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經·第六十二章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5-07-29 09:11:00 藹媚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老子·德經·第六十二章原文及翻譯》

      在日常過程學習中,說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你還記得哪些經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老子·德經·第六十二章原文及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德經·第六十二章

      作者:李耳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文言文翻譯:

      “道”是蔭庇萬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貴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時候還要求它庇護。美好的言辭可以換來別人對你的尊重;良好的行為可以見重于人。不善的人怎能舍棄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設置三公的時候,雖然有拱壁在先駟馬在后的獻禮儀式,還不如把這個“道”進獻給他們。自古以來,人們所以把“道”看得這樣寶貴,不正是由于求它庇護一定可以得到滿足;犯了罪過,也可得到它的寬恕嗎?就因為這個,天下人才如此珍視“道”。

      注釋

      1、奧:一說為深的意思,不被人看見的地方;另一說是藏,含有庇蔭之意。其實兩說比較接近,不必僅執其一。

      2、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之人也要保持它。

      3、美言可以市尊:美好的言辭,可以換來別人對你的敬仰。

      4、美行可以加人:良好的行為,可以見重于人。

      5、三公:太師、太傅、太保。

      6、拱壁以先駟馬:拱壁,指雙手捧著貴重的玉;駟馬,四匹馬駕的車。古代的獻禮,輕物在先,重物在后。

      7、坐進此道:獻上清靜無為的道。

      8、求以得:有求就得到。

      9、有罪以免邪:有罪的人得到“道”,可以免去罪過。

      作者簡介

      老子(約公元前571年—約公元前470年,一說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姓李名耳,字聃,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時期人。《史記》《后漢書》等記載老子出生于楚國或陳國,苦縣(今河南省鹿邑縣)厲鄉(一作賴鄉)曲仁里人(一說安徽省渦陽縣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并稱“老莊”。在唐朝,被追認為李姓始祖。曾被列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

      老子曾擔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學而聞名,孔子曾入周向他問禮。春秋末年,天下大亂,老子欲棄官歸隱,遂騎青牛西行。到函谷關時,受關令尹喜之請著《道德經》。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相傳老子晚年在臨洮鳳臺講道并飛升。

      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德經·第六十二章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老子道德經原文及翻譯11-01

    老子第六章原文及翻譯10-30

    《老子》原文及翻譯08-01

    老子道德經原文及譯文01-29

    論語十二章原文翻譯08-14

    論語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譯10-19

    《論語》十二章原文及翻譯10-17

    《論語》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譯01-17

    《論語十二章》的原文及翻譯06-30

    [集合]老子道德經原文及譯文05-2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人成网站十八禁止 | 亚洲诱惑人的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免费在线 | 亚洲七久久之色九 | 日本欧美麻豆精品 |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