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說課稿

    時間:2025-03-19 09:46:50 幼兒園說課稿 我要投稿

    【精選】幼兒園說課稿模板合集五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說課稿模板合集五篇

    幼兒園說課稿 篇1

      一、內容選材的依據

      隨著幼兒身心的發展,中班幼兒對周圍環境充滿著好奇,他們總是不停的看、聽、摸、動,見到新奇的東西,總會伸手去摸、去拿,他們會積極運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感興趣的事物。在戶外踢球的時候,常常聽見幾個孩子討論到各自小腳的本領,如“我踢的球很遠”“我的腳本領大,會騎自行車”“你看,我還會用腳尖走路呢”。孩子們對腳的興趣十分濃厚。由此,一方面我結合《指南》中“強調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探索意識,以幼兒的現實生活為軸心展開活動”的指引,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并根據該年齡段幼兒的活潑好奇、喜歡積極動用感官探索周圍世界的特點,設想通過《有趣的腳》這一活動,讓孩子們對腳有個較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這一選材注意了情趣性、游戲性和幽默感,避免簡單的說教和操作,進一步增加幼兒了解周圍事物的特點,也給幼兒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間。

      二、目標確定的依據

      鼓勵幼兒探索,滿足其好奇心是課程指南中對幼兒進行教育的一個目標,也是我們本學期指定的中班的幼兒發展總目標及中班幼兒階段發展中的一個目標。根據課程指南和本月的目標我確定了第一個目標 “在活動中探索腳的秘密,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在平時的活動中,我發現我班的孩子特別膽小,缺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的勇氣,所以我把“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作為第二個目標。

      三、活動準備的依據

      1、腳印的引出,為幼兒探索腳的秘密做了鋪墊,引出了孩子們比腳印、探索腳的秘密的愿望,使幼兒學習更主動、更積極。

      2、四條小路的創設,為幼兒探索腳的秘密起到了一個重要的作用,可以讓幼兒通過親身的的體驗去感覺腳的秘密。

      3、水彩筆、報紙、剪刀的提供,為幼兒打開了又一尋求知識的通道。“小畫家”的稱謂讓幼兒有一種成功感和自豪感,促使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大膽的與同伴交流,發展他們手指肌肉的鍛煉和同伴之間的合作精神。

      4、錄音機的使用為幼兒的自主學習打開了一扇窗戶。孩子們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做著腳的運動,既為好動孩子的興趣持久性提供了機會,也為一些內向的幼兒提供了適合他們學習的途徑,讓他們在幽靜的環境中,靜靜的得到知識的熏陶。

      四、活動過程的組織

      1、活動一開始,我讓孩子們自由的玩腳印,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自主的發現自己的腳和腳印有什么不一樣,為下一環節“探索腳的秘密”做了一個前期的準備工作。在“一起動動小腳”這個小活動中,孩子們可以邊聽著音樂,邊跟著我的指令做一些相應的動作,看似是做做動作,其實是在鞏固一些腳的部位及名稱,既為好動孩子的興趣持久性提供了機會,也為一些內向的幼兒提供了適合他們學習的途徑,讓他們在幽靜的環境中,靜靜的得到知識的熏陶。

      2、“二期課改”中指出,創設富有情趣的情景是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通過情景的創設來探究問題,使學習過程變成探究、發現、個人體驗的過程。為了讓孩子們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學習,我在這個環節中通過所創設小路,讓幼兒去探索,探索小腳走在不同路面上的不一樣的感覺,并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感覺,發展了孩子交往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體現了“二期課改”中班年齡段主題情景的學習特點“增加了交往合作的機會”。討論小腳的用處和保護小腳,是為能力較弱的孩子所設計的一個環節,體現了“指南”中:學習活動應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的學習要點所設計的,這一點也是我教學活動中的一大優勢,也體現了“二期”課改中:關注幼兒的情感體驗這一要求,也提醒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怎樣愛護自己的小腳。

      3、“印腳印”是這個活動的延伸部分。在這個活動中,利用聽課老師的資源,讓孩子們和客人老師之間互動起來。

      五、游戲(走小路)

      提供四條路

      1、孩子們來找一找有哪四條路?

      2、請你們光著腳到四條小路上去走一走,感覺怎么樣?(幼兒自由走小路)

      3、 交流:你走了哪條路,感覺怎樣?(幼兒自由講述)

      4、 師小結幼兒講述內容

      5、 再次嘗試,體驗走小路

      師:我們的小腳感覺出走在不同路面上的不一樣的.感覺,小腳還有什么本領呢?

      6、 討論小腳的用處:(走、跑、跳、踢)幼兒每說出一種,全體幼兒學做。

      7、討論保護小腳

      小腳有那么多本領,我們平時怎樣保護小腳呢? (穿鞋、穿襪子、洗腳、剪腳指甲……)

      六、活動反思

      (1)活動目標的達成分析

      1、 這是一次主題背景下的活動,《小腳丫》的活動目標是來源于主題目標,與前后活動目標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性,所以,在幼兒已有一些相關的經驗的基礎上,確立 “在活動中探索腳的秘密,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和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這兩個目標比較適宜的,由此給本次活動目標的達成作了較好的鋪墊。

      2、 活動中的材料與環境的投放,為本次活動目標的達成創設了一定的條件。如孩子在玩一玩小腳印的過程中,孩子們了解到了自己的腳比腳印大和寬。在嘗試走各種不同材料、質地與路面的小路中,孩子們通過自己直觀的探索,體驗到了腳在不同材料、不同質地與不同路面上的不同感覺,由此也就自然的完成了第一個目標。同時我又為孩子創設了較多體驗后的交流時間,給了孩子們充分的講述機會,另外我倡導的那種平等、自主、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毫不拘泥的大膽講述了自己的發現,從而就很自然、流暢的實現了第二個目標。同時在孩子們的探索過程中,擴展了已有目標的涵義,如孩子們不僅在活動中達到了老師預設的目標,而且在交流過程中,也達到了個別經驗上升為集體經驗的目標,使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得到了激發,探索的主動性得到了提高,探索的求知欲望也越來越強烈。

      (2)幼兒參與活動的程度分析

      1、我班幼兒已經有了較強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探索過程中也比較有自己的主見,且想象較豐富,在這樣一種狀態下,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在印腳印時,徐偉杰不僅印出了腳的大致輪廓,還有模有樣地畫出了尖尖的腳趾。剪腳印的過程中,孫輝說他印的腳印像彎刀,杜展豪卻說他印的腳印像月亮,他們兩人的個別交流,引來了其他孩子的不同意見,看到這種情景,我既沒有給予肯定,又沒有給予否定,因為我覺得這就是孩子們最真實的想法,可能也會為我發現孩子的興趣點,而生成新的學習內容。

      2、 在走小路的過程中,孩子們都積極地去體驗了各種小路的不同感受,毛蔣偉等幾個活躍的孩子走完了軟軟的草地、又去嘗試走那硬塑的積木路和鵝卵石路,在交流發現時,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大膽說出了自己的發現,此時同伴的發現,又引發了幾個膽小、動作慢的孩子產生了繼續探索地興趣,自主地又去體驗了,所以雖然給交流帶來了麻煩,但卻充分說明了大多數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程度是積極而主動的。雖然也有個別孩子由開始的不愿意脫襪子到自愿脫去襪子參與的情況,是因為這幾個孩子有的較膽小、有的怕冷,因為那天天氣氣溫不高,但我沒有強迫他們脫下襪子,而是尊重他們的意愿,到最后一個環節畫自己的腳印時,他們被同伴的激情所感染,自動脫去了襪子,融入到了這個積極探索的行列中來了。

      (3)不足與改進思路

      1、孩子在玩腳印的環節中,我為孩子提供的小腳印,原意是想讓孩子在與小腳印的比較中,發現自己的腳已經長大了,長寬了,腳背也長厚了的結果。但由于我提供的這些小腳印是我隨意制作的,缺少一種腳印與孩子之間的可比性,所以孩子在探索中,只發現自己的腳比腳印大和寬。實踐的操作,讓我意識到了前期準備上的不足,由此也想到了改進的策略,就是以后應該準備與孩子小時候有關聯的腳印,比如剛入小班時,讓孩子把腳印留下來,寫上名字,做好以后活動資料的收集工作。

      2、在走小路這個環節中,我本意是想讓孩子通過走各種小路來引發孩子愛護腳的興趣,但由于我當時有一種過程意識,在設計活動時沒有周全的考慮問題,所以沒有提醒孩子去充分體驗,致使在如何保護腳的這樣一個話題中,孩子們將剛才聞到的香和臭這一經驗聯系了起來,當時我想拉回孩子的思維方向,但覺得已無力回天了,就只好順著孩子們的話題草草結束了。因此,我覺得以后應該讓孩子充分體驗各種感覺,讓孩子們從光著腳、穿著襪子到穿著鞋子走小路的各種感覺都去嘗試一下,積累較多的生活經驗,那么孩子可能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也會運用多種材料去嘗試的探索方式,這是一個培養幼兒學會學習的最好教育策略。

      3、最后一個環節,讓孩子畫自己現在的腳印時,由于我提供的是報紙,材質較軟、易皺,孩子構線時較難控制報紙的平整性,畫好的腳印與孩子腳的大小差距較大,因此,我的改進思路是畫紙的提供應選用鉛畫紙等一些材質較厚的、平整性較好的紙張。

    幼兒園說課稿 篇2

      我今天說課的活動是中班音樂活動:《有節奏的聲音》

      一、教材

      節奏是音樂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是音樂的骨骼,一切音樂活動離不開節奏,節奏感是音樂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兒童進行節奏感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讓兒童感受到不同節奏型表現的不同聲效,培養兒童的傾聽能力,節奏感和感受力。感受音樂的強弱快慢變化,為激發兒童學習興趣和表現欲望,增強兒童的對節奏樂的興趣。因此我將本此活動的目標定為:1、分辨聲音的長短,用線條畫出來。2、分辨聲音的高低,用圖畫出來。3、培養兒童對音樂的感受力。

      二、重點,難點:

      重點:分辨三種不同的音型。

      (一)延長音:彈延長音時,要稍微放慢,延長音的音是很長,兒童很容易分辨出來的。

      (二)高低不同的音:音的高低對來說是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有些兒童可能就是不能理解,但是高人、矮人的視覺形象就很容易理解,當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相聯系時,抽象的東西也變的形象了,兒童很容易就能運用動作把自己感受到的音高表現出來。

      (三)半休止符:休止符的掌握是活動的難點,利用情境啟發的教學方法由休止符聯想到陷阱或障礙,需要停一拍,從而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記憶節奏型。

      難點: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一)傾聽是感知音樂的前提自然地、有意識地引導兒童傾聽處于他身邊的聲音,比如兒童所熟悉的動物,交通工具發出的聲音和人們活動多發出的聲音等,如果能從小培養兒童對周圍生活中各種聲音的傾聽興趣和傾聽能力,將會為他們欣賞音樂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及豐富他們對聲音的各種感性經驗。

      (二)認識音樂作品中的表情作用音樂作品獲得情緒體驗和內心感受的基礎上,教育者應有意識地進一步深入引導他們認識節拍、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音樂表現手段在藝術表現上的表情作用結合切身的音樂感受和體驗,學習必要的.音樂知識,從而鞏固、發展和深化兒童的音樂感受能力。

      (三)能區分人聲和樂器的音色各種不同的樂器因其構造不同而讓其有不同的音色特點,三歲之前的兒童對樂器和人聲的理解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而四至六歲的兒童不但能區分人聲和樂器還能學會用各種不同的音色來表現音樂。

      (四)通過視覺促進兒童對音樂的感受音樂是流動的,音樂的表現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我們可以借助于一些圖畫、動畫、教具、情景布置等來簡單地演示音樂的意境,從而觸發兒童的創造性想象來了解明白樂曲的性質、情節、情緒,所以適當地調動視覺對幫助兒童欣賞音樂是大有裨益的。

      三、活動準備:

      每位兒童一支筆、一張紙、鋼琴。

      四、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三個環節,幼師通過觀察法、操作法、游戲法,讓兒童在學習中能愉快輕松,從中學到知識。

      第一個環節是通過觀察讓兒童很容易分辨長與短的關系,引起兒童更好的思考與理解.

      第二個環節是可以加深兒童對三種音型的理解.

      第三個環節是讓兒童在活動中以游戲為主,深入活動幫助了解.

      五、活動過程:

      1、讓兒童分辨三種不用的節奏型。

      (1)延長音。如:5---。

      (2)高低不同的幾個音反復出現。如:1234543212345432。

      (3)半拍音符半拍休止符的音型。如:50505050。

      2、請兒童邊聽邊唱感知這三種聲音的長短、高低,然后用線條或圖畫出來。兒童繪畫結果不做統一要求,只要兒童能講出道理并且符合要求就算可以了。

      3、對于能力差一點的兒童要求他只畫音的長短,如幼師唱5———和5555啟發他們畫就可以了。一遍不行可多重復幾遍。

      請兒童玩排排隊的游戲。將兒童分組,聽到5————的聲音站成一直線,聽到1234543212345432兒童手拉手分開站成彎曲的對形,聽到50505050兒童站成一高一低(蹲)對形。反復幾遍鍛煉兒童的靈敏性。

      六、活動延伸:

      在音樂區內,聽錄音做畫聲音的游戲。

      估量:基本上能用線條表示出音的長短。

      評析:

      通過畫聲音,能反映出兒童對音長短、高低的不同感受。如有的兒童能將5050畫成■□■□,而有的兒童畫成╳〇╳〇,還有的兒童畫成,有個鉛筆有頭,有個鉛筆沒頭。畫聲音對兒童在音樂的感受力的表現手法中,位置是很重要的。

      活動結束:

      兒童一起探討。

    幼兒園說課稿 篇3

      暑期將至,外出游玩成了幼兒熱切的期待。為了培養幼兒有目的地為自己的活動;隹備物品的能力,我們開展了介紹出游故事、搜集出游物品、制作出游計劃表、實地使用、交流各自體驗等一系列活動。由于制作計劃表要將觀察的實物轉換成圖像,這對中班幼兒來說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們開展了本次集體活動。

      活動目標

      1、梳理已有生活經驗,聯系夏季季節特征,積極參與出游準備。

      2、嘗試將實物的基本部分歸納為圖形,用以表現觀察物體。

      活動準備

      1、幼兒搜集的出游用品:水壺、太陽鏡、放大鏡、望遠鏡、照相機。

      2、物體與圖形對應的多媒體課件:太陽鏡一橢圓;照相機一長方形和圓形;水壺一半圓形、長方形;遮陽帽一不同的半圓形。

      活動過程

      一、集體討論

      討論一:夏天里,小豆豆要跟著父母去旅行,她為自己準備了許多物品,(觀看圖畫書《小豆豆的假期》的封面圖畫)這些東西都需要帶嗎?

      討論二:我們也要去靜安公園玩,需要帶哪些物品呢?(對照幼兒搜集的物品進行討論:是否每一樣東西都需要帶,怎樣帶才能簡單又方便。)

      (評析:幼兒認真觀察畫面后,認為小豆豆帶的長毛絨玩具不適合在沙灘上玩,并認為自己搜集的物品都需要,但是可以想辦法少帶。如“帶可折疊的遮陽帽,不戴的時候就放在背包里”“請老師或一位小朋友帶照相機”等。可見,幼兒聯系已有經驗有目的地準備出游物品的意識增強了,初步體會到應有選擇地攜帶物品。引導幼兒將自己的設想記錄下來并付諸實現,是對幼兒獨立活動能力提出的適宜挑戰。)

      討論三:為了避免遺忘,可以把需要帶的東西先記錄下來。怎樣記錄呢? (引導幼兒發現物品中藏著的基本圖形。)

      1、太陽眼鏡中最大的地方是什么圖形(鏡片是橢圓形)?找到橢圓形的鏡片后再添畫些什么?

      2、在照相機里找一找有哪兩個圖形,里面還藏著什么小圖形呢?

      3、水壺和遮陽帽里藏著什么圖形,還能畫哪些細節?

      (評析:教師為每個幼兒準備了極富藝術性的紙張,提高了自我表現的.積極性,采用多媒體將幼兒找到的圖形分別顯示,化解了幼兒將實物轉換成圖像的難點,使積極參與出游準備和表現物品圖像這兩個看似無關的領域在內容上自然融合。)

      二、幼兒記錄,教師觀察、引導

      了解幼兒記錄的內容, 引導幼兒有目的地選擇帶的物品;鼓勵幼兒以自己的方式選擇、歸納圖形;介紹有創意的圖像, 引發幼兒更多的創意。

      (評析:教師始終圍繞怎樣把出游要帶的物品認真地記錄下來,并且不斷推進活動。例如:一位幼兒畫了一頂草帽,教師馬上進行表揚與展示,結果,更多各具特色的遮陽帽出現了;一位幼兒畫了一個三角形,經了解是一頂午睡用的帳篷,其他幼兒聽了又添上了防曬霜等物品;活動結束時,教師發現有一位幼兒沒有畫水壺,就與大家討論沒帶水壺怎么辦,幼兒紛紛表示愿與同伴一起喝水,最后決定多帶幾個一次性杯子。幼兒一反過去制作計劃表的潦草馬虎,不斷添加細節,使計劃表更像一張張美麗的圖畫,領域之間的互相推動得到了證實。)

      三、分享交流,實戰演習

      討論各自準備的物品怎樣使用,并按圖表進行;隹備,開展一次外出游玩,檢驗攜帶的物品是否合適。

      (評析:集體教學以后,關于出游物品的討論還在繼續。當幼兒在家長的支持下按各自的計劃一起去游玩時,他們都為自己參與準備而感到自豪。回憶整個活動過程,我們體會到,跨越領域的圍墻不僅體現了領域之間的融合,更體現了領域之間的相互推動。就本次活動而言,兒童所接觸到的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由興趣而產生的堅持性,同伴間的關心、共享與責任感,都會在幼兒的成長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育效益。)

    幼兒園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隨著社會生活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的危險日益突出,像火災、溺水、拐騙、突發事件等一系列危險時刻威脅著年幼的孩子。幼兒生活經驗少,自我保護能力差,極易受到傷害,因此,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教育和學習處理一些突發事件十分必要。與其整天把幼兒看管得緊緊的,不如教會他們必要的安全知識。鑒于此,我除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隨機教育外,覺得有必要組織一次專門的教育活動,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報警知識。

      二、說活動目標:

      小班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雖然知道了一些急用電話,但還不會正確使用,根據小班幼兒的這些特點,我為本活動定出了兩條教育目標:

      第一,了解警車、救護車、消防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第二,知道電話110、120、119的作用,懂得在危急時撥打相應的電話號碼。

      孩子的安全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但是我們也不可能整天跟著孩子轉,只有教給他們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讓他們懂得在自己遇到危險時會用最快捷的方法來讓自己脫離危險,才能使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學會更好地保護自己,于是把本活動的重點定為:了解警車、救護車、消防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它們相應的報急電話;學會保護自己。整個活動都是圍繞著重點進行的,首先是讓幼兒通過圖片來了解這些車輛的作用,以及報急號碼的功能,接著是通過多媒體情境來體驗這些車輛與報急號碼對我們生活起到的作用,最后是通過游戲把知識實踐到行為當中,使報警知識在游戲中得到練習與鞏固。

      雖然幼兒知道了報急的電話號碼,但是由于他們缺乏撥打電話的經驗,對數字的認識也還不夠深刻,所以要讓幼兒根據突發事件的情境正確地撥打相應的電話,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挑戰性。

      所以我把活動的難點定為:讓幼兒懂得在危急的'時候正確撥打相應的報急電話。在活動中,我設計突發事件的情境,再通過“打電話”的游戲,讓幼兒在與老師一問一答的對話中輕松自然地運用已掌握了的報警知識大膽地表現自己,使幼兒在整個學習過程,熱情高漲,興趣濃厚,積極參與整個游戲活動,學具的提供也滿足了孩子動手的需要。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從而突破難點。

      三、說活動準備: 為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知識經驗準備:

      初步讓幼兒認識警車、救護車、消防車的外觀形狀,知道他們相對應的報急號碼。

      材料準備:

      1、110、120、119號碼卡片;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圖片。

      2、多媒體課件(內容是一些突發事件的過程)

      3、三幅有關突發事件圖畫。

      4、一部電話。(供幼兒學習撥打報急電話)

      四、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并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我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采用直觀法,以多媒體情境體驗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2、采用提問法,是因為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例如:教師鼓勵孩子大膽地想辦法,表達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們現在要倡導的,這也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3、采用游戲法是因為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游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打電話游戲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鞏固報警知識,從而突破難點。

      五、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改變過去“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的指導思想。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游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多媒體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

      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幼兒獲得新知識的好機會。

      游戲練習法是幼兒在玩打電話的游戲中,邊游戲邊練習如何正確打報急電話,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充分體現《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知識是在運用的過程中升華”的精神實質。

      六、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為指導,從“認知—情感—行為”三大塊,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系,讓幼兒在互動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性地學習。但是眾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只有把活動組織得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才能讓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使幼兒遇到緊急問題時會使用這些號碼。在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更好學習和了解每一個突發事件所相對應的正確報急方法,我設計此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觀察探索——學習討論——游戲體驗,具體安排如下:

    幼兒園說課稿 篇5

      活動目標: 托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把火車連接起來,體驗成功的快樂。

      設計思路: 《方案》中指出:“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與游戲中的情景,讓孩子操作和擺弄玩具,提高手指的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小火車這個材料來源于孩子的生活,是孩子在玩汽車城的游戲時產生的。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我提供了小火車,但發現幼兒玩火車的方法和汽車沒有區別,,正好幼兒園組織親子一日游,利用這個機會,我對家長提出帶孩子去坐坐小火車,感受火車和汽車的不同。之后我充分挖掘了小火車的功能,對小火車進行了改造,把《方案》中的一些目標和觀察要點隱含在火車這個材料中,讓孩子在操作擺弄中發展各種能力。 此次活動中的小火車我選擇了孩子喜歡的.水果形狀:西瓜和香蕉,使火車更有童趣,更激起了孩子的游戲興趣。同時在活動中注重孩子的活動過程,留給孩子更多的操作機會,我更多的是對孩子的觀察,觀察孩子的行為、表情、語言,在需要的時候適當的介入孩子的活動,以提升他的原有經驗。

      材料提供: 數字火車(3套),綠色西瓜火車、黃色香蕉火車、紅色火車、泡沫火車各一套(各有十幾節);牛奶盒做的山洞,軌道,滑坡;各種材料的繩子(色彩、質地、粗細都不同)。

      活動過程:

      1、教師以開火車的形式引導孩子參與活動。

      2、孩子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火車。

      3、教師以觀察為主,適時指導。

      過程中托兒可能出現的行為:

      ● 孩子按照一種材料連接火車。

      ● 兩種材料的火車連接(現成和自制的火車)。

      ● 沒有規律的連接。

      ● 火車顏色和繩子顏色的配對。

      ●兩種顏色有規律的連接。

      ● 拉著火車鉆山洞,過軌道。

      好學教育 - 專業,權威,高效,分享 - 打造國內領先的終身教育平臺!

      ● 孩子模仿生活,用語言表達火車開到哪里。

      ● 孩子比一比火車的長短。

      教師適時介入,引導提升經驗,但不強求。

    【幼兒園說課稿】相關文章:

    說課稿 幼兒園優秀說課稿05-25

    幼兒園說課稿06-12

    幼兒園說課稿08-27

    幼兒園說課稿06-21

    幼兒園說課稿06-12

    幼兒園說課稿09-18

    幼兒園說課稿07-25

    幼兒園說課稿通用03-09

    (薦)幼兒園說課稿11-11

    幼兒園優秀說課稿11-1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在线观看免费播放AV片 | 亚洲精品AⅤ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一本书道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韩 | 日韩乱偷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