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靈璧張氏園亭記》比較閱讀及答案

    時間:2024-08-08 02:17:31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桃花源記》《靈璧張氏園亭記》比較閱讀及答案

      閱讀 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5題。

    《桃花源記》《靈璧張氏園亭記》比較閱讀及答案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合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吁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女。外人。黃發垂量,并怕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間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 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節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乙】凡八百里,始得靈壁張氏之園于汴之陽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喬木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為巖③。蒲葦蓮④,有江湖之思;椅桐檜柏,有山林之氣;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態;華堂廈屋,有吳蜀之巧。其深可以隱,其富⑤可以養。果蔬可以飽鄰里,魚筍茹可以饋四方之客。

      (節選自蘇軾《靈璧張氏園亭記》)

      【注釋】①靈壁:即今安靈壁縣。張氏之園:為宋仁宗時殿中丞張次立的莊園。汴(biàn):汴水。 ②余浸:支流。 ③巖:假山。 ④(qiàn):水生植物。 ⑤富:豐饒的物產。

      1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屋舍然( ) (2)便要還家( )

      (3)始得靈壁( ) (4)因汴之余浸( )

      12.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1)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2)其外修竹森然以高,喬木然以深

      13.請找出【甲】文和【乙】文都出現的自然景物。

      【甲】文:

      【乙】文:

      14.請用一句話分別括【甲】和 【乙】文的主 要內容。

      【甲】文:

      【乙】文:

      15.請簡【甲】文和【乙】文寫景方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

      參考答案:

      11.(1)……的樣子;(2)通“邀”,邀請;(3)才;(4)依靠,憑借

      12.(1)他們自己說,上代因為逃避秦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親們來到這塊和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就此同外面的人斷了來往。

      (2)從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蔭郁的喬木。

      13.(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2)其外修竹森然以高

      14.【甲】文敘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和在桃花源做客的經過。

      【乙】生動形象地描了張氏園亭的天然奇景。

      15.【甲】文采用的是白描;【乙】文采用的是細描; 表現了作者多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間接抒發了追求散淡空靈、隨緣自適的思想感情。

      附【乙】譯文

      走了八百里,才來到汴水之北靈壁張氏家的園林。從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修竹,粗大蔭郁的喬木,園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園中的蒲草蘆葦蓮花菱角,讓人聯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讓人感覺到山林的清爽;奇花異草,讓人回憶起京、洛的華;高堂大廈,有吳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園中深廣可以隱居,出產豐饒可以養家。瓜果蔬菜可以饋贈鄰里,魚鱉新筍可以招待來自遠方的賓客。

    【《桃花源記》《靈璧張氏園亭記》比較閱讀及答案】相關文章:

    《醉翁亭記》《靈璧張氏園亭記》比較閱讀及答案10-02

    蘇軾《靈璧張氏園亭記》原文翻譯01-06

    文言文對比閱讀《醉翁亭記》及《靈璧張氏園亭記》題目及答案06-25

    《桃花源記》《醉翁亭記》節選比較閱讀及答案11-17

    《許氏吳興溪亭記》閱讀答案11-27

    《醉翁亭記》《喜雨亭記》比較閱讀答案08-01

    《桃花源記》閱讀比較及答案01-26

    醉翁亭記與喜雨亭記比較閱讀及答案10-10

    《醉翁亭記》《喜雨亭記》比較閱讀練習及答案11-09

    《醉翁亭記》和《喜雨亭記》比較閱讀答案06-1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91 | 亚洲欧美日韩一香蕉 | 亚洲国产精品盗摄 | 婷婷久久丁香五月综合色 | 欧美国产日韩久久mv | 日本成人手机在线天天看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