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仲永》課內閱讀答案

    時間:2025-07-16 11:36:40 晶敏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傷仲永》課內閱讀答案(通用10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知識。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范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傷仲永》課內閱讀答案(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傷仲永》課內閱讀答案(通用10篇)

      《傷仲永》課內閱讀答案 1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①。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②,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③。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導讀 :一個“未嘗識書具”的人會要書具,而且不但能寫字,又能作詩,這是不足為信的。但本文寫作意圖在于借此勸年輕人要努力學習。

      注釋 :①世隸耕:祖祖代代都從事農業。隸,屬。②書具:書寫的用具。③并自為其名:并且題上自己的名字。

      一、解釋加點的詞

      1.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   )      3.父利其然也(    )

      2.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   )(   )   4.從先人還家(    )

      二、翻譯

      1.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傷仲永》閱讀答案及翻譯:

      金溪縣有個人名叫方仲永,祖代都從事農業。仲永五歲時,尚未認識書寫用具,有一天忽然哭著要它。他的父親感到很奇怪,到附近人家借了給他,他立即寫出四句詩,并且題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詩主要意思是孝養父母、團結家族,曾傳給一鄉秀才看過。從這以后,隨便指一個東西作題目,他立刻就能寫出一首詩,詩的詞句、內容都很不錯。縣里的人都覺得他是個奇才,漸漸地敬重禮遇他的父親,有的人還用錢求他作詩。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便天天帶著仲永在縣里到處拜訪(為人作詩討錢),不讓他學習。我早就聽說了這件事。明道年間,我跟從先父回家,在舅舅家見到了他,此時他已十二三歲了。叫他作詩,已和從前的.名聲不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他來,舅舅說:“才智完全消失,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一、1.寫

      2.以這件事為奇 漸漸 以……為賓客

      3.以……為利   4.死去的父親

      二、1.天天帶著仲永在縣里到處拜訪,不讓他學習。

      2.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他來,舅舅說:“才智完全消失,成了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三、本文寫一個孩子從未讀過書,突然不但會寫字,還能作詩,雖然有傳說夸張之嫌,但作者的本意是規勸人們要不斷努力學習。

      《傷仲永》課內閱讀答案 2

      閱讀《傷仲永》,完成15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1.解釋下面加粗的字。

      (1)隸耕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_________________

      (3)日扳_________________

      (4)環謁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對象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A.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B.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C.邑人奇之。

      D.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

      3.翻譯下面的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傷仲永》一文從側面表現童年方仲永天賦高的句子是( )

      A.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B.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C.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D.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5.這篇文章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屬于 (2)此 (3)通攀,牽、引 (4)拜訪

      2.A

      3.(1)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全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2)那么,那些不是天生聰明,本來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為一個平常的人恐怕就不能夠吧?

      4.D

      5. 一個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賦,如果不努力學習,也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就。(意對即可)

      《傷仲永》課內閱讀答案 3

      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字詞的意思。(3分)

      (1)指物作詩立就 (2)稍稍賓客其父 (3)日扳仲永環謁于邑

      小題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2分)

      小題3:下列句子,屬于正面描寫的有 ,屬于側面描寫的`有 (2分)

      A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B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觀者E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F父異焉。參考答案:

      小題1:完成 把…..當做賓客 拜訪(每點1分,共3分)

      小題1:從此能指定題目叫他作詩馬上就能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的地方。(2分)

      小題1:ABC DEF (2分)

      小題1:學生對文言文中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小題1:直接來描寫方仲永的句子為正面描寫人物有ABC;間接描寫的有DEF。

      《傷仲永》課內閱讀答案 4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入,得為眾人而已耶?

      【小題1】《傷仲永》選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

      【小題2】解釋下列劃線的詞:(4分)

      ①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 ②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

      ③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 ④明道中,從先人還家( )

      【小題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2)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小題4】用文章原句回答。(2分)

      造成方仲永“泯然眾人”的個人原因是:

      【小題5】最后一段的議論意在說明什么道理?(2分)

      答案

      【小題1】《臨川先生文集》王安石

      【小題1】①對……感到詫異;②通“攀”,牽,引;③以賓客之禮對待 ④這里指作者死去的父親。

      【小題1】略

      【小題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小題1】后天教育對一個人是否成才是至關重要的。

      《傷仲永》課內閱讀答案 5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小題1】、解釋下列劃線的字。(3分)

      (1)指物作詩立就( ) (2)或以錢幣乞之( )

      (3)余聞之也久 ( )

      【小題2】、下列句中加點的“之”的.用法與其它句不同的是( )(3分)A.不能稱前時之聞 B.余聞之也久C.于舅家之見 D.邑人奇之

      【小題3】、翻譯下面句子。(4分)

      (1)、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2)、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小題4】、方仲永的才能變化經過了哪幾個階段?(4分)

      【小題5】、讀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受?聯系自己的學習實際簡要回答。(不超過50字)(3分)

      答案

      【小題1】完成,有的人,聽說

      【小題1】A

      【小題1】略

      【小題1】三個階段:(1)五歲時,才能初露;(2)十二、三歲才能衰減

      (3)又七年,泯然眾人矣

      【小題1】聯系“天資”和“后天教育“來談即可

      解析【小題1】解釋詞語,可以聯系句意。就:完成,之:代詞,有的人。久:時間長

      【小題1】A、不能稱前時之聞 (助詞,的) 其他三項為代詞 。

      【小題1】翻譯的原則:以直譯為主,能直譯的一律直譯,實在不能直譯的才能意譯。字字落實,每一個詞語都有與之對應的譯文。

      【小題1】文中有時間詞語。三個階段:(1)五歲時,才能初露;(2)十二、三歲才能衰減

      (3)又七年,泯然眾人矣

      【小題1】聯系“天資”和“后天教育“來談即可,注意聯系自己的學習實際。

      《傷仲永》課內閱讀答案 6

      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①世隸耕 隸___________

      ②父異焉 異___________

      ③或以錢幣乞之 或___________

      ④日扳仲永 扳__________

      2、下列各組加粗詞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之:忽啼求之于舅家見之

      B、復:復到舅家 唧唧復唧唧

      C、不:尊君在不不使學

      D、聞:余聞之也久 不能稱前時之聞

      3、翻譯下列文言短句:

      ①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傷仲永》一文有關內容理解錯誤的是( )

      A、方仲永從五歲起表現了超凡的才華,但到十二三歲卻并不突出了,到二十歲左右時才能衰竭,與普通人沒有差別了。

      B、方仲永剛開始做詩時,不僅才思敏捷,反應極快,而且他的'詩在內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賞的地方。

      C、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視人才的,從“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兩句可以看出。

      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兒童最后而成為一個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學”。

      5、本文對人們的教育和啟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附屬,隸屬(2)感到驚異(3)有的人(4)通“攀”,牽,拉

      2、B

      3、①從此,人們指定事物讓他做詩,他立刻就能完成。

      ②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紛紛請他父親去做客。(同縣的人認為這件事很不尋常,紛紛把他父親當賓客對待。)

      4、C

      5、一個人的成功,不能僅憑天資,更重要的是靠后天的學習。(意同即可)

      《傷仲永》課內閱讀答案 7

      文言文閱讀。(2分)

      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 并自為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小題:找出文段中的一個通假字,并注音釋義。(2分)

      ( )通( ) 注音:( ) 釋義:( )

      小題2:解釋詞語(2分)

      ①傳一鄉秀才觀之 ______ ②指物作詩立就 ______

      ③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______④或以錢幣乞之 _____

      小題3:翻譯下列句子(4分)

      ①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②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

      小題4:開頭介紹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2分)

      小題5:聯系全文,說說本文闡述了一個什么道理?(2分)

      參考答案:

      小題:“扳”通“攀”,pān,牽,引

      小題:①觀看,觀賞。②完成。③文采和道理④有人

      小題:略

      小題:表明其家庭絕無詩禮的熏陶。

      小題:人的才能并非一世不變,后天的教育和學習在一個人的成長中是十分重要的。

      小題: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通假字。通假字的`讀音一般都讀通的那個字的音。

      小題:此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即可,有時還要注意詞語的特殊用法。

      小題: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實重點詞語的能力,不能遺漏,同時要與上下文連貫,有時還要補出省略的主語,同時要抓住其中的關鍵字。

      小題: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文章開頭介紹方仲永的身世主要是為了突出方仲永的人物形象的。

      小題:本題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結合文章對方仲永的描寫來分析道理即可。

      《傷仲永》課內閱讀答案 8

      文言文比較閱讀。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乙】司馬光,宋哲宗時宰相,嘗主編《資治通鑒》,為一時之名臣。其幼時患①記憶不若人,眾兄弟既成誦而游息矣,獨閉門不出,俟②能諷誦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遠,乃終身不忘也。”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志④,曰:“書不可不成誦。或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注】①患:擔心。②俟sì:等待。③諷誦:出聲誦讀,抑揚頓挫地誦讀。④ 博聞強志:形容見聞廣博,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1、解釋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思。

      (1) 稍稍賓客其父_______________

      (2)嘗主編《資治通鑒》___________

      (3)及長,遍覽古籍____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用力多者收功遠,乃終身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傷仲永》一文運用了________表現手法,有力地表現了方仲永才能發展變化的三個階段。

      4、試比較仲永與司馬光兩人的不同經歷,并談談你從中獲得的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以賓客之禮相待;(2)曾經;(3)等到……的時候

      2、更努力的.人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這是一生不能忘記的(道理)。

      3、對比。

      4、仲永天資過人,但因其父“不使學”,最終“泯然眾人矣”;司馬遷幼時擔心自己的記憶不如別人,于是勤奮學習,結果“及長,遍覽古籍,博聞強志”。可見,一個人能否成才,天資不是決定因素,后天的學習才是關鍵。

      (意思對即可)

      《傷仲永》課內閱讀答案 9

      古文閱讀

      傷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小題1:解釋下面劃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世隸耕 ( ) (2)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

      (3)不能稱前時之聞( ) (4)泯然眾人( )

      小題2:翻譯下列文言句子。(4分)

      (1)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譯文: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譯文:

      小題3:劃分下列節奏(每句只畫一處)(2分)

      余聞之也久

      賢于材人遠矣

      小題4:方仲永小時候是位“奇才”,長大后卻變成一位平庸無奇的人,其原因是什么?你認為一個人成才需要哪些因素?(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屬于 (2)此 (3)相當。 (4)消失。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了。(2分)

      小題2:(1)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做客,有的人花錢求他題詩。(2分)(2)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帶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2分)

      小題3: 余聞之也∕久(1分)賢于材人∕遠矣(1分)

      小題4:他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沒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因素:本人天資;后天所受教育;自身學習。(答到兩點即可滿分)(3分)

      小題1:

      試題分析:注意古文字詞意義的變化,比如“是”現在是判斷詞,而古文中是“這”。泯然,對才能消失。

      小題2:

      試題分析:第一句,“奇”是意動用法,譯作“感到驚訝”,“賓客”是名詞作動詞,意為“做賓客”,“或”是古今異義字詞,古義為“有的人”。第二句,“利”,是名詞作動詞:有利可圖;“板”能“攀”,“拉”的意思;“環謁”:四處拜訪。

      小題3:

      試題分析:先題解句子的意思,再分析句成分,把句意層次分清楚即可劃分節奏。

      小題4:

      試題分析:結合文中的故事,從“天資與學習”的關系來談,天資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學習尤其重點,知識的更新才能促使才智的發揮。

      《傷仲永》課內閱讀答案 10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1.指出加粗詞在句中的意思。

      (1)父異焉 異__________

      (2)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意__________

      (3)稍稍賓客其父 賓客________

      (4)令作詩 令__________

      2.選文中有一個通假字,______,通______,意思是________。

      3.翻譯句子。

      (1)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泯然眾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異焉邑人奇之皆因仲永本身的異。仲永自身的異行,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仲永的父親不使學的原因是什么?其具體做法又是怎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對感到詫異;(2)內容;(3)把當做賓客;(4)讓

      2.扳;攀;牽引

      3.(1)從此,措定事物讓他作詩.他能立即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2)他的才華已經消失,成為一個普通人了。

      4.一異在五歲時忽啼求書具.二異在不學而能書,三異在不學而能詩,四異在方仲永決不是偶爾能寫首詩,而是指物作詩立就并且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5.仲永的父親不使學是因為利其然也,其作法為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傷仲永》課內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傷仲永》課內閱讀附答案11-23

    《傷仲永》閱讀答案11-11

    傷仲永的閱讀答案09-03

    傷仲永閱讀答案08-31

    傷仲永的閱讀及答案08-31

    關于傷仲永的閱讀答案11-19

    《傷仲永》及《明史》閱讀答案12-04

    王安石《傷仲永》閱讀答案06-20

    《傷仲永》閱讀練習及答案11-0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福利国产精品合集在线看 | 日本在线免费AⅤ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图 | 亚洲五月天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国产精选AV免费 |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区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