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余秋雨“千禧之旅”的旅途感悟
《千禧之旅》是一檔由鳳凰衛視制作的電視節目。 一部拍攝歷時4個多月,跨越4萬多公里,踏遍全球10個國家的世紀力作《千禧之旅》,帶引觀眾重游四大古文明發源地和三大宗教發祥地,一起探索、破譯古文明的演變和興衰。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余秋雨“千禧之旅”的旅途感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余秋雨“千禧之旅”的旅途感悟
著名作家余秋雨,原為上海戲劇學院院長,因撰寫散文集《文化苦旅》等馳名海內外。為迎接新世紀到來,香港“鳳凰”衛視曾邀請他參加“千禧之旅”。從埃及出發,沿中東到東亞一路行程9萬公里,遍訪人類文明遺跡。后來,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的一次報告會上談了自己的見聞。
余秋雨說:“千禧之旅”充滿了危險,車隊簡直像是一只手指就可壓碎的螞蟻,毫無保障。在耶路撒冷,市民吃飯時腳下放著槍,青年男女談戀愛時各自背著槍。在埃及,從開羅到南方750公里的盧克索,一路上布滿崗樓和碉堡,裝甲車保護著“千禧”車隊,攝制組沿途停下來上廁所,警察立即圍上來,端著先進的槍防范恐怖襲擊。在伊拉克一所專供高官與富人子弟讀書的小學,所有的孩子都面黃肌瘦,三個漏氣的塑料球是全校學生的全部玩具,校門口無數雙小手伸向攝制組要錢。攝制組遇見拉板車的小兄弟倆,拿出兩支圓珠筆送他們,他們居然不知道筆的用途,更不知文字為何物。在印度,車隊走過的500公里之間,道路兩旁到處是窮人搭建的一片一片的窩棚,高僅半米,人只能爬進爬出,里面鋪塊破毯子就是家,除一小堆衣服和一個小鍋外別無他物。
余秋雨又說:中華文明是和古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同樣年長的文明。我們一直在批評中華文明的不足,這種情感就像我們對待自己的母親――我們發現母親有很多缺點,文化層次不夠高,舉止不夠優雅等等。但是有一天,突然遇到一位和母親同齡的老媽媽,她們已經行動無力,精神萎靡,這時我們才發現,自己的母親原來是這樣的偉大和了不起。所以,當我們的車隊終于到了西藏邊境、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幾個字時,所有的隊員,包括臺灣、香港的隊員,都落下了眼淚。
視點1,中華文明是有其不足,這一點毋庸諱言,但只有經過事實的對比,我們才能體會到祖國的偉大。
視點2,愛國是產生于對國家深刻了解基礎上的真摯情感。如果沒有“遍訪人類文明遺跡”的漫漫跋涉,“自己的母親原來是這樣的偉大和了不起”的真切感悟又從何而來?
視點3,正確認識中華文明,既不盲目自大,更不能一味自卑,而要在滿懷熱愛的同時保持清醒,揚棄其不足,發展其精華。
拓展閱讀:千年一嘆讀后感
是否文人都懷有比較嚴重的憂患意識?根深蒂固地生長在內心?無時不刻地左右著他們的眼睛與思想?
余秋雨的《千年一嘆》就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重重嘆息。
這是一本日記,記錄了作者隨香港鳳凰衛視親身越野數萬公里考察人類各大文明遺跡的經歷。十個國家一一走過來,他的震驚傷感表露無遺:“人類文明的巨構崩坍得如此凄涼!”“衰草瓦礫,承載著一個從古到今的災難,一切摧殘都是具體的,一切委屈都是難以表述的!”在撫摸文明遺跡累累的傷痕后,作者回頭苦思:作為我們的生命基座,中華文明也傷痕累累,卻如何避免了整體性的崩坍?這種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哪些代價是正面的,哪些代價是負面的?過去的避免能否擔保今后?更重要的是,現在世界上生龍活虎的年輕文明,過多少時間,會不會重復多數古代文明的興亡宿命?作者憂心叩問,是啊,“思亙古如斯又倏忽閃現,誰的驚愕能深究它?”。
由希臘而入,憂傷的情懷已起幕。遠古的愛琴海依舊在,公園前5世紀的遺跡——石柱只剩下后來者的銘刻,邁錫尼的海倫早已隨戰爭而消逝,空留一個三千三百年前的王城遺址,可惜曾經的千古氣勢已成追憶,幸而,還有一個奧林匹亞,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依然有圣火的氣息……
埃及,尼羅河、法老、金字塔、太陽神廟……埃及文明是疑問最多的文明,是最難以解讀的文明,因為難以解讀,所以便難以傳承。埃及人對能追溯他們歷史的許多古碑、古籍依然沒有其文字的解讀能力,因而,文明的神秘便無處不在了。所以,作者說“當法老們把自己的遺體做成木乃伊的時候,埃及的歷史也成了木乃伊”,慶幸,中國有個秦始皇,他讓中國的歷史活了下來。
以色列——怨氣聚集的國家。曾經輝煌的所羅門王朝絲毫沒能讓堅強的猶太民族得以安逸地喘息,命運對其尤為不公,那么多的災難接二連三地降落在他們頭上,驅逐、殺戮、奴役,怎么也擺脫不了,但這個民族最讓人佩服的地方就是:“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一次次大遷移。而只要落腳,就能迅速創造出一個優于別人的生態。如果這種生態中有被奴役的成分,那么他們寧肯放棄,選擇流浪”。是啊,多舛的命運已造就了他們堅強的的生存文化,但無論多么堅強,集合了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精神重心的耶路撒冷永遠都是他們內心的痛,一面哭墻見證了他們多難的歷史。
巴勒斯坦,有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的城市——杰里科古城遺址,一萬年前的驕傲現在只剩下破敗和不安全,唯有幾叢遺落的花,悄悄鮮艷了一萬年。
約旦,美麗神奇的佩特拉山谷中,玫瑰紅宮殿和羅馬競技場還完好無損地存在著,卻只能與清風明月為伴,因為缺少文字所以其寂寞的輝煌顯現的是隱性的文明形態,對它的了解只能靠猜測與想象。
伊拉克——敏感的國家,因為有了全人類文明的母親河——底格里斯河而令人向往,雖然鐵絲網重重。原想由此探尋巴比倫文明的痕跡,比如早熟的《漢謨拉比》法典,比如殘暴的統治,比如奇異的建筑,比如,天文學、數學、醫藥學……然而,在巴格達博物館里,作者只看見了一屋的空缺,一屋的悲愴,一屋的遺忘,連巴比倫遺跡也被糟踐成一個低劣的現代模型。
伊朗,歷史上的伊朗被征服的次數很多,所以歷史的遺跡在征服的過程中被破壞得很徹底,米底王國(伊朗人建立的第一個王國)的首都和居魯士成為作者了解伊朗史的開端。伊朗因薩珊王朝而奠定了現代伊朗文化的基礎,此后,伊朗不斷地遭遇到侵略,但是,最后居然在重重的災難中成了伊斯蘭文化的一個重鎮,以獨特而緩慢的步伐,走進了現代。現在的伊朗呈現在作者面前的是一種淡然漠然,有點蒼涼,有點神秘,有點世俗。
巴基斯坦,沒有石柱的斷殘、城堡的倒塌、古都的湮滅,但是“赤腳密如森林”,這個國家呈現在作者面前的是不可掩飾的驚人的.整體性貧困。這是另一個意義上的文明淪落。欣慰的是作者在其首都伊斯蘭堡的塔克西拉尋找到了犍陀羅藝術,在那兒,法顯和玄奘曾經的足跡讓他激動萬分,他思考了僧人遠行進行文明之間深層溝通的意義。
印度,向往以久的“恒河晨浴”讓作者徹底知道了那與美麗無關,卻是一場人類的悲劇。極端的貧困、極端的混亂、極端的骯臟讓作者早早告別阿育王與菩提樹,逃離了。
尼泊爾,綠色的尼泊爾讓作者的感覺瞬時蘇醒。在這兒,作者得以靜靜地反思萬里歷程,為此番的文化考察畫下一個大大的感嘆號。
遠征和失序,迷昧與保守是作者思考得來得文明衰落原因。(附:作者為“千禧之旅”所寫歌詞)
千年走一回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車輪滾滾塵飛揚,祖先托我來拜訪。我是昆侖的云,我是黃河的浪,我是涅槃的鳳凰再飛翔。
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墻,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恒河邊的梵鐘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長。東方有人長相憶,祖先托我來拜訪。我是屈原的夢,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槃的鳳凰再飛翔!
《千年一嘆》——我為它的沉重而莫名地嘆息。
【余秋雨“千禧之旅”的旅途感悟】相關文章:
余秋雨的主要作品08-13
余秋雨《莫高窟》全文06-15
余秋雨經典美麗情話07-19
關于余秋雨的話10-26
余秋雨作品風格06-27
余秋雨《莫高窟》原文09-10
我眼中的余秋雨08-13
余秋雨最經典的作品07-08
余秋雨經典語錄10-27
余秋雨寫雨的散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