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社會教案:有趣的吆喝(精選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社會教案:有趣的吆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社會教案:有趣的吆喝 1
設計意圖:
孩子們在繁華的商業街上隨處可以聽到吆喝。吆喝雖然聽起來很平常,但是卻需要勇氣、膽量和語言藝術。因此,特意設計了“有趣的吆喝”社會活動。該活動以吆喝為內容,旨在鍛煉幼兒在公眾場合大膽地說話,大聲地說話的能力,并能嘗試如何說得更好更有吸引力,并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快樂地表達。
活動目標:
1、熱愛各行各業的勞動人民,體會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2、在活動中能友好地與同伴分工合作,并大膽地與人交往。
3、善于捕捉周圍的事物,有敏銳的觀察力;并能運用恰當的語言大膽地表現。
4、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出吆喝的特點,并能自己創編吆喝。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帶幼兒到市場中觀察商販買賣物品。
2、物品準備:冰糖葫蘆、各種水果、羊肉串、臭豆腐、涼粉、玉米、燒餅等。
3、情景創設:美食街。
活動過程:
一、引導探索——讓幼兒明白什么是吆喝?為什么要吆喝?
1、老師出示冰糖葫蘆,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其特點。
2、老師示范簡單的吆喝,讓幼兒進行判斷這樣的吆喝好聽嗎?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創編吆喝,并進行個別表演。
3、幼兒自由結伴向客人老師吆喝冰糖葫蘆。
4、請幼兒說自己吆喝冰糖葫蘆的過程,讓客人老師給出評價。(由一名客人老師到幼兒面前根據剛才幼兒吆喝的情況,總結幼兒吆喝的缺點,比如聲音要大一點,語言要更生動,語言應更豐富,將你的東西說得更好,讓別人一聽就想買。)
5、老師小結:吆喝是生意人在出售商品時,對自己的商品的一種宣傳,目的是把自己的商品說得棒棒的,讓自己的商品賣出去。
二、回憶觀察比較,探詢吆喝的形式與特點
1、提問:小朋友,你們在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吆喝?
2、幼兒回憶模仿各種形式的吆喝。
3、觀察比較:引導幼兒在吆喝的形式上進行觀察比較,逐步歸納出吆喝的特點。
(在這一層次里,先讓幼兒說說生活中聽到過的吆喝,然后教師向幼兒展現三種吆喝:普通話的,方言的,唱的。讓幼兒比較覺得哪一種更有趣,然后以鞋子為例讓幼兒選擇三種方式的一種自由吆喝,最后選擇三個幼兒分別以不同的.方式上臺吆喝,幼兒評價你聽了以后想買誰的鞋子。)
三、創編展示:幼兒根據所學知識,自由創編吆喝。
1、給幼兒一個想像中的物品,引導幼兒從物品的特點入手,邀請同伴進行討論、創編。
2、老師引導幼兒對比,讓幼兒發現哪種吆喝更有趣,更有創意。
3、展示創編結果,評價小結。
(在這一層次里,主要讓幼兒感受一個人吆喝和結伴吆喝的不同。可設計這樣的游戲:同樣賣一種東西比如玉米,一個幼兒在一邊獨自吆喝,另幾個幼兒結伴吆喝,其它幼兒當顧客。讓幼兒談談自己的感覺)
四、自由表現
1、 介紹美食街。
2、請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攤位,分工討論怎樣吆喝。
3、美食街開張,吸引顧客,吆喝美食。
4、小結、結束活動。
吆喝是商販們對自己商品的一種宣傳,通過吆喝來把自己的商品出售給人們。它貼近生活,平凡得幾乎隨處可以聽見。孩子們也非常感興趣,并且善于模仿。老師便以此為契機,加以提煉和歸納,讓幼兒體驗到吆喝的好玩和有趣。本活動旨在讓幼兒和老師共同總結出吆喝的特點、形式、內容,引導幼兒加以創造想象創編各種吆喝,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大膽地與人交往的能力。
大班社會教案:有趣的吆喝 2
活動目標:
1、了解生活中吆喝形式的多樣性。
2、在老師的引導下,總結出吆喝的特點,并嘗試創編吆喝。
3、在游戲情景中體驗不同的吆喝形式帶給我們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件
2、快板、紗巾、喇叭道具各若干,
3、圖書、水果、點心模型若些,
4、店鋪牌子三個。
活動過程:
一、回憶探索——了解特點
1、播放錄音,引導幼兒回憶模仿聽到的吆喝。
導語:王老師在農貿市場錄了一段特別的聲音,一起來聽聽吧!
2、老師小結:在我們生活中,有好多這樣的老板,他們為了更快的把自己的商品賣出去,就會"絞盡腦汁"想盡各種宣傳方式來吸引顧客,讓自己的生意紅紅火火,這種宣傳方式,就叫吆喝。
3、提問:小朋友,你們在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吆喝?逐步歸納出吆喝的'特點。(聲音洪亮,內容豐富,語言生動,吸引顧客,讓他們一聽就想買。
二、嘗試體驗——發現不同
1、普通話吆喝
給幼兒一個想像中的物品,引導幼兒從物品的特點入手,初次嘗試創編吆喝這個解暑又解渴的夏季水果之王西瓜并分享,老師對幼兒的回答及時給予肯定與評價。
2、歌唱類吆喝
出示讀書節賣書吆喝創意視頻,老師引導幼兒觀察對比,讓幼兒發現這種吆喝的不同之處。
小結:像這種用歌唱的形式進行有節奏的吆喝,我們稱它為——歌唱類吆喝
教師再次出示櫻桃、蘋果和西瓜圖片,幼兒邀請同伴進行討論、合作創編吆喝。
3、展示創編結果,評價小結。
三、情境表演——合作創編
1、介紹商店及游戲規則。
2、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攤位,分工討論創編吆喝。
3、集市開張,分角色游戲。
4、活動自然結束。
大班社會教案:有趣的吆喝 3
一、活動目標
讓幼兒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時期人們通過吆喝來進行商品銷售或信息傳遞的文化現象。
培養幼兒對民間藝術的興趣,激發其探索欲。
通過模仿和創造性的游戲,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
二、適用年齡
大班(5-6歲)
三、準備材料
錄音機及各種傳統吆喝聲的錄音
不同類型的小商品圖片或實物模型
紙張、彩色筆等繪畫工具
角色扮演所需道具(如帽子、圍裙等簡單服裝)
四、活動過程
1. 導入環節(約10分鐘)
教師播放事先準備好的傳統吆喝聲錄音,讓孩子們閉上眼睛聽,嘗試想象這些聲音來自哪里?賣的'是什么?
分享自己聽到的聲音后,教師簡要介紹“吆喝”這種文化現象的歷史背景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存在形式。
2. 探索發現(約20分鐘)
展示不同類型的小商品圖片或實物模型,并播放與之相關的特定吆喝聲,引導孩子觀察并討論每種商品的特點以及對應的吆喝方式有何不同。
鼓勵孩子們思考如果他們來賣這些東西會怎么叫賣?
3. 創意實踐(約30分鐘)
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游戲。每組選擇一種商品,設計屬于自己的獨特吆喝詞,并準備好相應的道具。
各小組輪流上臺表演自己創作的吆喝,其他同學作為顧客給予反饋。
4. 總結分享(約10分鐘)
每個小組分享他們在準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是如何解決的。
教師總結本次活動,強調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創造力,并鼓勵大家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
五、延伸活動
家庭作業:請小朋友回家后采訪家人或鄰居,收集更多關于當地特色的吆喝故事。
下次課前可以組織一次小型展覽,展示孩子們搜集到的故事和資料。
六、注意事項
在整個活動中注意保護好孩子的安全,尤其是使用道具時。
尊重每個孩子的創意,即使他們的想法可能看起來很幼稚或者與眾不同。
通過積極正面的方式鼓勵所有參與的孩子,讓他們感受到成就感。
大班社會教案:有趣的吆喝 4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了解吆喝作為傳統商業文化中宣傳商品的方式,認識其形式多樣性和地域特色。
能力目標:通過模仿、創編吆喝,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節奏感和創造力;在角色扮演中鍛煉社會交往技巧。
情感目標: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尊重勞動人民的情感,體驗合作與分享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提前一周布置家庭任務,讓幼兒與家長共同觀察市場中的吆喝聲,記錄特點。
材料準備:
實物道具:冰糖葫蘆、玉米、臭豆腐等模型;快板、小鼓、喇叭等節奏工具。
多媒體資源:北京胡同吆喝錄音、南京吆喝大賽視頻片段。
場景布置:劃分“美食街”區域,設置攤位招牌(如“王記糖畫”“李家燒餅”)。
知識鋪墊:教師提前學習方言吆喝,掌握不同地域吆喝的.節奏特點。
三、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聽聲辨物(10分鐘)
播放錄音:播放北京胡同吆喝錄音片段,提問:“你們聽到了什么聲音?猜猜他們在賣什么?”
互動問答:邀請幼兒模仿錄音中的吆喝,教師用圖片或實物揭示答案,引出主題“有趣的吆喝”。
文化鏈接:展示南京吆喝大賽視頻,說明吆喝是“城市最瀕危的聲音”,激發保護傳統文化的意識。
(二)探索吆喝:形式與特點(15分鐘)
分組討論:幼兒分組分享記錄的吆喝案例,教師引導歸納特點:
語言生動:如“甜過初戀的糖葫蘆!”
節奏鮮明:配合快板、敲擊聲增強韻律。
方言特色:對比普通話與方言吆喝(如上海話“阿拉香酥雞”)。
示范表演:教師用三種形式吆喝“現烤紅薯”:
普通話直白型:“紅薯,香甜軟糯!”
方言趣味型:“阿婆個紅薯,甜到心坎里!”
歌唱型:改編《兩只老虎》旋律,加入“紅薯紅薯,熱乎乎~”。
(三)創編實踐:我的吆喝我做主(20分鐘)
任務發布:每組選擇一種商品,結合其特點創編吆喝詞,可加入動作或道具。
分組創作:
第一組:用快板為“手工糖畫”設計吆喝:“糖畫甜,糖畫圓,畫個蝴蝶飛上天!”
第二組:用方言為“臭豆腐”設計吆喝:“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不來嘗一嘗,后悔一整年!”
展示評價:每組輪流表演,其他幼兒用“貼星星”方式投票,評選“最具創意獎”“最響亮獎”。
(四)角色扮演:美食街開張(15分鐘)
場景布置:幼兒佩戴攤主圍裙,擺放商品模型,設置“顧客評價板”。
實戰演練:
攤主用自編吆喝吸引顧客,顧客可砍價或提問(如“你的糖畫為什么比別人貴?”)。
教師巡回指導,鼓勵攤主根據顧客反饋調整吆喝策略。
總結分享:邀請“最佳攤主”分享經驗,教師點評合作意識與語言表現。
四、活動延伸
家庭任務:錄制家庭版吆喝視頻,上傳班級群分享。
社區實踐:聯系社區市場,組織幼兒體驗真實吆喝場景。
藝術創作:用黏土制作“吆喝主題”立體畫,展示于班級文化墻。
五、反思與調整
幼兒表現:部分幼兒因方言障礙參與度較低,后續可增加“方言小課堂”預熱。
材料優化:提供更多節奏工具(如沙錘、三角鐵),豐富吆喝表現形式。
文化深化:結合節氣或節日設計主題吆喝(如中秋“月餅吆喝大賽”)。
大班社會教案:有趣的吆喝 5
一、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吆喝與商品銷售的關系,認識其作為非遺文化的價值。
能力目標:通過對比分析,提升觀察力與批判性思維;在合作中發展領導力與團隊協作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文化自信,萌發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感。
二、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實物:老式喇叭、算盤、布袋等道具。
多媒體:老北京吆喝紀錄片片段、現代電商廣告對比視頻。
任務卡:設置“吆喝偵探”挑戰任務(如找出吆喝中的.修辭手法)。
環境創設:模擬“老街市”場景,懸掛燈籠、張貼春聯,營造傳統氛圍。
三、活動過程
(一)文化探源:吆喝的前世今生(10分鐘)
視頻導入:播放老北京吆喝紀錄片,提問:“以前的吆喝和現在的廣告有什么不同?”
對比討論:展示現代電商廣告(如“買它!買它!”),引導幼兒分析:
語言風格:傳統吆喝更注重韻律與畫面感,現代廣告更直接。
傳播方式:傳統依賴口耳相傳,現代借助網絡快速擴散。
非遺認知:介紹“南京吆喝”申報非遺的案例,強調保護意義。
(二)深度探究:吆喝的秘密(15分鐘)
任務發布:每組領取“吆喝偵探”任務卡,分析指定吆喝案例:
案例1:“磨剪子嘞,戧菜刀!”(擬聲詞增強真實感)
案例2:“熱乎的包子,皮薄餡大!”(對比突出優勢)
小組匯報:用思維導圖展示發現,教師總結吆喝技巧:
修辭手法:比喻(“糖葫蘆像紅寶石”)、夸張(“臭豆腐,十里飄香”)。
情感共鳴:用“阿婆”“老字號”等詞匯建立信任。
(三)創意工坊:吆喝2.0(20分鐘)
跨界融合:鼓勵幼兒結合現代元素創新吆喝:
科技風:用機器人聲音吆喝“智能糖畫機,三分鐘畫龍!”
流行語:改編網絡熱梗“絕絕子!這糖畫甜到跺jiojio!”
道具輔助:使用老式喇叭、算盤等道具增加趣味性,如用算盤敲擊節奏伴奏。
展示互評:每組表演后,其他幼兒用“舉牌投票”(笑臉/哭臉)評價,教師引導從“創意度”“傳播力”維度點評。
(四)社會行動:小小非遺傳承人(15分鐘)
策劃展覽:分組設計“吆喝文化展”,包括:
實物區:展示收集的吆喝工具(喇叭、快板)。
互動區:設置“吆喝錄音棚”,幼兒可錄制自己的作品。
社區宣傳:制定宣傳計劃(如發放傳單、邀請家長參觀),教師協助聯系社區資源。
承諾儀式:全體幼兒宣誓“保護吆喝文化,從我做起”,頒發“非遺小衛士”徽章。
四、活動延伸
跨學科整合:結合美術課設計“吆喝主題”海報,音樂課編排吆喝歌舞。
長期項目:成立“吆喝文化研究小組”,定期開展調研并更新展覽內容。
家園共育:邀請擅長吆喝的家長(如菜市場攤主)進課堂分享經驗。
五、反思與調整
幼兒反饋:部分幼兒對非遺概念理解困難,后續可增加“非遺小百科”動畫輔助。
資源整合:聯系本地非遺保護中心,爭取專業指導與實物支持。
評價優化:引入“成長檔案袋”,記錄幼兒在項目中的語言、合作、創新等能力發展軌跡。
【大班社會教案:有趣的吆喝】相關文章:
大班社會優秀教案《有趣的門票》03-07
大班社會教案有趣的廣告(精選10篇)11-20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有趣的印章11-06
大班教案有趣的石頭10-23
大班教案有趣的葉子07-22
《吆喝》優秀教案(精選11篇)11-29
《吆喝》優秀教案(精選10篇)07-26
吆喝課文內容教案11-25
有趣的面具大班美術教案09-04
大班有趣的輪胎游戲教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