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優秀教學方案

    時間:2024-11-01 15:13:33 桃花源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桃花源記優秀教學方案

      【課時布置】 三課時。

    桃花源記優秀教學方案

      第一課時 

      1、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2、掌握本文的重點字詞,能讀懂課文大意。

      3、了解作者陶淵明。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根據課文注釋讀懂課文大意。

      〖教學難點

      理解文言文中的一詞多義、一義多詞、古今異義、省略成分等復雜的語言現象。

      〖教學設想

      通過讀課文,根據書下注釋讀懂課文、同學間互相進行試講的方法,學生基本在指導下自學課文。

      〖教學過程

      一、介紹、了解作者陶淵明

      教師介紹:

      今天咱們來認識中國古代東晉時一位杰出的詩人──陶淵明。他生于東晉后期,經歷了晉宋易代的變化,當時政治黑暗,兵連禍結,民不聊生。他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少年起就經歷了許多政治上的紛擾,出仕到辭官歸隱更是遇到了晉宋易代的變化,他對社會的動亂和官場的丑惡的和不滿的。“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歸隱后,安貧樂道,樂天知命,清高自賞,消極遁世,多寫田園風光,文風清新質樸,恬淡自然,簡潔含蓄而又富有韻味。歷代都有很多人為陶淵明的詩文作注,其人數僅次于杜甫。

      二、解題

      《桃花源記》是《桃花源詩》的小序,詩和序的內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對詩的說明,用客觀記敘的方法,有人物、環境、和故事情節。

      三、朗讀課文

      朗讀要求:

      1、讀得清楚:句讀分明,節奏合理。

      2、讀得流暢:語句流利、音韻鏗鏘、

      四、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并強調局部字詞的讀音

      生字:儼然、阡陌、垂髫、怡然、邑人、郡下、詣、驥、津

      多音字:豁然、衣著、間隔、舍、語、屬 答 還 遂

      通假字:要—邀

      一詞多義:志、尋、遂

      一義多詞:悉、并、具、咸、皆

      古今異義:妻子、無論、交通、絕境、間隔

      五、學生兩人一組,參照書下注釋疏通文意,之后請幾位學生起立說課文大意,老師和其他學生傾聽并糾正他們翻譯得不夠準確的地方

      六、作業

      1、讀課文三遍;

      2、整理課堂上找出的幾種文言文的語言現象,寫在作業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以漁人的行蹤為順序,詳略得當地敘述他的所見所聞的記敘方法。

      2、學習鞏固關于句子成分的省略、古今異義的區別以和一詞多義等古漢語知識。

      3、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社會理想,認識這種社會理想在當時的進步意義和歷史局限性。

      〖教學重點

      1、從分析作者所描繪的桃花源這一社會入手,理解作者這一理想的進步意義和消極意義。

      2、鞏固古漢語知識。

      〖教學難點

      理解桃花源這一社會理想 的實際意義。

      〖教學設想

      用指導自學、學生試講、啟發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集體朗讀課文

      二、逐段分析課文

      分析第一自然段:

      1、朗讀。

      2、說本段的大意,注意幾個地方的準確翻譯:

      ⑴ 武陵人:五陵郡有一個人,二不是指整體

      ⑵ 緣溪行:行,指乘船行

      ⑶ 忘路志遠近:遠近,偏義復詞,實指忘了路多遠

      ⑷ 夾岸數百步:指兩岸數百步之寬,不是指沿河多長。

      ⑸ 甚異之:之,是指桃花林的美景,具體是指文中的句子“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⑹ 窮:走到頭,窮盡

      3、討論明確幾個問題:

      ⑴ 找出交代漁人行蹤的語句:緣溪行—忽逢桃花林—復前行

      ⑵ 本段交代了事件發生的哪些情況?(時間、地點、人物)

      ⑶ 描寫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注:語言簡潔,形象鮮明,是千古名句)

      ⑷ 漁人“欲窮其林”的原因是什么?(“甚異之”)

      ⑸ 總結:桃花林的突然出現和漁人的欲窮其林,使讀者發生了懸念。這是故事情節的開端。

      分析第二自然段:

      第一、以自學為主,學生理解內容,進行試講,教師引導學生弄清以下的語言現象,翻譯本段文字的大意:

      1、句子成分的省略:

      林盡(于)水源,……(小口)若有光。(漁人)便舍船,從口入。(山口)初極狹,……(漁人)復行,……(山口)豁然開朗……其中(人們)往來種作……

      2、一詞多義:

      舍:舍船(舍棄);屋舍(房屋)

      3、古今異義:

      交通:今義指交通運輸,而在文中指交錯相通

      4、然:做形容詞的詞尾,可譯為“…的樣子”

      5、同義詞:

      悉、全、都、并、一齊、都

      第二:討論分析:

      1、這一段寫了幾層意思?

      明確:先寫進入桃花源的過程;再寫初入桃花源的所見所聞。

      2、文中寫初入桃花源 所見所聞,主要寫了哪些事物?

      明確: ⑴ 寫桃花源中的環境:土地、屋舍、良田美池、桑竹、阡陌、雞犬之聲。

      ⑵ 桃花源中的人從事的工作、衣著和神態。

      3、從這些描寫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學生自由發言,明確:

      土地、屋舍、雞犬之類的描寫──和平寧靜,社會安寧

      人們往來種作──人人辛勤勞動

      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豐衣足食,過著豐衣足食的愉快生活

      4、作者寫桃花源的初步見聞,有何意義?

      明確: 與實際生活能形成鮮明的對比:

      實際──桃花源

      人剝削人,人壓迫人──人人勞動,沒有剝削壓迫

      人們生活困苦,謀生艱難──怡然自樂,生活快樂幸福

      戰禍四起,民不聊生──一派優美、寧靜、安寧的景象

      作用:明寫桃花源,暗在諷刺實際,反映了作者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對實際生活的不滿。

      第三、齊讀第一、二段,熟讀成誦。

      學習第三段:

      第一、引導學生弄清成分省略等語言現象和一些詞句的理解。

      1、著重注意幾個省略賓語的句子。

      ⑴ 問(漁人)所從來,便要(漁人)還家

      ⑵ 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村中人)皆嘆惋

      ⑶ 余人各復延(余人)至其家

      ⑷ 辭(村中人而)去

      2、古今異義:妻子(妻子兒女)、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無論(更不必說)

      3、一詞多義:

      乃:乃大驚(就,表前后兩個動詞的連接)、乃不知有漢(竟,表出人意料之外)

    【桃花源記優秀教學方案】相關文章:

    陶淵明《桃花源記》優秀教學設計10-06

    《桃花源記》的教學10-09

    《桃花源記》教學06-07

    桃花源記優秀教案08-28

    《桃花源記》優秀教案06-08

    桃花源記教學構想08-20

    《桃花源記》教學構想09-26

    桃花源記教學建議08-06

    桃花源記教學導入06-21

    陶淵明《桃花源記》教學08-0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一区 | 日本在线A∨视频网 | 香蕉精品偷在线观看 | 婷婷成人亚洲综合国产麻豆 | 午夜男女爽爽爽在线播放 | 欧美亚洲一级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