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

    時間:2023-09-06 08:56:32 煒玲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三峽》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峽》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峽》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

      《三峽》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1

      閱讀《三峽》,回答文后問題。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本文的作者是 ,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2.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略無闕處

      (2)自非亭午夜分

      3.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從文中找出表現形、色、聲、情的關鍵詞語,作簡要評析。

      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與“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是否矛盾?

      5.三峽的景色吸引了許多遷客騷人,三峽的文化也源遠流長,請寫出有關三峽的兩句詩。

      【參考答案】

      1.酈道元

      2.(1)通“缺”,空缺

      (2)正午

      3.文中描寫春冬兩個季節的景色,以“素”、“綠”繪色,以“懸”、“漱”繪形。這些都與“清榮峻茂”相照應。而寫秋景,重在繪聲,“長嘯”、“凄異”、“哀轉”,渲染了肅殺的氣氛。作者的情感則蘊含其中,一個“趣”字,確切地表達了此時的愉悅心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對猿聲的描述,也是對秋景所抒發的情感。

      4.第一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兇險,在通常情況下,船只因江水流速過急,不會冒險出發,但在“王命急宣”的情況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過一般和特殊這兩種情況的對比描述,表現了夏季長江的水勢之大,流速之快。

      5.例:①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②風急天高,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③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④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⑤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

      《三峽》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2

      文言文閱讀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三峽》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小石潭記》

      【小題1】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②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小題2】這兩篇文章都寫到了水,小石潭中的水和三峽的水各有什么特點?(2分)

      【小題3】兩篇選文都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試各舉一例賞析。(4分)

      答案

      【小題1】①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2分)。

      ②青蔥的樹,翠綠的藤蔓,(樹枝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2分)。

      【小題2】小石潭中的水是空明澄澈(1分);三峽的水春冬之時是清澈的,夏季的時候是水勢疾速(1分)。

      【小題3】《小石潭記》中“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運用側面描寫,通過潭中游魚若空游寫出了潭水空明澄澈的特點(2分);《三峽》中“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運用側面描寫寫出三峽的水夏季水勢猛,水流疾速的特點(2分)。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

      ①“雖”是個多義詞,在這里是“即使”的意思;在“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中是“雖然”的意思。

      ②“飛漱”在這里是“飛瀉、沖蕩”的意思。

      ③“怡然”中的“然”是“……的樣子”的意思,“怡然”就是“愣住的樣子”。

      ④“斗”在這里是“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那樣”,在現代漢語中“斗”的意思有很多,如“斗智”中的“斗”就是“比賽勝負,爭勝”的意思。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字詞的意思的能力。

      點評:文言詞語,包括實詞和虛詞兩類。文言詞語的考查以實詞據多。考查的詞語,一般為通假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性活用詞等。當然仍以課文下面的注解為主。學習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記硬背,并做到重點突破,對于易錯、易混詞要加以積累。

      【小題2】試題分析:翻譯時要注意,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落實。

      ①句中的關鍵詞有“自(這里是如果的意思)”,不能與“自三峽七百里中”中的“自(在)”意思相混。“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這里指太陽)”;

      ②句中的關鍵詞有“翠蔓(翠綠的莖蔓)”,“蒙絡(覆蓋纏繞)”,“搖綴(搖動連接)”,“參差(參差不齊)”,“披拂(隨風飄拂)”等。另外,①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運用了互文,理解時要按照“自非亭午,不見曦;自非夜分,不見月”的結構理解。最后把詞語的意思連綴起來,語意通順即可。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翻譯語句的能力。

      點評:翻譯文言語句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文言翻譯的標準是三個字:信、達、雅。對于學生而言,能達到前兩個標準“信”(準確無誤)和“達”(通順流暢)就很不錯了。因為中考要求文言翻譯要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對關鍵詞語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斷要求較高。

      【小題3】試題分析:從“水尤清洌”及“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可以看出小石潭中的水是空明澄澈。從“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及“ 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可以看出三峽的水夏季的時候是水勢迅猛、疾速;從“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可以看出三峽的水春冬之時是清澈的。

      考點:本題考查梳理、提煉、概括閱讀信息的能力。

      點評:這類題目要整體理解選文,到問題出現的語段去尋找答案,能用原文語句回答則用原文語句回答,也有的要提取原句的一部分,具體情況根據問題和選文內容而定。

      【小題4】試題分析:側面描寫,又叫間接描寫,是指在文學創作中,作者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表現所要描寫的對象,以使其鮮明突出,即間接地對描寫對象進行刻畫描繪。如:《三峽》中“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運用了景物描寫的寫法與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表現了三峽山的綿延高大峽長嶺連的特點,從側面描寫渲染山峰高峻、江面狹窄;《小石潭記》中的第二段,整段話沒有一個字正面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側面寫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潭水的清澈。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賞析文章側面描寫語句的能力。

      點評:這類綜合題,首先要認真閱讀選文內容,找出側面描寫的語句,然后再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賞析。

    【《三峽》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相關文章:

    《閱讀雜談》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06-25

    《冒險》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07-22

    《狼》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11-22

    《雪》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12-14

    訂鬼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12-02

    童年的饅頭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01-11

    《紅氣球》閱讀訓練與參考答案06-15

    丑人的升華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03-23

    《巴東三峽》節選閱讀及參考答案11-22

    《大自然的語言》閱讀訓練及參考答案03-3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成年人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中文字幕组 | 日韩精品视频网站 | 久久中文亚洲资源站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 欧美高清一区三区在线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