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區域觀察記錄

    時間:2025-07-06 09:47:43 記錄 我要投稿

    [薦]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5篇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

      9點50分區域游戲活動開始了,選科學區的人都沒有。于是我重點介紹了科學區的小游戲“扎不破的氣球”,我拿出一個氣球和一根針,問孩子們:“如果我拿這個針扎這個氣球,氣球會怎樣呢?”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會爆掉。”又問孩子們:“咦,有辦法讓球不破嗎?”幾位膽大的男孩子立馬去了科學區,孩子們結伴商量玩什么,怎么玩?

      一開始小霖直接拿起氣球吹打,用釘子一扎,氣球立馬破了;小軒馬上拿著氣球放到桌上,用鉛筆頭去戳氣球,邊上的小朋友立馬捂住耳朵,砰地一聲,氣球又爆炸了;翔翔看到同伴們都失敗了,就找了一個癟癟的氣球,用鉛筆在上面戳著,氣球沒破,但筆也沒進去,但翔翔很興奮,叫來同伴:“看。我的氣球扎不破哦!”并用鉛筆頭扎氣球給同伴看。孩子們對游戲很好奇,但又不會方法,都有些氣餒,“怎么才能扎不破呢?”小軒來問我,我邀請他們觀看視屏,當孩子們看到用尖竹簽穿過氣球,氣球沒破,都驚奇地說:“真的扎不破呀!”“怎么才能扎不破呢?”“我發現秘密了,要從這里扎。”小霖指著吹氣口說,“那你們再去試試。”于是孩子們進行了第二輪實驗。

      只見小軒一手拿筆,一手拿著氣球,小心翼翼地將筆尖往氣球吹氣口那端扎,邊上孩子目不轉睛地盯著他手里的氣球,幾個膽小的孩子還用手捂住耳朵。小軒經過努力,筆尖終于扎進了氣球里,氣球沒爆,邊上孩子都露出笑臉。小霖和小權也試了起來,他們用竹簽往氣球吹氣口那端扎,過了好一會兒,碰一聲,小霖手里的氣球爆掉了,只見小權的竹簽頭奇跡般地扎進了氣球里,氣球卻沒有爆,大家非常驚訝。小權對小霖說:“要輕輕地慢慢地轉動竹簽,我就扎進去了。”“那能不能像我們剛看的一樣,將竹簽再穿過氣球的另一頭呢?”我對小權說,邊上孩子們也期盼的望著他,“那我試試。”他小心翼翼地將竹簽進入氣球后,輕輕地往前扎,結果在竹簽要穿出氣球的時刻,氣球破了。聚精會神地孩子們都散開了,很失望。

      學習分析:

      小霖:你是個好奇心強的孩子,膽子也比較大,愿意嘗試,性子也急,動作大,急于探索,對于失敗也不害怕,敢于嘗試。

      翔翔;你的好奇心很大,愿意嘗試,善于觀察,你會觀察別人的實驗,再去嘗試自己的發現,喜歡告訴同伴你的發現。

      小軒:你勇于嘗試,愿意求助,積極尋找方法嘗試,在失敗中尋找答案,在觀看中找到方法,在嘗試中體驗成功,很棒!

      小權:你是個膽大心細的孩子,善于觀察,對于有把握的事情也小心翼翼,在試驗中十分仔細、專注,你還善于分享,樂于把自己的好方法教給同伴。今天的`你真的很棒!

      一開始我并沒有介入游戲,只是讓孩子自己去探索,氣球的彈性橡膠有一個很大的張力,孩子雖然不懂這道理,但第一次摸索中已經有了模糊概念,特別是幾個吹大的氣球,一扎就破,而翔翔那沒吹大的氣球卻怎么也扎不破。

      在科學區角活動中要注重幼兒自主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的培養,但當幼兒探究停滯時,教師可適時創設適宜的環境和條件,促進幼兒深入探究。當我發現孩子們在實驗不成功后,情緒沮喪失望,有幼兒找我幫忙,馬上用小視屏吸引他們,讓他們去發現氣球真能扎不破,激發他們探索欲望,幫助幼兒重拾信心與興趣。孩子們觀察很仔細,都發現了秘密:要從吹氣口扎進去,從頂部出來。幼兒在第二次實驗成功后,情緒立刻很激動,也很興奮,同時也吸引了其他孩子的注意力,讓那些孩子也感受到扎不破氣球的神奇。

      講評時請四位小朋友向全班幼兒分享和推廣他們的經驗,幫助幼兒深入了解扎不破氣球游戲的秘密。

      吹氣口和氣球頂端是兩個比較特別的地方,它們的顏色較深,存在著使氣球收縮的力,而且竹簽穿過時摩擦所產生的熱會讓分子彼此牽引而收縮,這時空氣不會漏出去。孩子們不知道原理,但能切身體驗、感知、操作獲得發展。

      在科學區區中,我們設法引導每個孩子積極思考、解決問題,并鼓勵他們獨立完成活動,引導幼兒思維經歷單向、多向、正向、逆向等過程,不斷地給孩子創造嘗試條件。游戲中指導孩子換個方向改從氣球的頂端部位穿入,或許能打開孩子的思路。下次科學區中還可以增添透明膠帶紙,讓幼兒去嘗試第二種實驗“扎不破的氣球”,讓孩子們再次體驗神奇的過程,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奧秘和驚奇正等著去發現,去探索。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2

      觀察對象:徐xx

      觀察時間:20xx年xx月xx日

      觀察目的:了解該幼兒與同伴的交往情況及自理能力。

      觀察事件:

      戶外活動時,小朋友來到運動場地,有的`開始運輪胎來搭建自己喜歡的游戲場地,有的開始在架好的木梯上有序的攀爬,而徐xx卻站在場地的一邊不知該干什么,也沒有加入同伴的游戲,這時,和她同組的一名幼兒喊道:“xxxx,快來和我們一起玩。”聽到同伴的呼喚,徐xx頓時臉上露出了笑容,她朝同伴走了過去,和她們一起玩起了游戲。

      “起床了”,小朋友聽到我的聲音馬上都坐了起來,開始穿自己的衣服、褲子,徐xx也不例外,她動作較其他同伴稍顯慢些,待其他同伴一個個都已來到自己的座位時,徐xx卻在床邊蹲著,我以為她在穿鞋子,走近一看,她已經穿好鞋子了,可她為什么不出去呢?我催促她快點出來,她這才慢吞吞地從午睡室走了出來,邊走邊看她的鞋子,是在確認有沒有穿錯嗎?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3

      區角活動觀察記錄表

      觀察情景

      今日區角活動時,李瑞宏小朋友很快就進入了益智區,熟練的拿起了一盤積木,把積木全部倒在了桌子上.之后他拿了小方塊積木一塊一塊細心翼翼地玩起了壘高.過了一會兒,他把小方塊積木全部都壘了起來.他看了看桌子,發現沒有了,就開始東張西望,我發現他有點心不在焉了.

      這時,我看到李瑞宏又去拿了一盤其他的玩具玩起來了

      觀察分析

      我在觀察他是在瞎玩,還是有目的的在操作.如在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有所轉移,就應及時介入,啟發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引導幼兒繼續進行建構.

      措施與結果

      在幼兒剛進行活動的時候,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在一旁觀察孩子的行為,沒有進行

      觀察地點:小一班教室娃娃家活動區

      觀察實錄:

      今日是尹可欣、王假設語、余子星、付梓坤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主角牌有兩個,爸爸和媽媽.孩子們進區后,一會兒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要當媽媽,我就要當媽媽,我不當寶寶.原先是尹可欣和王假設語小朋友都爭著要當媽媽,而其他三個小朋友都已經分配好主角了,睜著大眼睛看著這兩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們立刻用求助的目光看著我.我蹲下身子問尹可欣和王假設語:你們為什么都要當媽媽呢可欣搶先答復:因為我最喜歡媽媽,我覺得當媽媽好玩一些,我想做菜.小語也說:我也喜歡媽媽,當寶寶不好玩.想到我們剛剛學過的一個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立刻問娃娃家的寶寶:為什么說是幸福的一家呢家里有些什么人一旁的爸爸余子星說:有爸爸、媽媽和哥哥.哥哥坤坤也在一邊補充道:家里還有寶寶呀!我之后說:對啦!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為我們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親相愛!可欣點點頭說:我也覺得,我們家也是這樣的小朋友們都點點頭,我之后說:在我們的家里,每一個人都很重要,今日娃娃家的寶寶們也是一家人,小朋友們要當好每一個主角,我們來試試當不一樣的主角好不好小朋友都說好.我轉過頭看看邊上那兩個分配好主角的小朋友說

      :爸爸和哥哥真棒,不爭不搶的選好自我的主角.我又看看可欣和小語說:教師提個提議,今日可欣來當媽媽,小語當寶寶,到下一次游戲的時候我們就互換主角,看看誰當的媽媽或者寶寶當的好能夠嗎經過調節和勸說,可欣最終當上了媽媽,小語當上了寶寶.剛開始寶寶還撅著小嘴巴,可過了一會兒,寶寶就開心的投入到主角中去了

      分析:

      1、孩子們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規則意識(如:已有兩位小朋友自我分配好主角了.)

      2、我們有時經常會問孩子最喜歡家里的誰大局部孩子都答復的是媽媽.雖

      然小班的孩子還不能用語言去表達.但孩子們心中就是覺的媽媽是溫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寶寶在孩子們的心中分量比媽媽要稍遜色一些.所以當有媽媽和寶寶的主角選擇時,就會出現以上案例中的一幕:兩個孩子都爭著當媽媽的主角.

      3、我最初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給孩子自主的權利,讓孩子自我去選擇主角.所以讓娃娃家的孩子們自我分配.其實孩子們對于主角扮演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我喜歡的主角就會爭論不休,這也與孩子自我為中心的'狀態有關.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加強孩子的親情觀念的培養,明白家里的成員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戲中出現問題,教師要及時的出現,并用親切的語言和適宜的方式去引導孩子.比方:兩個孩子都爭選媽媽的主角,我及時的用回憶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停止了爭吵.并加以提問,加深孩子們對家庭主角的認識.

      3、教師還是要引導孩子自我去分配主角,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擔當什么樣的主角.我用提議的方式讓兩位孩子協商和分配誰當媽媽,雖然孩子剛開始還是有點不快樂,但當孩子投人到游戲當中的時候,能立刻忘掉不開心,這也是小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4、小班孩子在自選主角這個規則意識上是比擬薄弱的,孩子無法協商主角的選擇時,教師要酌情參與指導,制定輪換主角的規則,并用圖片的形式記載孩子表演過主角的軌跡,讓每個孩子都有時機擔任自我喜歡的主角.當孩子得到自我喜歡的主角時,要給孩子提出游戲的要求,讓孩子學會珍惜自我的時機,同時對能自主協商分配主角和謙讓的小朋友進行表揚.幫助小朋友逐步學會協商、合作,學會克制自我,遵守規則,加強孩子的社會交往本領的培養.

      5、在評價環節,運用情景再現法,讓全班孩子發現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規則內化,逐步培養他們自愿、自覺的遵守輪換規則的好習慣.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4

      所在區角

      繪畫區

      時間

      3.6午時14時10分

      觀察狀況記錄

      幼兒顏色涂的不均勻,有些地方涂的'很重,有些地方涂的很淺很淡,涂色時漫無目的,沒有耐性,隨便涂幾筆了事.

      評價與分析

      幼兒年齡小,還不明白把水果和葉子分開來涂,他不會思考水果的顏色,拿到什么彩筆就用什么顏色.

      教師介入策略

      教師指導幼兒把水果和葉子涂色時分開,根據自我經驗給水果涂色,不一樣的水果涂不一樣的顏色.

      改善措施及目標

      及時為幼兒作總結,豐富幼兒的已有經驗,并幫助幼兒積累涂色的經驗.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5

      場景一:中午吃面.緣的桌上灑出了幾根,老師,是恬的弄清的!緣和恬坐在一組,中間隔了一位瑾.怎么回事?兩人嘟著嘴,滿臉的氣憤,互不相讓,決沒有道謙的想法.了解后得知:緣說讓欣不要與恬好,恬氣急之下去動緣的調羹,幾根面就這樣掉了出來.

      場景二:吃完午飯,大家把小椅子搬到兩邊,他們喜歡和朋友放一起,各自的小群體.緣先吃完,放在了魚缸旁觀察著魚兒.恬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緣的附近,然后對她說:我不是來和你坐一起的,我是來跟你說對不起的!緣看著恬,不說話,但接受了她的抱歉,把自己的椅子挪了一下,接著恬把椅子放在附近,兩人一起看起了魚兒.

      教育反思:

      從矛盾的出現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的一小段生活片段.我想把它記錄下來,因為從這一瞬間看到了孩子的成長片段,他們的真實想法.

      這從案例上看,這個矛盾的起源是孩子間的.一句話,僅僅是一句話怎能讓一個孩子如此氣憤?這要說到孩子之間的關系.成人有成人的群體,孩子也同樣有自己群體,也就是他們的朋友.于是坐在一組的孩子就成為一個小小的群體.上課時,他們相互討論;做游戲時,他們互分角色;空余時開始聊天、說熱鬧.雖說,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會把這話掛嘴邊,但孩子的好朋友還是有一定界線的恬想嬴得朋友的愛,欣就坐在恬的旁邊,要是真不和自己好了,那多沒趣.為此她為緣的話而生氣,停不了緣的嘴,只能另想方法對付,于是場景一的畫面就出現了.

      這個案例給我的啟發是:孩子之間能自己解決矛盾.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幫助分清是非然后讓他們相互道謙,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師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其實不然.恬的抱歉是自發,她想與緣在一起,也知道剛剛的做法不太好會影響她們的關系,于是很自然的道謙,之后兩人又成了密友.原來,孩子的矛盾里也有學問.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6

      觀察地點:美術區

      實地記錄:走進美術區,開始畫畫。卻陳志信不像其他的.男孩子一樣安靜地在一處畫畫,反而和幾個男孩子一起相互追逐,直到戶外活動結束。

      評析:陳志信有時很文靜,不夠大膽。有時很活潑,戶外活動時,他跑的最快,說話聲音也很大,老師沒有去制止,目的是讓他能夠更加自信,勇敢一些。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7

      在11月中旬,我們將所有娃娃家里的菜集中起來增設了一個“綠色超市”。超市正常營業了,生意好得不得了。

      情況一:娃娃家的媽媽出來買菜,隨后爸爸又再出來,到超市里大肆購物,家里的灶臺上,餐桌上全堆滿了各種蔬菜和水果。

      情況二:爸爸和媽媽一起出門,途中不斷爭搶籃子。孔晨豪爸爸說:“你回家做飯吧,我去買菜,把籃子給我!”朱美芬媽媽:“我是媽媽,我去買菜,你要不要去抱娃娃啦?”兩人商量未果,一直爭論到超市里。但是,達到超市以后,爸爸媽媽買菜時卻能有商有量。

      情況三:經過調整以后,爸爸媽媽知道只能有一個人去超市買菜,家里需要留一個人看家和照顧娃娃。王思齊媽媽一個人到超市以后,“買”了大量的蔬菜和水果,可是離開時卻沒有付錢,而超市營業員只一味地給客人拿東西,自己一個人沉浸在發放材料的樂趣中,根本不記得要收錢。

      【分析】經過一段時間的游戲,我們小班孩子的角色意識越來越強了,對于游戲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在整個游戲過程中,能自發地想起新的游戲內容,并且大膽向老師提出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的興趣所在,我們的超市也是由此得來。在增設超市以后,我發現孩子們買菜的時候是很起勁的,可是買了菜回家卻不知道如何讓安置它們,隨意亂放。

      在情況二中,可以看出爸爸媽媽不會協商,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對于新鮮的事物爭搶不休。而在情況三中,可以看出,我們小班孩子對于新角色也很有興趣。其實超市里的材料還是原來娃娃家里的材料,而她卻可以以一個新的身份去擺弄材料,這讓他很興奮。然而,角色的里面的職責,她就沒有盡到,完全忘記了賣給別人東西時她要向客人收錢這么一回事。

      【指導策略】

      1、情景回放:小班幼兒對于看自己的照片特別感興趣,我們就可以將情況一的現象拍攝下來,以圖片的形式展現給全體幼兒看,讓孩子們來說一說,哪里不對,應該怎么做。這樣把問題還給孩子們自己解決,比老師在一旁苦口婆心地說教更為有效。

      2、提示要求:現在我們班的孩子已經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我們可以在游戲前引導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在出門前要商量好,確保家中有人照顧娃娃。表揚在超市里買菜有商有量的爸爸媽媽,并引導他們可以把在超市商量買什么菜的對話引用在其他方面來。

      3、談話討論:活動前讓孩子們想一想,說一說,自己去超市買東西時,他們看到的營業員都是怎么工作的,客人買了東西要不要付錢。通過談話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營業員的職責,明白客人買東西需要給錢的道理。

      4、示范教育:小班幼兒由于其年齡特點影響,特別喜歡模仿。所以教師在游戲前可適當進行示范教育。

      小班科學區域觀察記錄

      班級:小二班

      日期:第二周

      主題:親親一家人

      執教:陳超

      活動目標:

      1、喜歡模仿成人角色,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做什么的。

      2、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手指靈活度。

      3、能遵守區域活動的規則

      材料投放:

      娃娃家:布娃娃、毛絨玩具若干,娃娃家套裝玩具一套,餛飩、自制面條、餃子等若干。品嘗區,各市糖果盒、糖果、卡通茶杯若干。

      小醫院:醫院套裝玩具一套,自制鹽水瓶若干,藥瓶若干等

      語言區:幼兒圖書若干,幼兒活動材料1

      美工區:幼兒活動材料《紙工》P2頁,《紅燈籠》,彩泥,蠟筆、畫紙等

      指導建議:

      1、美工區:幼兒在做《紙工》《紅燈籠》時,因為小班的小朋友接觸剪刀剪紙還不是很多,教師在幼兒動手剪紙的工程中,要重點指導,并提醒幼兒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幼兒做完成品時,要及時給予幼兒鼓勵,提高幼兒以后做紙工的信心和興趣

      2、其他區域活動時,要注意每個區域的活動規則,并鼓勵幼兒在區域中多說,和其他幼兒多交流。

      觀察原因

      小班的幼兒在紙工游戲中,慢慢開始接觸需要用剪刀完成的作品,因為小班的幼兒手指靈活度還不夠,大部分又是初次接觸需要用剪刀的手工,所以我想讓我們班的小朋友慢慢開始接觸需要用剪刀幫助完成的紙工作品,慢慢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觀察記錄

      有而在聽講的過程中還是很認真,很投入的。可是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孩子的一些問題,而最大的問題就是,大部分孩子還不會用剪刀,而我在給他們做示范的.時候,又恰恰忘了教他們如何正確使用剪刀,使他們本來就還不靈活的小手顯得更加的笨拙,雖然有一部分的幼兒能完整的剪下需要的紙片,可是他們也沒有正確的是用剪刀。

      思考與對策

      小班年齡段的孩子,在手指靈活度的方面還是欠缺的,他們的手指小肌肉群的發育還未全部完成,所以需要做一些細致的游戲或動作都還不是很協調,特別是需要使用剪刀時,就很明顯了。我覺得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不是只在紙工活動上,正確使用剪刀的方法也不是在課堂上完全能說明白的,除了在日常活動和交流中,指導幼兒正確使用剪刀外,還需要家長平時在家中能讓孩子有目的地剪一剪,練一練,這樣對孩子的手指靈活度和小肌肉群的發展都有好處。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8

      區域名稱:娃娃家

      觀察時間:20xx年五月

      材料提供:娃娃衣服、柜子等

      觀察記錄:早餐過后,幼兒像往常一樣在音樂伴隨下進入了活動區。一進區蔓蔓就發現娃娃家新增了幾件小衣服,她拿起一件花上衣,興奮地說:“我也有,這件衣服。”田田聽到蔓蔓的說話就走了過來,“小娃娃的衣服”她馬上拿起衣服給娃娃穿,蔓蔓也抱起了一個大布娃娃,她一邊給娃娃套一袖一邊對田田說:“天冷了,娃娃要穿衣服了,是嗎?”田田答道:“是啊,不穿衣服娃娃會生病的,生病了就要打針的。”說完,他們各自忙著給娃娃穿衣服。田田的娃娃小,她一會就給娃娃穿好了。蔓蔓的娃娃大,有一邊衣袖怎么也穿不進焦急起來,田田這時轉過來幫蔓蔓,并和蔓蔓一起把娃娃的手往衣袖里套。

      區域名稱:小動物的家

      觀察時間:20xx、6

      材料投放:可樂瓶制成的各種動物

      觀察記錄:

      為了讓幼兒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學會關心愛護小動物。我悄悄將材料放入了活動區。早餐過后,幼兒在音樂伴隨下進入了活動區。貝貝和天天一同來到小貓、小狗、小兔前,拿起來看了看,貝貝把小貓、小狗、小兔看了一遍就又到其他材料籃里東翻翻西瞧瞧去了。天天拿起小狗后,將小狗轉了一圈,突然發現旁邊有食物,他拿起一個蘿卜就往小狗嘴里放,嘴里自言自語的說:“我給你吃東西。”接著又從籃里順手拿起一塊骨頭,放入小狗嘴里。當他拿起第三個食物蘿卜時,他停下了手看了看,開始翻食物的籃子一邊翻一邊說:“蘿卜 、骨頭、小魚。”于是他換了一塊骨頭放入小狗的嘴里。玩了一會,他又拿起小貓來喂,這時他發現了勺子,他試著拿勺子喂小魚。貝貝在活動區里轉了一圈后,見天天在喂小貓,就走到天天旁看天天喂食,覺得挺好玩也抱起一只小貓來喂。他找了找沒見有勺子,就一把搶過天天的勺,天天大叫:“老師,他搶我的勺子。”我馬上走過去,只聽貝貝嘟喃著“我沒有勺子喂小貓了。”我忙對他說:“那我們來找找還有什么工具可以用來喂小貓?”貝貝看了看籃子,搖了搖頭“沒有了”我拿起一個鑷子說:“試試看,鑷子行不行?”貝貝拿著鑷子慢慢地夾起了一條魚,放入了小貓的嘴里。“老師,我喂小貓吃魚了。”貝貝高興的叫了起來。天天看到后,也跟著換了鑷子夾魚。

      分析:

      區域活動

      內容、材料豐富,有利于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活動,并適于幼兒個別溝通的優勢,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同時使

      教師

      能在幼兒自主游戲中解放出來,集中精力觀察幼兒,及時滿足個體的'不同需要。

      貝貝對游戲材料進行無意識地罷弄,較長時間東看看,西瞧瞧,我認為作為教師應不急于引導,而給予他們充分探索的時間,讓他們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活動的材料,以培養幼兒的自主選擇能力。

      小班幼兒年齡小,常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為準,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發生爭搶,教師適時介入引導,即化解了矛盾又保證了游戲的正常進行。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9

      一、觀察實錄

      今天區域游戲,天天、晨晨和雯雯選擇了包糖果。大家打開糖果盒子,每人拿了一張“糖果紙”和一顆“糖果”開始包起來。天天把糖果放在糖果紙上,卷了幾次都沒有卷好,他抬頭看了看旁邊的小朋友,繼續卷起了糖果紙。突然天天發現糖果紙卷壞了一些,向老師問道:“老師我這里卷壞了一些,怎么辦呀?”老師說:“你覺得應該怎么辦呢?”天天說:“換一張。”然后把卷壞的糖果紙連著糖果放在了旁邊。卷了一會兒,晨晨發現糖果紙快沒有了,就拿出了糖果紙的材料和剪刀,開始裁剪糖果紙。這時天天又包壞了一張糖果紙,放在了桌子上。看見晨晨在剪糖果紙,就和她一起剪了起來。剪到一半,天天說:“我不剪了。”繼續拿起盒子里最后幾張糖果紙開始包起來。這次包好了一顆糖果,天天把糖果放進了糖果盒子里。沒一會兒,糖果紙用完了,晨晨把之前剪好的一張糖果紙給了雯雯,天天沒有了。晨晨看了看,拿起剪刀開始裁剪糖果紙。天天站起來對雯雯說:“沒有糖果紙了,我們要等一下。”說完便坐下來等晨晨剪糖果紙。

      二、分析與思考

      1、游戲材料:糖果紙所用的材料是彩色皺紋紙,顏色很鮮艷容易定型,但是不牢固很容易撕破。所以幼兒在操作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卷壞糖果紙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操作的持續性。

      2、游戲環境:包糖果這個活動,可以投放在益智區,也可以投放在美工區。本次投放在生活區,有針對性的鍛煉幼兒“卷”“包”的基本生活技能,發展小肌肉,提高手指的靈活性。生活區提供了包糖果的材料,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對這些材料進行加工。

      3、幼兒發展:

      (1)小班幼兒由于小肌肉發展不夠完善,動手操作能力較低。所以小男孩“天天”卷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還出現了卷破糖果紙的現象。拿剪刀也不是很熟練,以至于出現剪了一半放棄不剪的現象。

      (2)小班幼兒愛模仿,當天天看見晨晨剪紙的時候,就也跟著一起剪紙。

      (3)最后糖果紙用完了,天天選擇等待其他同伴剪好的糖果紙。遇到困難的時候,天天并沒有積極開動腦筋尋找解決的辦法,而是依賴他人的成果。

      三、策略

      1、教師可以改進游戲材料,選擇結實一點的紙作為糖果紙,支持幼兒持續練習“卷”的技能。

      2、由于幼兒動手操作能力較差,教師可以聯系主題活動,設計一些操作環節,有意識的鍛煉幼兒。也可以在區域里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吸引幼兒動手操作。

      3、教師在區域游戲活動結束后,可以引導幼兒互相評價,共同思考、討論解決的辦法,積累一定的游戲經驗。

      4、對于小班幼兒愛模仿的現象,教師要進行正確引導,因為模仿是幼兒重要的學習方式。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0

      所在區角

      手工區

      時間

      3.3午時14時15分

      觀察狀況記錄

      程冠豪小朋友拿起一盒羽毛〔這盒羽毛是幾個毽子壞了,我把羽毛整理好了,放在了這個盒子里〕一個一個擺在一起,粘了起來,在下頭畫了一個圓圈,點了一個眼睛.

      評價與分析

      幼兒可能做了一個小動物,但我確實沒發現像什么.問過孩子之后說是孔雀,幼兒想象力,雖然從外形上看什么也不像.但幼兒卻能想到.

      教師介入策略

      指導幼兒把羽毛擺成一個扇形的樣貌,然后添畫上孔雀的身子和腳.

      改善措施及目標

      鼓勵幼兒創新,并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動物的主要的'外形特征,引導幼兒在操作時抓住動物的主要外形特征.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1

      一、觀察情況

      在幼兒園領導的支持幫助下,這個學期我們小班順利的開展了五個區域活動,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它們的創設都符合了小班的年齡特點,分別有建構區、美工區、娃娃家、釣魚臺、科學區。而本月我將重點的觀察幼兒在釣魚臺的操作活動并指導幼兒如何操作,還有發現了什么問題,如何的把釣魚臺區域做得更讓小朋友喜歡,從中學到新的知識新的樂趣。

      在開展區域活動這個月中,當我創設了“魚塘”投放小魚在里面,還提供了魚竿,我發現了小班小朋友剛開始都很喜歡進去里面玩,尤其是平時很好動的龐博、陳宗鵬小朋友居然能夠安靜的在那里釣魚了,而且還帶動了其他小朋友一起去玩,而我在旁邊也經常鼓勵他們耐心的釣魚,看誰釣的多。剛開始他們還興趣勃勃的釣魚,可是過了幾天我發現很少有小朋友去光顧釣魚臺了,我過去問小結、小博等小朋友為什么不去釣魚臺玩了?他們告訴我,老師這個太難釣了,我都釣半天了都沒有釣到一條魚呢!帶著這個問題我跟小光等幾個小朋友在釣魚臺里一起尋找原因為什么那么難釣到魚?為什么孩子們都不喜歡玩?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我們一起討論,分析,最后得出的結果是:

      1.魚鉤里的`磁鐵太小了小魚很難被吸上來。

      2.小魚嘴里的鐵絲太細又小,很難鉤到。

      3.魚塘太淺魚竿的繩子太長了也是影響釣魚。

      4.沒有固定的掛魚竿架子,那些魚竿的繩子是麻繩很容易纏在一起,每次釣魚都要解很久,都沒有興趣去玩了。

      5.品種太少了,就單單有魚不好玩,應該還要其他東西。

      二、觀察分析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他們就是喜歡玩,而不是要把玩當成一種任務去做,小孩子剛開始興趣勃勃的去玩是因為他們好奇,從來沒有玩過的,而老師別誤以為真的開展成功了,我們要好好反思一下,當我們教師投放東西進區域的時候不能用成人的思維去投放安排,我們要將心比心,如果我們是幼兒,這樣的操作我會感興趣嗎?這樣的工具會對我釣魚有阻礙嗎?有時候要多在幼兒角度看待問題,這樣的活動才有意義。

      三、措施與結果

      經過跟幼兒們一起溝通討論,知道了幼兒們不喜歡去釣魚臺玩的原因,我也反思了自己,因為我考慮得不是很周到,設計得沒有合理才讓小朋友不喜歡玩的,所以我后半段針對幼兒提出的問題一一的改善,把魚竿的麻繩子改用普通易解開的繩子,把紙箱弄成一個魚竿架子,讓小朋友們放在那里不易打結,而且還把繩子根據魚塘的高度適當的剪短了一些,跟小朋友們還一起制作了別的東西投放在魚塘中豐富幼兒操作。磁鐵和鐵絲也改變了一點了,現在小朋友在里面玩得很開心,我也將會跟蹤到底,一路觀察幼兒,隨時與幼兒溝通了解他們的需要,跟他們做好朋友一起玩,一起制作,一起發現問題。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2

      時間:20xx.11.7

      區角名:表演區

      班級:小二班

      記錄教師:

      觀察過程

      又到了區域活動的時間啦,在今日的活動中,孩子們顯得異常有興趣。一走進表演區,孩子們就立刻拿起區域角內的表演器材開始了他們的游戲活動。孩子們先拿起了服裝進行打扮自我,然后帶上了動物頭飾進行了動物晚會,孩子們的動作也做的形態各異,有的模仿小動物,有的模仿一些奇怪的動作。這時,梓源,穿上了環保服裝,開始了她的表演活動。玩著玩著她又當起了小教師,做了小主人,帶領著其他小朋友開始了他們的表演游戲。

      分析與反思

      在一次次的區域活動中,我發現表演區的孩子越來越多。另外,孩子們十分喜歡帶著那些頭飾、服裝進行表演。從中我發現孩子們十分喜歡模仿小動物或者成人。活動中,梓源當起了小主人能夠帶著小朋友一起游戲,教師應當多鼓勵幼兒當自我的小主人,大膽地和同伴一起游戲,促進幼兒的合作本事。

      觀察情景

      今日區角活動時,李瑞宏小朋友很快就進入了益智區,熟練的拿起了一盤積木,把積木全部倒在了桌子上。之后他拿了小方塊積木一塊一塊細心翼翼地玩起了壘高。過了一會兒,他把小方塊積木全部都壘了起來。他看了看桌子,發現沒有了,就開始東張西望,我發現他有點心不在焉了。

      這時,我看到李瑞宏又去拿了一盤其他的玩具玩起來了。

      觀察分析

      我在觀察他是在瞎玩,還是有目的的在操作。如在發現孩子的興趣點有所轉移,就應及時介入,啟發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引導幼兒繼續進行建構。

      措施與結果

      在幼兒剛進行活動的時候,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在一旁觀察孩子的行為,沒有進行指導。之后當我發現孩子對于本次活動的興趣有所減弱時,我就及時用啟發性的語言進行了引導,為他尋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案例描述:今日中午吃過午飯,我讓孩子們到圖書區看圖書,請他們選擇自我喜歡的圖書看,培養他們保護圖書、喜歡看書的習慣,孩子們都顯得比較高興,剛開始的時候,還紀律還比較好,可是之后卻發生了好幾件事:

      1、幾個小男孩拿著圖書當方向盤開汽車,嘴巴里還不時的發出:“滴滴、叭叭!”的汽車叫聲,有的還把書卷起來當話筒唱歌;

      2、好幾本書都掉在了地上,卻只見孩子從書上踩過的腳印,沒有一個人會彎腰見圖書,應對這幅場面,我說:“書寶寶已經在地上躺了很長時間了,怎樣沒有人把書寶寶送回家呢?看!這本書寶寶已經在哭類!它可悲痛類!”沒人反應,最終還是樂樂小朋友把書撿起來放回了書架;

      3、在看書的時候,突然有個小朋友大叫:“看!我那里有奧特曼!可好看類!”這么一叫,引來了旁邊小朋友的興趣,于是旁邊的小朋友也想看,最終你爭我搶,可憐的那本圖書,只聽“嘩”的一聲響,撕破了!

      4、書然在圖書區呆了很長時間,只見他拿了一疊書,走到小椅子前,把手里的一疊書往椅子上一放,當墊子做。

      我的反思:

      應對以上孩子們在閱讀中出現的種種不良的行為習慣,我覺得應當要即使去引導和糾正,因為當孩子們構成了某種不良的'習慣后,要去糾正它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我想,讓孩子去承受他們行為的后果是一種可行的辦法,讓她去體驗自我的行為給自我帶來了什么樣的危害,去嘗嘗行為產生后的苦果。任何的說教都沒有幼兒直接的經驗感受來的真切,來的有效!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3

      觀察實錄:

      益智區里小白兔過河的錄音故事吸引了不少孩子,故事里描述的情景很美,好多幼兒聽得入了迷,在聽到小兔子遇到麻煩過不了橋時,圍攏來聽故事的小不點們著急了,大家都想幫助小白兔,按照故事里的要求,來益智區的小朋友們每人拿了一張操作圖,先是觀察,然后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相互交流,思瑤觀察得很仔細,好像發現了什么,小手開始去拿水彩筆。繩潔好像有點過于著急,拿到操作圖就急急忙忙地涂起顏色來,旁邊的一丹沒經過仔細觀察也匆忙地涂起來。在老師的進一步提醒下,繩潔、一丹終于發現了涂色規律,并很快完成了任務。在大家的幫助下,小白兔順利地過了河,為了感謝大家,小白兔帶來了好多小朋友們喜歡的小旗貼紙,但要請小朋友們為這些小旗貼紙按照前面的規律排好隊,排的正確的才能拿到小旗貼紙。在拿到第二張操作圖時,孩子們沒有像拿第一張時那么著急,而是仔細地觀察小旗的顏色,找到規律后再動手操作,所有來益智區的孩子都拿到了屬于自己的貼紙,成功的喜悅令孩子們興奮不已。

      反思:

      本次益智活動的直接目的'是學習形式排列ABAB型,間接目的是培養小班幼兒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涂色能力。活動由故事導入,以優美的情景和有趣的情節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整個活動中,幼兒注意力集中,參與活動的興趣濃厚,每個環節過度的都非常自然。但由于個別幼兒年齡小,理解力受限,關鍵環節仍需老師及時有效地引導。從操作材料完成情況看,本次活動目標的達成度較高。不足之處在于:同操作材料(一)比,操作材料(二)難度非但沒有提升,反而有些降低。應適當提高操作難度,讓幼兒“跳一跳”才能“夠得著”。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4

      時間:20xx.03.28

      區角名:娃娃家

      班級:小二班

      記錄教師:王xx

      去娃娃家啦,是孩子最喜歡的地方,是小班孩子對家的.寄托,是個溫馨的被窩。站在娃娃家門外一眼望去,娃娃家很熱鬧: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寶寶,并且各有分工,媽媽在廚房辛勤地做飯,為家人準備午餐。爸爸在書房工作,用電腦呢!哥哥在客廳看電視,哦!是小朋友最喜歡看的《熊大熊二》,不時還露出笑臉,今日天氣有點熱,順手把空調開了;姐姐在臥室里擺放著洋娃娃呢,是在幫娃娃換衣服、梳頭發吧!寶寶在干嘛呢,在睡覺......

      分析與反思

      娃娃家,小班孩子的最愛。可是最近發現孩子不再那么感興趣了,是他們長大了,不在需要這個情感寄托了嗎?其實不是,而是教師對他們進入娃娃家太隨意了。并且作為一個獨立的娃娃家區域,過于單調,如果能有幾個平行的家庭就好了,就會有更多的游戲生成,像串門做客、交往就更趣味了。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5

      幼兒活動狀況記錄:

      “老師,我不會打結。”欣欣一臉的愁容向我請教。“欣欣您已經把毛線的一頭串了過去,格外棒,那還有另一頭,您覺得應當怎么串呢?”“恩,用毛線的另一頭串。”“恩,欣欣很棒。”欣欣聽了我的鼓舞話,就接著做玩耍,旁邊的'謝斯涵就問:“老師,您瞧我打的結對不?”“您瞧上面的結打在了反面,而您的結打在了正面,您覺得對不?”“不對,我不會改。”她一面瞧著手頭的毛線發呆,一面說。“先把毛線拆了,然后再瞧瞧前面的結就是怎么打的,學習下,仿照下,再來試試,好不?”她點了點頭。

      行為分析:

      綱要中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放其她活動。”在活動中,很多幼兒由于精細動作進展的還不就是很好,所以在制作手工藝品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困難,特殊就是打結,串毛線等,都就是細小的動作,靠的就是小肌肉群。所以不但讓孩子要學習一些制作的小技能,而且也要鼓舞孩子大膽的去嘗試制作。通過自己的嘗試,即使不成功,或者不完善,都沒相關系,只要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完成制作,那便就是的。

      后續支持:

      在幼兒制作的過程中,能夠供應一塊指示牌子,讓幼兒依據牌子上的指示來實行活動,削減語言提示。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06-15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精選】06-27

    (精選)小班區域觀察記錄08-22

    (經典)小班區域觀察記錄08-26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11-08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必備)09-22

    (精品)小班區域觀察記錄07-04

    小班區域觀察記錄[優]06-29

    區域觀察記錄小班(熱)07-22

    [推薦]小班區域觀察記錄07-1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午夜福利蜜桃 |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 | 亚洲成年看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看片一国产 | 久久精品国产二区 | 最新精品国产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