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端午節(jié)的詩句

    時(shí)間:2025-04-13 08:40:19 曉映 詩句 我要投稿

    有關(guān)贊美端午節(jié)的詩句210句

      在生活、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jīng)典的詩句吧,詩句是組成詩詞的句子。那什么樣的詩句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guān)贊美端午節(jié)的詩句210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guān)贊美端午節(jié)的詩句210句

      1、條脫閑揎系五絲。——李清照《端午》

      2、便當(dāng)裹米粣,爛醉作端午。——陸游《春晚嘆》

      3、玉臺金盞對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4、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guān)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5、入袂輕風(fēng)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蘇軾《浣溪沙》

      6、小團(tuán)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張耒《端午》

      7、宜歡聚。綺筵歌舞。歲歲酬端午。——張孝祥《點(diǎn)絳唇》

      8、好酒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蘇軾《少年游》

      9、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biāo)。——文天祥《端午感興》

      10、端午臨中夏,時(shí)清人復(fù)長。——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11、粽團(tuán)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gè)人人。——秦觀《端午》

      12、四時(shí)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3、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許及之《賀新郎》

      14、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鬣。佳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

      15、香蒲角黍,對暑悄無言,梅雨細(xì),麥風(fēng)輕,悵望空垂淚。——楊無咎《驀山溪》

      16、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xì)葛含風(fēng)軟,香羅疊雪輕。——杜甫《端午日賜衣》

      17、文字間金釵,消盡晚天微暑。無雨。無雨。不比尋常端午。——陳三聘《如夢令》

      18、天氣潤羅衣,病起卻忺微暑。休雨。休雨。明日榴花端午。——范成大《如夢令》

      19、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張榘《念奴嬌》

      20、重午佳辰獨(dú)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李之儀《南鄉(xiāng)子》

      21、有意莊嚴(yán)端午,不應(yīng)忘卻重陽。菖蒲九葉,金英滿把,同泛瑤觴。——朱翌《朝中措》

      22、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fēng)清暑。兒女紛紛夸結(jié)束,新樣釵符艾虎。——劉克莊《賀新郎》

      23、逢佳節(jié),粼粼波上,百舟爭渡。奸當(dāng)?shù)溃{言布;遭放逐,悲難訴。——王充《滿江紅》

      24、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shí)。——陸游《楚城》

      25、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jié)。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張榘《念奴嬌》

      26、梅夏暗絲雨,春秋扇浪風(fēng)。香蘆結(jié)黍趁天中。五日凄涼千古、與誰同?——萬俟詠《南歌子》

      27、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biāo)懸處捷爭先。歸來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葉鮮。——錢琦《竹枝詞》

      28、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

      29、我游南賓春暮時(shí),蜀船曾系掛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陸游《三峽歌》

      30、好是佳旦稱觴,班衣拜舞,有鹓雛相對。后院嬋娟?duì)巹窬疲宋绮式z雙緊。——王邁《念奴嬌》

      31、楊桴擊節(jié)雷闐闐,亂流齊進(jìn)聲轟然。蛟龍得雨鬊鬣動,螮蝀飲汀形影聯(lián)。——劉禹錫《競渡曲》

      32、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劉禹錫《競渡曲》

      33、斗輕橈,斗輕橈,雪中花卷棹聲搖。天與玻璃三萬頃,盡叫看得幾吳舫。——黃公紹《瀟湘神》

      34、側(cè)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賈誼《吊屈原賦》

      35、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jīng)》。

      36、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qū)邪。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許文通《端陽采擷》

      37、魚腹魂銷,龍舟叫徹,不了湖亭張戲。滿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風(fēng)細(xì)細(xì)。——劉辰翁《齊天樂》

      38、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張耒《和端午》

      39、艾虎釵頭,菖蒲酒里,舊約渾無據(jù)。輕衫如霧,玉肌似削,人在畫樓深處。——周紫芝《永遇樂》

      40、稽古堂前,恰見四番端午又來江上,聽鳴鼉急鼓。棹歌才發(fā),漠漠一川煙雨。——郭應(yīng)祥《傳言玉女》

      41、萱草榴花,畫堂永書風(fēng)清暑。麝團(tuán)菰黍。助泛菖蒲醑。兵辟神符,命續(xù)同心縷。——張孝祥《點(diǎn)絳唇》

      42、便收拾銀瓶,當(dāng)壚人去,春歇旗亭。淵明權(quán)停種秫,遍人間,暫學(xué)屈原醒。——羅志仁《木蘭花慢》

      43、獨(dú)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44、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shí)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dú)W陽修《漁家傲》

      45、屈原何傷悲,生離情獨(dú)哀。知命雖無憂,倉卒意低回。嘆氣從中發(fā),灑淚隨襟頹。——潘尼《送盧弋陽景宣詩》

      46、石榴一樹浸溪紅。零落小橋東。五日凄涼心事,山雨打船篷。諳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姜夔《訴衷情》

      47、嘆家亡國破,汨羅歸處。志潔行廉爭日月,辭微文約傳千古。子沉江,鶴駕淚淫淫,何其苦。——王充《滿江紅》

      48、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蘇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49、門艾釵符關(guān)何事,付與癡兒呆女。耳不聽、湖邊鼉鼓。獨(dú)炷爐香熏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許及之《賀新郎》

      50、曉陰無賴似窮秋。——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5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古風(fēng)二首》。

      5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53、空山梵唄靜,水月影俱沉。——納蘭性德《水調(diào)歌頭·題西山秋爽圖》。

      54、三千年事殘鴉外,無言倦憑秋樹。——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

      55、鏡水夜來秋月,如雪。——溫庭筠《荷葉杯·鏡水夜來秋月》。

      56、秋天一夜靜無云,斷續(xù)鴻聲到曉聞。——張仲素《秋閨思二首》。

      57、醉眠小塢黃茅店,夢倚高城赤葉樓。——蘇庠《鷓鴣天·楓落河梁野水秋》。

      58、夢里分明見關(guān)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張仲素《秋閨思二首》。

      59、徙倚望滄海,天凈水明霞。——葉夢得《水調(diào)歌頭·秋色漸將晚》。

      60、內(nèi)顧覺今是,追嘆何時(shí)平。——張九齡《秋晚登樓望南江入始興郡路》。

      61、筍柱秋千游女并。——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62、暗憶歡期真似夢,夢也須留。——納蘭性德《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63、春去秋來也,愁心似醉醺。——?dú)W陽炯《巫山一段云·春去秋來也》。

      64、回廊遠(yuǎn)砌生秋草,夢魂千里青門道。——馮延巳《菩薩蠻·回廊遠(yuǎn)砌生秋草》。

      65、秋曉上蓮峰,高躡倚天青壁。——陸游《好事近·秋曉上蓮峰》。

      66、寒花疏寂歷,幽泉微斷續(xù)。——柳宗元《秋曉行南谷經(jīng)荒村》。

      67、明月照相思,也得姮娥念我癡。——高鶚《南鄉(xiāng)子·戊申秋雋喜晤故人》。

      68、三眠未歇,乍到秋時(shí)節(jié)。——納蘭性德《淡黃柳·詠柳》。

      69、秋千外,芳草連天,誰遣風(fēng)沙暗南浦。——劉辰翁《蘭陵王·丙子送春》。

      70、別離滋味濃于酒。——張耒《秋蕊香·簾幕疏疏風(fēng)透》。

      71、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李白《白馬篇》。

      72、病翼驚秋,枯形閱世,消得斜陽幾度。——王沂孫《齊天樂·蟬》。

      73、此情不及墻東柳。——張耒《秋蕊香·簾幕疏疏風(fēng)透》。

      74、十二玉闌干,風(fēng)動燈明滅。——夏完淳《卜算子·秋色到空閨》。

      75、收燈庭院遲遲月,落索秋千翦翦風(fēng)。——楊慎《鷓鴣天·元宵后獨(dú)酌》。

      76、愁與西風(fēng)應(yīng)有約,年年同赴清秋。——史達(dá)祖《臨江仙·閨思》。

      77、荻花秋,瀟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畫。——李珣《漁歌子·荻花秋》。

      78、張翰江東去,正值秋風(fēng)時(shí)。——李白《送張舍人之江東》。

      79、泛樓船兮濟(jì)汾河,橫中流兮揚(yáng)素波。——劉徹《秋風(fēng)辭》。

      80、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蘇軾《行香子·秋與》。

      81、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潘希白《大有·九日》。

      82、唯有舊家秋娘,聲價(jià)如故。——周邦彥《瑞龍吟·大石春景》。

      83、風(fēng)泛須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宮里。——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84、棣華倘不接,甘與秋草同。——李白《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85、秋到長門秋草黃。——薛昭蘊(yùn)《小重山·秋到長門秋草黃》。

      86、辭君向天姥,拂石臥秋霜。——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87、花謝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來也?——張鳴善《普天樂·詠世》。

      88、京洛風(fēng)流絕代人。——姜夔《鷓鴣天·己酉之秋苕溪記所見》。

      89、看蓬門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細(xì)雨,夜夜孤燈。——鄭板橋《沁園春·恨》。

      90、山色遙連秦樹晚,砧聲近報(bào)漢宮秋。——韓翃《同題仙游觀》。

      91、掃卻石邊云,醉踏松根月。——吳西逸《清江引·秋居》。

      92、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李白《九日》。

      93、山黛遠(yuǎn),月波長,暮云秋影蘸瀟湘。——蔡松年《鷓鴣天·賞荷》。

      94、春來秋去相思在,秋去春來信息稀。——魚玄機(jī)《閨怨》。

      95、我閉南樓看道書,幽簾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96、征鴻過盡秋容謝。——石孝友《青玉案·征鴻過盡秋容謝》。

      97、鳳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98、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蘇軾《念奴嬌·中秋》。

      99、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搖落故園秋。——陸游《秋思》。

      100、黃河水繞漢宮墻,河上秋風(fēng)雁幾行。——李夢陽《秋望》。

      101、漁人相見不相問,長笛一聲歸島門。——譚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102、砧聲送風(fēng)急,蟠蟀思高秋。——米芾《水調(diào)歌頭·中秋》。

      103、孤花片葉,斷送清秋節(jié)。——納蘭性德《清平樂·孤花片葉》。

      104、算功名何許,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納蘭性德《風(fēng)流子·秋郊即事》。

      105、辭柯霜葉,飛來就我題紅。——朱庭玉《天凈沙·秋》。

      106、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杜甫《客夜》。

      107、天秋日正中,水碧無塵埃。——柳宗元《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

      108、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李白《淥水曲》。

      109、問籬邊黃菊,知為誰開。——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110、拂拭腰間,吹毛劍在,不斬樓蘭心不平。——劉過《沁園春·張路分秋閱》。

      111、憑闌久,金波漸轉(zhuǎn),白露點(diǎn)蒼苔。——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

      112、愿學(xué)秋胡婦,貞心比古松。——李白《湖邊采蓮婦》。

      113、襄陽古道灞陵橋,詩興與秋高。——完顏璹《朝中措·襄陽古道灞陵橋》。

      114、可恨良辰天不與。——晏幾道《蝶戀花·笑艷秋蓮生綠浦》。

      115、自有多情處,明月掛南樓。——米芾《水調(diào)歌頭·中秋》。

      116、一點(diǎn)烽傳散關(guān)信,兩行雁帶杜陵秋。——陸游《秋晚登城北樓》。

      117、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朱庭玉《天凈沙·秋》。

      118、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shí)往事愁腸。——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

      119、大都秋雁少,只是夜猿多。——高適《送鄭侍御謫閩中》。

      120、古戍三秋雁,高臺萬木風(fēng)。——屈大均《魯連臺》。

      121、幅巾藜杖北城頭,卷地西風(fēng)滿眼愁。——陸游《秋晚登城北樓》。

      122、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白居易《微雨夜行》。

      123、喜靜看、匹練秋光,倒瀉半湖明月。——張炎《疏影·詠荷葉》。

      124、竹憐新雨后,山愛夕陽時(shí)。——錢起《谷口書齋寄楊補(bǔ)闕》。

      125、獨(dú)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湯顯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126、竹竿有甘苦,我愛抱苦節(jié)。——孟郊《苦寒吟》。

      127、擢擢當(dāng)軒竹,青青重歲寒。——呂太一《詠院中叢竹》。

      128、歡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風(fēng)。——吳文英《風(fēng)入松·麓翁園堂宴客》。

      129、夜深風(fēng)竹敲秋韻。——?dú)W陽修《玉樓春·別后不知君遠(yuǎn)近》。

      130、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鄭燮《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131、斟殘玉瀣行穿竹,卷罷黃庭臥看山。——陸游《鷓鴣天·家住蒼煙落照間》。

      132、莫將畫竹論難易,剛道繁難簡更難。——李東陽《柯敬仲墨竹》。

      133、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yáng)州。——杜牧《題揚(yáng)州禪智寺》。

      134、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135、野店垂楊步,荒祠苦竹叢。——范成大《寒食郊行書事》。

      136、歸來三徑重掃,松竹本吾家。——葉夢得《水調(diào)歌頭·秋色漸將晚》。

      137、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吳均《山中雜詩》。

      138、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鄭燮《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139、澗影見松竹,潭香聞芰荷。——孟浩然《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

      140、林?jǐn)嗌矫髦耠[墻。——蘇軾《鷓鴣天·林?jǐn)嗌矫髦耠[墻》。

      141、不效艾符趨習(xí)俗,但祈蒲酒話升平。——殷堯藩《端午日》。

      142、四時(shí)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43、粽團(tuán)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gè)人人。——秦觀失調(diào)名《端午》詞斷句。

      144、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biāo)。——文天祥《端午感興》。

      145、重午佳辰獨(dú)掩門。——李之儀《南鄉(xiāng)子端午》。

      146、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陸游《乙卯重五詩》。

      147、明詔始端午,初筵當(dāng)履霜。——儲光羲《大酺得長字韻時(shí)任安宜尉》。

      148、頒賜三宮端午節(jié),金絲纏扇繡紅紗。——張昱《宮中詞二十一首·其三》。

      149、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邊貢《午日觀競渡》。

      150、重五休言升最緊。縱有碧油,到了輸堂印。——蘇軾《蘇幕遮·詠選仙圖》。

      151、粽團(tuán)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gè)人人。——秦觀《端午》。

      152、菖蒲酒美清尊共。——?dú)W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153、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jié)序匆匆。——陳與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154、誰家兒共女,慶端陽。——舒頔《小重山端午》。

      155、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鬣。佳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

      156、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xì)葛含風(fēng)軟,香羅疊雪輕。——杜甫《端午日賜衣》。

      157、文字間金釵,消盡晚天微暑。無雨。無雨。不比尋常端午。——陳三聘《如夢令》。

      158、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京都元夕》。

      159、莫唱江南古調(diào),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吳文英《澡蘭香淮安重午》。

      160、團(tuán)粽明朝便無味,菖蒲今日麼生香。——楊萬里《端午獨(dú)酌》。

      161、薄袖欺寒?竹暮。——劉鎮(zhèn)《玉樓春·東山探梅》。

      162、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白居易。

      163、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164、亂蟬衰草小池塘。——蘇軾。

      165、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李賀。

      166、日暮九疑何處?認(rèn)舜祠叢竹。——文廷式。

      167、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

      168、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陳陶《長竹》。

      169、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杇株。——陶淵明。

      170、客中常有八珍嘗,那及山家野筍香。——吳昌碩《詠竹》。

      171、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姜夔。

      172、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

      173、煙蘿翠竹,欠羅袖、為倚天寒日暮。——吳文英。

      174、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杜甫。

      175、歷冰霜、不變好風(fēng)姿,溫如玉。——陸容《滿江紅·詠竹》。

      176、五兩如竹林,何處相尋博。——釋寶月。

      177、新荷跳雨淚珠傾。——周邦彥《浣沙溪·翠葆參差竹徑成》。

      178、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黃庭堅(jiān)《念奴嬌·斷虹霽雨》。

      17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鄭板橋《竹石》。

      180、擢擢當(dāng)軒竹,青青重歲寒。——呂太一。

      181、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李白。

      182、翻空白鳥時(shí)時(shí)見,照水紅蕖細(xì)細(xì)香。——蘇軾。

      183、想翠竹、碧梧風(fēng)采,舊游何處。——張寧。

      18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

      185、詩絳彩嬌春,蒼筠靜鎖,掩映夭姿凝露。——曹勛《夾竹桃花·詠題》。

      186、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李嶠《風(fēng)》。

      187、憑欄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周邦彥《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188、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曹組《卜算子·蘭》。

      189、瀟湘一夜雨,滴碎客中心。——憨山德清《詠竹五首》。

      190、聞?wù)f東風(fēng)亦多情,被竹外、香留住。——史達(dá)祖《留春令·詠梅花》。

      19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192、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diǎn)點(diǎn)寄相思。——劉禹錫《瀟湘神·斑竹枝》。

      193、秋天的美是成熟的,不像春那么羞澀,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內(nèi)向。

      194、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沙落日孤城閉。

      195、玉人垂釣理纖鉤。月明池閣夜來秋。——吳文英《浣溪沙·秋情》。

      196、小溪清水平如鏡,一葉飛來浪細(xì)生。——徐璣《秋行》。

      197、秋色漸將晚,霜信報(bào)黃花。——葉夢得《水調(diào)歌頭·秋色漸將晚》。

      198、春花秋月何時(shí)了,往事知多少。

      199、萋萋芳草小樓西,云壓雁聲低。——劉基《眼兒媚·秋思》。

      200、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杜牧《長安秋望》。

      20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20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203、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李白《折荷有贈》。

      204、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蘇轍《水調(diào)歌頭·徐州中秋》。

      205、青天蜀道難,紅葉吳江冷。——張可久《普天樂·秋懷》。

      206、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diǎn)芭蕉一點(diǎn)愁,三更歸夢三更后。

      207、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208、玉露金風(fēng)報(bào)素秋,穿針樓上獨(dú)含愁。——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209、翻空白鳥時(shí)時(shí)見,照水紅蕖細(xì)細(xì)香。——蘇軾《鷓鴣天·林?jǐn)嗌矫髦耠[墻》。

      210、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鄭燮《新竹》。

    【贊美端午節(jié)的詩句】相關(guān)文章:

    贊美端午節(jié)詩句08-13

    端午節(jié)的贊美詩句10-16

    贊美端午節(jié)的優(yōu)美詩句10-11

    贊美梅花的詩句的詩句09-30

    贊美梅花的詩句精選10-15

    贊美荷花的詩句「精選」07-10

    贊美秋天的詩句「精選」07-04

    贊美桂花的詩句07-22

    贊美菊花詩句06-23

    贊美冬至詩句09-1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鸭子tv国产在线永久播放 |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 | 日韩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欧美日本另类 | 亚洲最大的欧美日韩在线 | 在线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