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教案

    時間:2025-07-04 10:32:17 水調歌頭 我要投稿

    實用的水調歌頭教案四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調歌頭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水調歌頭教案四篇

    水調歌頭教案 篇1

      1教學目標

      1、 通過“品讀、研讀、賞讀等一系類的活動,把握詩歌意象,進而了解詞中的意境。

      2、聯系作者身世處境,結合詞中的描寫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并學習蘇軾對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2學情分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蘇軾的一首望月懷人之詞,詞人形象的描繪出一幅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藝術境界。詞人深掩內心的郁憤,仕途上的失意悵惘,大醉之后的曠達,對胞弟的無限思念。或隱或現,借助明月這一意象,表現出來,形成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全體學生對本課的閱讀興趣,,然后指出大的探討方向,鼓勵學生相互討論并主動質疑,教師在其中擔導讀、歸納、點評的任務。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

      3重點難點

      1、通過“品讀、研讀、賞讀等一系類的活動把握詩歌意象,進而了解詞中的意境。

      2、聯系作者身世處境,結合詞中的描寫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一,導入

      1,放音樂,王菲翻唱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渲染氣氛,使學生沉浸在詞所創造優美意境中。

      2, 學生齊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感受內容。并請學生描繪詞中畫面。整體把握

      活動2【講授】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二、研讀詞前小序, 思考以下問題。{小組合作交流}

      1,小序中交代了什么信息?

      小序中哪個字最意蘊豐富?讓我們窺見到詞的基本內容。

      學生展示,教師指導

      三。品讀上闋 ,小組交流以下問題。

      1、“我欲乘風歸去”中的“歸”字應該怎么理解。

      2、“寒”字怎樣理解?是指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冷嗎?

      從“我欲 ” 到“又恐 ” 至“何似 ”顯示了此人怎樣的心理變化?

      以上過程中學生展示,教師點撥、指導。

      四、品讀下闋,小組交流以下問題。

      1、對“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句話用藝術化的語言進行擴展再創作,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富有哲理,請你聯系現實,結合事例。寫一段話進行解讀闡釋。

      解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古今中外還有哪些人在他們的作品中流露出和蘇軾一樣的心境呢。

      以上過程中學生展示,教師點撥、指導。

      五、賞讀全詞、把握全作者感情脈絡,小結全詞

      詞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變化?請用四個詞語依次描述。

      苦悶——矛盾——豁達——祝愿

      這首望月懷人之詞。形象的描繪出一幅皓月當空、孤高曠遠的`藝術境界。蘇軾官場的失意悵惘,深藏內心的郁憤,大醉之后的曠達、對胞弟的無限思念,或隱或現。既有理趣,又有情趣,讀來耐人尋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闊大,情懷樂觀而曠達,對明月的向往之情,對人間的眷戀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語言,至今還能給我們以健康的美學享受。所謂“余詞盡廢”這是一點也不過分的。

      活動3【作業】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六,布置作業

      把《水調歌頭》改成一篇文章。

      要求:結合詞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恰當的敘述,生動的描繪,很好的融入作者或顯或隱的情感。

    水調歌頭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知識與技能:了解有關詞的文學常識,理解詞句的含義,背誦全文。

      2、過程與方法:讀——悟——賞。

      3、情感與價值觀:理解詞人超然達觀的思想,及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語句,了解詞意,體會思想感情。

      2、品味精妙的'詩歌語言。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說話訓練

      2、欣賞音樂《但愿人長久》

      3、介紹有關詞的知識

      4、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朗誦全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注意畫出你認為比較重要的詞語,或不太熟悉的詞語。

      2、指名朗讀,齊讀。

      3、本詞的上片和下片都寫了什么?又有什么不同?

      三、品析詞句,感悟主題

      1、找出你最感興趣的詞句讀一讀,并說一說其中所蘊涵的感情。(你最喜歡文中哪些語句,為什么?你感觸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為什么?最能激發你聯想的句子是哪一句?)

      2、思考:作者詠誦的僅僅是天上的明月嗎?

      四、表情朗誦

      1、體會語氣、語調,背誦。

      2、分組比賽。

      五、拓展訓練

      積累有關“詠月”的古詩名句。

      六、小結

      由學生小結學到什么,悟到什么,教師補充。

      七、布置作業

      寫一篇詩詞鑒賞。談談自己的理解,能寫多少算多少。

      附: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

      蘇軾

      上片

      借明月 自喻清高

      下片 用圓月 襯托離別

    水調歌頭教案 篇3

      導入: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歐陽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

      有關常識:

      詞,詩歌的一種,起源于南北朝,成于唐,盛于宋。詞有很多別稱,如“長短句”、“詩余”、“曲子詞”、“曲詞”、“樂章”、“歌詞”等。詞按字數的多少可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字至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三大類。按詞的段落的多少又分成:全詞只有一段的叫“單詞”,二段的叫“雙調”,三段的叫“三疊”,四段的叫“四疊”。詞的段落叫“闋”或“片”,從上片到下片講究銜接貫穿,意思前后相承,叫“過片”。下片的首句句式不同的叫“換頭”或“過變”。依照已有的詞調寫的叫“填詞”或“依聲填詞”,自己譜曲自己寫詞的叫“自度曲”,《揚州慢》屬后一類。詞常見有“令”、“引”、“近”、“慢”的分別,“令”即小令,“引”是正歌之前引歌,“近”又稱“近拍”,相當于“引”,“慢”是慢曲子的省稱,指節拍較慢,聲調延長。慢詞的字數較令、引、近的詞字數要多些。宋代詞風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主要詞人有柳永、周邦彥、李清照、姜夔等,他們認為“詞為艷科”、“詩莊而詞媚”,多寫情愁別緒、個人遭遇,特別講究音律格律,風格清麗婉媚。豪放派以蘇、辛為代表,主張“以詩為詞”、“無言不可入,無事不可言”,不肯損害意思以遷就音律,“故為豪放不羈之語”,格調高昂、取材廣泛。

      朗讀全詞,疏通文字。

      1、念奴嬌:詞牌名。后人還以《大江東去》、《大江東》、《酹江月》作為《念奴嬌》的代名。

      2、小喬:吳國喬玄有兩個女兒,都美貌出眾,人稱“二喬”。“大喬”嫁給孫權的哥哥孫策, “小 喬”嫁給周瑜。唐代詩人杜牧有“銅雀春深鎖二喬”的詩句,指曹操筑銅雀臺,打算滅吳后將“二喬”擄為己有的典故。

      3、檣櫓:檣是船上的桅桿,櫓是搖船的工具。這里是以局部代全體的借代修辭方法,用檣櫓代全部戰船,再引申整個水軍。有的本子作“強虜”,那就直指曹操的軍隊了;灰飛煙滅:被焚燒成灰和煙飛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軍隊遭火攻后的慘敗。

      討論分析課文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曾與父蘇洵、弟蘇轍進京,并與蘇轍同科進士及第,父子三人文名大震,號稱“三蘇”。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出任杭州等處地方官。又因作詩得罪朝廷,被捕入獄,構成文字獄“烏臺詩案”,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舊黨當權,召還為翰林學士;新黨再度秉政后,又貶惠州,遠徙瓊州,后死于常州。

      蘇軾的詞意境和風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詞不糾纏于男女之情,也不喜歡寫那些春愁秋恨的濫調,一掃晚唐五代以來文人詞的柔靡纖細的氣息,創造出高遠清新的意境和豪邁奔放的風格。

      蘇軾的詞強烈地反映著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觀的矛盾。他政治上長期失意,一生經歷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樂觀豪邁的精神,不時發出健旺爽朗的笑聲;另一方面作者在達觀瀟灑的風度里潛伏著一種濃厚的,逃避現實追求解脫的老莊思想,用來寄托自己對政治現實不滿的心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謫居黃州游赤壁時寫的。這時作者47歲,自覺功名事業還沒有成就,就借懷古以抒發自己的懷抱。

      聽讀課文的錄音。

      講讀上片。

      1、正面描寫赤壁景色的有哪些句子?

      六、七、八句。

      2、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描寫了赤壁怎樣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辭?從幾個角度?基調怎樣?

    字詞



    特點



    角度



    修辭



    基調





    險怪





    夸張



    豪邁奔放



    穿



    高峭





    洶涌





    比擬





    水石相擊





    狂瀾奔騰





    比喻





    水色純白





      3、赤壁之景的描寫有什么作用?

      姿態、聲音、色彩,無不逼真,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并暗寫赤壁之戰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豪杰們的雄姿,表現了作者的豪邁奮發。

      4、一、二、三句歷來被人們稱道,有誰說說它的好處在哪里?

      詞一開篇就境界開闊,氣象恢宏,大江東去,淘空一切,“浪”怎能沖洗千古風流人物呢?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無數杰出人物在詩人的視野里都如滾滾長江水一去不復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歲月的無情,產生對歷史和人生的思索。

      5、四、五句寫赤壁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人道是”三字用得極巧,點明此處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戰的所在地詩人只是借此抒發感情,并不想做考據家。

      6、上闕末句有何作用?

      承上啟下。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俊杰之土。三國時期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關云長過五關斬六將,猛張飛一聲斷喝長板陂上,俊呂布方天畫戟無人能敵,諸葛亮運籌帷幄世所難當。在諸多英雄中,作者選擇了誰作為詠誦的對象?

      7、學生齊讀上片,體會景中之情,總結內容。

      描寫赤壁景象,引起對古代英雄的緬懷,充溢著對建功立業的渴望。

      講讀下片。

      1、閱讀下片前六句,討論刻畫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基調怎樣?作者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怎樣?

      描寫了周瑜雄姿英發風流俊雅的英雄形象。“小喬初嫁”美人襯英雄,寫盡俊偉風姿。據史書記載,喬玄把自己美麗的次女嫁給周瑜,不久吳主孫權又拜周瑜為大都督,這時周瑜才二十四歲。突出地表現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業的形象。“羽扇綸巾”,描寫周瑜手握羽扇,頭戴綸巾,從容閑雅,一派儒將風度。“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以曹操水軍的慘敗襯托周瑜指揮若定蔑視強敵的氣概。

      “故國神游”,道出了對英雄時代、英雄人物的向往。這種向往在兩鬢斑白功業無成的現實面前變得可笑。“多情應笑我”是倒裝句,須解作:應笑我多情。

    項目



    周瑜



    蘇軾



    年齡



    24歲



    47歲



    婚姻



    幸福美滿



    屢遭不幸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華發



    職位



    東吳都督



    團練副使



    際遇



    功成名就



    功業未就



    基調



    感奮



    感傷



      2、怎樣理解這一矛盾(感奮與感傷)?

      詞表現了蘇軾復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等經世濟時的人物,渴望建功立業;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著對人生的虛無態度。

      本首詞是詞人經歷了烏臺詩案,幾乎被殺,幾經周折被貶黃州,“魂飛湯火命如雞”,經過這樣的憂患被貶到黃州來,他內心有他的憂患和悲慨,蘇軾的感傷是由于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但是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之情,他把這種悲慨融合在開闊博大的景色之中,而且融合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之中,“奮”壓倒了“傷”。本首詞主要表達了詞人悲慨之中的曠達和豪放。對周瑜的追述表現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實,感情基調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3、作者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卻短暫,于是有人嘆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時行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人借酒消愁,“與爾同消萬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場游戲一場夢”。那么,蘇軾又是如何對待的`呢?)

      “人生如夢”,英雄人物,豐功偉績,全都是過眼煙云,稍縱即逝,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著?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現出一種超脫與曠達。

      4、朗讀下片,總結。

      下片第一層寫周瑜形象,第二層抒發對身世的感嘆,詠史、抒情自然結合。

      比較閱讀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歸結這兩首詞的共同特征,即豪放詞的特征。

    角度



    特點



    思想



    積極、樂觀



    意境



    高遠、壯闊



    風格



    奔放、灑脫



      附錄:歷代評論家對本首詞的評價和相關資料:

      大藝術家即便錯,也會錯出些魅力來。

      蘇東坡以自己的精神力量給黃州自然景物注入了意味,而正是這種意味,使無生命的自然形式變成美。因此不妨說蘇東坡不僅是黃州自然美的發現者,而且也是黃州自然美的確定者構建者。 《蘇東坡突圍》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引導千古杰作前奏已經奏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誕生。 《蘇東坡突圍》

      一個人是要在憂患艱危之中,才能看到他的感情品格操守的。 【加拿大】葉嘉瑩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李煜《烏夜啼》(只有悲哀沒有反省和超脫)

      舉杯邀明月,對影三人。 李白(是寂寞悲哀之中的飛揚)

      水調歌頭蘇軾

      導入新課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樣的,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我們來看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菬溪漁隱業話集》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水調歌頭是詞牌名。此詞是蘇軾41歲時所作,當時蘇軾與其弟蘇轍已經六七年不見了,他們之間一直是手足情深。

      1、 小序,有何作用?

      詞前小序,述作詞緣由(懷念子由)。

      2、 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

      (提示:中國古代的詩詞,大都先寫景,后抒情,我們來看看這首詞是否也具有此特點。)

      上闋----望月(寫景)

      下闋----懷人(抒情)

      3、 上闋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

      實景:明月、酒、青天、風、清影

      虛景:宮闕(瓊樓玉宇)

      4、描寫虛景運用了什么方法?想象中的月宮生活是怎樣的?

      想象。月宮生活幸福美滿,不知“今夕是何年”,沒有煩惱,想要“乘風歸去”,美妙圣潔,“瓊樓玉宇”,然而高而寒冷。

      5、上闋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上天,是作者對理想的追求、失意的苦悶,是超塵出世的消極思想的反映;下地,是作者對人間生活的留戀和熱愛,是超然達觀思想的反映。所以,上闋是作者“遁世”與“入世”思想的矛盾,但入世思想戰勝了遁世思想。

      (1)、 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詞句上?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2)、“懷子由” 體現在詞中哪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寫出了什么?

      月“轉”“低”表示夜深,“無眠”表示離情正濃。

      主題:

      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水調歌頭教案 篇4

      一、教學重點:

      1、背誦這首詞。

      2、聯想力和想象力的訓練。

      二、教學難點:

      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及其曠達胸襟在詞中的體現。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騷客以中秋月亮為題材來吟詩賦詞,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等。同樣的,蘇東坡也以中秋月亮為題材,寫下了這首千古絕調。我們來看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菬溪漁隱叢話集》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2、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

      主要是讓學生看,教師點拔一下重點即可。

      (二)預習檢查。

      1、給紅色的字注音。

      宮闕(què)玉宇(yǔ)

      朱閣(gé)綺戶(qǐ)

      無眠(mián)嬋娟(chán juān)

      2、范讀。

      3、學生齊讀。

      (三)朗讀訓練。

      下面讓我們進入“朗讀訓練”部分,通過聽、看朗讀,全心身地感受這首詞的優美之處。

      1、播放“配樂朗讀”一遍。

      2、學生齊讀。

      (四)詩詞賞析。

      1、根據注解,疏通文句。

      請大家看屏幕,并對照課本的注解,弄清這首詞的字面意思。

      (1)歸去:回到天上去。

      (2)瓊樓玉宇:美玉做成的樓宇,這是想象的仙宮。

      (3)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

      (4)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月兒轉過朱紅色的閣子,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不能安眠的人(指作者)。

      (5)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兒)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分離時圓呢?何事,為什么。

      (6)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這兩句是對子由說的。嬋娟,即嫦娥,這里指月光。

      2、詞的上下兩闋主要寫什么?兩者的聯系何在?

      提示:中國古代的詩詞,大都先寫景,后抒情,我們來看看這首詞是否也具有此特點。

      (1)上闋主要寫什么?寫了什么景?

      明確:上片望月,既懷逸興。開頭四句接連問月問年,起得奇逸。蘇軾自已也設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風歸去”之想。但天上、人間,幻想、現實,兩方面同時吸引著他。相比之下,他還是立足現實,覺得有兄弟親朋的人間生活來得溫暖親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絕的人生境界勝似廣寒清虛的天上宮闕。雖在塵凡而胸懷曠達,一片光明。

      板書:上闋————望月(寫景)

      (2)下闋呢?抒發了什么感情?

      明確:下片懷人。人生并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已有六年不見了。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無須傷感。終于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親人之間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

      板書:下闋————懷人(抒情)

      (3)上、下兩者的聯系何在?

      明確:這首詞上片寫景,執著人生,下片抒情,善處人生,上下片內容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并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不假雕琢,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

      板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詞句上?

      明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4、哪些地方用到了聯想和想象?

      板書:聯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明確:聯想和想象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之一,下面,讓我們通過訓練來加深對它們的理解。

      (五)能力訓練。

      1、在這首詞里面,作者大膽地運用了聯想和想象的手法,在討論之前,先了解何為聯想和想象。

      (1)講解“聯想”的定義。

      (2)放映“明星”和“街燈”圖。

      提問:我們在初一時學習過《天上的街市》這首詩歌,詩人郭沫若從“街燈”聯想到“明星”,他們兩者有何相似點?

      明確:明亮。

      (3)講解“想象”的定義。

      (4)放映"天河現水牛”和”牛郎織女”圖。

      提問:人們由“天河現水牛”圖藝術地創造出“牛郎織女”圖以及由此聯系到的牛郎織女的故事,這中間是通過什么來實現的?它有什么樣的特點?

      明確:通過想象來實現。它的特點是:由此及彼。

      2、現在,老師已經把要重點掌握的內容化成了兩道思考題,同學們互相討論,等會兒老師請同學們回答。

      放映思考題。

      (1)看了圖一,你聯想到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珍珠、瑪瑙、魚目、地球、圓月、各種球類等等...

      (2)看圖二,發揮你的想象力。(學生自由回答)

      明確:猴子撈月亮、孫悟空——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天空——我們的“神舟五號”飛船在遨游太空、宇宙——神秘的外星人等等。

      (3)總結:想象力是人類創造發明的源泉,近幾年來,高考作文都呈現出這樣一個趨向: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力,寫自己之所想。如:1999年的《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和20xx年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無不要求學生大膽地展開想象。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同樣地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六)音樂欣賞。

      聯想力和想象力是我們這節課的重點之一,另一個重點便是背誦這首詞,讓我們通過“音樂欣賞“來加強記憶。

      1、播放鄧麗君的MTV“但愿人長久”。

      2、第二次播放,讓學生輕聲跟唱。(提醒:歌詞的“何事長向別時圓“有別于課本的“何事偏向別時圓”是因為采用了不同版本的緣故。)

      (七)歸納小結。(板書)

      上闋————望月(寫景)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闋————懷人(抒情)

      聯想:明月(月圓)——>團圓(人圓)

      想象:明月——>宮闕——>瓊樓玉宇

      主題:這首詞表達了詩人的曠達胸襟和對親人的懷念。

      (八)作業布置。

      1、背誦這首詞。

      2、小作文:根據下文的開頭,發揮聯想和想象,續寫文章。

      “中秋的夜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調歌頭教案】相關文章:

    水調歌頭教案09-05

    水調歌頭教案07-28

    《水調歌頭》經典教案08-05

    水調歌頭的教案09-13

    水調歌頭教案精選10-05

    《水調歌頭》教案07-18

    水調歌頭教案07-28

    《水調歌頭》精品教案07-21

    關于水調歌頭的教案08-27

    蘇軾《水調歌頭》教案08-0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一线久久 | 中文字幕乱老妇女网站 | 午夜福到在线a国产4视频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顶级 | 亚洲资源在线播放站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