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感遇》詩歌賞析

    時間:2024-11-08 02:27:25 張九齡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張九齡《感遇十二首》詩歌賞析

      “白云在南山,日暮長太息。”這兩句是說,奸佞小人在君王周圍,致使朝政日衰;自己老年去朝,憂思難消。設喻巧妙,委婉含蓄,曲折寓情。

    張九齡《感遇十二首》詩歌賞析

      出自張九齡《感遇十二首》之十

      漢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書,欲寄雙飛翼。

      冥冥愁不見,耿耿徒緘憶。

      紫蘭秀空蹊,皓露奪幽色。

      馨香歲欲晚,感嘆情何極。

      白云在南山,日暮長太息。

      注

      ①白云:喻奸佞小人。

      ②南山:喻朝廷。

      ③日暮:喻自己年老體衰。

      “漢上”二句:用《詩經·周南·漢廣》:“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游女,在外游玩的姑娘。思:句尾助詞,無實義。

      “欲寄”句:是說想托飛鳥將信捎去。古人認為雁可傳書。

      “冥冥”二句:冥冥,天空。耿耿,不安。徒空。緘,默。這是說仰望天空,不見飛鳥,只好不安地默憶那位游女而已。

      “紫蘭”四句:秀,開花。蹊,小路。空蹊:猶空谷。皓露,白露。幽色,指幽谷中蘭花的顏色。何極,沒有窮盡。這是說紫蘭逢秋,芬芳將歇,使人感嘆無窮。

      “白云”句:白云,比喻小人。陸賈《新語·慎微》:“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月也。”南山,比喻君王。《漢書·楊惲傳》:“田彼南山。”張晏注:“山高而在陽,人君之象也。”

      太息:嘆氣。

      簡析

      這篇詩的結構比較別致。它以三個互不關聯的比喻組成。前六句以男性對一個游女的追求比喻自己對國家和君王的思念。中四句以蘭花之被秋露摧殘,即將凋謝,比喻君子被小人排斥。後兩句以白云遮住了南山,比喻奸臣蒙蔽了君王;日暮比喻自己年老,難以為力。這些比喻,在古代文學中已經形成傳統,所以還是能夠形成一個整體,表達出此詩統一的主題來。

    【張九齡《感遇》詩歌賞析】相關文章:

    張九齡《感遇》賞析06-12

    張九齡《感遇》賞析及試題08-22

    張九齡感遇賞析推薦08-28

    張九齡的感遇其二賞析08-30

    張九齡《感遇其三》賞析11-28

    張九齡《感遇·其一》賞析09-01

    感遇兩首張九齡賞析08-06

    感遇二首張九齡賞析08-24

    張九齡《感遇其一》古詩賞析01-20

    張九齡《感遇·其二》的原文及賞析09-1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好看的AV片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va播放同性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A∨一区二区影片 | 五月婷婷中文激情 | 亚洲有码Av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