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時間:2024-11-02 19:12:59 魚我所欲也 我要投稿

    魚我所欲也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魚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論為依據,對人的生死觀進行深入討論的一篇代表作。下面是yjbys為大家整理的魚我所欲也閱讀訓練題及答案,希望大家更好的理解這篇著作!

    魚我所欲也閱讀訓練題及答案


      ㈠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問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欲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⒈《魚我所欲也》選自《 》一書,此書與《 》《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⒉解釋加點的詞。

      ⑴欲( ) ⑵得兼( ) ⑶于( ) ⑷茍得( )

      ⑸患( ) ⑹如使( ) ⑺莫( ) ⑻辟 ( )

      ⑼惡( ) ⑽由是( ) ⑾是( ) ⑿則( )

      ⒀喪( ) ⒁是故( ) ⒂耳( )

      ⒊本文作者論述了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問題,其中心論點可用四個字“ ”概括。

      ⒋翻譯下面句子。

      ⑴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⑵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⑶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㈡讀下面一段文字,回答。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即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⒈解釋加點的詞。

      ⑴簞( ) ⑵豆( ) ⑶蹴( )

      ⑷屑( ) ⑸萬鐘( ) ⑹辯( )

      ⑺于( ) ⑻何加( ) ⑼奉( )

      ⑽得( ) ⑾鄉( ) ⑿已( )

      ⒀本心( )

      ⒉文段可分為3層。第一層,以古代“ ”的事例進一步論證舍生取義是人所共有的本心;第二層,用“ ”與上層“ ”對照,論述見利忘義是因為失其本心;第三層,指出現在為了“ ”而忘義,得出結論是因為“失其本心”

      ⒊ “鄉為身死而不受”的原因是 。

      ⒋從文中看,人們為什么會接受萬鐘?

      答: 。

      ⒌翻譯下面句子。

      ⑴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⑵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⑶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本心。

      ㈢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問題。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欲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即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本心。

      ⒈解釋加點的詞。

      ⑴呼爾而與之( ) ⑵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⑶鄉為身死而不受( ) ⑷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

      ⑸所欲有甚于生者(    ) ⑹萬鐘于我何加焉( )

      ⑺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 ) ⑻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⑼所惡有甚于死者( ) ⑽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 )

      ⒉解釋下面的通假字。

      ⑴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⑵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

      ⑶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 )

      ⑷鄉為身死而不受( )

      ⒊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為之,”這是為什么?

      答:

      ⒋本段作者的觀點是:“ ”。開頭提出觀點后,接著從 、 (填內容要點)兩個方面加以論述,從而得出的結論是“ ”。

      ⒌運用比喻論證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以“ ”比喻生與義,并指出“所欲有甚于生者”就是 ,“所惡有甚于死者”就是 。

      ⒍對比也是本文的主要特色,文中“ ”和“ ”對舉,“ ”和“ ”對舉,“ ”和“ ”比較,“ ”和“ ”比較,突出了所要說明的問題。

      ⒎本文主要論述“ ”的重要性,第一段通過比喻引出中心論點,正面論述 是人的本心;第二段從反面論述 是“失本心”,從而闡明“ ”比“ ”更重要,人應該保持本心的道理。

      ⒏人生面臨著各種選擇,學過本文,你得到怎樣的啟示?

      答:

      ⒐翻譯下邊句子。

      ⑴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⑶故患有所不辟也。

      ⑷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⒑作為繼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師,孟子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請根據自己的積累,試寫出其中兩條(不得從本文中選取)。

      ⑴

      ⑵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請搜尋古今這樣的“賢者”的言或行去印證孟子的觀點,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人物 言或行

      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3分)

      《魚我所欲也》閱讀訓練題答案

      ㈠⒈《孟子》;《論語》 ⒉略 ⒊舍生取義 ⒋略

      ㈡⒈略 ⒉“不受嗟來之食”;萬鐘;一簞食,一豆羹;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 ⒊舍生取義 ⒋為了華美的住宅、妻妾的侍奉及所認識的窮人的感激。⒌略

      ㈢⒈略⒉略⒊這是因為失掉了本心(即見利忘義)。⒋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生與死、義與利;見利忘義是失其本心。 ⒌魚與熊掌;義;不義。 ⒍魚;熊掌;生;死;義;利;古;今 ⒎舍生取義;舍生取義;見利忘義;義;生⒏略⒐略⒑略

      《魚我所欲也》片段與比較閱讀題訓練(含答案)

      一、閱讀《魚我所欲也》一文,完成問題。(13分)2008益陽市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如使人之所欲 / 莫甚于生 B. 由是 / 則生而有不用也

      C. 此之謂 / 失其本心 D.今為所識窮乏者得 / 我而為之

      2.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儼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綺繡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萬鐘于我何加焉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項是( )(2分)

      A.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B.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

      C.鄉為身死而不受 D.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4.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2)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請結合具體實例,談談作者是運用什么論證方法(談一種即可)來證明文章的中心論點的。(3分)

      答:

      二、、閱讀《魚我所欲也》一文,完成問題。滕州市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別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1.解釋下列加點詞。(2分)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2.下面加點詞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分) ( )

      二者不可得兼

      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譯文:

      ②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譯文: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請搜尋古今這樣的“賢者”的言或行去印證孟子的觀點,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人物 言或行

      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曾經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現在的學校教育則強調我們中小學生要“珍愛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就刪掉了“見義勇為,敢于斗爭”的字樣,你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3分)

      【參考答案】

      一、

      1. D

      2. C

      3. B

      4.(1)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不喪失罷了。(2)用腳踢著給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5.中心論點:舍生取義(答“舍生而取義者也”或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違背“義”亦可。) 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來證明文章的中心論點,如將生比做魚,將義比做熊掌,當二者不能兼得時,應舍生取義;又如作者舉“一簞食,一豆羹”的例子,告訴我們要不食嗟來之食,要不喪失人的“本心”,要舍生取義。

      二、

      1、2分) ①禍患災難; ②同“避”,躲避

      2.(2分)C

      3.(4分)①生命是我所喜愛的,但我所喜愛的還有勝于生命的東西,所以我不傲茍且偷生的事。②不僅賢人有這種本性,人人都有,只不過賢人能不喪失罷了。

      4.(人物1分,言或行2分,共3分)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陳毅——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冷對國民黨的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寧可餓死,也不愿領取美國的救濟糧。……

      5.(3分)示例: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當要珍愛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們不見義勇為,不伸張正義,只是我們在見義勇為時,要量力而行,要在與壞人斗勇的同時還要斗智,盡量避免對自己的損害,對生命的威協。(言之成理;觀點鮮明即可)

      三、

      1、(2分)(1)通“避”,躲避。(1分) (2)眼淚。(1分)

      2、(4分)(1)由此可見,人們所喜愛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所厭惡的有比兀亡更嚴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賓客的禮節來會見文天祥 。(2分)

      3、(4分)①國亡不能捄,為人臣者死有余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 ②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

      4、(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或“舍生取義者也”)

      5、(4分)甲文:通過比喻引出論點,接著從正反兩方面進行闡述,最后得出結論。(2分)乙文:以時間為順序,通過對話、動作和神態來刻畫人物。(2分)

    【魚我所欲也閱讀訓練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魚我所欲也閱讀訓練題以及答案10-25

    魚我所欲也閱讀訓練題08-14

    《魚我所欲也》閱讀答案05-28

    《魚,我所欲也》 閱讀答案10-03

    魚我所欲也的閱讀答案11-25

    魚我所欲也中考閱讀題09-19

    魚我所欲也的課后題答案06-23

    魚我所欲也課后題答案07-17

    《魚我所欲也》課后題及答案06-12

    《魚我所欲也》課后題答案08-0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另类在线观看 | 一级a爱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第一页 日韩午夜午码高清福利片 中文字幕第一区第二区 | 亚洲视频之中文字幕 | 午夜性开放视频久久…爽 | 中国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