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同伐異成語解釋

    時間:2021-06-22 10:11:55 成語大全 我要投稿

    黨同伐異成語解釋

      成語解釋:

      黨:原同“儻”;指偏袒;現在也指結伙;伐:攻擊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見相同的人;排斥、攻擊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人。泛指社會上成幫結派相互斗爭。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學,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守文之徒,盛于時矣。”

      成語繁體:黨同伐異

      成語簡拼:DTFY

      成語注音:ㄉㄤˇ ㄊㄨㄥˊ ㄈㄚˊ 一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黨同伐異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用于書面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結私營黨、誅除異己、朋比為奸

      反義詞:無偏無坦、公正無私、不偏不倚

      成語例子:讀者幸勿比例惴測,謂此事為某人寫照,此名為某人化身,致生種種黨同伐異意見。(清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 緒言》)

      英語翻譯:side with copartners against those who disagree

      俄語翻譯:поéрживать своих и напаáть на чужих

      其他翻譯:<法>favoriser ses partisans et combattre les opposants

      成語謎語:一黨

      成語故事:

      公元前141年,劉徹即位,史稱漢武帝。他當政的第二年就下一道詔書,命朝廷大臣和各地諸侯、郡守推賢良文學之士。詔書下達后不久,各地送來了一百多個有才學的讀書人。武帝命他們每人寫一篇怎樣治理國家的文章,其有有個名叫董仲舒的文章寫得不錯,武帝親自召見他兩次,問了他不少話。董仲舒回話后,又呈上兩篇文章,武帝看了都非常滿意。

      董仲舒的三篇文章,都是論述天和人關系的,所以合稱為《天人三策》,又稱《舉賢良對策》。其中宣揚的理論,叫做“天人感應”。這種理論把封建統治尤其是皇帝的權力神化:誰反對皇帝,誰就是反對“天”,就是大逆不道。

      為了貫徹這套理論,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了三項建議:一是將諸子百家的學說當作邪說,予以禁上,獨尊孔子及其儒家經典,以通過文化上的統制,達到政治上的統一。這就是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二是設立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三是網羅天下人才,使他們忠心耿耿地為朝廷服務。

      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非常合乎武帝一統天下的心思。他親政后,就設置了專門傳授儒家學說的五經博士,向五十名弟子講述《詩》《書》《易》《春秋》等五部儒家經典。這些弟子每年考試一次,學通一經的就可以做官,成績好的可當大官。后來博士弟子人數不斷增加,最多時達三千人。

      到漢宣帝劉詢當政的時候,儒家思想已經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的下統思想,儒家學說更是盛行,劉詢自己也讓五經名儒蕭望之來教授太子。但由于當時儒生對五經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宣帝決定進行一次討論。

      公元前51年,由蕭望之主持,在皇家藏書樓兼講經處的石渠閣,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儒生們把和自己觀點一樣的人作為同黨,互相糾合起來;而對觀點不一樣的人,則進行攻擊。為此,《后漢書》的作者在評述這一現象時,把它稱為“黨同伐異”,也就是糾合同黨攻擊異已。

    【黨同伐異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關于成語黨同伐異的造句03-30

    黨同伐異造句參考范例04-30

    關于春天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3-24

    形容夏天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4-13

    形容很多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2-28

    瘠己肥人成語解釋及成語接龍06-22

    眠霜臥雪的成語解釋07-04

    迎刃而解的成語解釋07-04

    男婚女嫁的成語解釋07-0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亚洲一区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 亚洲嫩模久久精品 | 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 | 中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