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桃花源記的課時訓練及答案

    時間:2024-07-02 04:56:27 桃花源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關于課文桃花源記的課時訓練及答案

      1、下面加粗字注音正確的一組是( )

    關于課文桃花源記的課時訓練及答案

      A、便舍船 shè 屋舍 shě 儼然

      B、為外人道 wèi 捕魚為業 wéi

      C、男女衣著 zhuó 便要還家 yào

      D、與外人間隔 jiàn 此中人語云 yǔ

      2、下面句中加粗的副詞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項是( )

      A、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B、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C、問所從來。具答之。

      D、吾與將軍俱不敢問也。

      3、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緣溪行( ) 欲窮其林( ) 便扶向路( ) 欣然規往( )

      4、下面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林盡水源:桃林沒有了,溪水的源頭卻發現了。

      B、后遂無問津者:此后,就再也沒有打聽渡口的人了。

      C、未果,尋病終:沒有結果,因為尋找時病死了。

      D、詣太守,說如此:(漁人)拜見了太守,敘述了他進出桃花源的情況。

      5、寫出出自本文的三個成語: , , 。

      6、對文章第一段景物描寫的作用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A、暗示將會出現“奇境”

      B、為漁人進入桃花源渲染了氣氛

      C、說明桃花林是個好地方

      D、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鋪墊

      7、默寫文中描寫桃花源自然景色的句子。

      答: 。

      8、下面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桃花源記》的作者是唐朝詩人陶淵明。

      B、文章以漁人進出桃源為線索,以時間先后為順序,平鋪直敘。

      C、作者在文中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但這樣的理想社會是不可能存在的。

      D、文章結尾寫南陽劉子驥探訪桃源未果病終是為了暗示桃源是虛構的。

      (一)語段點將: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在文中括號里補出省略的主語。(A、村人 B、漁人)

      2、“悉如外人”中“外人”指 ,“黃發垂髫”指 和 。

      3、比較加粗詞古義和今義的不同。

      阡陌交通

      古義:

      今義:

      妻子邑人

      古義:

      今義:

      來此絕境

      古義:

      今義:

      無論魏晉

      古義:

      今義:

      4、“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一句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B、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C、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D、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5、第一段文字中畫線句描寫了美好的鄉間圖景,請從以下三個方面分別指出“美好”的含義。(不抄寫原文,簡要概括回答)

      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 ;人們生活: 。

      6、下面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了桃花源中熱情好客的風尚。

      B、村人要求漁人不要對“外人”說起這里的情況,是因為他們不愿意讓“外人”來打破桃花源中寧靜安樂的生活。

      C、村人“皆嘆惋”是為漁人費了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他們而嘆惋,為自己住在這里與世隔絕而嘆惋。

      D、村人發現漁人后非常吃驚,是因為在此以前從來沒有“外人”來過。

      (二)遷移過關:

      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雞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謂曰:“此公欲來,能相容否?”對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紗、麻枲(xǐ麻)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故可同處。子果來,勿攜金珠錦繡珍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于人耳。”楊謝而從之。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迫暮,與老人同出。

      ──南宋·康與之《昨夢錄》

      1、區別下列語句中“之”的用法或含義:

      ⑴ 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 )

      ⑵ 與眾共之( )

      ⑶ 楊謝而從之( )

      2、下面加粗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

      3、下面加粗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計口授地:計算

      B、與眾共之:一共

      C、子來或遲:或者

      D、此殊不缺:特殊

      4、在括號中填寫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 )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迫暮,( )與老人同出。

      5、楊氏答應了要定居穴中嗎?由哪句話可看出來?

      答: 。

      6、穴中人為什么不讓楊氏“攜金珠錦繡珍異等物”呢?

      答: 。

      【參考答案】

      1、B

      2、C

      3、順著,沿著 窮盡 走到盡頭 沿著 計劃

      4、D

      5、世外桃源怡然自樂 豁然開朗

      6、C

      7、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由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8、C

      (一)

      1、A B A A

      2、桃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 小孩

      3、交通:交錯相通;各處運輸事業總稱。

      妻子:妻子和兒女;男子的配偶。

      絕境:與人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出路的境地。

      無論:不要說;表條件關系的連詞。

      4、A

      5、優美,富饒 安定,和平 自由,快樂

      6、C

      (二)

      1、區別下列語句中“之”的用法或含義:

      ⑴ 的

      ⑵ 代衣服……之屬

      ⑶ 代穴中人

      2、C

      3、A

      4、穴中人 楊氏

      5、同意。“楊謝而從之。”

      6、因為那些東西會引起人的貪欲,造成分配的不平等,那么這個地方也就不會安居樂業了。

    【課文桃花源記的課時訓練及答案】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復習訓練及答案10-25

    杜甫詩三首課時訓練及答案09-06

    《杜甫詩三首》課時訓練及答案08-03

    《桃花源記》選段閱讀訓練及答案06-27

    桃花源記閱讀訓練題及參考答案07-26

    《桃花源記》節選閱讀訓練及答案3篇10-15

    桃花源記文言文閱讀訓練題目及答案10-21

    《化石吟》課時訓練07-13

    桃花源記課時作業10-09

    桃花源記原文課文06-16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专区 | 日本十八禁免费看污网站 | 亚洲第一区二区视频网 | 亚洲中文字幕男人的天堂喷水 |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 亚洲伦乱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