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時間:2025-01-06 08:29:48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精)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微課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小學語文微課教案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1

      【課標要求】通過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詩歌在語言運用、結構特點等方面的特點;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幾篇詩歌的思想內涵,從而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受到教育。

      土地,萬物生靈的根基。曾有人掠奪它而百般蹂躪,曾有人捍衛它而披肝瀝膽。在它的脊梁上演繹著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膚上烙印著多少眷戀情結。誰不鐘愛自己的土地,誰不愛戀大地母親,讓我們深情吟唱艾青詩人的《我愛這土地》,隨著詩中所迸發的愛國情感的火花而燃燒。

      【學習目標】

      1、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

      2.把握詩歌的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

      3.把握詩歌的主題。提高閱讀和鑒賞詩歌的能力。

      【學習重點】

      誦讀,理解詩歌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情感。

      【學習難點】

      感受詩歌中涌動著的激情,把握詩歌主題。

      【課前導學】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系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戀。著名詩人艾青就眼含熱淚寫了一首對祖國母親的深情贊歌

      ——《我愛這土地》。今天,讓我們—起來感受它。

      【自主學習】

      1、自查資料,了解艾青及本詩的寫作背景。

      作者簡介: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著名詩人。早期詩風格渾厚質樸,調子深沉憂郁?箲饡r期的詩作,格調昂揚。建國后,作品思想更趨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詩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為《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人曾自稱為“悲哀的詩人”。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勛章。背景介紹:本詩寫于抗戰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軍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詩。

      2、自由誦讀,體會由詩中感情起伏所構成的“內在節奏”。

      3、給下面加線字注音。

      嘶。ǎ┖韲担ǎ┐倒危ǎ

      【問題探究】

      (1)詩人為何不用“珠圓玉潤”之類的詞而用“嘶啞”形容鳥兒唱的歌喉?從中你可體會到什么?

      (2)回答:這兩句詩充分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為祖國獻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在這強烈的對比和反差中,一以貫之的乃是“鳥”對土地執著的愛,表達了詩人對土地、對祖國的愛。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鳥兒歌唱的內容中,“土地”“河流”“風”“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義。結合時代特征,說說它們有哪些象征意蘊?

      (3)回答:“土地”象征繁衍養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

      (4)“河流”、“風”象征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

      (5)“黎明”象征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

      (3)詩歌的第二節與第一節有著怎樣的聯系?把第二節去掉,詩歌主題的表達將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回答:這兩節詩都飽含著詩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和無盡的熱愛之情。就詩的感情發展而言,第一節蓄勢,第二節感情的迸發,感情的升華。詩意層層遞進。

     。4)進一步研討。

      1、揭示全詩主旨的詩句是什么?談談你的理解?

      回答:“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回答:這兩句詩一問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淚水”的情狀,托出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意。

      2、鳥兒歌唱的內容中,“土地”、“河流”、“風”的前面分別有“暴風雨所打擊的”、“悲憤的”、“激怒的”這些修飾語,其作用是什么?

      回答:這些修飾語限定語豐富了意象的內涵,表明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下正遭受苦難,中國人民正滿懷悲憤地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

      3、詩人對土地、河流、風、黎明的描寫,蘊含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回答:這些描寫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以及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4、本詩的抒情色彩濃烈,詩人為何將自己虛擬成一只鳥來達到這種抒情效果?

      回答:詩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鳥”虛擬,“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愿望。這種寓情于形象的描寫,不僅有助于感情的抒發,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無有依。

      5、“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應該”前面為什么著一“也”字?“嘶啞”一詞換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為什么?

      回答:“也”一詞表明詩人以天下為己任,主動請戰于民族解放運動中。

      “嘶啞”表達了歌唱不已,真情無限的情懷;哪怕唱至喉嚨充血,聲音嘶啞,面對困難斗爭的`幾多悲傷,也不會停息對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雖添了亮色,但少了艱辛,減弱了對大地摯誠感情的表達,所以不能換。

      6、本詩出現了許多“的”字,這樣會不會拖泥帶水,沖談了詩味,談談你的理解。

      回答:我們知道,寫詩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體作品不必談了,就是自由詩創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帶水,沖淡了詩味。艾青則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組成的長句來抒發纏綿而深沉的感情,喜歡在所描寫的對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詞和修飾語,以展現對象的神采風貌,形成一種特殊的立體感和雕塑感,這也正是艾青詩作不同于其他詩作的一個重要特色。

      7、結合詩歌內容,說說文中兩個省略號和破折號所起的作用。

      回答:第一個省略號,表示列舉內容的省略。第二個省略號表示余意未盡,情深綿綿。破折號表示意思的轉折。

      【整體閱讀】

      學生在熟悉詩歌的基礎上,緊扣“土地”,討論分析全詩歸納中心。

      1、點出土地情結。起始兩句,詩人對土地的酷愛,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傾訴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棄人的思維語言而借用鳥的簡單樸素的語言傾瀉他的感情。在詩人看來,這簡單樸素的往往是最真誠熱烈的,“嘶啞”的歌聲正能抒發對土地的義無反顧的真誠和執著,于是土地情結的激越歌聲由此響起。

      2、傾吐土地情結!氨槐╋L雨所打擊的土地”、“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無比溫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對象,詩人沒有沉溺于對“溫柔”恬靜的“黎明”的欣賞中,為了自己的愛永遠留給土地,他作出了莊嚴鄭重的選擇。

      3、升華土地情結。一問一答,詩人由借鳥抒情轉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強烈的土地情結,已使人難以訴諸語言,只能凝成晶瑩的淚水。“深沉”一詞也許表達不到與實際感情相適應的表達強度,于是其后緊跟的沉重的省略號,似乎涌動著潛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為沉重地叩擊著讀者的心房,激起讀者持續的共鳴。:

      4、作者運用象征手法,創造了一系列鮮明意象,抒發了對祖國真摯深沉的愛。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2

      學習目標

      1.能正確劃分詩的節奏、重音,飽含深情地朗誦詩歌。

      2.識記有關艾青的文學常識,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教學重點、難點

      1.關鍵詩句的理解

      2.識記有關艾青的文學常識,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學法指導:“讀、議、展、點、練”相結合。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愛國持人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愛國詩篇,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這些不朽的詩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愛國志士發自內心的呼喊。今天,我們來學習同一題材的現代詩歌名篇《我愛這土地》。(板書:我愛這土地)艾青

      二、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著名詩人。早期詩風格渾厚質樸,調子深沉憂郁。抗戰時期的詩作,格調昂揚。建國后,作品思想更趨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詩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為《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人曾自稱為“悲哀的詩人”。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三、解題,背景介紹

      詩的題目是《我愛這土地》,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對土地的熱愛,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詩中出現最多的兩個意象之一(另一個是“太陽”)。“土地”象征著生他養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對“土地”的熱愛,是艾青作品詠唱不盡的旋律。

      本詩寫于1938年11月,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堅定地匯入民族解放斗爭的洪流中,成為時代的“吹號者”,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愛國詩篇。

      四、朗讀指導

      自由體的新詩,不同于舊體詩,字數、停頓、押韻沒有嚴格的限制。隨感情的表達句子可長可短,字數可多可少,自由靈活,不拘一格。因此,我們在讀現代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詩歌的節奏、停頓,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培養自己的語感,理解詩歌所描寫的`對象、運用的表現手法,更準確地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詞語的重讀與否,主要是由詩歌的情感所決定的。一般來說,能鮮明的表達出詩人情感的詞語,包括中心語、修飾語,都應該重讀。

      第一步:聽錄音或教師范讀,注意個別字詞讀音;

      第二步:用符號劃分詩歌的停頓和重讀的字詞;

      第三步:小組自由朗讀,探討本詩的感情基調:悲愴而深沉;

      第四步:小組分別齊讀,注意重音劃分

      五、課堂練習

      一、給下邊加點字注音。

      艾()青嘶()。ǎ╂保ǎ┳湘()紅薔()薇

      二、下列詞語沒錯別字的一項是()。

      A.嘶啞喉嚨急怒腐爛

      B.黎明溫柔深沉敦厚

      C.激流契機洶擁神奇

      D.復新悲憤象征摯愛

      三、結合語境解釋加點詞的意義。

      ①.我也應該用嘶。ǎ┑暮韲蹈璩

      ②.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郏@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埽驗槲覍ν恋貝鄣蒙畛粒ǎ

      四、填空

     、伲啵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主要詩集有:《大堰河》、《曠野》、《火把》、《歡呼集》、《春天》、《歸來的歌》、《艾青詩選》、《艾青短詩選》等等。

     、冢ㄟ^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來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種較為普遍的意義,這種表現手法叫。

     、郏脑⒘嗽娙嗽笧樽鎳I出一切的決心的詩句是。

      五、選出對下列詩句的節奏.重音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A.假如/我是一只小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B.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C.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D.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3

      【學習目標】

     。保ㄟ^朗讀感受詩歌的音韻美與節奏美,理解詩歌中比喻、象征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欣賞詩歌的意境美,通過研讀理解詩歌的深刻主旨。

      3.體會詩歌蘊含的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感,感悟詩人抒發的戀土深情,陶冶情操,增強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把握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理解詩歌的意象,體會詩人真摯的愛國情感。

      2.在品讀與賞析中,把握詩歌的主題,在朗讀中能體現詩歌涌動的激情。

      【課文提示】

     。保段覑圻@土地》作于1938年11月17日,其時正值國難當頭。艾青懷著對家鄉、民族的愛,堅定地匯入民族解放斗爭的洪流中,他選擇了一個關鍵的意象——土地,來為時代吶喊!巴恋亍钡囊庀罄,凝聚著詩人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因此這是首蘊含著深沉而真摯的愛國之情的好詩,是進行藝術熏陶和培養愛國情操的極好教材。

     。玻鳛橐皇鬃杂审w的新詩,與舊體詩不同在于字數、停頓、押韻沒有嚴格的限制,隨感情的表達而形式自由靈活。學習本詩,要重在體驗節奏美、意象美、情感美,無論是知識的積累、還是情感熏陶,都要在積極生動的朗讀中實現。以吟誦感其情,會其意,品其韻。

      【朗讀課文】

      【思維訓練】(根據自己情況,至少選做六題)

      1.題目中的“土地”指的是什么?

      “土地”在這里是艾青本詩中的意象。

      2.詩中的三個“這”和一個“那”分別指代什么?有什么作用?

      三個“這”分別指代后半句的中心語“土地、河流、風”;“那”指代“黎明”。

      與題目中的“這”呼應,強化了鳥與“土地、河流、風、黎明”的關系,突出了鳥兒護衛祖國的決心,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之情。

      3.“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弊髡邽槭裁础坝盟粏〉暮韲蹈璩?

      用“嘶啞”形容鳥兒鳴唱的喉嚨,更能表達詩人為祖國的前途和命運擔憂,心力交瘁的情狀。這句話,也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摯愛,及其為祖國義無返顧的真誠和執著。

      4.如何理解“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癡情和眷戀,為祖國獻身的愿望。

      5.你初步感受到詩人對祖國懷有怎樣的愛?

      這些不朽的詩句,都是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愛國志士發自內心的呼喊。

      6.哪些詞應該重讀?為什么?

      提示:能鮮明的表達出詩人情感的詞語,包括中心語、修飾語,都應該重讀。

      7.詩中以什么形象來表達感情的?

      詩中以“一只鳥”的形象來表達感情的。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8.詩中的“鳥”,它都歌唱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有什么象征含義呢?

      “鳥”歌唱的內容有“土地”、“河流”、“風”、“黎明”。

      土地,象征繁衍養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氨槐╋L雨所打擊著”,說明祖國正被日本帝國主義摧殘、肆虐。

      河流、風,象征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充滿光明和希望的解放,以及生機無限,表明詩人對勝利的堅定信念。

      詩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鳥”虛擬,“歌唱”的是“鳥”,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愿望。這種寓情于形象的描寫,不僅有助于感情的抒發,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感。

      9.本詩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祖國的摯愛深情,可是當時的祖國是怎樣的?

      積貧積弱,內憂外患等。

      10.既然這樣,作者為什么會有這么深刻的愛?

      我們的祖國是飽經滄桑,但它是我們的母親,它有著勇敢頑強的人民,它是一個不斷反抗不斷進取的民族等。作者在用心歌唱、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在歌唱。歌唱我們神奇的土地,歌唱我們勤勞勇敢頑強的人民,歌唱祖國燦爛的未來。這是對歷史的尊重,是對我們勇敢頑強的中國人民的致意,是對我們偉大祖國的致意!

      11.怎么理解詩中的“悲憤”、“激怒”、“無比溫柔”?

      “悲憤、激怒”都表現出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中國人民滿懷悲憤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

      “無比溫柔”表達在人民斗爭中,必將迎來光明、美好的祖國。

      12.怎么理解“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這兩句詩一問一答,直抒胸臆,表現詩人真摯熾熱的愛國心,形象地表達詩人對土地、對祖國的眷戀和熱愛。

      13.抄錄愛國詩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奶煜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憽∮

      【學習小結】

      【課外作業】

     。保瓿伞皩W習建議”。

      2.通過圖書館、因特網,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

     。常A習《鄉愁四韻》:掃除文字障礙,了解新課文的內容,思考“學習建議”。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劃分詩的節奏、重音,飽含深情地朗誦詩歌。

      2.識記有關艾青的文學常識,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

      3.理解飽含著詩人感情的具體形象。

      4.體會詩人對祖國真摯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關鍵詩句的理解

      2.理解飽含著詩人感情的具體形象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理解一、二兩節詩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

      1.朗讀教學法

      2.討論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交流表達愛國主義感情的詩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這些不朽的詩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愛國志士發自內心的呼喊。今天,我們來學習同一題材的現代詩歌名篇《我愛這土地》。(板書:我愛這土地艾青)

      二、作者簡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浙江金華人,現代著名詩人。早期詩風格渾厚質樸,調子深沉憂郁。抗戰時期的詩作,格調昂揚。建國后,作品思想更趨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詩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為《大堰河──我的保姆》。詩人曾自稱為“悲哀的詩人”。在中國新詩發展史上,艾青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動一代詩風,并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詩人,在世界上也享有聲譽,1985年,法國授予艾青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三、解題,背景介紹

      詩的題目是《我愛這土地》,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對土地的熱愛,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詩中出現最多的兩個意象之一(另一個是“太陽”)!巴恋亍毕笳髦B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對“土地”的熱愛,是艾青作品詠唱不盡的旋律。

      本詩寫于1938年11月,其時日本侵略軍連續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的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妄圖摧毀中國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詩人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關頭,堅定地匯入民族解放斗爭的洪流中,成為時代的“吹號者”,滿懷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侵略者切齒的恨,寫下了這首慷慨激昂的愛國詩篇。

      四、朗讀指導

      自由體的新詩,不同于舊體詩,字數、停頓、押韻沒有嚴格的限制。隨感情的表達句子可長可短,字數可多可少,自由靈活,不拘一格。因此,我們在讀現代詩歌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詩歌的節奏、停頓,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培養自己的語感,理解詩歌所描寫的對象、運用的表現手法,更準確地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詞語的重讀與否,主要是由詩歌的情感所決定的。一般來說,能鮮明的表達出詩人情感的詞語,包括中心語、修飾語,都應該重讀。

      第一步:聽錄音或教師范讀;

      第二步:用符號劃分詩歌的停頓和重讀的字詞,參考: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第三步:學生自由朗讀,探討本詩的感情基調:悲愴而深沉;

      第四步:朗讀練習,推薦2—3名讀的好的同學在班上朗讀;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別齊讀;

      第六步:全班同學集體朗讀;

      第七步: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概括兩節詩的內容

      第一節詩以一只鳥兒眷戀土地作比,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摯愛。第二節詩一問一答,直接抒發了“我”對“這土地”的熱愛之情。

      二、賞析第一節詩

      1.結合寫作背景,準確理解鳥歌唱的“土地”“河流”“風”“黎明”的形象包含的意義。

      回答:“土地”就是繁衍養育中華民族的祖國大地!昂恿鳌薄帮L”代表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袄杳鳌鳖A示著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

      2.詩中三個“這”字所指代的分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三個“這”字分別指代后半句的中心語“土地”“河流”“風”和“黎明”!斑@”字與題目中的“這”字呼應,強化了“鳥”與“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的關系,突出了鳥兒護衛祖國的主動性,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之情。

      3.鳥兒歌唱的“土地”“河流”“風”的前面分別有“暴風雨所打擊的”“悲憤的”“激怒的”這些修飾語,其作用是什么?

      回答:這些修飾語限定語豐富了意象的內涵,突出了鳥兒的“愛國者”“吹號者”的形象:歌唱“暴風雨所打擊的”“土地”,即是雖然祖國大地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下正遭受苦難,做為一只在炮火中力薄勢單的鳥兒,卻勇敢地護衛著生于斯長于斯的祖國,不但不會棄之而去,而且為它的解放加油吶喊;歌唱洶涌著“悲憤的”“河流”,吹刮著“激怒”的“風”,就是在為中國人民滿懷悲憤滿腔怒火地掀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而呼號禮贊,目的是等到“無比溫柔的黎明”來到的那一天。

      4.詩中“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的“鳥”是一個怎樣的'形象?這只“鳥”歌唱至死,最后“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對此應如何理解?

      回答:“嘶啞”表達了歌唱不已,真情無限的情懷;哪怕唱至喉嚨充血,聲音嘶啞,面對千難萬險,也不會停息對大地的歌唱。這只“鳥”是一個飽受磨難,拼盡全力用整個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它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后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在這強烈的對比和反差中,一以貫之的乃是“鳥”對土地執著的愛,實際上寄寓了詩人愿為祖國獻出一切的決心。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5.詩人將自己虛擬成一只鳥來表達強烈地愛國之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回答:詩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鳥”虛擬,“歌唱”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的是“鳥”,同時也是“詩人”為祖國獻身的愿望。這種寓情于形象的描寫,不僅有助于感情的抒發,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感。

      三、賞析第二節詩

      問:第二節詩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它與第一節詩是會么關系?談談你的理解。

      1.揭示全詩主旨。2.這兩句詩一問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淚水”的情狀,托出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身之意。3.最后兩句也是全詩的精華,它是那個苦難的年代,一切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種愛刻骨銘心,至死不渝,不僅來自詩人內心深處,更是全民族普遍的愛國情緒的濃縮。艾青以這兩句詩,抒發了那個時代華夏兒女共同的心聲。

      如果說第一節是對“愛土地(祖國)”主題的抒情性的鋪陳描述,第二節短小精悍的兩行則可看作是對主題的高度凝練的概括。因果關系的一問一答,是愛國者目睹滿目瘡痍的祖國,愛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憤表情的特寫。在這一節里詩意得到了提煉和升華。

      這兩節詩都飽含著詩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和無盡的熱愛之情。就詩的感情發展而言,第一節蓄勢,第二節感情的迸發,感情的升華。詩意層層遞進。

      四、學生自行總結本節課的收獲與疑問(每小組選一人,班上交流)

      注意被傳誦的名句:“為什么我的眼里長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五、課外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鳥,聯系我們今天改革開放的新時代,你會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試一試,相信你會比例子仿寫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清脆的喉嚨歌唱:這高峽出平湖的山峽大壩,這可上九天攬月的神州火箭……

      2.閱讀理解并背誦劉湛秋的《中國的土地》,然后回答下列問題。

     。1)用自己的話概括這兩節詩的內容。

      (2)詩中()一詞表達詩人對中國土地的贊美;()一詞抒發詩人對中國土地的眷戀之情。

     。3)如何理解“激流的三峽傳來神女的嘆息”這句詩?“微風下的湖水”和“一瀉千里的長江”表達的詩意分別是什么?

      (4)將這首詩與我們學過的《我愛這土地》比較一下,說說它們有什么異同?

      六、作業布置

      課后思考練習一、二、三。

      附文

      中國的土地

      劉湛秋

      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

      埋藏著黃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鵑花姹紫嫣紅

      激流的三峽傳來神女的嘆息

      冬天從凍土層到綠色的椰子林

      薔薇色的海浪撫愛著沙粒

      你可知道這塊神奇的土地

      黃皮膚、黑頭發是那樣的美麗

      敦厚的性格像微風下的湖水

      頑強勇敢又如長江一瀉千里

      掛霜的葡萄下躍動著歡樂

      堅硬的核里已綻開復興的契機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02-08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11-05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經典(15篇)11-29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必備7篇】01-06

    小學語文微課教案15篇(熱門)11-29

    語文微課教案(精選21篇)11-18

    語文微課教學設計教案03-30

    小學英語微課教案06-14

    小學語文微課教學設計02-27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色久桃花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bt欧美bt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 中文乱码字幕在线观看直播 | 五月网婷婷字幕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