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4-04-24 08:23:14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錦集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錦集6篇]

    語文教案 篇1

      一、啟發談話。

      1、同學們,誰還記得《鋤禾》這首古詩?能給大家背一背嗎?

      2、這首詩選自《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首,板書課題:憫農(二)

      二、學生自學

      1、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借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借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2、學生進行自學,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三、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粒、顆、閑、夫、餓、死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糾正。

      2、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死:第四筆是點,第五筆是撇。 餓: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餓。 顆: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換上頁字旁,就一顆星的顆。

      3、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師生共同介紹作者:李紳是唐代詩人!稇戅r二首》是李紳流傳下來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內容深刻,對比鮮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粒:像米一樣細小而成顆粒狀的東西。

      粟:谷子,小米。這里泛指糧食的種子。

      顆:小而圓的東西。 閑:無事可做;空閑。

      夫:和農組成農夫,意思是:農民。

      猶:還。

      餓:肚子里沒有食物。

      死:沒有了生命。

      四海:我國古代認為中國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蛩暮V畠戎溉珖蛉澜。

      6、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春種一粒粟:春天種下一粒谷物的種子。

      秋收萬顆子:秋天收下千顆萬顆的糧食。

      四海無閑田:天底下沒有一畝閑荒的土地。

      農夫猶餓死:仍然還有不少農民吃不飽肚子而被餓死了。

      7、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8、請學生在全班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四、指導朗讀

      1、聽配樂朗讀,然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2、與小組成員一起練習朗讀,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朗讀競賽,然后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五、練習鞏固

      1、練習按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粒:左窄右寬,立字略短。

      顆:左右﹑寬窄﹑高低﹑長短一樣,果字的最后一筆是點。

      2、比一比,再組成詞語寫下來。

      天()拉()一顆() 夫()粒()一棵()

      3、背誦古詩

      (1)自己練習背誦

      (2)指名背誦

      六、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七、布置作業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背誦古詩,讓家長評分,記錄在書上。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郊、散”等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

      教學重難點

      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看圖導入,交流資料

      1.出示列寧照片,說說他是誰?利用課前預習收集的資料,談談你對列寧的了解。

      2.學生交流后,教師小結簡介列寧。今天要學習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發生在偉大領袖列寧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書課題,書空“雀”字筆順,提示“雀”字是從描摹鳥的體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序號。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重點指導讀準“散(sàn)步”、

      “胸(xiōng)脯(pú)”、“白樺(huà)樹”。注意“誠”“病”“蹦”讀后鼻音。

      3.賽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書競賽,互相提提意見、幫助別人讀得更好。

      4.課文哪幾自然段是具體寫列寧尋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課文的'具體寫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學習課文,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了解到了什么。

      2.課文是怎么描寫這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

      說說哪幾個詞語用得好,借助多媒體動畫,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教師引讀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4.巧妙結尾、設置懸念:第二天,那只深紅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寧和小男孩圍繞著這只灰雀發生了一段怎樣的故事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精讀課文,感悟真“愛”

      1.自由輕聲讀一讀課文 3-10自然段,哪幾段是列寧說的話,哪幾段是小男孩說的,找一找、讀一讀。

      2.屏幕出示課文3.5.7.9自然段,請大家讀列寧的這幾句話,仔細體會列寧這些話的意思。

      a.學生交流。哪句話特別有體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把體會到的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b.列寧的著急、擔心、惋惜、關心集中表達了列寧對灰雀的一種情感。用一個詞來概括,是什么?板書:愛。

      3.聰明的孩子,有誰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從課文哪兒看出來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練讀這幾段話,指名朗讀檢查。指導讀好“一定會飛回來的!”教師運用手勢,指導學生加強語氣。

      b.讀后體會:這時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為什么要捉走這只灰雀?他對灰雀的喜愛和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有什么不同?小組討論、發表看法,相互補充,匯報體會。

      5.相機小結:列寧的愛是給鳥自由,男孩的愛卻奪去了鳥的自由,列寧才是真正的愛鳥!

      6.細細體會列寧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讀3-10自然段,

      烘托高潮,深入體會

      1.在列寧真愛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樹林,看,它們又在枝頭歡唱了。

      多媒體投影顯示:列寧和小男孩在白樺樹旁看著灰雀。

      2.學習課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讀體會,

      3.讀了這幾段,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嗎?學生交流、提出疑問,如“列寧為什么要問鳥?鳥怎么會說話呢?”等等。

      4.小組討論,解答上面列出的兩個關鍵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列寧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傷害這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心,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課后習題

      1.學了這篇課文,你發現了什么?大家一起來說說。

      2.收集列寧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讀一讀,開展講故事比賽

      板書

      灰雀

     。ㄈ侨讼矏郏

      列寧 男孩

      教育 知錯就改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好書,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讀書意識。

      2.向學生講述怎樣把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得清楚,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讓學生認識積累一些歇后語,激發學生積累歇后語的興趣。

      4.讓學生體會我國對聯語言的奇妙和人物敏捷的才思,感悟祖國語言的無窮魅力。

      5.給學生自由的習作空間和更寬泛的習作內容,并進行習作興趣的激發和習作方法的指導。

      二、教學時間

      四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谡Z交際

      1.讓學生先交流一下互相都讀過什么書,再介紹自己喜歡的書。(與本年級要求閱讀的課外書結合起來,《愛的教育》《格林童話》等)

      2.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介紹書的主要內容、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和讀書后的感想;欣賞書中有趣的插圖、精彩的片段;講述與書有關的趣話、故事。(從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介紹整本書介紹書的部分,不拘一格)

      3.多向交流,聽的.人提出問題,介紹者回答補充。教師相機評價,關注語言的流暢性條理性,即評即改,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二課時

      (二)我的發現

      1.以《普羅米修斯》一文為例,讓學生弄懂抓課文主要內容最常用的方法——弄清課文寫了幾部分內容,把每部分內容連起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2.初步訓練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用學過的課文或片段在抓準上下功夫,語言要求不一定簡練,精練。

      3.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有多種方法,允許學生用行之有效的、適合自己需要的方法,并給予鼓勵推廣。

     。ㄈ┤辗e月累

      1.熟讀歇后語,讓學生體會歇后語在語言環境中的形象傳神的作用。

      2.請學生說說在什么地方遇到過歇后語,教師出示幾句歇后語,鼓勵學生積累歇后語,盡力背誦歇后語。

      3.書上前三句比較容易理解,后三句都包含著典故。教師相機講述《關羽失荊州》《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的由來》《周瑜打黃蓋》的典故。

     。ㄋ模┤の墩Z文

      1.放手讓學生自己熟讀感悟,在熟讀的基礎上體會對仗的工整,“趣”在哪里,“巧”在何處。(第一個故事中對聯巧妙之處在于運用頂真的修辭手法,第二個故事中對聯巧妙地將“一百四十一”這個數字隱含在一些典故和非數字的文字中,因此稱這副對聯是絕妙的“數字對聯”)

      2.“扇”是個多音字,注意區別。注音、組詞、練讀。

      第三、四課時

     。ㄎ澹┝曌

      1.充分交流,開拓思路,激發興趣。習作前小組交流,說說自己最想寫什么,互相啟發,打開思路。

      2.指導習作,不拘一格,強調清楚。習作時確定自己最想寫的內容后,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把內容寫清楚。

      3.全班交流,欣賞評價,討論修改。進一步打開思路,全班評價,以欣賞為主,發現別人的精彩之處進行點評。另選一篇缺點明顯的習作,討論怎樣修改。引導、鼓勵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

    語文教案 篇4

      學法引導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游記散文,能抓住特定時間、地點的景物特征寫最,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形象有韻味,適合反復吟誦,用心感受,應著力于誦讀、感悟。

      重難點分析

      1.通過景物描寫體會作者的感情。

      2.學習的細致的觀察生活和準確生動的描寫景物的方法。

      以上兩點,采用以學生誦讀感悟為主,老師適時啟發,點撥的方法學習。

      教學過程

     。ㄒ唬┟鞔_目標

      本文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游記散文,作者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學家。號石公,公安(現在屬湖北省)人。萬歷二十年進士。他與兄宗道、弟兄中道合稱“三袁”,世稱“公安派”。他們提出“性靈說”,認為文學應當“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他們對于復古主義的駁斥相當有力,認為文學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的,每個時代的文學,不應當厚古薄今,更不應當用古泥今。他們在創作上堅決反對臨摹古人,強調寫自己所想、自己所感的東西,也就是“獨抒性靈”,主張用平易近人的語言進行寫作,不用典故。在創作方面的表現是小品文領域的開拓。他們的作品文字清新活潑,文筆秀逸,意趣盎然。今天我們學的這篇游記緊扣景物的季節特點,細膩描寫滿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幾句話,便勾畫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作者描寫簡練形象,再現當時游覽情事。文筆清新秀麗而有生氣,比喻新鮮、貼切,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游覽時的'輕松喜悅的心情。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品味這篇優美的散文,共體味洋溢在文中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濃濃情趣。

     。ǘ┱w感知

      1.自讀全文,疏通字詞。

      2.教師范讀。

      3.學生有感情朗讀。

      (三)教學過程

      1.自讀課文,對疑難字詞質疑、討論。

      2.老師范讀或聽朗讀錄音,從記敘的六要素的角度整體了解文意。

      時間:花朝節后廿二日 地點:滿井

      人物:我與數友 起因:局促一堂之內,欲出不得。廿二日天稍和。

      經過:心境“若脫寵之鵠”,盡覽初春水光山色,飽覽游人怡然之情。

      結果: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來之知也”。

      3.概括段意

      (1)第一自然段寫城中“余寒”景物,欲揚先抑;

      (2)第二自然段寫滿井春色。融情人景,寄托追求。

      4.提問第一自然段可刪否?

      烘托、反襯手法,是極必要的鋪墊,作者欲揚光抑,欲進先退,把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給讀者。

      5.提問文中細膩刻畫了哪些初春景色?

      高柳突堤、土膏、冰皮、波色、鱗浪、山巒、晴雪、柳條、柔梢、麥田淺()、游人、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毛羽鱗())

      6.提問試分析文章的寫景順序。

      自然景→人文景→自然景

     。ㄉ剿L光→游人→動物)

      遠景→近影

      (山水風光→柳梢、麥田)

      7.提問直接抒寫作者心情的語句有哪些?體現了作者什么心情?

      局促一室之內,欲出不得→若脫籠之鴿→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仰郁、煩躁→輕松喜悅→感嘆贊美

     。ㄒ帧鷵P)

      (四)總結、擴展

      本文以議論作結,言明自然未嘗沒有春色,只是“局促”之人不知道春在哪里罷了。這體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真正的自然是在“郊出之外”,不是在人事紛擾的“城”中。作者在官場感到孤獨,大自然卻給他以慰藉,在心靈與自然的貼近中,山水魚鳥都成了他的知己

      (五)布置作業

      書面一:分散朗讀,并注音(出示小黑板,全班在練習本上注音,然后指名板演,共同訂正。)(每個2分。)(括號內是答案,下同。)

      1.燕(yàn)2.花朝(zhāo)3.輒(zhé)4.妍(yán)5.倩(qiàn)

      6.靧(huì)7.蹇(jiǎn) 8.呷(xiā)9.廿(niàn)10.浹(jiá)

      口述:l.比喻句,明確在本體與喻體之間常用似、像、若、如之類的喻詞。本文并有哪幾個比喻句?(共有3個:①若脫籠之鵠。②如鏡之新開……③如倩女之()面……!熬耆蝗缡谩辈皇潜扔骶,它的意思是“美得像剛剛揩拭過的那樣”,只是描繪而已,雖有“如”字,前后并沒有具體的本體和喻體。)

      書面二:本文寫景細致入微,你讀了有哪些體會?請選例并簡要說明。(自讀課文,用這類題目來檢測,不作死板限制,可以讓學生有自由發表意見的余地,不會扼殺有才能學生的天機及積極性。如果在水平屬中下的教學班,可以改用課文后的一、二題。)

    語文教案 篇5

      一個七歲的孩子,想出稱象的辦法比官員強,比官員妙,這實在難能可貴。曹沖稱象的故事,因此而廣為流傳;曹充愛動腦筋,善于觀察,富于聯想的品質,值得我們認真借鑒。本課重點介紹了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我在設計這一課時,抓住第四自然段讓同學充分朗讀,讓同學在讀中感悟;并借助課件或教具進行直觀演示、充分利用課文插圖輔助學習,分散教學難點。

      學習本課,無需分析課文。要通過朗讀,讓學生感悟曹沖是個遇事愛動腦筋,能找出解決問題辦法的聰明孩子。文末的問題,給學生創設了拓展思路的氛圍,可以給學生留下時間和空間,進行討論交流。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導語:現在,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要稱一頭活著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問題的,可在古時候,這卻是件很難的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1課稱象,讓我們看看曹沖想出一個什么好辦法稱得大象的重量的。

      2、學習生字“稱”和“象”。

      二、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要求:

      1、借助漢拼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指名學生讀課文,檢查是否讀的正確。

      四、朗讀感悟

      1、看多媒體動畫(事先自制課件),聽教師范讀,初步了解課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2、學生自由讀課文,了解課文里介紹稱象有幾個辦法?

      3、小組交流:說說自己對這些辦法的看法。

      4、指導朗讀重點詞句,練習說句子。

      5、用實驗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1)曹沖稱象具體的'辦法是什么?聽第4自然段錄音課文,邊聽邊看課件演示。

      (2)讓學生自己再讀讀這段課文。

      搞清楚要稱出大象的重量:

      6、對學生提出的不懂問題展開討論.

      (1)大象上船后,船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為什么沿著水面在,船舷恥面一條線.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裝石頭,為什么要裝到畫線的地方.

      (4)再讀這一段,說說曹沖想出的辦法比官員們提辦法好在哪兒?

      我們應該向曹沖學習什么?

      五、鼓勵學生創新,啟發學生動腦筋想一想:

      曹沖的辦法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好的。你還有沒有比曹沖更好的稱象辦法?

      六、課堂小結:

      曹沖稱象的辦法很有創造性。造不出稱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宰了,就用石頭,想出了一個別人想不出的辦法。曹沖愛動腦筋,善于觀察的,富裕聯想的品質,值得我們每個同學學習。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這首小詩既充滿了款款深情,又蘊藏著濃濃情趣。它文質兼美,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瑯瑯上口,非常適合學生的口味。

      教學目標

      1.學生自主識字12個。

      2.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逐漸感受詩的內涵,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美麗河山,并且能夠以實際行動愛護她的情感。在當前情況下跟上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坐過火車嗎?在火車上你們都看到過什么?今天我們就和小朋友一起登上火車,去看一幅流動的畫。(板書課題)(生發言)

      二、整體感知,讀準字音

      1.把預習中畫出的生字讀一讀,看看都認識了沒有。(自由讀課文)

      2.你讀了課文,知道了什么?

      三、自主識字實踐

      1.請同學回憶學過的識字方法。(學生回憶學過的識字方法并交流)

      2.(1)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觀察這排字有什么特點?你發現了什么?你喜歡說哪一個就說哪一個。(觀察思考后,說一說自己是用什么識字方法來記住這些字的。)

      (2)這里有兩個難字:“梭”“橘”,誰能想出記住它的辦法?(出示課件,并談認識兩個字的方法。)

      (3)出示課件,認識“忽”“弄”,前面我們認識的那些字都是左右結構的,這兩個字你發現了什么?注意“弄”字的讀音。(指名讀)

      3.鞏固識字。(游戲法檢測)

      看!現在開來了一列火車,滿載著我們今天剛剛認識的生字朋友,誰愿意來讀一讀這些詞語。讀對了,小火車就會繼續前進。(指名讀詞語)

      四、學習課文

      第一小節:

      1.創設情境讀課文。請仔細聽,這是什么聲音?火車就要開了,讓我們坐上這列火車,一起去看這幅流動的畫,你都看到了什么?它們都是怎樣的?(學生聽火車開的聲音,然后自由讀課文的第一小節,學生回答所看到的車窗外的景色。)

      2.讓我們透過車窗來看看這幅流動的畫,(出示課件)你看了這幅流動的畫,你覺得怎么樣,你有什么要說的?(學生看圖,想像并回答。)

      3.請同學們帶著感情讀讀書中對這一幅流動的畫的描寫。(自己在小組里練讀并指名讀)

      4.出示對比句子,請學生讀,說說你喜歡哪個句子,為什么?(學生自由讀)

      5.發散思維:火車在不斷地前進,它又到了哪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學生想像后回答)

      第二小節:(出示課件)

      1.看圖談感受。面對這樣一幅幅美麗的景色,你會怎么做,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煟熝生談感受,看圖說意思。

      2.讀課文第二小節,思考:你認為這是個怎樣的`娃娃?為什么?

      讀句子:“窗外是祖國的畫,千萬不要弄臟它!”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你知道不能弄臟它的原因了嗎?板書:愛(看課件,指名讀、齊讀。)

      3.看到他如此熱愛祖國的美景,媽媽是怎么做的?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4.國慶節就要到了,你也可能跟隨父母坐上火車去外地旅游,你會怎么做呢?(結合實際,自由發言。)

      五、總結全文

      1.配樂朗讀。

      2.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讀。

      3.結束語:

      今天我們登上火車去看了一幅流動的畫,祖國的山山水水這么美,我們都要用我們的行動去熱愛她,保護她,只有那樣,我們的祖國才會更美麗。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5-30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5-11

    語文《師說》教案02-0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 | 日本精品视频在线视频首页 | 在线观看AV网站麻豆 | 中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色性视频在线 | 日韩欧美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