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閱讀答案

    時間:2021-03-15 13:11:14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馬說......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xué)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適量地做些閱讀題,就有可能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有助于我們領(lǐng)會解題思路,掌握答題技巧。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閱讀答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馬說......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馬說......閱讀答案

    馬說......閱讀答案1

      【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②者,豈借才于異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慚而退。

      【注釋】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國家到達(dá)大治。③正:只。

      1. 解釋加點的詞。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上詰之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4)安可誣一世之人

      2.翻譯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盡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兩文反映的都是統(tǒng)治者對人才的態(tài)度,甲文采用了 的寫法,借千里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統(tǒng)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對人才的態(tài)度是 。

      4.針對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的觀點,談?wù)勀愕目捶ā?/p>

      【附答案】

      1.略

      2.(2)不是我不盡心去做,只是當(dāng)今沒有杰出的人才啊!

      3.托物寓意;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做法;不僅重視人才,而且主張用人要各取所長。

      4.一個人總會有優(yōu)點缺點,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優(yōu)點,并發(fā)揮其作用,這才是正確的用人之道。

    馬說......閱讀答案2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問題。

      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代文學(xué)家。

      2.下列句中加粗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A.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之不能盡其材

      B.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C.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D.策之不以其道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執(zhí)策而臨之,日:“天下無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表達(dá)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韓愈 唐

      2.B

      3.(1)想要跟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拿著鞭子,站在千里馬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

      4.表達(dá)了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以及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批判。

    馬說......閱讀答案3

      ①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②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55.5分)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2)才美不外見()

      (3)策之不以其道()(4)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3、作者把千里馬不能千里歸罪于食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2分)

      4、伯樂和千里馬在推動社會發(fā)展方面誰更重要?請暢談你的看法?可舉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證明自己的觀點?(3分)

      【參考答案】

      1、(1)只是(2)通“現(xiàn)”,顯現(xiàn)(3)鞭打(4)通曉,明白

      2、(1)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3、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認(rèn)為千里馬自身素質(zhì)更重要。千里馬應(yīng)具備自我推銷能力,不應(yīng)一味等待伯樂賞識,應(yīng)主動尋找機會。

      4、如:我認(rèn)為千里馬更重要。因為社會發(fā)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馬正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巨大動力。試想如果沒有愛迪生發(fā)明電燈,我們尋找光明的眼睛不知還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沒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學(xué)家,我們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奧秘。

    馬說......閱讀答案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對下面語句中加粗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不以千里稱也 稱:揚名

      B.一食或盡粟一石 或:有時

      C.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xiàn)”

      D.策之不以其道 策:鞭子

      2.比較下列各組加粗的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而伯樂不常有 廣起,奪而殺之

      B.雖有千里之能 以君之力

      C.策之不以其道 成,將以攻宋

      D.駢死于槽櫪之間 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3.下面對所選文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第1段先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正面提出問題,然后筆鋒一轉(zhuǎn),從反面展開議論。

      B.第2、3段主要寫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見”的原因,作者對無知的“食馬者”發(fā)出了強烈的譴責(zé)。

      C.文章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人才比為千里馬,將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tǒng)治者比做食馬者。

      D.在作者看來,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在兩者中主要是缺乏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

      參考答案:

      1.D

      2.B

      3.D

    馬說......閱讀答案5

      閱讀訓(xùn)練。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 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關(guān)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 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嗚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一食或盡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見 見: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等:

      (4)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5)執(zhí)策而臨之 執(zhí):

      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3.從文中看,千里馬遇不到伯樂,它們有著怎樣的命運?

      4.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反映了當(dāng)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 20xx年安徽省中考語文試題

      [參考答案]

      1.(1)或:有時 (2)見:顯現(xiàn) (3)等:等同(4)安:怎么 ,怎能 (5)執(zhí):拿著,舉著

      2.(1)喂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馬,所以不按照千里馬的喂養(yǎng)方法喂養(yǎng)它。(2)千里馬鳴叫,喂馬的人卻不知道它想表達(dá)的意思。

      3.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4.反應(yīng)了當(dāng)時的社會不重視人才,不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的社會現(xiàn)實。

    馬說......閱讀答案6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找出并解釋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才美不外見______________

      (2)食之不能盡其材__________

      (3)其真無馬邪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真無馬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文字運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這句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見通現(xiàn),顯露。

      (2)食通飼,喂養(yǎng)。材通才,才能。

      (3)邪通耶,嗎。

      2.(1)喂馬的人卻不懂得以千里馬(的食量)而去喂它。

      (2)又怎么能讓它日行千里呢?

      (3)馬叫了,也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4)是真的沒有好馬嗎?(意對即可)

      3.排比;引用設(shè)問將食馬者的愚妄寫得淋漓盡致。

      4.表現(xiàn)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不滿和憤慨

    馬說......閱讀答案7

      閱讀《馬說》節(jié)選和《論馬》節(jié)選,完成下列各題。(共10分)

      (甲文)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節(jié)選自韓愈《馬說》)

      (乙文)

      臣有二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數(shù)斗,飲泉一斛,然非精潔則寧餓死不受。介而馳,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長鳴,奮迅示駿,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chǐ)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此其為馬,受大而不茍取,力裕而不求逞,致遠(yuǎn)之材也。

      (節(jié)選自岳飛《論馬》)

      (注釋)介:披上戰(zhàn)甲。褫:解除。

      1、解釋下列的詞或短語。(2分)

      (1)盡粟一石(2)常馬

      (3)才美不外見(4)常奇之

      (5)奮迅示駿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4分)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介而馳,其初若不甚疾。

      3、在乙文中,直接描寫作者的馬才美外見的句子是什么?(2分)

      4、這兩段文字表面談馬,實則議論如何對待人才。它們都闡述了一個什么道理?(2分)

      【附答案】

      1、(1)能吃下一石糧食(2)普通的馬(3)才能和美好的素質(zhì)也就表現(xiàn)不出來

      (4)經(jīng)常以之為奇(5)奮振四蹄迅速奔跑

      2、(1)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能日行千里的食量來喂養(yǎng)它。

      (2)披甲戴盔奔馳,一開始好像不是很快。

      3、自午至酉,猶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無事然。

      4、好的人才應(yīng)當(dāng)提供給他所需的東西,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其才能。

    馬說......閱讀答案8

      閱讀《馬說》,完成1—6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1.解釋句中加橫線的.詞語。

      (1)只辱于奴隸人之手( ) (2)才美不外見 ( )

      (3)策之不以其道( ) (4)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2.下列各句中的“之”與“雖有千里之能”中“之”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組是

      A.策直不以其道 B.只辱于奴隸人之手 C.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D.執(zhí)策而臨之

      3.下列加橫線詞含義與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B.而伯樂不常有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C.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千里稱也 D.一食或盡粟一石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食馬者“不知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馬的需求。那么該怎樣對待千里馬呢?請選用文中詞語回答。

      6.本文借千里馬的遭遇表達(dá)了作者怎樣的渴望?

      參考答案:

      1.(1)受屈辱 (2)同“現(xiàn)”,顯現(xiàn) (3)驅(qū)使 (4)尤、尚且

      2.B

      3.B

      4.尚且和普通的馬一樣都不能做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策之以其道,食之盡其材,鳴之而通其意

      6.愿望封建統(tǒng)治者能識別人才、任用人才,不要讓有才能的人被埋沒。

    馬說......閱讀答案9

      馬說(15分)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字。(4分)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駢死于槽櫪之間

      才美不外見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小題2】.下面劃線“以”字的意思和用法與“策之不以其道”一句相同的一項是( )(2分)A.徐噴以煙 B.以叢草為林 C.以是人多以書假余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題3】.翻譯下面句子:(3分)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小題4】.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請簡要回答。(3分)

      【小題5】、如果想成為“千里馬”,你認(rèn)為最需要的主觀和客觀條件分別是什么?(3分)

      答案

      【小題1】(4分) (1)只是 (2)兩馬并駕,一起 (3)“見”通“現(xiàn)” (4) 尚且

      【小題1】(2分) A

      【小題1】(3分)難道真的沒有馬嗎?其實是真的不識千里馬啊!

      【小題1】寄托作者懷才不遇之情和對統(tǒng)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3分)

      【小題1】(3分)主觀條件:把握機遇,自強不息;

      客觀條件:適合成長的環(huán)境,有識才、愛才、用才的伯樂。

    馬說......閱讀答案10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選出與“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項( )。

      A.學(xué)而時習(xí)之

      B.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委而去之

      2.選出對加粗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 )。

      A.不以千里稱也稱:揚名,著稱。

      B.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喂。

      C.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等: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策:馬鞭子。

      3.選出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錯誤的一項( )。

      A.“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寓指能發(fā)現(xiàn)和賞識人才的人。

      B.貫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馬也”。

      C.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托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認(rèn)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發(fā)現(xiàn)人才的人。

      4.翻譯。

      ①執(zhí)策而臨之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2.D

      3.D

      4.①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重點詞為“策”“臨”)

      ②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意對即可)

    馬說......閱讀答案11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3分)

      ⑴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 策之不以其道

      ⑶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題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小題3】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題1】① 通“飼”,喂養(yǎng) ② 鞭打 ③ 通曉(知道、明白、懂得)

      【小題1】想要與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小題1】寄托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或“對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強烈不滿”。

      解析【小題1】此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結(jié)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即可,有時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

      【小題1】本題考查學(xué)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guān)鍵字。

      【小題1】本題考查體會作者情感的能力。結(jié)合文章的內(nèi)容以及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來體會即可。

    馬說......閱讀答案12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1)祗辱于奴隸人之手(2)一食或盡粟一石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4)策之不以其道

      【小題2】下列句子中無通假字的一項是( )(2分)

      A.食之不能盡其材

      B.才美不外見

      C.其真無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小題3】翻譯下面句子。(2分)

      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小題4】本文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有喻指,作者通過描寫千里馬的遭遇想表達(dá)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小題1】(1)只是(2)有時(3)猶,尚且(4)用鞭子打(4分)

      【小題1】D(2分)

      【小題1】喂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它叫不能通曉它的意思。(2分)

      【小題1】表達(dá)作者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和對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2分)

      解析【小題1】學(xué)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A中“食”通“飼”;B中“才”通“材”;C中“邪”通“耶”。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小題1】從自身的“懷才不遇”和“對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憤懣”兩個方面來作答。

    馬說......閱讀答案13

      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是馬也()

      (2)才美不外見()

      (3)執(zhí)策而臨之()

      (4)策之不以其道()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線給下面句子劃分朗讀停頓。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這(2)通“現(xiàn)”,顯現(xiàn)(3)靠近(4)鞭打(驅(qū)使)

      2.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馬說......閱讀答案14

      文言文閱讀。

      馬說

      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段中畫線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作者看來,“伯樂”與“千里馬”哪個更重要?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對“千里馬”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駕馭(鞭打)它不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養(yǎng)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yǎng)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2.伯樂更重要。因為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或者:因為沒有伯樂,千里馬也就被埋沒了。)

      3.為“千里馬”的被埋沒鳴不平。(或:為“千里馬”得不到應(yīng)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馬說......閱讀答案15

      《馬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 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19.解釋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⑴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 ) ⑷執(zhí)策而臨之 ( )

      20.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劃線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fā)現(xiàn),你該怎么做?(2分)

      【答案】19.⑴通飼,喂養(yǎng)(喂) ⑵鞭打(駕馭) ⑶通曉(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對

      20.想要與普通的馬一樣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托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或?qū)y(tǒng)治者埋沒人才、摧殘人才的強烈不滿。)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薦,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態(tài)平和,相信是金子總會發(fā)光。

    【馬說......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馬說》閱讀答案03-27

    《馬說》閱讀答案15篇04-23

    馬說千里之馬閱讀答案03-19

    閱讀《馬說》和《羆說》參考答案12-13

    馬說韓愈閱讀理解及答案11-19

    韓愈《馬說》文言文閱讀答案11-19

    韓愈《馬說》閱讀練習(xí)題及答案11-19

    韓愈《馬說》《宋史·岳飛傳·論馬》的比較閱讀答案總結(jié)11-19

    說勤閱讀答案08-31

    《說荷》閱讀答案03-1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中文字幕a∨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影视 |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 在线播放精品网站 |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五月天 | 在线不卡日本v2019 | 午夜精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