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為送梓州李使君的詩歌鑒賞

    時間:2024-09-02 05:22:24 詩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名為送梓州李使君的詩歌鑒賞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

    名為送梓州李使君的詩歌鑒賞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賢。

      《送梓州李使君》鑒賞

      開頭兩句互文見義,起得極有氣勢:萬壑千山,到處是參天的大樹,到處是杜鵑的啼聲。既有視覺形象,又有聽覺感受,讀來使人恍如置身其間,大有耳目應接不暇之感。這兩句氣象闊大,神韻俊邁,被后世詩評家引為律詩工于發端的范例。“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以如椽大筆,淋漓潑墨,勾勒出巴蜀層巒疊嶂的群山、無數險峻深邃的巖壑、高聳云天的林木,同時還有一片杜鵑熱鬧如沸的啼鳴,使萬壑千巖為之振響。如同展開一卷氣勢磅礴的山水畫,令人為之一振。緊接著的“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更扣緊蜀地山高林密、雨水充沛的特點,先描繪深山冥晦,千巖萬壑中晴雨參半的奇景,再繪出雨中山間道道飛泉,懸空而下。詩人遠遠望去,泉瀑就如同從樹梢上傾瀉下來似的。這里生動地表現出遠處景物互相重疊的錯覺。詩人以畫家的眼睛觀察景物,運用繪法入詩,將三維空間的景物疊合于平面畫幅的二維空間,若將最遠處、高處的泉瀑畫在稍近、稍低的樹梢上。

      由此,就表現出山中景物的層次、縱深、高遠,使畫面富于立體感,把人帶入一個雄奇、壯闊而又幽深、秀麗的境界。這一聯的“山中”承首聯的“山”,“樹杪”承應首聯的“樹”,連接緊湊,天然工巧。無怪乎清代詩人王士禛擊節稱贊這四句詩,“興來神來,天然入妙,不可湊泊。”(《帶經堂詩話》卷十八)

      作者以欣羨的筆調描繪蜀地山水景物之后,詩的后半首轉寫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梓州是少數民族聚居之地,那里的婦女,按時向官府交納用橦木花織成的布匹;蜀地產芋,那里的人們又常常會為芋田發生訴訟。“漢女”、“巴人”、“橦布”、“芋田”,處處緊扣蜀地特點,而征收賦稅,處理訟案,又都是李使君就任梓州刺史以后所掌管的職事,寫在詩里,非常貼切。最后兩句,運用有關治蜀的典故。“文翁”是漢景帝時的蜀郡太守,他曾興辦學校,教育人才,使蜀郡“由是大化”(《漢書·循吏傳》。王維以此勉勵李使君,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倚仗文翁等先賢原有的政績,泰然無為。聯系上文來看,既然蜀地環境如此之美,民情風土又如此之淳,到那里去當刺史,自然更應當克盡職事,有所作為。寓勸勉于用典之中,寄厚望于送別之時,委婉而得體。

      《送梓州李使君》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名為送梓州李使君的詩歌鑒賞】相關文章:

    《送梓州李使君》唐詩鑒賞09-23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全文及鑒賞07-27

    唐詩《送梓州李使君》鑒賞及譯文注釋09-14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原文譯文鑒賞11-11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賞析08-23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古詩賞析06-09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譯文及注釋09-03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閱讀練習及答案03-11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賞析2篇08-02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賞析3篇07-2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尤物国产91色综合久久 |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 |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 在线观看免费不打码 | 最新国产在线AⅤ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