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仲素《春閨思》王駕《古意》閱讀答案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時常需要做些閱讀題,而與閱讀題如影隨形的則是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并對今后的學習做出調整。一份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閱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張仲素《春閨思》王駕《古意》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閨思
張仲素
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
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
古 意
王駕
夫戍蕭關妾在吳,西風吹妾妾憂夫。
一行書寄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
。1)這兩首詩都寫思婦懷人,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4分)
(2)楊載《詩法家數》中說,絕句“婉轉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試選擇一首詩,分析第三句在整首詩中的作用。(4分)
答案:
。1)第一首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寫思婦看到柔嫩的柳條、青青的桑葉,不由得想起了遠在他鄉的丈夫,表現對丈夫的深切思念。(2分)第二首直抒胸臆,用平實自然的語言直接訴說思婦對丈夫的關心懷念。(2分)
。2)第一首:本詩表達了思婦對遠在邊關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提籠忘采葉”既照應了前面“青青陌上!钡木拔锩鑼,又緊承下旬“昨夜夢漁陽”,點明因果關系。該句惟妙惟肖地刻畫出思婦剎那間復雜微妙的心理狀態,表現出思婦對丈夫日思夜想、魂牽夢縈的一片深情。第二首:“一行書寄千行淚”承接前句,寫西風一起,令人傷懷,便想到給丈夫寫信,同時又引出下面“寒到君邊衣到無”的書信內容;運用了夸張手法,增強了表達效果,寫盡了思婦內心的哀怨和憂思。(任選一首,從結構、內容、表達效果等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張仲素《春閨思》賞析:
整體賞析
風俗畫畫家畫不出時間的延續,須選“包孕最豐富的片刻”畫之,使人從一點窺見事件的前因后果。這一法門,對短小的文學樣式似乎也合宜,比如某些短篇小說高手常用“不了了之”的辦法,不到情事收場先行結束故事,任人尋味。而唐人五絕名篇也常有這種手法的運用,張仲素《春閨思》就是好例。
這詩的詩境很像畫,甚而有幾分像雕塑。“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薄3沁叀⒛吧稀⒘z與桑林,已構成一幅春郊場景。“裊裊”寫出柳條依人的意態,“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顏色,這兩個疊詞又渲染出融和駘蕩的無邊春意。這就組成一幅村女采桑圖:“蠶生春三月,春柳正含綠。女兒采春桑,歌吹當春曲”(《采桑度》),真可謂“無字處皆具義”(王夫之)。于是,這兩句不僅是一般地寫景,還給女主人公的懷思提供了典型環境:城邊千萬絲楊柳,會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會使人聯想到“晝夜常懷絲(思)”的春蠶,則思婦眼中之景無非難堪之離情了。
后二句在蠶事漸忙、眾女采桑的背景上現出女主人公的特寫形象:她倚樹凝思,一動不動,手里提著個空“籠”——這是一個極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籠忘采葉”,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至于心兒何往,末句就此點出“漁陽”二字,意味深長。“漁陽”是唐時征戍之地,當是這位閨中少婦所懷之人所在的地方。原來她是思念起從軍的丈夫,傷心怨望。詩寫到此已入正題,但它并未直說眼前少婦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說“昨夜夢漁陽”。寫來不僅更婉曲,且能見晝夜懷思、無時或已之意,比單寫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提籠忘采葉”,這詩中精彩的一筆,是從上古詩歌中借鑒而來。楊慎早有見得,道是:“從《卷耳》首章翻出!薄对娊洝ぶ苣稀ぞ矶肥菍懪討涯钫鞣蛑,其首章云:“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毙笨谛】鸩浑y填滿,卷耳也不難得,老采不滿,是因心不在焉、老是“忘采葉”之故,其情景確與此詩有神似處。但就詩的整體說,彼此又很不同!毒矶方又蛯懥伺影兹兆鰤,幻想丈夫上山、過岡、馬疲、人病及飲酒自寬種種情景,把懷思寫得非常具體。而此詩說到“夢漁陽”,似乎開了個頭,接下去該寫夢見什么,夢見怎樣,但作者就此帶住,不了了之。提籠少婦昨夜之夢境及她此刻的心情,一概留給讀者從人物的具體處境回味和推斷,語約而意遠。這就以最簡的辦法,獲得很大的效果。因此,《春閨思》不是《卷耳》的摹擬,它已從古詩人手心“翻出”了。
王駕《古意》賞析
這首詩中描寫的情事為寄衣,詩中抒情主人公為一少婦,屬代言體。它的顯著特色表現在句法上。全詩四句的句法有一個共同處:每句都包含兩層相對或相關的意思,在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又有變化。
前兩句寫寄衣的緣起!胺蚴呹P——妾在吳”,這是由相對的兩層意思構成的,即所謂“當句式”的形式。這一對比,就突出了天涯暌隔之感。這個開頭是單刀直入式的,點明了題意,說明了何以要寄衣。下面三句都從這里引起!拔黠L吹妾——妾憂夫”,秋風吹到少婦身上,照理說應該引起她自己的寒冷感覺,但詩句寫完“西風吹妾”一層意思后,接下去不寫少婦自己的寒冷感覺,而是直接寫心理活動“妾憂夫”。前后兩層意思中有一個小小的跳躍或轉折,恰如其分表現出少婦對丈夫體貼入微的心情,十分逼真。
后兩句寫寄衣后的懸念。“一行書信——千行淚”,這句通過“一行”與“千行”的強烈對比,極言紙短情長!扒袦I”包含的感情內容既有深摯的恩愛,又有強烈的哀怨,情緒復雜。此句寫出了“寄”什么,不提寒衣是避免與下句重復;同時,寫出了寄衣時的內心活動。“寒到君邊——衣到無?”這一句用虛擬、揣想的問話語氣,與前三句又不同,在少婦心目中仿佛嚴冬正在和寒衣賽跑,而這競賽的結果對她很重要,十分生動地表現出少婦心中的焦慮。
這樣,詩中每一句中都可以劃一個破折號,都由兩層意思構成,詩的層次就大大豐富了。而同一種句式又反復運用,在運用中又略有變化,并不呆板,構成了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的語調。語調對于詩歌,比較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具有更大意義。所謂“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毛詩序》),“嗟嘆、”永歌“都是指用聲調增加詩歌的感染力。試多詠誦幾遍,就不難領悟這種唱嘆的語調在此詩表情上的作用了。
構成此詩音韻的另一特點是句中運用復字。近體詩一般是要避免字詞的重復。但是,有意識地運用復字,有時能使詩句念起來上口。動聽,造成音樂的美感。如此詩后三句均有復字,而在運用中又有適當變化。第二句兩個”妾“字接連出現,前一個”妾“字是第一層意思的結尾,后一個”妾“字則是第二層意思的開端。在全句中,它們是重復,但對相關的兩層意思而言,它們有形成”頂針“修辭格,念起來順溜,有”累累如貫珠“之感。這使那具有跳躍性的前后兩層意思通過構成”句中對“的因素,而且又是整個一聯詩句自然成對的構成因素,從而增加了詩的韻律感,有利于表達那種哀怨、纏綿的深情。
此外,內心獨白的表現手法,通過寄衣前前后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動:從念夫,到秋風吹起而憂夫,寄衣時和淚修書,一直到寄衣后的懸念,生動地展現了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詩通過人物心理活動的直接描寫來表現主題,是成功的。
【張仲素《春閨思》王駕《古意》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張仲素《春閨思》詩詞翻譯賞析10-04
《秋夜曲 張仲素》閱讀答案10-23
王駕《雨晴》閱讀答案04-24
贈張別駕序的閱讀答案11-03
《春望古意》閱讀答案08-02
王安石思王逢原閱讀答案11-10
《秋夜曲》張仲素唐詩鑒賞賞析07-09
思王逢原(其二)閱讀答案11-28
王思廉《昭君出塞圖》的閱讀答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