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詩歌鄉愁

    時間:2024-10-10 02:41:24 潔婷 余光中 我要投稿

    余光中詩歌鄉愁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詩歌吧,詩歌具有精煉含蓄的特點,起著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詩歌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余光中詩歌鄉愁,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余光中詩歌鄉愁

      余光中詩歌鄉愁

      鄉愁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媽媽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媽媽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賞析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1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同時,臺灣和大陸人為的長期隔絕,飄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萬萬人的思鄉情懷。余光中作為1個離開大陸三十多年的當代詩人,他的作品也必然會烙上深刻的時代印記。《鄉愁》一詩,側重寫個人在大陸的經歷,那年少時的一枚郵票,那青年時的一張船票,甚至那未來的一方墳墓,都寄寓了詩人的也是萬千海外游子的綿長鄉關之思,而這一切在詩的結尾升華到了1個新的高度:“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庇腥绨俅ū枷驏|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詩人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而詩人個人經歷的傾訴,也因為結尾的感情的燃燒而更為撩人愁思。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v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保ā栋子窨喙稀沸颍┯喙庵袩釔壑腥A傳統文化,熱愛中國。禮贊“中國,最美最媽媽的國度”。

      全詩共四節。一方面,詩人以時間的變化組詩: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在,4個人生階段。另一方面,詩人以空間上的阻隔作為這4個階段共同的特征:小時候的母子分離——長大后的夫妻分離——后來的母子死別——現在的游子與大陸的分離。詩人為這人生的4個階段各自找到1個表達鄉愁的對應物:小時候的郵票——長大后的船票——后來的墳墓——現在的海峽。由此,看到這首詩以時空的隔離與變化來層層推進詩情的抒發,構思極為巧妙。

      詩人精練地提取了幾個單純的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4個意象是單純、明朗、集中、強烈。它們又是豐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張力,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這4個意象把本是1個非常抽象的“鄉愁”物化、具體化,通過“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這些意象和“這”、“那”這2個簡單的指示代詞聯接在一起,巧妙地將彼此隔離的人、物、時間和空間,將愁緒的兩端緊密融合。若有若無的距離和聯系,給那些整日在相思、別離和相聚閶奔波的人們1種強烈的共鳴,給人們1種難以言表的哀愁和歡欣。詩歌以時間的次序為經,以兩地的距離為緯,在平鋪直舒中自有1種動人心魄的魅力,引起人們無限的哀愁和無盡的相嗯。

      詩歌在藝術上呈現出結構上的整飭美和韻律上的音樂美。在均勻、整齊的句式中追求1種活潑、生機勃勃的表現形式,在恰當的意象組合中完美地運用語詞的音韻,使詩歌具有1種音樂般的節奏,回旋往復,一唱三嘆。詩人用融合了中國傳統審美特征的現代詩語,唱出了詩人心中對故鄉、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多l愁》有令人矚目的形式美。一是結構上寓變化于統一,節與節,句與句,均衡對稱。但整齊中又有參差,長句與短句相互變化錯落,體現了自由詩的特點。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詞的重復和疊詞的運用,在音樂上造成1種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旋律,給全詩營造了1種低回悵惘的氛圍。

      創作背景

      該詩寫于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離開大陸去臺灣。當時由于政治原因,臺灣和大陸長時間的隔絕,致使余光中多年沒有回過大陸。他一直思念親人,渴望祖國的統一和親人的團聚。在強烈的思鄉之情中,詩人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內寫下了這首詩。

      后世影響

      《鄉愁》曾被選入語文出版社中學語文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科書。

      作品相關

      《鄉愁》不僅有著結構和韻律上的藝術之美,更因其對故鄉戀戀不舍的情懷和對中華民族早日統一的期待而有著情感之美。《鄉愁》有四小段,但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2011年12月11日余光中在華南理工大學講學時,曾在千余學生面前親自朗讀了自己為《鄉愁》續寫的第五段:

      而未來,

      鄉愁是一道長長的橋梁,

      你來這頭,

      我去那頭!

      這一段描繪出了鄉愁化作往來的橋梁,將海峽兩岸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繁榮發展的圖景,余光中對兩岸統一的信心,在這一段之中得到了表達。

      作者簡介

      余光中(1928~2017),祖籍福建永春。1947年就讀于金陵大學外文系,翌年轉入廈門大學。同年隨父母去香港,次年到臺灣。1952年從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1957年主編《藍星》周刊。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主編《現代文學》及《文星》。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1985年返臺任教。已出版詩集《在冷戰的年代》《白玉苦瓜》《天狼星》《紫荊賦》《守夜人》等。

    【余光中詩歌鄉愁】相關文章:

    余光中詩歌的《鄉愁》賞析03-18

    余光中鄉愁詩歌的意象12-19

    余光中的鄉愁詩歌賞析03-29

    余光中詩歌中的鄉愁情結12-07

    余光中的詩歌《鄉愁四韻》賞析04-07

    余光中鄉愁03-15

    《鄉愁》余光中03-07

    仿寫余光中的《鄉愁》詩歌(通用15首)10-14

    鄉愁(余光中)教案03-2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国产丝瓜 |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日本 | 午夜福利大片免费看网址 |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第一页 | 伊人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