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5-07-28 15:51:51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池上原文、翻譯及賞析

    池上原文、翻譯及賞析1

      《登池上樓》,謝靈運著,這首詩寫在詩人任永嘉太守之時。他出任永嘉太守,是受到宋新貴集團排擠的結果,所以這首詩的情緒比較低沉,縈繞著進退維谷的憂郁和無可奈何的悵恨。

      登池上樓

      【名稱】《登池上樓》

      【年代】南朝宋

      【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謝靈運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zuò)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xùn)祿反窮海,臥疴(kē)對空林。

      衾(qīn)枕昧節候,褰(qiān)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qū qīn)。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qí)祁傷豳(bīn)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

      注釋:

      【池】謝靈運居所的園池。

      【潛虬媚幽姿】潛游的虬龍憐惜美好的姿態。

      【響】發出

      【遠音】悠遠的鳴聲。

      【薄】迫近,靠近。

      【愧】慚愧

      【棲川】指深淵中的潛龍

      【怍】內心不安,慚愧。

      【進德】增進道德,這里指仕途上的進取。

      【徇祿】追求祿位。

      【疴】病

      【衾枕昧節候】臥病衾枕之間分不清季節變化。衾,大被。昧,昏暗。

      【褰開】揭開帷簾,打開窗子。

      【嶇嵚】山勢險峻的樣子。

      【初景革緒風】初春的陽光消除了冬季殘留下來的寒風。

      【新陽改故陰】新春改變了已過去的殘冬。

      【塘】堤岸

      【祁祁傷豳歌】“采蘩祁祁”這首豳歌使我悲傷。祁祁,眾多的樣子。豳歌,指《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的句子。

      【萋萋感楚吟】“春草兮萋萋”這首楚歌使我感傷。萋萋,茂盛的樣子。楚吟,指,《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凄凄”的句子。

      【索居】獨居。

      【群】朋友

      【處心】安心

      【持操】保持節操

      【無悶】沒有煩悶。出自《易經·乾卦》:“遁世無悶。”意為賢人能避世而沒有煩惱。

      【征】驗證,證明。

      翻譯:

      沉潛的龍,姿態是多么的幽閑多么的美妙啊!高飛的鴻鳥,聲音是多么的響亮多么的傳遠啊!我想要停留在天空(仕進功名),卻愧對天上的飛鴻;我想要棲息川谷(隱退沉潛),卻慚對深淵的潛龍。我仕進修德,卻智慧拙劣;我退隱耕田,卻又力量無法勝任。為了追求俸祿,我來到這偏遠的海邊做官,兼又臥病在床,面對著光禿禿的樹林。(每天)蒙著被子,睡著枕頭,渾不知季節氣候的變化。偶然間揭開窗帷,暫且登樓眺望。傾耳細聽有那流水波動的聲音,舉目眺望有那巍峨高峻的山嶺。初春的陽光已經代替了殘余的冬風,新來的陽氣也更替了去冬的陰冷。(不知不覺)池塘已經長滿了春草,園中柳條上的鳴禽也變了種類、換了聲音。想起《出車》這首豳詩,真使我傷悲,想到《春草生兮萋萋》這首楚歌,更是讓我感慨。唉!獨居的生活真容易讓人覺得時間難捱、特別長久,而離開群體的處境也真是讓人難以安心。堅持節操那里僅僅是古人才做得到呢?所謂的“遯世無悶”今天在我的.身上已經驗證、實踐了。

      賞析:

      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他出任永嘉大守的矛盾心情,懊悔自己既不能像潛藏的虬那樣安然退隱,又不可能像高飛的鴻那樣聲震四方,建功立業。第二層寫他在病中臨窗遠眺。第三層寫他的思歸之情。

      前八句為第一層,主要寫官場失意后的不滿與當時矛盾的處境。魏晉南朝時代權力斗爭激烈,仕途風波險惡,因此士族文人既有進取之志,又有企羨隱逸之心,而詩人所面臨的,卻是兩者俱無所得的困境。詩一開頭即由此下筆:“潛虬”一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賞的生活,“飛鴻”一句喻奮進高飛、聲名動世的境界;下面兩句說無論前者還是后者,自己都不能做到,深感慚傀。四句中,第三句緊接第二句,第四句遠承第一句,詩意連貫而有變化。以上四句用形象的比喻寫出自己的困境,但為何會這樣,并未交代清楚,所以又有后四句把前四句加以落實。“進德”謂進取功業,施恩德于世人,與“飛鴻”一句相應。——但雖有此志,卻是才智不及。這句實際的意思,是說自己耿直守正,乃至受人陷害。“退耕”謂退隱田園,以耕作自資,與“潛虬”一句相應。——但徒懷此愿,卻是力所未能。以謝氏的富有,當然談不上“退耕力不任”的問題。這句實際的意思,是說自己頗有退隱之心,只是為形勢所格,無法實現。因為當時謝靈運如果拒絕赴任,就是公開表示與當權者對抗,極可能招致更大的麻煩。下面進一步寫自己于無奈中來到這偏僻的海隅,入冬后久臥病床,所對唯有蕭索枯瑟之空林。全詩由虛入實,由遠及近,氣氛漸漸降到最低點。

      自“衾枕”以下八句為第二層,寫登樓所見滿目春色。“衾枕昧節候”緊承前一句”臥疴對空林”而來,寫臥病中不知不覺,已是冬去春來,同時自然而然引出下旬“褰開暫登臨”。“暫”謂短時間,有抱病強起之意。“傾耳”、“舉目”兩句,寫出詩人對自然風光的極度喜愛。池塘水波輕拍,在傾耳細聽之際,令人慮澄意解;遠山參差聳立,于放眼遙望之中,使人心曠神怡。眼前是一派景色:“初景”即新春的陽光,正在革除“緒風”即殘冬的余風,“新陽”即春代替了“故陰”即冬的統治。“初景”、“新陽”寫出總體的感受,是虛筆,下面“池塘”、“園柳”兩句,轉為近景的具體描繪。“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謝詩中最著名的詩句之一,曾引起很多人的贊賞,甚至引出一些帶有神秘性的傳說。鐘蠑《詩品》引《謝氏家錄》說:“康樂(謝靈運襲爵康樂公)每對惠連(謝惠連,靈運之從弟),輒得佳語。后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嘗云:‘此語有神助,非我語也’。”故事的真實性如何暫且不論,這一聯詩的名聲,看來確是不小。但也有人提出:這二句實在很平常,沒有什么可夸耀的。究竟應如何看待,頗可稍加分析。

      看起來,這一聯詩(特別是前一句)確實很平常,毫無錘煉之功,所寫景色亦并無特別之處.但應該注意到,它很好地表現了初春之特征及詩人當時的心情。池塘周圍(尤其是向陽處)的草,因為得池水滋潤,又有坡地擋住寒風,故復蘇得早,生長得快,其青青之色也特別的鮮嫩,有欣欣向榮的生氣。但它委實太平常,一般人都注意不到。謝靈運久病初起,這平時不太引人注意的景色突然觸動了他,使之感受到春天萬物勃發的生機,于是很自然地得到這一清新之句。“園柳變鳴禽”,寫柳枝上已有剛剛遷徙來的鳥兒在鳴叫,這同樣是細微而不易察覺的變化。兩句詩表現了詩人敏銳的感覺,以及憂郁的心情在春的節律中發生的振蕩。再有,宋初詩壇,以謝靈運其人為代表,有一種追求佳句的風氣,而通常的佳句,都以反復雕琢、精于刻畫取勝。在這樣的風氣中,此種自然生動而富有韻味的詩句,更顯得特出。總之,放在特定的文學環境和具體的詩篇之中來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確不失為佳句,單獨抽出來加以評論,就沒有多少意義了。從全詩來看,寫到這里,情緒漸漸轉向開朗欣喜的暖色調。

      第二層是全詩最精彩的部份。詩人在病榻上度過了一個冬天,現在已是初春時節了。他憑窗而坐,傾耳細聽遠處波濤拍岸之聲;舉目遠望群山起伏之影。而近處所見的景致則是:“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詩人從冬去春回的眾多景象中選擇了一個細小而典型的鏡頭:不知不覺間樓外枯草瑟瑟的池塘里竟然春草繁生了;小園垂柳叢中禽鳥鳴聲也已變換。正是從池塘小園的變化中,久病的詩人突然意識到,外面已是一派濃郁的春意。這里寫景,有聲有色,遠近交錯,充滿了蓬勃生氣。“池塘”二句為歷來詩論家交口贊賞。它的妙處就在于自然清新,不假繩削。

      最后六句為第三層.開頭兩句由登樓觀春聯想到古代描寫春景的詩,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緒又轉向感傷。“祁祁傷豳歌”的“豳歌”,指《詩經·豳風·七月》一篇,詩中有“采蘩祁祁”等描寫春景之句。“傷豳歌”,按照《毛詩序》、《詩譜》等傳統的解釋,《七月》是周公在遭受流言、出居東都以避讒害時作的,謝靈運用此典故,帶有暗喻的意思。“萋萋感楚吟”的“楚吟”,指《楚辭·招隱士》一篇,其中有“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所謂“感楚吟”,是說有感于隱士的生活。這兩句回復到第一層的內容,但并非單純的重復,而是表示要從困窘的處境中擺脫出來,決心走隱居的道路。接著“索居”、“離群”兩句,寫隱居生活令人難以接受的一面,意思是:離群索居的生活,使人容易感到歲月漫長,枯索無味,難以安心。這兩句從詩意上說,是指一般人的想法,并非說自己。但在潛在心理上,這種被否定的想法,也隱約透露了他自己的某種疑慮。謝靈運出身華胄,為世人所重,且驕縱自負,與世隔絕的隱居生活對于他確非易事。但不管怎祥,他歸隱的決心已下。全詩結束兩句說:“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無悶”語出《周易·乾卦》,意謂大德之人,避世而無所煩憂。這兩句意思是:堅持節操豈止古人能夠做到,《周易》所謂“遁世無悶”在今人身上同樣可以得到征驗!這樣,詩的情緒便從進退維谷的困境中解脫出來,以高亢的聲調收結全篇。也就在這大約半年之后,謝靈運終于稱疾辭職,歸隱到始寧的祖居。

      在這首詩中,詩人用各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郁悶,或是比興,用虬和鴻的進退得所來說明自己進退失據;或是直抒胸臆,訴說獨居異鄉的孤苦;或是以景寫情,用生趣盎然的江南春景,來襯托詩人內心的抑郁。

      此詩以登池上樓為中心,抒發了種種復雜的情緒。這里有孤芳自賞的情調,政治失意的牢騷,進退不得的苦悶,對政敵含而不露的怨憤,歸隱的志趣等等,雖然語言頗覺隱晦,卻是真實地表現了內心活動的過程。詩中寫景部分與抒情結合得相當密切,并且成為詩中情緒變化的樞紐。對景物的描繪,也體現出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敏感,而這正是他能夠開創山水詩一派的條件。只是,語言過于深奧、句式缺少變化,因求對仗而造成某些重復,也是顯著的弱點。這些都有待于詩歌的發展來糾正。

    池上原文、翻譯及賞析2

      池上原文

      倚杖池邊立,西風荷柄斜。

      眼明秋水外,又放一枝花。

      翻譯

      拄杖站在池塘邊,西風拂過,托著殘葉的荷柄微微傾斜。

      突然看到這一派秋景蕭瑟中,一枝荷花迎風開放。

      注釋

      西風:指秋風。

      賞析

      張光啟生活于明末清初,入清,隱居不仕,享年八十馀。從這首小詩的內容來看,寫此詩時,他已是策杖而行的老人,但耳聰目明,身體尚健。

      在一個敗荷零落的秋日,詩人拄杖獨自站在荷塘邊,秋風一過,無數托著殘葉的荷柄隨之鼓斜傾倒。但是,他再舉目遠望,只見滿目凋零的球景中,卻有一朵新開的荷花突兀的闖進了他的視線,他不眼前一亮,心中激動之情不以言表。詩人不說一朵花而說“一枝花”,這表明他注意到的',不只是花朵,而且還有花枝。在眾芳搖落、荷柄斜倒映襯下,挺直的花枝托著鮮花,不僅美艷,而且顯出一種不為環境所左右的獨立不羈的精神。詩人直接描畫出的是殘荷中的一枝新花,誰又能說詩人不是在借以歌頌這樣一種不屈不撓、無所畏懼的精神呢?

      本詩前后對照鮮明,如果說,讀前兩句詩,我們心中可能生出對詩人老境凄涼的同情,那么,當讀到后兩句時,就只有對作者堅貞不屈、不折不撓的精神的欽佩之情了。張光啟無意于為自己畫像,但這首小詩卻成了詩人晚年極為生動傳神的一幅小照。

    池上原文、翻譯及賞析3

      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譯文及注釋

      小娃撐小艇(tǐng),偷采白蓮回。孩撐著小船,偷偷地從池塘里采了白蓮回來。

      小娃:男孩兒或女孩兒。艇:船。白蓮:白色的蓮花。

      不解(jiě)藏(cáng)蹤跡,浮(fú)萍(píng)一道開。

      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蹤,浮萍被船兒蕩開,水面上留下了一條長長的水線。

      蹤跡:指被小艇劃開的浮萍。浮萍:水生植物,橢圓形葉子浮在水面,葉下面有須根,夏季開白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從池塘里采了白蓮回來。

      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蹤,浮萍被船兒蕩開,水面上留下了一條長長的水線。

      注釋

      小娃:男孩兒或女孩兒。

      艇:船。

      白蓮:白色的蓮花。

      蹤跡:指被小艇劃開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橢圓形葉子浮在水面,葉下面有須根,夏季開白花。

      創作背景

      據《白居易詩集校注》,這首詩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時任太子少傅分司東都洛陽。一日游于池邊,見小娃撐船而作下此詩。

      賞析

      這首詩好比一組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這是一首描寫兒童生活的詩。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詩中的小娃娃描寫得非常可愛、可親。整首詩如同大白話,但極富韻味,令人讀后忍俊不禁、啞然失笑。 詩人在詩中敘述一個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準確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間的心情,勾畫出一幅采蓮圖。

      蓮花盛開的夏日里,天真活潑的`兒童,撐著一條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蓮花玩。興高采烈地采到蓮花,早已忘記自己是瞞著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沒想到去隱蔽自己的蹤跡,得意忘形地大搖大擺劃著小船回來,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輕輕蕩開,留下了一道清晰明顯的水路痕跡。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詩中的小娃娃描寫得非常可愛、可親,整首詩如同大白話,富有韻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長寫敘事詩的大詩人。他的長篇敘事詩,將所敘事物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飽含著詩人自己的情感。同樣的,他的詩中小品,更通俗平易。

    池上原文、翻譯及賞析4

      山僧對棋坐,局上竹陰清。

      映竹無人見,時聞下子聲。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翻譯

      兩個僧人坐著下圍棋,竹樹樹陰遮蓋了棋盤。

      再無他人能在竹林外見到他們,人們在竹林外的話可以聽到兩位僧人微小的落子聲。

      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注釋

      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

      對棋:相對下棋。

      下子:放下棋子。

      小娃:男孩兒或女孩兒。

      艇:船。

      白蓮:白色的蓮花。

      蹤跡:指被小艇劃開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橢圓形葉子浮在水面,葉下面有須根,夏季開白花。

      賞析

      第一首詩寫山僧對弈,也是自己心態的一種反映。深山里的和尚本來就是與世無爭,他們又在竹陰下下棋,那種不染一絲塵埃般的清凈,令作者神往。“山僧對棋坐”,起碼有兩個和尚;“時聞下子聲”,有人在旁邊聽,那么至少是三個人了。這首詩人物全都隱藏不露,所以雖有三人活動,也覺得清幽無比。尤其最后的那句“時聞下子聲”更如天籟音樂,烘托了真正的寧靜。

      第二首詩寫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詩人在詩中敘述一個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準確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間的心情,勾畫出一幅采蓮圖。蓮花盛開的夏日里,天真活潑的兒童,撐著一條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蓮花玩。興高采烈地采到蓮花,早已忘記自己是瞞著大人悄悄地去的,不懂得或是沒想到去隱蔽自己的蹤跡,得意忘形地大搖大擺劃著小船回來,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輕輕蕩開,留下了一道清晰明顯的水路痕跡。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詩中的小娃娃描寫得非常可愛、可親,整首詩如同大白話,富有韻味。

      白居易是一位擅長寫敘事詩的大詩人。他的長篇敘事詩,將所敘事物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飽含著詩人自己的情感。同樣的,他的詩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二絕》就是這樣一組描寫一種平凡生活的小詩。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兩個小景寫得可愛、可親、可信。

      創作背景

      據《白居易詩集校注》,這首詩作于大和九年(835年),時任太子少傅分司東都洛陽。一日游于池邊,見山僧下棋、小娃撐船而作此組詩。

    【池上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文章:

    雨后池上原文翻譯12-18

    古意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秋思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江南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海棠原文翻譯及賞析03-16

    月夜原文翻譯及賞析03-17

    還原文、翻譯及賞析03-17

    野菊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所見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视频67 | 中文字幕狠狠久久 | 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 免费成人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 日本喷奶水中文字幕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