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地球》教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0-27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5年級: 科目: 語文 2004年 9 月 日

    課 題 10、只有一個地球

    課 型 新授課 教法 啟發與討論 課時 2

    標 認知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了解作者說明事理的方法。

    情感目標 了解本課介紹的有關地球的知識,使學生受到初步的保護環境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措施 了解為什么地球上人類活動的范圍很小,為什么不能破壞地球的自然資源,為什么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從而了解文章標題“只有一個地球”的意思。

    教 具 錄音機、地球儀

    教 學

    體 會 此文知識性較強,指導學生多查資料。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內 容 雙邊活動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

    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是怎樣的?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呢?

    今天我們學習的《只有一個地球》向我們介紹了有關知識。

    (板書:只有一個地球)

    (二)范讀課文。

    想一想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有關地球的知識?

    讓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從整體上了解文章。

    (三)檢查預習:

    讀準字音

    本課生字較多,有些字音不易讀準,教師要重點指導,使學生準確掌握生字的讀音

    3、解釋詞語。

    天際、遨游、映入眼簾、晶瑩透亮、紋痕、搖籃、和藹可親、璀璨、慷慨、濫用、枯竭、目睹。

    (四)理清文章結構。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文章從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地球的?

    2.討論分段并概括段意。

    3.訂正:

    第一段(1、2):講地球很小,地球上可供人類活動的范圍更小。

    第二段(3、4):講地球上的自然資源有限,有些資源已遭到人類的破壞。

    第三段(5、7):講在宇宙之中,可供人類生存的星球是地球。

    第四段(8、9):講宇航員的感嘆,呼吁人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上的生態環境,為子孫后代造福。

    (五)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講讀第一段。

    我們大家生活在地球上,我們的地球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隨宇航員到太空看一看。

    學生讀課文用筆畫一畫有關詞語,然后討論出地球的特點。

    (板書:美麗而又渺小)

    提出問題,學生討論:

    1、為什么將地球比作“母親”和“搖籃”?

    (因為有了地球才有人類和一切生命。)

    2、為什么說地球是渺小的,人類活動范圍更小?

    (地球半徑只有6300多公里,在群星璀璨的宇宙里就像一葉扁舟。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公里,人類生活的陸地大約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3、作者運用什么方法說明地球小,人們活動范圍更小。

    (運用列舉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地球小,人類活動范圍更小。)

    指名讀第一段,加深理解。教師小結引出下文。

    通過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地球是美麗的、壯觀的,然而它又是渺小的,我們人類所生活的范圍更是很小很小。我們應該珍惜它,愛護它。但有些人卻不了解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不了解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是不能夠隨意破壞的。

    (二)講讀第二段。

    指名讀第二段。邊聽邊思考:這部分是圍繞哪句話來講的?畫出來。

    (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也是有限的。)

    什么是有限的?

    (有一定的限度。)

    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破壞表現在哪里?其結果如何?

    (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破壞:不加節制地開采。結果:礦產資源越來越少。)

    (對可再生資源的破壞: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結果:不但不能再生,還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態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

    什么是“節制”和“不加節制”呢?

    (節制的意思是限制,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

    (不加節制就是沒有限制,沒有計劃地隨意進行。)

    出示小黑板,解決思考練習的第2題。

    指名讀句子,注意黑體字的部分,再舉個具體例子說說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自由讀這部分內容,概括地說一說。

    板書:(自然資源有限)

    (三)講讀第三段。

    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地球在宇宙中這樣渺小,自然資源又是有限的,于是有人提出新的說法,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這樣的說法能行嗎?為什么?

    根據文章內容,學生討論自由發言。

    這部分用什么告訴人們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是不可能的。

    (人類不能指望在破壞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第一,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公里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第二,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是遙遠的事情,即使實現了又有多少人能夠去居住呢?)

    學生邊討論教師邊板書:

    (不能移民)

    教師引讀,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四)講讀第四段。

    實際上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如果我們破壞了地球,我們就別無去處。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只有一個地球。我們應該如何做呢?齊讀最后一段。

    (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板書:精心保護  造福后代)

    自由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想一想第1、2句和第3、4句是什么關系?能試著說一說嗎?

    (因果關系。因為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所以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

    (五)對照板書,總結全文。

    本文列舉了大量事實數據,一層一層地讓我們了解了地球的知識,告訴我們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只有這么一個地球,如果不精心加以保護,那將會給我們人類帶來嚴重的威脅。我國政府把環境保護作為基本國策,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應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覺地擔負起保護地球的重任。

    (六)談感受。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談一談自己學后的感受。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大家要暢所欲言,為練筆服務。

    (七)解決課后練習第3題。

    1.讀詞語并用帶點的詞造句。

    2.理解“渺小”和“貢獻”的詞義,體會這些詞在句子中的作用。

    舉例:

    渺小: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大家團結起來,群策群力,才能戰勝一切困難。貢獻: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鍛煉一副好的身體,長大才能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

    (八)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 書 設 計

    只有一個地球

    美麗而又渺小

    “母親”和“搖籃”?

    因為有了地球才有人類和一切生命精心保護 

    造福后代自然資源有限

    [《只有一個地球》教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只有一個地球》的教案

    2.只有一個地球優秀教案

    3.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案

    4.人教版六年級《只有一個地球》教案

    5.只有一個地球課件

    6.只有一個地球優秀讀后感

    7.課文只有一個地球的說課稿

    8.只有一個地球的說課稿

    9.只有一個地球說課稿

    10.只有一個地球的讀后感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 | 在线观看免费的AV片 | 亚洲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 丝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