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初到黃州》的賞析及翻譯

    時間:2024-09-27 09:16:26 蘇軾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蘇軾《初到黃州》的賞析及翻譯

      原文:

    蘇軾《初到黃州》的賞析及翻譯

      初到黃州

      作者:蘇軾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

      初到黃州拼音:

      zì xiào píng shēng wéi kǒu máng ,lǎo lái shì yè zhuǎn huāng táng 。

      zhǎng jiāng rào guō zhī yú měi ,hǎo zhú lián shān jiào sǔn xiāng 。

      zhú kè bú fáng yuán wài zhì ,shī rén lì zuò shuǐ cáo láng 。

      zhī cán wú bǔ sī háo shì ,shàng fèi guān jiā yā jiǔ náng 。

      初到黃州翻譯:

      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為嘴到處奔忙,老來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長江環抱城郭,深知江魚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覺陣陣筍香。貶逐的人,當然不妨員外安置,詩人慣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慚愧的是我勸政事已毫無補益,還要耗費官府岸祿,領取壓酒囊。

      初到黃州字詞解釋:

      ⑴為口忙:語意雙關:既指因言事和寫詩而獲罪,又指為謀生糊口,并呼應下文的“魚美”和“筍香”的口腹之美。

      ⑵郭:外城。

      ⑶逐客:貶謫之人,作者自謂。員外:定額以外的官員,蘇軾所任的檢校官亦屬此列,故稱。

      ⑷水曹郎:隸屬水部的郎官。

      ⑸尚費官家壓酒囊:作者自注:“檢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壓酒囊,壓酒濾糟的布袋。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實物來抵數,叫折支。

      初到黃州背景:

      蘇軾因被御史中丞李定及舒亶、何正臣等人誣陷,于1079年(元豐二年)八月十八日被押赴臺獄勘問(即“烏臺詩案”),歷時一百三十日,十二月二十八日獲釋出獄,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簽書公事,令御史臺差人轉押前去。第二年正月初一離開京師,四日至陳州,二十日至岐亭,二月一日至黃州貶所,寓居定惠院,隨僧蔬食。此詩作于初抵黃州時。

      初到黃州賞析:

      這首詩語言平實清淺,卻深刻揭示出蘇軾初到黃州時復雜矛盾的心情。

      詩以自嘲口吻開頭,此前詩人一直官卑職微,只做過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三州知州,到湖州僅兩月便下御史臺獄,年輕時的抱負均成泡影,只能說為口腹生計而奔忙。“老來”,詩人當時方四十五歲,這個年齡在古人已算不小了,蘇軾作于密州的《江城子》詞中便有“老夫聊發少年狂”之句。“事業轉荒唐”指“烏臺詩案”事,屈沉下僚尚可忍耐,無端的牢獄之災更使他檢點自己的人生態度,“荒唐”二字是對過去的自嘲與否定,卻含有幾分牢騷。面對逆境,蘇軾以平靜、曠達的態度對待之。

      初到黃州,正月剛過,又寄居僧舍,卻因黃州三面為長江環繞而想到可有鮮美的魚吃,因黃州多竹而猶如聞到竹筍的香味,把視覺形象立即轉化為味覺嗅覺形象,表現出詩人對未來生活的憧憬,緊扣“初到”題意,亦表露了詩人善于自得其樂、隨緣自適的人生態度。蘇軾這種“能從黃連中嚼出甜味來”的精神是最應令人欽敬的,這種豁達、樂觀的精神,使他在黃州的五年政治上的低谷時期(政治上不可能有任何作為),卻在創作上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大批著名詞篇均寫于這一時期,蘇軾成了古代文學家中身處逆境而大有作為的典范,蘇軾“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魯迅語)的高尚思想境界成為后人之表率。

      后四句為作者自嘲,頸聯寫以禍為福的寬慰心態,用典自況。“為口”而至此,可以說是人生的大不幸了,詩人卻以苦為樂,以禍為福,在掃興的“員外置”前加了一個“不妨”,在倒霉的“水曹郎”前加了一個“例作”,安之若素,自我調侃。其心胸開闊,個性曠達便躍然紙上。尾聯寫無功受祿的愧怍,質樸自然。身為“員外”,卻沒能為國家出力辦事,而又要白白花費國家的錢銀,實在是慚愧。“壓酒囊”就是工錢,雖然錢不多,可對于一個“無補絲毫事”的人來說,還要費這工資,確實慚愧。 在就表現了詩人的豁達和自得。

      “詩窮而后工”,“只慚”句有幾分無奈,但并不把它作為完全無所作為的理由,政治上不能有所作為,文學上卻可以大有作為。黃州成了蘇軾一生詞與文章創作的頂點,也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這首詩一反古代詩人在遭受打擊時鳴冤叫屈、嘆老嗟卑的慣例,雖自嘲不幸,卻又以超曠的胸襟對待,后世詩作唯有魯迅的一首“運交華蓋”與其相似。

      后世評價:

      1.曾季《艇齋詩話》:東坡《初到黃州》詩云:“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讀此可見黃州專有水竹也。

      2.查慎行《初白庵詩評》卷中:通首似韋左司。

      3.汪師韓《蘇詩選評》卷四:因江而知魚美,見竹而覺筍香,確是初到情景。員外、水曹則新授頭銜也。末句承腹聯說下,亦是初任事之詞。

      4.馮班:此何以似白公?有謂坡公不如谷者,我不信也。此后詩不必工,多故事可用。第六用白公語。

      5.李慶甲《瀛奎律髓匯評》卷四十三引紀昀:東坡詩多傷激切。此雖不免兀傲,而尚不甚礙和平之音。

      個人資料: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自號道人,世稱蘇仙。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間進士。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蘇軾《初到黃州》的賞析及翻譯】相關文章:

    蘇軾《初到黃州》賞析06-12

    蘇軾《初到黃州》閱讀答案09-04

    蘇軾《初到黃州》全文及鑒賞09-08

    西江月·頃在黃州_蘇軾的詞原文賞析及翻譯07-17

    蘇軾《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翻譯及賞析10-19

    蘇軾《西江月·頃在黃州》賞析11-15

    蘇軾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原文翻譯及賞析09-20

    春宵蘇軾翻譯賞析10-19

    蘇軾蝶戀花翻譯及賞析10-05

    蘇軾《浣溪沙》翻譯賞析10-28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欧美精品一级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尤物国产91色综合久久 | 亚洲a无线在线观看国产 |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