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觀后感(通用13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首都博物館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 1
首都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于1953年開始籌備,1981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目前館藏文物已達二十幾萬件,其中包括:青銅、陶瓷、書畫、石刻、錢幣、玉器、璽印、織繡、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等等
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地下二層,地上五層,北部設計了綠色文化廣場,東部設計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筑外形主要由矩形圍合結構、橢圓形外立面和金屬屋頂三部分組成。建筑內部分為三棟獨立的建筑,即:矩形展館,橢圓形專題展館,條形的辦公科研樓。三者之間的空間則為中央大廳和室內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樸的中式牌樓、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為觀眾營構了一個兼具人文、自然情調的環境。
中國最早的“太陽神”太陽神紋石刻,據說至今已有7000多年了,是我國考古發現最早的刻畫太陽神形象實物。這件石刻用寫意的手法雕刻出一位身軀修長、兩手下垂、雙足分離的人,頭頂上刻有23條光芒的太陽,腰部兩側的圓點似行星在宇宙中運行。它不僅反映了一個地區太陽神崇拜的情況,人們還能從這個形象中看到先民們按照人類自己的形象刻畫心目中的“神”,反映出在生產力不發達,環境艱苦的條件下,對發展人類自身能力的渴望以及對人主宰世界的.信心。還有秦始皇兵馬俑,那些將軍、神射手、戰馬的尊榮,原來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現在真的出現在自己的眼前了,心里很興奮很激動,能看到這些國寶文物首先感謝單位組織的這項活動。
參觀的時間雖然有限,但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參觀不僅能讓我們了解我國古代的珍貴文物,而且還教給了我們許多知識,這真讓我為自己的祖國而感到自豪。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 2
星期五那天陽光明媚,我們四年級全體同學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首都博物館。下車后,呈現在我的眼前的首都博物館高大雄偉。走近一看,首都博物館的兩側是由一塊塊玻璃圍成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非常耀眼。
老師帶我們走進了大廳,這里寬敞、明亮。全年級的所有同學站在里面都不覺得擁擠。大廳正前方立著一個老北京的牌樓,那個牌樓紅綠相間。上面還寫著三個溜金大字“景德街”。講解員告訴我們說:“這個牌樓明代時立在一條街上,后來因北京街道改造才移到這里的。這塊牌樓象征著老北京的風貌。”大廳左邊是一個圓柱體的建筑,這就是首博的圓廳。圓廳外面包裹著青銅,傾斜著穿過屋頂,就像一個巨大的青銅器。右邊是一個長方形的建筑,外邊鋪著一塊塊木板,這就是首博的方廳。
講解員先帶我們去了古代書畫藝術精品展廳。書畫展廳里掛著紙作的、絹作的,各種大大小小的名畫共一百六十七幅。
參觀完了書畫廳,我們又到了四層,燕地青銅精品展廳。這個展廳里陳列有兵器、樂器,還有一些雜器…,我們好象進入了青銅器的海洋。
隨著人流,我們又到了五層—古代玉器精品展廳。這里有古代皇帝用的玉璽,有古代富人家掛在脖子上的玉佩,還有玉龍豬…,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勒子。那個勒子是圓柱形的,長八、九厘米,顏色乳白,上面還有兩個小洞,這兩個小洞可以穿線把它做為裝飾掛在脖子上。講解員對我們說:“這塊勒子是用羊脂玉做的,但現在羊脂玉已經所剩無幾了,而且這小小的勒子上刻著二百九十二個字的經文!薄巴邸,我驚奇地看著那塊羊脂玉。以前,我只在電視上看見過羊脂玉做的玉器。今天,我能親眼所見,真是幸運啊!
最后,我們去了方廳五層的老北京民俗展廳。在這個展廳里展出的是老北京以前用的東西和老北京街道上熱鬧的場景。有以前用的家具,有以前人家的'衣服,還有當時人們戴的帽子…,最吸引我的是那結婚的熱鬧場景,前面有一位老爺爺敲著鑼,后面跟著幾個小伙子在吹喇叭。我仿佛也聽見了敲鑼打鼓吹喇叭的聲音。中間便是那頂轎子。只見轎子的四個轎桿分別被四個力大的小伙子抬著。最后面是幾個扛大箱子的人,我想:箱子里面肯定裝的是不少金銀珠寶和值錢的東西吧!我真想打開看看…
到了中午,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首都博物館。在這次參觀中,我對老北京的歷史和老北京的風俗有了更深的了解,真是受益匪淺啊!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 3
首都博物館的建筑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以文物為本,為社會服務”,強調“過去與未來、歷史與現代、藝術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首都博物館設計方案,經過兩輪國際招標,從16家中外知名建筑設計機構提交的22個設計方案中選出的。博物館建筑落成后,已得到國內外各界人士一致稱贊。新館建筑用地2.4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63390平方米,建筑高度40米,地上五層、地下兩層。建筑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與現代美于一體的建筑藝術精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如:外觀外傾斜的青銅體破墻而出,懸挑的大屋頂繼承了中國傳統的出檐,青灰色磚墻模糊了古城墻與現代幕墻的'界線。寬闊的廣場和大堂也取材于皇家宮殿高臺建筑的手法。在博物館中軸線上,大廳外地面鑲嵌清代丹陛,大廳內有明代牌樓,體現中國傳統中心軸線特點。在建筑材質上,青銅、木質與磚石的大量運用更顯現一種歷史的久遠;鋼結構棚頂、玻璃幕墻又表現出北京有力的時代步伐,高大的空間和通透的視覺效果更順應了當代建筑的國際流行趨勢。
新館建筑內部分為三棟獨立的建筑,即:矩形展廳、橢圓形專題展廳、條形的辦公和科研樓。三者之間的空隙則為中央大廳和室內竹林庭院。自然光的利用、古樸的中式牌樓、下沉式的翠竹庭院、潺潺的流水,營構了一個兼具人文、自然的環境。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 4
一進博物館就是一個大廳,大廳里有指示牌,上面清楚地介紹展區的分布。博物館總共分為5層,分為東區西區。
首先我來到的是“古代繪畫藝術精品展廳”,這里陳列的是明清繪畫作品。對于繪畫作品我可以說是一個完全的門外漢,但我也能感受到文人畫家通過筆墨丹青,揮灑出的那種意境深邃、飄逸、青幽、惟美的精神世界。很巧的是在這里我遇到了我們館的一位常客,他也是一位瓷器玩家,自己經營一家店,酷愛老窯,我們簡單聊了聊瓷器。我說我們經常會有交流會,歡迎他到時來參加,他非常樂意前往。就此我們分開各自參觀。
順著二層的螺旋結構我來到了三層的“明清書法藝術精品展”,以收藏或流傳于北京的明、清時期的名家墨書精品為主線,展示北京書法藝術的特色。這里我只簡單看了看。重點看的是四層。
四層有“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以反映燕國青銅器文化面貌為主線,從鑄造技術、造型、紋飾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銅藝術。
四層還有“京劇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臉譜,戲服,聽戲的茶樓,坐在小桌旁看著前面的大屏幕正在上演的戲劇,能真實親切感受到當時來茶樓休閑的人,那種自在享受的心情。
四層還有我最關注的也是看的最仔細的“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它分宋遼金、元、明、清四個展廳,以宋遼金至明清時期北京地區重要遺址、墓葬、窯藏出土文物為主。該展覽充分展示了北京各個歷史時期出土及傳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國古代陶瓷發展史各階段及當時北京歷史的發展軌跡,集中體現了中華瑰寶----中國古代瓷器藝術的歷史風貌。
這里有太多讓我吃驚,甚至是讓我震撼的作品。很多我以前只在書上見過,沒想到這次可以見到實物,這讓我非常的興奮。我看到一個梅瓶,跟我們館里曾展出的磁州窯非常的相似,可是它的注明卻是缸瓦窯白釉剔花填黑梅瓶。缸瓦窯這還是我第一次聽說,帶著疑問回家之后我上網了解到一點兒,原來缸瓦窯位于赤峰,是中國遼代著名的窯場之一,該窯以出產品種多樣、并且有典型契丹游牧民族特點的瓷器而著稱。但具體怎么區分我還是不知道,我是怎么看都像磁州窯。
還有一件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可以說是眼前一亮,那就是影青玲瓏碗,是乾隆年間的,玲瓏俗稱“芝麻漏”。它的器壁真的是太薄了,還能在上邊剔刻出圖案,上上透明釉后,真是一個晶瑩剔透。試想曾有人用此物盛蓮子羹吃,這該是何等的.心情呀!
還有一件工藝絕對堪稱精細,那就是景德鎮窯青白釉戲劇舞臺人物紋枕,此瓷枕雕鏤成戲臺形式,戲臺上珠簾漫卷,眾多演員正在演出一場戲劇,反映了元代戲劇流行的社會風尚。瓷枕鏤雕精細,集建筑、舞臺與瓷塑藝術于一體,表現出元代戲劇藝術的面貌及景德鎮窯工高超的制瓷工藝。瓷枕里邊的人物、舞臺竟也雕刻的如此精致。而且它的舞臺梁柱、欄桿都非常的細,真怕輕輕一碰就會斷掉。不知道怎么會保存到現在還這么完整。真是讓我激動感慨萬分!
陶瓷展廳里的很多展品都太讓我大開眼界了,可惜記憶有限,不能在這里一一列舉了。真希望還有機會,讓我看的更仔細一些。
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四層,來到了五層。
五層是“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分為新石器至南北朝時期、隋唐至遼金時期、元明清時期三大部分。本展覽從展現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發,反映了北京地區的玉器發展史和藝術特色。我非常喜歡青白玉,看上去非常的純凈,有些可以說是晶瑩剔透,看了就讓人喜歡。
五層還有“老北京民俗展”,在這個展廳隨處可見用小泥人模仿當時婚慶熱鬧喜慶的場面,透露出當時純樸的民風民情。
除了這些還記得有剪紙展,風箏展,北京小吃展,服飾展。記得有一幅窗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在一朵花瓣上,剪出了十二個生肖屬相,而且各個形象逼真。那位老師就在現場,當時還有節目組在采訪,老師現場剪出的福牛更是讓圍觀的人贊嘆。我要是有那么一雙巧手就好了。
時間就這么匆匆過去了,要閉館了,沒有辦法,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首博。真想讓我的家人也來看看,絕對不枉此行。留給我的是太多驚奇,太多的震撼,我到現在都處在興奮之中。這是我牛年伊始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 5
在一個春光明媚的艷陽天,我來到首都博物館參觀。
站在大門前,我興奮不已。高大的玻璃建筑物,矗立在那兒,讓人覺得雄偉壯觀。進了門,只見一個足有幾十米高的青銅器立在左邊,一個大大的木頭建筑物立在右邊。
我們順著通道進了青銅器,原來,這是一個館中館。我們先來到了頂層的文房四寶館。館里的`燈光昏暗,讓人覺得幽靜、神秘。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各式各樣的毛筆。狼毫白云不在話下,自然是有的。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有一支毛筆,筆桿是深紫色的,非常粗。而它的筆頭更大更粗,在小的硯臺里根本放不下。我一看下面的說明,這才知道,原來這支筆叫“紫檀木金絲大抓筆”,怪不得這么粗呢!而接下來的水晶墨床,就更讓我驚嘆了。水晶墨床通體透明,兩側又很大的弧度,光潔如新。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熠熠生輝。
沿著電梯往下走,就到了玉器館。那能工巧匠門們做成的藝術品,真讓人贊嘆。玉板指,白里透綠,綠里透青。還有一顆佛珠,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刻著普羅密新經,每一個字只有芝麻大小。
然后,我們參觀了青銅器館、書畫館,就走進了“大木頭塊”里。
在“大木頭塊”里,我們最后參觀了老北京風俗館。一進去,就看見一排長長的泥塑。我興奮極了,可謂欣喜若狂,扒在圍欄上仔細地看了起來:這排泥塑描繪的是老北京的民俗風情。只見幾個小孩在街頭抖空竹,抽漢奸,有說有笑;一個商販在路邊擺起小攤,大聲叫賣,幾個被吸引過來的顧客正挑選著東西;有兩個老爺爺,在談天說地,其中一位還提著鳥籠......
時間過得真快,馬上就要到閉館時間了。我戀戀不舍地望著首都博物館,期盼著下次還能來這里參觀。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 6
當我走出首都博物館的最后一步時,我不禁感嘆:這是一個多么燦爛的文明寶藏!我很高興今天能和我認識的學生們一起觀光,一起分享,一起收獲。好奇地來,驚喜地去。充滿了無限的樂趣和滿足。從一樓到五樓,一切都充滿了一顆空虛的心。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此時此刻,向我展開。
歲月流逝,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事情,今天依然那么清晰?此坪唵危鋵嵾@些都是汗流浹背。只有仔細考慮遠處輝煌生動的佛像,才能知道描繪這些佛像有多難。
看著那些古玉,看著不同形狀的圖案,不同的形狀,這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不同組織的瓷器,各具魅力的京城舊事,開闊視野的書房珍玩,輝煌的古都北京歷史……贊美的畫面出現在我們面前,這是一個多么難忘的時刻啊,在博物館里,玻璃架上,站在地上,掛在墻上,都反映了北京人以前的智慧。
在這種非凡的境界里呆了三個小時,感受,品味,考慮了很多非凡的事情 .我不禁感到一絲羨慕和欣賞。為什么上一代如此偉大?為什么中華民族的文化如此燦爛?我真的希望有一天我們會受到表揚。品味這一收獲,觸摸筆尖,記錄這段記憶。千里之外,我似乎又聽到了贊美。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 7
屹立在長安街上的首都博物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今日,我們跨進了首都博物館的大門。
古色古香的裝潢是首都博物館的特色之一,我雖穿梭于博物館里,心卻如同迷失在歷史的潮流中,興奮中帶著些許彷徨。我們來到了一個布滿瓷器的展廳,在一件青花瓷的展品旁席地而坐。
我盯著展柜玻璃中的瓷器出了神,清澈的、典雅的藍色與牛奶色相間的色彩在瓶身碰撞,端莊大方,令我嘆為觀止。負責講解的教師認真地向我們介紹著瓷器的燒制條件。我仿佛身在窯爐旁,親眼目睹著青花瓷出爐的一瞬間。我看到了瓶身的'被稱為“百鳥之王”的鳳凰,它昂著腦袋,歪著脖子,在瓶口招展著身姿,高傲的神情竟令我有些望而生畏。更讓我想不到的是,如此精致、又看起來毫無瑕疵的瓷器竟是由18個碎片拼接修復的。在贊嘆瓷器的巧奪天工時,我不得不為中國修理文物的水平發出感嘆,如果不是擁有高級的復原技術,怎樣會有那么多美麗的作品呈此刻我們眼前呢
走出博物館,似乎是心中的驕傲與自豪之感油然而生。我為古人的智慧點贊,更為國家先進的技術點贊。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 8
今年暑假,我參觀了首都博物館。
一進博物館就是一個大廳,大廳里有標志,上面清楚地介紹了展區的分布。博物館共有五層,分為東、西兩區。
首先,我來到古代繪畫藝術精品展廳,這里陳列著明清繪畫作品。我可以說對繪畫一無所知,但我也能感受到文人畫家深邃、優雅、安靜、美麗的精神世界。沿著二樓的螺旋結構,我來到了三樓的明清書法藝術精品展覽,主線是收藏或傳播在北京的明清著名書法精品,展示了北京書法藝術的特色。四樓有燕青銅藝術展,以反映燕青銅文化面貌為主線,從鑄造技術、造型、裝飾等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銅藝術。四樓還有京劇文物展,有漂亮的臉譜、戲服、聽戲的`茶館。坐在小桌子旁,看著前面大屏幕上演的戲劇,可以真正親切地感受到當時來茶館休閑的人的自由享受。
不情愿地離開了四層,來到了五層。五層是古玉藝精品展,分為三部分:新石器至南北朝、隋唐至遼金、元明清。本次展覽從展示北京玉文化的角度反映了北京玉的發展歷史和藝術特色。我很喜歡青白玉,看起來很純凈,有的可以說晶瑩剔透,讓人喜歡。五樓還有老北京民俗展。在這個展廳里,到處都可以看到小泥人模仿當時熱鬧喜慶的婚禮場景,透露出當時樸素的民俗。除此之外,我還記得剪紙展、風箏展、北京小吃展、服裝展。
時光飛逝。沒有辦法。我不情愿地離開了第一博。我真的很想讓我的同學來看看。這給我留下了太多的驚喜和震驚。我現在很興奮。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 9
11月24日,我們四年級全體師生參觀了首都博物館。博物館總共分為5層,分為東區西區。
我們觀看了“古代繪畫藝術精品展廳”,這里陳列的是明清繪畫作品。順著二層的螺旋構造我們來到了三層的“明清書法藝術精品展”,以收藏或流傳于北京的明、清時期的名家墨書精品為主線,展示北京書法藝術的特色。四層有“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以反映燕國青銅器文化面貌為主線,從鑄造技術、造型、紋飾諸方面展示北京最早的青銅藝術。四層還有“京劇文物展”,有那些漂亮的.臉譜,戲服,聽戲的茶樓,坐在小桌旁看著前面的大屏幕正在上演的戲劇,能真實親切感受到當時來茶樓休閑的人,那種自在享受的心情。
四層還有 “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它分宋遼金、元、明、清四個展廳,以宋遼金至明清時期北京地區重要遺址、墓葬、窯藏出土文物為主。該展覽充分展示了北京各個歷史時期出土及傳世瓷器精品,反映了我國古代陶瓷開展史各階段開展軌跡,集中表達了中華瑰寶----中國古代瓷器藝術的歷史風貌。
五層是“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分為新石器至南北朝時期、隋唐至遼金時期、元明清時期三大局部。本展覽從展現北京玉器文化的角度出發,反映了北京地區的玉器開展史和藝術特色。我非常喜歡青白玉,看上去非常的純潔,有些可以說是晶瑩剔透,看了就讓人喜歡。五層還有“老北京民俗展”,在這個展廳隨處可見用小泥人模仿當時婚慶熱鬧喜慶的場面,透露出當時純樸的民風民情。除了這些還記得有剪紙展,風箏展,北京小吃展,服飾展。
通過此次參觀,孩子們大大開闊了眼界,首都博物館留給我們的是太多驚奇,太多的震撼,真讓人難忘啊!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 10
今天是農歷初六,我和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弟弟兩家人一起去首都博物館,在大門口有5只小兔子在兩旁站著,為我們拜年。吸了眾多游人來合影留念。
生肖文化展在首博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年,每年都以其歡快、喜慶的氣氛受到觀眾的喜愛。與那些讓人們心中產生敬畏的生肖動物相比,兔子那憨態可掬的模樣,善良溫厚的個性更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
本次展覽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叫寶兔魔盒。“魔盒”即是知識的“寶盒”。選擇從古至今帶有兔子形象的物品集中展示,有戰國的青玉土浸小兔、遼代的木十二生肖(兔)、清代的白玉八卦十二辰圓佩、現代的糕點模子、壓勝錢……這些活潑生動的兔形象實物與資料詳盡的多媒體小片搭配展出,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兔文化發展脈絡圖。
第二部分是寶兔送福。注重與觀眾的互動和交流,展館引進了高科技的“擴增實境技術”,使觀眾和屏幕中的主持人進行實時交流,并由動畫兔子將新年的祝福送給我們,這種妙趣橫生的互動方式相信會給每位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還和屏幕上跳出來的主持人游戲互動呢!
第三部分是寶兔劇場。木由中國木偶劇院的叔叔阿姨為我們表演《小羊過河》、《蝸牛刷牙》、《過橋》等經典劇目。第四部分是寶兔樂園。
首都博物館以其宏大的建筑、豐富的展覽、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功能,成為一座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稱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并躋身于“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博物館行列。收藏、展示、研究是博物館三大主要任務,首博新館充分吸納和采用了當今世界博物館建設的先進技術,展廳安裝智能化控制溫濕度的空調系統,保證展廳內觀眾活動的空間是舒適的溫濕度,而展柜內保持利于文物保護的溫濕 度。
作為一名小游客,我們應該遵守參觀注意事項,愛護展館設施和展品,不在展廳里亂跑亂叫,保持館內衛生。
看完了這些我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首都博物館,我的腦海里還不斷浮現上面的圖畫,它太壯觀了!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 11
學校組織我們參觀首都博物館,我一路興奮不已。
終于看到了高大雄偉的首都博物館。它有六層,位于復興路上,從天安門廣場到西。進入博物館時,安全檢查真的.很嚴格。我準備剪香腸的剪刀也被沒收了。
先來三樓參觀老北京民俗展廳。那里有老北京泥人,生動地展示了老北京人的生活。博物館還有古代佛像展、藝術展、古代繪畫技術展。
我最喜歡的是秋郊大獵圖卷。它畫的是秋天人們在山里打獵的場景。繪畫工藝精湛細致,人物、山水,尤其是樹枝幾乎沒有重疊。山也畫得很細致,逼真得像在你面前,真是百看不厭。我很佩服作者。
鎮館之寶水月觀音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觀音后面有一輪滿月,所以得名。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為水月觀音。瓷像高67厘米。西城區定阜街西口出土于1955年。菩薩像頭戴寶冠,寶冠上有小化佛。額頭寬闊,雙目微閉,端莊善良,氣質優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表情優美。觀音上身穿法衣,下身穿長裙。連珠瓔珞裝飾在胸部和裙子上,全身裝飾非常繁文縟節。筒體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質潔白細膩,不愧為鎮館之寶。
這次訪問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 12
老北京民俗展廳的建筑,是青瓦灰墻大紅門的四合院;里面的展品,是平平常常的老北京物件兒;所講的故事,也是熱熱鬧鬧的老北京日子。
而這些以往再普通可是的東西,到了我們這一輩,已經越來越少的被了解、被熟識,而更多的存在于老北京人的記憶里。以往每逢中秋家家戶戶都要買的兔兒爺,如今已成了稀罕玩意兒,孩子們也逐漸只知其名不知其意。而在展廳里,另一個大木箱子似的東西,甚至連很多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都不明白它是做什么的。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時常有人架著這個機器吸引孩子,使用機器的人經過手動換片,用一張一張的圖片把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呈現給胡同里的孩子。而一些像做風箏的手藝活,雖早已列入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卻面臨著沒有人去傳承的窘境,這不正是我們應當去反思的嗎
整個民俗展廳就像是一個老北京胡同,正所謂“有名兒的胡同三千六,沒名兒的胡同賽牛毛。大大小小的胡同串聯著老北京城,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興旺和發達,也陪伴彼此度過最困難的時光。而這些名具特色的胡同,也在隨著時光流逝改變。人力車夫、捏小人兒的'、走街串巷的小販兒、吹糖人兒的,街頭雜耍等等這些行當,見證了城市的變遷,也隨之消亡,變成博物館里的一件件展品,成為一張張泛黃的舊郵票。
從小我就一向在北京城生活,但直到今日,我才發現自我對她的了解如此之少。這座有著三千年歷史的古都,沉淀著太多太多的文化,而每一個北京人都有職責和義務保護這些文化的印記。我們應當多走進一些博物館和歷史遺跡去學習,了解更多的歷史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從中去領略中華文化的精髓,將中國人祖祖輩輩勤勞勇敢、善于思考的優秀品質傳承下去,為中華民族文化復興奉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 13
參觀首都博物館新館給了我這個機會。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于西長安街延長線白云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后,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于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透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明白,但僅限于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那里的2000萬人民百姓。
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征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我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
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樸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忙,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完美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此刻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
四為美。名勝古跡之美,現代建筑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面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筑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置,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禮貌之美。
僅有真正了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參觀之后這一個月以來,我走在街上總是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筑;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么好的城市,我們為什么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窗口,就應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象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所以,倡議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進行群眾參觀,倡議我們同事帶家人和孩子前去參觀,倡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到首都博物館進行參觀和學習。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相關文章: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12-12
首都博物館觀后感(精選8篇)08-30
參觀首都博物館觀后感(通用30篇)02-05
北京首都博物館觀后感作文(通用19篇)11-02
觀首都博物館有感(精選21篇)12-04
最新參觀博物館的觀后感參觀博物館 觀后感10-31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06-10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11-03
(熱門)博物館觀后感01-21
美麗的首都北京作文23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