愛者甚蕃”中“蕃”通“繁”,多的意思。“濯清漣而不妖”中“濯”是洗滌的意思。“香遠益清”中“益”是更加的意思。“亭亭凈植”中“植”“植”通“直”,立的意思。“宜乎眾矣”中“宜”是應當的意思。此題考查考生的文言實詞的運用和積累情況。針對這種類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據文意和語境,以及自己的積累,即可得出答案。因此,考生在備考前也須特別注意一詞多義、通假字和古今異義的詞語,以便考試時能夠靈活運用。

      小題2:試題解析:本題的翻譯,句中的“通、直、蔓、枝、愛、鮮、聞”等,都是重要的采分點,做翻譯題,要注意幾點規律:1、字字落實,直譯為主;2、注意詞類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體連貫。在翻譯句子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對譯。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根據語境,做到文通字順。因此,此題可以翻譯為:(1)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長枝節。(2)對于菊花的喜愛,在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

      小題3:試題解析: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做這類題型,方法是考生必須仔細閱讀原文,找出原文能夠回答的話,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來分析歸納。從《愛蓮說》的第二段可以得出陶淵明“愛菊”的.原因是花之隱逸者也;世人“愛牡丹”的原因是花之富貴者也。

      小題4:試題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做這類題型的方法是:考生可以從內容、思想感情、句子的句式、手法等方面著手。本題對“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的理解,從內容和思想感情方面:既明確寫出了作者對蓮花的喜愛,又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的事態的厭惡,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態度。從句式方面:這是一個反問句。表達了知音甚少的無限感慨。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感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

      《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 6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題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可愛者甚蕃(多)

      B.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親近而不莊重)

      C.陶后鮮有聞(少))

      D.宜乎眾矣(適宜)

      【小題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水陸草木之花問所從來,具答之

      B.自李唐來自三峽七百里中

      C.濯清漣而不妖密愧而出

      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小題3】.對選擇文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2分)

      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邊串的鋪敘,對蓮花挺拔秀麗的芳姿,特別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風范,作了淋漓盡致的渲染。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評花進而對人作出評價,發出感慨;當今之世趨炎附勢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

      C.作者以牡丹為陪襯,以菊為反襯,使蓮花挺拔超群的高潔形象矗立在讀者心中,歌頌了自己堅貞不渝的理想和潔身自愛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通過對蓮花的愛慕與禮贊,表明自己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對高尚情操的崇奉,對庸劣世態的憎惡。

      答案

      【小題1】(2分) D

      【小題1】(2分) D

      【小題1】(2分) C

      《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 7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

      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加粗詞在句中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有仙則名 名:名氣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氣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鴻儒:博學的人

      D、無案牘之勞形 勞形:身體勞累

      2、作者筆下的居室寧靜、雅致。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調素琴,閱金經”展示給你的`畫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C

      2、連片的青苔蔓延上臺階,階上一片碧綠;芳草的顏色映人簾里,簾內滿目青蔥。在簡陋的屋子里,有人在盡情地彈奏古樸的琴,有人在吟誦著佛經。(意對即可)

      《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 8

      【甲】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選自劉禹錫《陋室銘》)

      【乙】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選自周敦頤《愛蓮說》)

      【丙】子曰∶“賢哉,回①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

      (選自《論語》)

      注釋:①回:即顏回,孔子的弟子。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字詞的意思。(5分)

      ①有仙則名 名: ②惟吾德馨 馨:

      ③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褻玩: ④陶后鮮有聞 鮮:

      ⑤人不堪其憂堪:

      小題2: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小題3:填空。

      甲、乙兩文都運用了__________的寫法方法;甲文的.作者劉禹錫和丙文的顏回都具有__________的高尚品質。(2分)

      小題4:劉禹錫身居“陋室”,周敦頤“獨愛”蓮花,顏回樂在“陋巷”,這都表現了他們高潔的志趣。你最欣賞他們中的哪一位?請說說自己的看法。(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 ①出名(著名) ②品德高尚 ③玩弄④少⑤忍受

      小題2:(1)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2)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被沾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

      小題3:(2分)托物言志安貧樂道

      (4分)能夠答出人物的高潔品質,闡明自己的理由即可得分。

      小題4:略

      《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 9

      閱讀《陋室銘》,完成下列1—4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釋下面句中加橫線詞的意義。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 ) (2)談笑有鴻儒 ( )

      (3)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 ) (4)無絲竹之亂耳 ( )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譯文: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譯文:

      3.下面對選文內容和寫法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達了作者對高潔情操的追求。

      B.選文在描寫“陋室”時,重點突出了“陋室”環境之清幽寧靜和室內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表明了作者對官場生活的鄙棄。

      D.作者在結尾處引用孔子的話,意在表明只要環境清幽寧靜,生活閑適,“陋室”就不陋。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于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參考答案:

      1.(1)名:有名 (2)鴻:大 (3)調:調弄,這里指彈奏(4)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泛指奏樂的聲音、音樂;

      2.(1)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2)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內。

      3.D

      4.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

      《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 10

      《陋室銘》閱讀訓練

      閱讀《陋室銘》,完成6--9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而哪一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醉翁亭記》)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C.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 群臣吏民能而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鄒忌諷齊王納諫》)

      D.可以調素琴 吳廣素愛人(《陳涉世家》)

      2.下面哪一句加點詞的詞類活用不是使動用法?(2分)

      A.無案犢之勞形

      B.凄神寒骨.悄倫幽邃(《小石潭記》)

      C.腰白玉之環(《送東陽馬生序》)

      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3.文章從自然環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現了陋室不陋,請選擇其中一個方而舉例分析。

      4.劉禹錫說“無絲竹之亂耳”,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也談到“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兩句話分別流露出他們怎樣的精神追求?

      [參考答案]

      6.B

      7.C

      8.例:“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用苔痕、草色的青翠,表現環境的.清幽,可見陋軍不陋。

      9.劉禹錫追求安貧樂道的精神境界:歐陽修追求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 11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4、無絲竹之亂耳。

      5、無案牘之勞形。

      6、何陋之有?

      二、翻譯下列句子。

      7、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9、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10、孔子云:“何陋之有?”

      三、選擇:

      11、選出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A.“龍”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渲染了居室恬靜的氣氛。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表現了作者對知識分子的歌頌,對無學問之人的鄙薄。

      D.“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反映了室主人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四、回答下列問題

      12、《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

      13、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清幽、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

      14、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15、《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16、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為什么?

      17、人人都有自己的居室,你喜歡的居室是什么樣的?請描繪出來,并說明你喜歡的原因。

      答案:

      1、名:出名 靈:成為靈異的水。

      2、斯:這。

      3、德馨:美好的品德,馨,香氣。

      4、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亂:使……亂。

      5、案牘:案,文書,案卷。牘,公文。案牘是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

      6、何:什么

      7、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身心。

      8、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主人卻有美好的德行。

      9、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10、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11、C

      1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1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1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15、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16、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質條件的好壞,而是精神世界的純潔與充實,他們鄙棄功名利祿,不趨炎附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保持著自己堅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不覺其陋。

      17、略。

      《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 12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問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這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釋下列句中加( )的詞。

      (1)有仙則(名)______________

      (2)談笑有(鴻)儒____________

      (3)無絲竹之(亂)耳__________

      (4)無案牘這勞(形)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現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文章內容的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表現了作者希望為國效力、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出了環境的清幽雅致。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寫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舉諸葛廬、子云亭的例子,是為了說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參考答案:

      1、(1)有名(出名、聞名)

      (2)大

      (3)干擾(擾亂、使……亂)

      (4)形體、身體

      2、(1)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2)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意對即可)

      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4、A

    【《愛蓮說》《陋室銘》的練習題及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陋室銘》與《愛蓮說》比較閱讀練習題答案09-23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練習題及答案10-11

    《陋室銘》《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07-12

    《陋室銘》《愛蓮說》比較閱讀答案06-11

    陋室銘與愛蓮說比較閱讀答案11-02

    《陋室銘》《愛蓮說》閱讀練習及答案08-22

    《愛蓮說》閱讀練習題及答案01-18

    比較閱讀陋室銘和愛蓮說閱讀答案04-23

    《陋室銘》和《愛蓮說》比較閱讀及答案07-1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一区 三级国产99在线 | 日本精品免费网站 | 玖玖资源免费国产在线 | 天干夜啦天干天干国产精品 | 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 | 制服丝袜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