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5-06-29 08:38:01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生物學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物學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物學知識點總結

    生物學知識點總結1

      第一章、認識生物

      1、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觀察

      2、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動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只能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

      ②生物能進行呼吸(如:鯨副處水面換氣)

      ③生物能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葉等)

      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如:含羞草對刺激作出反應)

      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如:種子萌發、破殼而出幼鱷等生物都能由小長大,到一定階段開始繁殖下一代)

      ⑥生物都有遺傳很變異的特性(如:“種豆得豆”是遺傳、“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變異現象)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3、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

      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確定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記錄、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撰寫調查報告

      生物的分類

      按照形態結構分:動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環境分:陸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1、生物圈(定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其環境的總和。

      生活環境:生物的生存空間和它周圍的各種影響因素。

      2、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分類:①非生物因素—陽光、空氣、溫度、水、土壤性質等

      ②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問題的一般過程:

      ①提出問題

      ②作出假設

      ③制定計劃

      ④實施計劃

      ⑤得出結論

      ⑥討論和交流。

      4、光對鼠婦生活影響,設計對照試驗幾點注意事項:

      ①實驗結束后把鼠婦放回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境中

      ②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對照實驗中只能有一個變量

      ③只用1只鼠婦做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10只鼠婦做實驗,可以減少偶然因素。

      5、生物與生物之間關系

      捕食關系(兔以某些植物為食,狼以兔為食)

      競爭關系(水稻和田中雜草爭奪陽光、養料、水分等)

      合作關系(螞蟻、蜜蜂等群體生活的昆蟲)

      寄生關系(蛔蟲、豬肉絳蟲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動物的體內)

      6、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生物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和改變著環境。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P19的例子

      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植物的蒸騰作用調節空氣濕度、植物的枯葉枯枝腐爛后可調節土壤肥力、動物糞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態系統: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

      8、生態系統組成: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等。如果將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中的所有生物分別稱重,在一般情況下數量做大的應該是生產者。

      9、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食物網: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許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

      營養級越高,生物數量越少;營養級越高,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富集)。

      10、物質和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能量流動: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物質循環:全球性、反復出現、循環運動

      11、食物鏈中營養級別越高的生物,體內的有毒物質積累得越多。

      12、一般情況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數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生態平衡: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從總體看,一個生態系統中,植物多于草食動物,草食動物多于肉食動物。

      13、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強。(如:森林生態系統比草原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強)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把試驗區罩上,結果發現,網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系統平衡失調。

      14、生物圈范圍:以海平面來劃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共20千米。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15、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生物的生存依賴于環境,以各種方式適應環境,影響環境。

    生物學知識點總結2

      1.使能量持續高效的流向對人類最有意義的部分

      2.能量在2個營養級上傳遞效率在10%

      3.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4.真菌PH5.06.0細菌PH6.57.5放線菌PH7.58.5

      5.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食物鏈食物網流動

      6.物質可以循環,能量不可以循環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夠通過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食物網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殼的是16多肽分子個

      原核細胞的細胞壁:肽聚糖

      10.過敏:抗體吸附在皮膚,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細胞表面,再次進入人體后使細胞釋放組織胺等物質.

      11.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流入該食物鏈的總能量

      12.效應B細胞沒有識別功能

      13.萌發時吸水多少看蛋白質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脫氨基主要在肝臟但也可以在其他細胞內進行

      14.水腫:組織液濃度高于血液

      15.尿素是有機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時產生有機物

      16.是否需要轉氨基是看身體需不需要

      17.藍藻:原核生物,無質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質粒

      高爾基體合成纖維素等

      tRNA含CHONPS

      18.生物導彈是單克隆抗體是蛋白質

      19.淋巴因子:白細胞介素

      20.原腸胚的形成與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關

      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腸胚

      (未分裂)(以分裂)

      22.高度分化的細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腎細胞

      有分裂能力并不斷增的:干細胞、形成層細胞、生發層

      無分裂能力的:紅細胞、篩管細胞(無細胞核)、神經細胞、骨細胞

      23.檢測被標記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質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體處發現放射性

      24.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有葉綠體

      自養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例如:硝化細菌、綠硫細菌和藍藻)

      25.除基因突變外其他基因型的改變一般最可能發生在減數分裂時(象交叉互換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染色體自由組合)

      26.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絲或星射線周圍聚集著很多細胞器這種細胞器物理狀態叫線粒體提供能量

      27.凝集原:紅細胞表面的抗原

      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體

      28.紡錘體分裂中能看見(是因為紡錘絲比較密集)而單個紡錘絲難于觀察

      29.培養基:物理狀態:固體、半固體、液體

      化學組成:合成培養基、組成培養基

      用途:選擇培養基、鑒別培養基

      30.生物多樣性:基因、物種、生態系統

    生物學知識點總結3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掌握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有三點:

      ①維持生態平衡。

      ②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③幫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食物網中的動物與植物之間存在著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的關系,動物與動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平衡的狀態,這種現象叫做生態平衡。)

      2.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生活關系

      人們利用轉基因羊生產含有藥物的奶,這叫做乳房生物反應器。利用乳房生物反應器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模仿生物的某些特點發明創造出特殊的儀器設備,這叫做仿生,如:螢火蟲與冷光,蝙蝠的回聲定位與雷達,烏龜的背甲與薄殼建筑。

      動物的運動

      1.脊椎動物的運動

      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骨連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其中,骨和骨連接構成骨骼,因而也可說成“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由骨骼和骨骼肌組成。”

      屈肘時,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伸肘時,肱二頭肌舒張,肱三頭肌收縮。

      人和脊椎動物的肌肉收縮和舒張都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完成的。

      2.動物運動的能量來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釋放能量

      食物───→細胞───→ATP───→肌肉

      動物的行為主要受神經系統(神經)和內分泌系統(激素)的調控。

      生物的變異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變異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變異的原因及類型:

      (1)由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引起的變異,能夠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就是可遺傳的變異。如:用化學藥劑處理過的甜菜染色體加倍。

      (2)單純由環境因素發生變化引起的變異,不能夠遺傳給下一代,這樣的變異就是不可遺傳的變異。如:美容院里做的雙眼皮;小時候因外傷臉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

      人工選育(生物變異)、雜交育種(基因重組)、誘變育種(基因突變)。

      4.生物變異的意義:生物進化和發展的基礎,培育動植物的優良品種。

      5.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國科學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與野生稻雜交。

      免疫與計劃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膚和黏膜,它們不僅能夠阻擋病原體侵入人體,而且它們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還有殺菌的作用。呼吸道(氣管和支氣管)的黏膜上還有纖毛,隨著纖毛的擺動,病菌等異物能被清掃出去。

      (2)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殺菌物質中的溶菌酶,能破壞許多種病菌的細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結,脾臟,肝臟等組織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細胞,可以將侵入人體的病原體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和脾臟)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

      2.第一、二道防線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種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線是人體出生以后逐漸建立起來的后天防御功能;特點是出生以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叫特異性免疫(又稱后天性免疫)。

      抗體:病原體侵入人體后,刺激了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會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

      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

      抗原進入體內促進籬笆細胞產生抗體,一定的抗體能與一定的抗原結合,從而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或使病原體失去致病性。(抗體對抗原的反應具有特異性,一定的抗體只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猶如鑰匙與鎖的關系)。

      4.免疫:最初指人體對病原體的抵抗力,現在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人體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的健康。

      5.免疫的功能:

      (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自身穩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防御感染)

      (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免疫監視)

      6.疫苗:通常是用殺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種于人體后,可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

    生物學知識點總結4

      (1)蛋白質的跨膜轉運

      主要是指在細胞質基質中合成的蛋白質轉運到內質網、線粒體、質體和過氧化物酶體等細胞器,但進入內質網與進入線粒體、葉綠體和過氧化物酶體等細胞器的機制又有所不同。

      (2)膜泡運輸

      蛋白質通過不同類型的轉運小泡從糙面內質網合成部位轉運至高爾基體,進而分選轉運至細胞的`不同部位,其中涉及各種不同的運輸小泡的定向轉運,以及膜泡出芽與融合的過程。

      (3)選擇性的門控轉運

      在細胞質基質中合成的蛋白質通過核孔復合體選擇性地完成核輸入或從細胞核返回細胞質。

      (4)細胞質基質中的蛋白質的轉運

      在細胞分泌與胞吞途徑中主要的膜泡及運輸方式

      主要膜泡有:COPII、COP I、網格蛋白有被小泡

      COPII有被小泡介導順向運輸,即從粗面內質網(RER)到高爾基體順面網狀結構

      COPI有被小泡介導逆向運輸,即在高爾基體內膜囊問和從順面高爾基體膜囊和高爾基體順面網狀結構到RER。

      網蛋白有被小泡從高爾基體反面管網區出芽和從質膜內化而形成,脫去包膜泡與后期咐內體融合。

    【生物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生物學科教學總結(精選16篇)07-01

    生物學實驗的各種顏色反應總結07-20

    生物學教師工作總結08-03

    生物學期教學工作總結06-23

    生物學教學反思06-30

    生物學簡歷封面10-03

    中考知識點總結06-14

    物理知識點總結04-25

    物理知識點的總結07-19

    浮力知識點總結09-0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五月天一区二区精品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 色五五月影音先锋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永久有效 |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尤物 | 亚洲日本韩国欧美特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