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使記敘作文生動感人
寫敘事作文要有真情實感,讓讀者讀后覺得有所觸動,那么如何使記敘作文生動感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如何使記敘作文生動感人,歡迎大家分享。
(1)積累動情點
所謂動情點,就是事件中能觸動人們思想感情的關鍵內容。要寫出動人的文章,首先要有能打動人們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動人,文章才有可能動人。如果題材寡情,連作者都感動不了,又怎能打動讀者的心呢?那么,學生生活中有沒有生動感人的素材呢?回答是肯定的。同學們雖然沒有戰火分飛的經歷,也少痛失親人的感受,但是像《散步》《這不是一顆流星》中所反映的那樣的生活體驗,同學們的生活中則是俯拾即是取之不盡的。
積累動情點,就要留意我們身邊發生的感人的故事。要留住情感的火花,就應該準備一個記錄本,隨時攝錄一些感情的神貌,主要是描述細微的感受和動情的氛圍。如果能隨手記錄,不斷積累,并經常翻閱,那么這些記錄便是作文的源頭活水,可令文思噴涌永不枯竭。
(2)渲染動情點
人的七情六欲是相通的,能令你動情的內容,往往也能使別人動情。然而令人動情的,不一定是事物或物件的整體或整個過程,往往是事物的某個部位或事件的某一細節。因此作文不能只寫事物的輪廓,而應抓住最讓人動情的內容渲染之凸現之。
一般來說,在寫人的文章中,人物的精神品質、性格特點可以看作動情點。譬如《小橘燈》中小姑娘的鎮定、勇敢、樂觀的精神便是最能給我以鼓舞的動情點。因此,作者對小姑娘打電話的動人事例做了具體描述,來渲染她的鎮定;對困苦的家庭環境做了具體的描繪,來渲染窮人孩子早當家的勇敢;對做燈送客人以及安慰客人等情節做了細致的描寫,來表現小姑娘堅信未來的樂觀。在敘事的文章中,能夠展現整個事件的內涵之處便是動情點。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鋪陳了我冒險攀登懸崖從而陷入困境,并在父親指點下爬下懸崖擺脫困境的過程。尤其是先細膩地刻畫了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地向上爬、心驚肉跳地蹲、頭暈目眩地向下望、全身麻木地伏等,而后又細致地描寫了因毫無信心而啼哭及信心萌發探踩巖石,最后爬下懸崖的過程。文章卒章顯志,自然地歸結出:化解困難,從而克服困難。
在寫景的文章中,景物的特點往往也是動情點。比如劉鶚的《大明湖》。濟南城的特色,歷下亭的古老,古水仙祠的荒涼,都是令人動情的。然而最讓人動情的則是鐵公祠前優美的湖光山色。作者渲染了千佛山的色彩艷麗,大明湖的澄清明凈,蘆葦花的景象奇絕,用清麗的文字描繪了優美的意境。
(3)交代動情原因
要使文章動人,還得交代令人動情的特殊原因。為什么同樣的事情,別人沒動情你會動情?又為什么相似的事情,昨天沒動情而今天會動情?交代了動情的原因,也等于營造了動情的氛圍。例如《蛛網》:清晨,薄暮的晨霧像一層輕紗裹著樹林,新鮮的空氣中夾雜著樹脂的清香,叫人感到清新、愉快。這個特殊環境,既是蛛網成為精美絕倫的頭巾的客觀條件,又是激起我美好想象的外在因素。同樣的道理,越是戰火紛飛,越能體現白求恩的精神品質;對兒子越愛,越能表現毛澤東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寬闊胸懷和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可見,看似與中心無關的內容,其實恰恰是營造情感氛圍所必須的。
總之,積累動情的素材,渲染動情的內容,交代動情的原因,讓感情充滿作文的全過程,是情感貫穿文章的始終,這是使記敘文動人的有效方法。讓我們從范文的研讀中獲得借鑒,從作文的實踐中得到驗證吧。
讓記敘文綻放生命力的七大技巧
一、精心挑選素材
在記敘文的創作中,首要步驟是精心挑選那些具有獨特價值和深刻意義的素材。這些素材可能源自個人真實經歷,或是身邊人的故事,甚至是書籍、新聞、影視作品中的靈感。但不論其來源如何,都必須確保所選素材既獨特又典型,能夠深刻反映文章的主題和情感。
以一篇關于“友誼”的記敘文為例,僅僅泛泛地敘述“我和朋友關系很好”是遠遠不夠的。相反,應該選取那些具體而生動的事例,例如,“在我因考試失利而心情沮喪時,朋友默默地陪伴我漫步在操場上,一圈又一圈,耐心聆聽我的傾訴,并為我精心準備了一張鼓勵的卡片”,這樣的素材才能更深刻地展現友誼的珍貴與真摯。
二、確立寫作意圖
在開始撰寫記敘文之前,必須清晰地設定自己的寫作意圖。這包括想要傳達的情感,例如快樂、悲傷或感動,以及希望揭示的道理,例如堅持的重要性或團結的力量。有了明確的寫作意圖,就能在敘述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地挑選和組織素材,從而確保內容更加緊湊且富有深度。
以展現母愛的偉大為例,在記敘時應該著重描繪母親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比如每日清晨精心準備的早餐,以及在自己生病時那無微不至的照顧。這樣,就能確保文章的主題集中且深刻,而不是將精力分散在那些無關緊要的內容上。
三、靈活運用多種描寫手法
在記敘文中,為了更生動地描繪場景、人物和情感,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描寫手法。這包括對人物形象的細膩刻畫,對環境氛圍的生動描繪,以及對細節的精心捕捉。通過這些手法,可以使讀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體驗環境的冷暖變化。
例如,在描繪母愛的偉大時,可以運用動作描寫來展現母親的無私付出,如她每日不辭辛勞地準備早餐,以及在孩子生病時夜以繼日的照顧。同時,還可以通過語言描寫來反映母親內心的深情,如她溫柔的話語和鼓勵的言辭。這些手法的綜合運用,將使讀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母愛的偉大與溫暖。
外貌描繪:通過描繪人物的容貌、身材和服飾等特征,為讀者提供一個直觀且鮮明的形象。例如,“她擁有一頭如絲般柔順的長發,輕輕垂落在雙肩,她的雙眼猶如璀璨星辰,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每當她笑起來,臉頰上便會浮現出一對迷人的酒窩。”
語言刻畫:通過展現人物的對話,揭示其性格特點、內心情感和當前心態。關鍵在于使語言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和情境背景。例如,“‘別擔心,孩子,媽媽會一直陪著你。’媽媽的聲音溫柔而堅定,充滿了安撫與鼓勵。”
動作描繪:細致地描繪人物的動作,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具體。例如,“他迅速地抓起筆來,眉頭緊鎖,在紙上飛快地書寫著,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心理描繪:深入探索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其情感變化和思想活動。例如,“我的心跳如擂鼓般急速跳動,仿佛要從胸腔中躍出,我不斷在心中自問:‘我真的能做到嗎?’”
神態描繪:細致描繪人物的神情變化,如面部表情、眼神等,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例如,“他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
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細致描繪,為故事情節的展開鋪設背景,同時烘托出人物的情感與心境。例如,“夜幕低垂,星辰在天空中閃爍著微光,微風帶著夜間的涼意輕輕吹過,樹葉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一個深藏的秘密。”或者“熱鬧的市集上,人群熙攘,吆喝聲、討價還價聲交織成一片,生動地描繪出生活的繁華與熱鬧。”
聚焦于細微之處,通過生動描繪那些看似平常卻富有深意的細節,增強文章的真實感和觸動人心的力量。例如,“他的手指因緊張而微微顫抖,緊緊地抓著衣角,衣角在他手中被揉得皺巴巴的。”或者“她用餐時,總是先細心地將碗里的菜撥至一旁,然后才謹慎地開始品嘗,每一口都顯得格外珍惜。”
四、靈活運用記敘順序
記敘的順序對于故事敘述至關重要。順敘按照事件發展的自然順序進行敘述,條理清晰;倒敘則先呈現結果或精彩部分,再回溯過程,制造懸念;而插敘則在敘述中穿插相關背景或補充信息,使內容更加豐富。在寫作中,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選擇和運用這些記敘順序。
五、精心構思增設波瀾
記敘文的魅力在于其情節的起伏與變化。為了吸引讀者,我們可以運用多種手法,如設置懸念、制造沖突和轉折等,來豐富故事情節,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緊張與期待。例如,在期待生日禮物的故事中,主角滿心歡喜地等待,然而生日當天卻一無所獲,失望至極。但在夜幕降臨時,媽媽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這樣的情節轉折,無疑為故事增添了波瀾。
六、善用修辭,潤色文字
恰當的修辭手法如同魔法棒,能將文章點綴得更加生動鮮活,提升語言的表現力度。例如,通過比喻,我們可以將抽象的情感或事物變得具體而生動,如“他的笑容宛如春日里綻放的陽光,溫暖而燦爛”。擬人手法則賦予了事物以人的情感與動作,如“輕柔的風兒仿佛母親的手,輕輕撫摸著我臉龐的每一寸肌膚”。而夸張的運用則能突出事物的獨特特點,例如“教室里的安靜程度,仿佛連一根針輕輕落地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七、融入個人情感與思考
在敘述故事時,不妨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這樣不僅能深化讀者對故事的理解,還能讓讀者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波動,從而引發共鳴。比如,當你描繪出一片迷人的風景時,可以分享你內心的敬畏與贊嘆,同時反思我們應如何珍視這份美好。
綜上所述,要使記敘文內容更加生動具體,我們需要關注多個方面,包括素材的挑選、寫作目的的明確、描繪手法的運用、記敘順序的安排、情節的設置、修辭的潤色,以及個人情感的融入。通過不斷的實踐與積累,我們將能夠創作出引人入勝的記敘文,帶領讀者一同沉浸在那些難以忘懷的場景與時刻之中。
寫記敘文離關鍵因素
一、選材:貼近生活,觸動人心
記敘文的核心在于“記”,即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因此,選材的首要原則是貼近生活,選取那些能夠觸動人心、引發共鳴的生活片段。無論是童年的溫馨記憶、青春的叛逆成長,還是家庭的溫馨與矛盾、社會的冷暖人情,只要能夠真實反映人性的光輝與陰暗,激發讀者的情感共鳴,都是好的素材。同時,選材還需注意新穎性,避免老生常談,力求在平凡中發現不平凡,以獨特的視角展現生活的多彩。
二、構思:明確主題,層次分明
在確定了寫作材料后,構思便成為關鍵步驟。一篇優秀的記敘文應有一個清晰明確的主題,它像一根主線貫穿全文,引導讀者理解作者的意圖與情感。主題可以是親情、友情、愛情、成長、勇氣、責任等,通過具體事件加以體現。構思時,還需注意文章的結構布局,通常包括開頭、發展、高潮和結尾四個部分。開頭應簡潔明了,吸引讀者;發展部分逐步展開情節,深化主題;高潮是故事的核心,需精心設計,以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結尾則需收束有力,回味無窮,既可以是圓滿的結局,也可以是開放式的引人深思。
三、人物塑造:立體鮮活,性格鮮明
人物是記敘文的靈魂。塑造立體鮮活、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是記敘文成功的關鍵。在塑造人物時,可通過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多方面的描寫,使人物躍然紙上。同時,人物應有自己的思想與情感,有優點也有缺點,這樣的人物才更加真實可信。此外,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系也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方面,通過沖突與和解,展現人物性格的復雜性與成長過程。
四、情節設計:曲折有致,引人入勝
情節是記敘文的骨架,它推動著故事的發展。好的情節設計應曲折有致,既有平鋪直敘的細膩描繪,也有懸念迭起的緊張刺激,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好奇心與參與感。設計情節時,可借鑒“起承轉合”的傳統結構,但在具體運用時,應根據內容靈活調整,避免公式化。此外,情節的發展要符合邏輯,避免突兀與不合理,確保故事的連貫性與可信度。
五、語言運用:生動形象,情感真摯
語言是記敘文的外在表現,直接影響讀者的閱讀體驗。記敘文的語言應力求生動形象,通過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增強文字的表現力與感染力。同時,情感真摯是記敘文打動人心的關鍵,無論是喜悅、悲傷、憤怒還是思念,都應通過細膩的情感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實感。在寫作過程中,不妨多運用第一人稱,以“我”的視角敘述,增加文章的親切感與真實感。
六、細節描寫:以小見大,深化主題
細節是記敘文的點睛之筆。通過對細節的精心刻畫,可以以小見大,深化主題,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細節可以是人物的某個微妙表情、環境的某個獨特特征,或是某個關鍵時刻的心理活動。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往往能夠觸動人心,成為讀者記憶中最深刻的部分。因此,在寫作時,不妨放慢節奏,細細品味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用文字將其捕捉并呈現給讀者。
七、情感共鳴:觸動人心,引發思考
記敘文的最終目的是觸動人心,引發讀者的共鳴與思考。無論是講述個人經歷,還是反映社會現象,都應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價值,讓讀者在閱讀后有所感悟,甚至改變對某些事物的看法。要達到這一效果,作者需具備敏銳的情感洞察力與深刻的思考能力,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將個人的情感體驗轉化為普遍的人性探討,從而跨越時空的限制,與讀者建立情感上的連接。
八、反復修改,精益求精
“文章不厭百回改”,寫好一篇記敘文,離不開反復的修改與打磨。在完成初稿后,不妨放置一段時間,待心情平靜后再行審閱,往往能發現新的改進空間。修改時,可從內容、結構、語言等多個方面入手,檢查是否有邏輯漏洞、語言是否流暢、情感表達是否到位等。同時,不妨邀請他人閱讀,聽取意見與建議,從不同角度審視自己的作品,以達到更加完善的效果。
【如何使記敘作文生動感人】相關文章:
生動的課堂作文05-18
生動作文10-18
生動作文12-25
生動作文[推薦]03-02
生動作文[熱]03-06
實用的生動作文12-16
【精】生動作文01-27
生動作文(優選)05-04
生動作文【熱門】08-14
生動作文600字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