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鑒賞表達技巧類復習解題指導

    時間:2024-10-19 00:09:57 詩歌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類復習解題指導

      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nèi)容:修辭方法、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文藝表現(xiàn)方法)、篇章結(jié)構(gòu)。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類復習解題指導

      題目類型:這首詩歌采用了何種表現(xiàn)手法?

      變體: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shù)手法(技巧)?詩人是怎樣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體問題。

      答題要領(lǐng):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區(qū)分鑒賞要求,即試卷設(shè)題是要我們從修辭角度,還是表現(xiàn)手法角度,還是篇章結(jié)構(gòu),還是兼而有之。

      (1)必須準確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或何種技巧。

      其次才是對相關(guān)表達技巧的具體的鑒賞。

      (2)結(jié)合相關(guān)詩句說說這個手法的內(nèi)容,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

      (3)說說作者采取這種手法的原因。

      再次,解釋(4)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傳達怎樣的旨趣。運用該手法的好處。在鑒賞過程中的語言表述必須是將詩歌的意境解釋和形式技巧的鑒賞結(jié)合在一起的流暢優(yōu)美的賞析。

      解題格式:

      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么+抒什么情

      賞析表現(xiàn)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常見錯誤:解答這類提問時,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對詩歌某個局部的修辭手法進行闡述。這是不對的。但在闡述具體某句詩時,可以談及修辭手法的運用。

      例1、閱讀[唐]王勃《蜀中九日登高》,分析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

      九月九日望鄉(xiāng)臺,

      他席他鄉(xiāng)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

      鴻雁那①從北地來?

      [注]①那:奈何,為什么。

      【解答指導】

      分析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或表達技巧,一般從這幾方面入手,看語言有沒有特點(淺易,通俗;典雅、莊重;悲壯、豪邁;清新,質(zhì)樸;委婉、生動;諷刺、詼諧等)。看有沒有用修辭。看有沒有用特別的表達手法,看結(jié)構(gòu)上有無特點。頭腦中有了這幾方面的輪廓,就可以逐一對照詩句加以審視。從語言上看,出現(xiàn)了口語“那”,這首詩采用近似日常口語的形式,顯得淺近親切。從修辭上看,三四句采用對比,尾句還運用反問。從表達手法上看,第三句直抒胸臆、第四句卻委婉別致。經(jīng)過這樣的分析篩選,就可基本把握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了,解答起來也就有路子,有話說了。解答時先說什么,再說什么,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層次清楚。如思路不是很清,最好采用分點法,依次說。還要結(jié)合詩句來分析,這樣才顯得有根有據(jù)。

      答:

      例2、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注】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多為傷春悲離之辭。樓蘭:西漢時樓蘭的一個國王,曾屢次派人攔殺漢使,后被大將軍霍光派人用計殺掉。

      問:談談本詩表達技巧上的妙處。(4分)

      答:

      附常用關(guān)鍵詞:

      1、修辭方法:

      比喻――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動感人。

      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描寫叫擬物。比擬有促使讀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使描寫的人、物、事表現(xiàn)的更形象、生動的作用。

      設(shè)問――先提出問題,接著自己把看法說出。問題引入,帶動全篇,中間設(shè)問,承上啟下,結(jié)尾設(shè)問,深化主題,令人回味。

      反問――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達強烈感情。

      借代――借用相關(guān)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體,具體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運用使語言簡練、含蓄。

      對偶――用結(jié)構(gòu)相同、字數(shù)相同的一對句子或短語來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從形式看,語言簡練,整齊對稱;從內(nèi)容看,意義集中含蓄。

      夸張――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鮮明地表達事物的作用。

      用典――古詩詞中的用典有以下幾種情形:①點化前人語句②引用神話故事③運用歷史故事。

      互文――“互文”即古代詩文的相鄰句子中所用的詞語互相補充,結(jié)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理解時,必須把上下文保留的詞語結(jié)合起來,使之互相補充、彼此映襯才能現(xiàn)出其原意,故習慣上稱之為“互文見義”。

      反復――疊字疊詞疊句。作用不外兩種: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是起強調(diào)作用,更加生動形象。思想感情的表達更為綿密曲折,音節(jié)流美,增強語言的音樂美、修辭美。

      排比――把內(nèi)容緊密關(guān)聯(lián)、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句子或短語接連說出來。

      雙關(guān)――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雙關(guān)。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竹枝詞》劉禹錫 (「晴」表面上是說晴雨的「晴」,暗中卻又是在說情感的「情」,一語相關(guān)。)

      2、表現(xiàn)手法:

      ⑴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手法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

      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假掩飾地抒發(fā)激情、快意或愁緒。這種方式比較直觀。

      間接抒情――詩人們往往借助多種修辭藝術(shù),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分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fā),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fā)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情景交融包括三種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結(jié)情,三是緣情寫景。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guān)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芭蕉殘荷、梧桐細雨、飛蓬浮萍、鴻雁閑鶴、長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純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載傳遞了人們極為豐富復雜的思想情感。

      注意樂景與哀景的關(guān)系:詩歌中只要有景語,就一定與作者的情感有關(guān),即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關(guān)于情景交融的鑒賞,關(guān)鍵在于情是何情,事實上也就是要求我們品味出景是何景了——哀景、樂景、愁景?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以樂景寫哀情或以哀景寫樂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樂的效果。

      描寫技巧:烘托與對比、動靜結(jié)合、虛實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明暗結(jié)合、正側(cè)結(jié)合、聲色結(jié)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⑵文藝表現(xiàn)方法 :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lián)想等。

      比興手法――比喻本是一種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質(zhì)不同的事物的修辭手法,運用在詩歌當中,也稱比興。詩詞當中經(jīng)常運用這一手法以達到形象生動和化實為虛的藝術(shù)效果。比喻使描寫化實為虛,形象更生動,情感更濃郁。如果通篇貫穿著這種比興的意象,則是象征。

      鋪陳――即《詩經(jīng)》表現(xiàn)手法中的“賦”。“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厭其煩地多角度地進行鋪敘陳述。

      象征――象征是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某種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藝術(shù)手法。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存在著某種相似的特點,可以借助讀者的想象和聯(lián)想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例如蠟燭,光明磊落,焚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具體形象,可以使我們聯(lián)想到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蠟燭是舍己為人的象征。龍象征皇上最高權(quán)力,鳳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長治久安的象征,猿聲是旅人離分時的傷感的表現(xiàn),鶴是永生的化身,鴛鴦是愛情的象征,大雁給分離的情人帶來消息,知了象征復活之后便是死亡,梧桐常在描寫秋天的詩中出現(xiàn),楊柳表示別離,蘭花是純潔的象征,牡丹是富貴的標志,“梅”象征高潔、清秀、淡雅、素樸;“菊”象征高潔、傲霜斗雪的堅強,被稱為“隱逸之花”;“蘭芷”象征名貴、孤芳、清高等等。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現(xiàn)為具體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更含蓄些,運用眼前之物,寄托深遠之意。

      抑揚關(guān)系――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只突出強調(diào)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有先揚后抑和先抑后揚之分。

      [欲揚先抑]又叫先抑后揚,即文勢先下抑后上揚,或文意先貶抑后褒揚,猶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頂。

      [欲抑先揚]又叫先揚后抑,即文勢先高揚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揚后貶抑,好像瀑流,從高處飛瀉而下。

      [似貶實褒]對值得歌頌的對象不正面褒揚,而寓褒于貶,正話反說,用貶抑的語氣來褒揚,看似貶抑實為褒揚

      [似褒實貶]對應該貶抑的對象不直接貶抑,而寓貶于褒,反話正說,用褒揚的語氣來貶抑,看似褒揚實為貶抑。

      3、篇章結(jié)構(gòu):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jié)情、總分得當、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首句標目――開宗明義,直接點題。白居易說:“首句標其目”(《新樂府序》)。這個“目”就是的中心論點,運用這種方法開頭,就為全文指明了“航標”。

      開門見山――開頭就進入正題,不拐彎抹角。

      曲筆入題――不馬上就觸到本題,開頭先來一個發(fā)端。運用的好,會使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懸念,吸引讀者。

      伏筆――是在的故事發(fā)生前對將要出現(xiàn)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種暗示性的鋪排,當事件發(fā)展到一定的時候,再予以“回應”的寫作技巧。好的伏筆能起到暗示、點題、溝通內(nèi)部聯(lián)系、逆轉(zhuǎn)人物關(guān)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順、合情合理,往往能讓人產(chǎn)生會心一笑、心靈共鳴或意外感悟等閱讀驚喜;同時能使出色生輝,具有獨特魅力。

      照應――照應是篇章間的伏筆照應,又叫呼應。一篇要有頭有尾,前后內(nèi)容要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前面交待過的話,后面得有照應;后邊要照應的話,前邊得先有個交待。這樣,前后才能貫串,使讀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脈絡(luò)。照應的作用。照應能使情節(jié)連貫、脈絡(luò)清晰、結(jié)構(gòu)緊溱。

      卒章顯志――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jié)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點明主旨。

      以景結(jié)情―― 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zhuǎn)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jié),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

      鋪墊――在情節(jié)發(fā)生前的交代、暗示。

      畫龍點睛――用一兩句精彩的話點明主旨。

      渾然天成――結(jié)構(gòu)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詩歌鑒賞表達技巧類復習解題指導】相關(guān)文章:

    詩歌鑒賞的解題技巧指導08-27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06-25

    語文詩歌鑒賞解題技巧11-22

    關(guān)于詩歌鑒賞的解題技巧詳解09-04

    《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課堂反思11-03

    詩歌鑒賞之煉字類解題教學方案06-06

    記敘類詩歌的表達技巧06-22

    詩歌鑒賞解題要點04-30

    詩歌鑒賞中的鑒賞技巧07-17

    詩歌的鑒賞答題與技巧08-0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无线观看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在线不卡人成视频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免费看 | 亚洲图揄拍自拍另类图片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