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鑒賞的初三語文知識點

    時間:2024-06-15 16:38:00 海潔 古詩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詩鑒賞的初三語文知識點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是不是經常追著老師要知識點?知識點就是“讓別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過練習我能掌握”的內容。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鑒賞的初三語文知識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鑒賞的初三語文知識點

      古詩鑒賞的初三語文知識點 1

      1、思想情感:

      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荒淫殘暴 ;反映離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 ;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擔憂。

      建功報國:建功立業的渴望;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 ;壯志難酬的悲嘆。

      思鄉懷人:羈旅愁思;思親念友;邊關思鄉;閨中懷人。

      生活雜感: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昔勝今衰的感慨 ;借古諷今的情懷;青春易逝的傷感。

      2、情感表達: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一、創作風格:樸素自然、清新飄逸、沉郁頓挫、淡雅高遠、雄健高昂、悲壯蒼涼、嚴謹細膩、清麗婉約……

      二、賞析表達技巧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2、結構形式:照應、銜接、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比喻、借代、夸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復等。

      4、表現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想象、烘托、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藝術的組合到一起,形成詩歌基本的整體情境。如孤獨凄涼、激情飛越、閑適淡泊、清新飄逸、沉郁頓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7、詞語賞析: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描景象(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該詞在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古詩詞賞析答題方式:這……句運用了……寫作手法(修辭手法),描繪了……,抒發了作者……感情。其中,“……”詞使用得好,傳神地表現了……

      知識歸納:熟練掌握答題方法,大膽使用常用的鑒賞術語,做到卷面整潔、表述嚴密、條理清晰、邏輯合理。

      古詩鑒賞的初三語文知識點 2

      鑒賞四步法

      一抓修辭

      古詩詞獎賞中的修辭,最多的當算比喻、擬人、用典、對比了。

      1.比喻

      為了表現所詠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達到生動形象的目的。

      答題格式:詩人運用比喻的修辭,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動形象的表現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舉例: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零丁洋》)

      運用比喻的修辭,詩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風中絮”,把個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動形象的表達了作者對民族危亡的憂慮及個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運用比喻的修辭,詩人以“病樹、沉舟“自比,既生動形象的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這一深刻哲理。

      2.用典

      詩人運用典故,大都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愿望,觀點,或起作借古諷今的效果。

      舉例: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詩人運用典故,表達了自己渴望重用,為國建功立業的愿望。

      又如: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詩人運用“聞笛賦“、”爛柯人“德的典故,表達了自己既有見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貶久遠的怨恨。

      3.夸張

      運用夸張的修辭,是為了突出表現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點。

      舉例: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詩人運用夸張的修辭,“蒸“、“撼”突出表現了洞庭湖霧氣蒸騰,波濤洶涌,聲勢浩大的特點。

      又如: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岳》)

      詩人運用夸張的修辭,一個“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偉、遮天蔽日的景象。

      再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詩人運用夸張的修辭,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詛咒,同時也由于安史之亂導致的詩人妻離子散,家書的寶貴,對家人的無限思念之情。

      如: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詩人運用夸張的修辭,化無形為有形,表達了詩人國破家亡,丈夫早逝的深重哀愁。

      4.擬人

      詩歌中的擬人修辭往往和作者的抒情相結合,傳達詩人的情感,或觸景生情,或寄情于景,以達到情景交融的目的。

      舉例: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融情于景,以“花濺淚”、“鳥驚心”來表達自己憂國思家的情感。

      又如: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王昌齡《采蓮曲》)

      請對“芙蓉向臉兩邊開”作點賞析。

      詩人運用擬人的修辭,表現了花也有情,朝向采蓮女爭相開放,似與采蓮女爭艷的情景。

      二抓關鍵的動詞(即“詩眼”)

      一首詩歌中,往往就是幾個字或某一個字有表現力,通常把這些字叫做“詩眼”。

      動詞的答題格式:某字,生動具體的表現了什么在某一方面的什么特點。

      如: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秋思》)

      賞析“見“字的妙處。

      一個“見“字,化無形為有形,生動具體的表現了秋風蕭瑟,落葉遍地的凄涼景象,表達了詩人客居他鄉的思鄉之情。

      又如: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鎖“在本詩中意為”籠罩“,生動的表現了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以及作為一個亡國之君的凄涼、憂傷之情。

      再如: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請對詩歌中加點的字作點賞析。

      詩中“朝、夕“從時間上對比,表現了時間之短,”奏“表現詩人憂國情懷,”貶“表現朝廷昏庸。詩人僅僅以四字,兩相對照,表達了詩人對獲罪被貶之快的憂憤。

      三抓寫法(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是一個大概念,既包含修辭,也包括表達方式。除此之外,古詩詞常見的表現手法有:托物言志、借史抒懷、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事喻理、化靜為動、以動襯靜、虛實相生、想象、聯想、對比、象征等。

      舉例: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常建《題后山寺破產預案》)

      詩人運用以動襯靜的寫法,表現了禪院的幽深寂靜。

      又如: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荊門送別》)

      詩人運用化靜為動的寫法,用一個“隨”字展現了山勢的變化過程,突出了畫面的空間感;一個“入”字,表現了長江的波濤洶涌,突出了畫面的流動感。

      又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曹操《觀滄!)

      詩人運用夸張的修辭,豐富的想象,描繪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含星漢的壯闊場面。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一統天下的遠大抱負。

      再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詩人觸景生情,由眼前的春景,引發對往昔的回憶,抒發了詩人傷春惜時之感。

      再如: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詩人直抒胸臆,表現了詩人以死明志,舍生取義的浩然正氣和堅貞的民族氣節。

      四抓詩人的情感態度,抓詩歌中蘊含的道理

      “言為心聲“,“詩言志”。詩歌總是作者有感而發。

      有抒發離愁別恨的閨怨詩(如溫庭筠的《望江南》);

      有表達報國無門的憂憤的(如辛棄疾的《為陳同膚賦壯詞》);

      有通過描寫邊塞雄渾奇異風光來表達為國建功、憂國思家的矛盾心里的,如范仲淹的《漁家傲》;

      有借描寫山水田園風光來表達自己歸隱后的閑適的(如王維的山水詩,陶淵明孟浩然的田園詩);

      有借歷史來表達自己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如杜牧的大部分詠史抒懷詩);

      也有借歷史事件或歷史遺跡來揭示現實社會的(如張養浩的散曲)等等。

      在鑒賞古詩詞時,弄清楚詩歌的題材,要緊扣主題答題作答。

      舉例: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詩人希望總會有一天,登上泰山,表現了詩人遠大的抱負和登高望遠的豪邁氣概。

      又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運用對比,揭示了在封建社會里,無論朝代的興衰,受苦受難的總是百姓這一社會現實,表現了作者對百姓悲慘命運的深刻同情。

      又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詩人雖然辭官還鄉,但仍心系國家,表現了詩人無私的'奉獻精神。

      又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這兩句詩暗含好男兒志在四方的道理,表達了詩人面對朋友寬闊的胸襟。

      ?碱}型及答題技巧

      一、內容情感型

      一般提問方式:

      (1)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選出下列對這首詩解說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例1】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步驟一(景)這首詩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蘊涵萬千的景象。

      步驟二(情)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和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

      答題步驟:

      (1)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艱難、憂國憂民、建功立業、思念家鄉、想念親人、感嘆世事、壯志難酬、孤傲脫俗、凄清哀婉、熱愛山水、豁達豪邁、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樂、離愁別緒、焦慮矛盾、遭貶憤世、懷才不遇、惆悵悲涼、躊躇滿志等。

      二、分析技巧型

      一般提問方式:

      (1)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2)詩歌中多處用到某種寫法,請找出一例,并簡要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例2】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笔褂昧耸裁葱揶o手法?表達了什么哲理?

      答:“沉舟”和“病樹”是比喻久遭貶謫的詩人自己,而“千帆”和“萬木”則比喻在貶謫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貴們。后來的欣賞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樹”自比了,而只采取這一聯所表達的哲理,來表明:沒落的事物就讓它沒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發展起來,社會在前進,前景無暇美好的道理。

      鑒賞技巧

      1.掌握修辭方法(比喻、擬人、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

      2.掌握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重點掌握描寫和抒情)

      3.掌握其他表現手法(對比、襯托、渲染、用典、抑揚、聯想、想象、情景交融、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等)

      答題步驟

      步驟一:(用什么手法)

      步驟二:(寫什么內容)

      步驟三:(有什么作用)

      步驟四:(抒什么情感)

      【例3】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

      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用典。把自己比作魏尚,含義是什么時候朝廷能夠像派馮唐赦免魏尚那樣重用自己呢。比較委婉含蓄的表達希望朝廷能派人來赦免他的罪名,讓他有機會到西北邊防抵抗外敵入侵。

      三、語言賞析型

      一般提問方式:

      (1)這句詩中哪個詞用得?請說出理由。

      (2)詩中某個詞能否改為其它的詞,說說你的看法。

      【例4】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呲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首詩頷聯是描寫近望泰山所見扔景物,其中“鐘”“割”兩字用得好,歷來被人稱道。請簡要分析“割”字好在何處?

      答:“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例5】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歷來得到人們的好評,請選一個角度,作簡要賞析。

      答: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

     、偻赋鲎匀坏睦砣,形象的寫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來的變化。

      ②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語的位置而加以強調。

      ③“生”字和“入”字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④透漏出樂觀、積極、向上的感情。

      答題步驟

      1.尋找有表現力的詞,如:動詞、色彩詞等等。

      2.有運用表現手法的再賞表現手法。

      四、詩詞鑒賞做題技巧總結

      關于對詩意理解的考查,一般會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對詩句意義的理解,對詩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對全詩深層含義的領悟,對全詩名句的感悟,可大致歸納如下:

      1.詩歌的主要內容有:

      (1)寫景抒情詩,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

      (2)詠物言志詩,通過所詠之物寄托詩人品質或理想。

      (3)即事感懷詩,因一事而引發感慨。

      (4)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感慨。

      (5)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等。

      2.詩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

      (1)豪放灑脫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2)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3)樂觀豁達的形象,如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4)慷慨悲壯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5)忠心報國的形象,如蘇軾的“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6)躊躇滿志的形象,如辛棄疾的“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3.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主要有:

      不畏艱難、憂國憂民、建功立業、思念家鄉、想念親人、感嘆世事、壯志難酬、孤傲脫俗、凄清哀婉、熱愛山水、豁達豪邁、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樂、離愁別緒、焦慮矛盾、遭貶憤世、懷才不遇、惆悵悲涼、躊躇滿志等。

      4.詩歌語言的以下特點:

      (1)清新自然,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生動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含蓄雋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4)言簡義豐,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5)平實質樸,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6)簡潔明快,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5.詩歌表現手法:

      (1)借景抒情。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2)寓情于景,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托物言志: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焙勇淙請A“。

      (4)動靜結合,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5)虛實相生,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6)以小見大,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7)以樂景寫哀情,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8)詩情畫意,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9)運用典故,如“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10)運用修辭:比喻“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擬人“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對偶“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等。

      6.詩人的藝術風格,有利于把握他們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各詩家在自己的創作實踐中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例如: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李白的豪邁飄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王維的詩畫一體,王昌齡的雄建高昂,高適的悲壯蒼涼,李商隱的朦朧隱晦,王昌齡的雄健渾厚,高適、岑參雄渾奇拔,韋應物的清新典雅,韓愈的奇特新穎,李賀的憂郁激憤,元稹的艷麗淺近,劉禹錫的清峻明朗,李商隱的清麗俊逸,杜牧的含蓄綽約,李煜的傷感細膩,歐陽修的清麗明媚,范仲淹的蒼涼悲壯,晏殊的明朗疏淡,蘇軾的曠達豪邁,柳永的纏綿悱惻,黃庭堅的自然流暢,秦觀的情真意切,李清照的婉約凄切,陸游的雄渾奔放,辛棄疾的氣勢雄壯。

      古詩鑒賞的初三語文知識點 3

      1.名句名篇默寫題與文學常識題

      知識范圍:課標建議的60個背誦篇目;文學常識以中國古代作家為主及60個背誦篇目名稱、作家及朝代。

      默寫時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選三選默,選擇最有把握的幾句來填寫,千萬不要多默。

      (2)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楚,嚴禁潦草,切勿賣弄書法。(建議拿到試卷就先填寫默寫內容)

      (3)要求“一字不差”。如默寫內容印象不深,可先記得幾個字默幾個字,后面想起來了再默。

      2.詩歌鑒賞題

      考綱陳述:(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第一步】準確解讀文本:在了解“詩家語”多省略、多倒裝特點的基礎上,抓關鍵點:

      (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某一詞語),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

      (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線索。

      (3)中看:看全詩主體,每句圈出一兩個詞作為句眼,特別注意詩歌中的表現情感的形容詞和副詞(如:孤獨自寂)。后部分一般運用議論、抒情手法,是詩的主旨。

      (即我們平時講的五讀:讀題目、讀作者、讀內容、讀注釋、讀命題。)

      【第二步】明了答案構成要點(即給分點)。小口徑問題什么答什么,大口徑問題一般要包括三個要點:

      (1)采用的寫作手法:常見寫作手法(技巧)見后面所附四大類13小類。

      (2)手法揭示的內容: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點,或抒發(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種寫法在內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內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后照應,虛實結合,先總后分,一問一答)

      (注意:不同類型題目的三個要點的側重點不一樣,問什么則什么是回答的重點;且三個要點的順序要根據具體題目的類型有機組合。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寫明白:此詩寫了什么內容,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感情。)

      【第三步】】詩歌鑒賞簡答題:根據題目類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答題方法。

      第一種類型:分析意象類(意象即詩中描寫的人、景、物)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哪些意象?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或: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

      1、離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或團圓),鴻雁(游子思鄉懷親或羈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或代故鄉),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緒),南浦(送別之地),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或戀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敘離情或游子漂泊),關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曲(送別的歌聲)。

      2、情愛類:蓮(音同“憐”表達愛情),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紅葉(傳情之物)。

      3、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松(傲霜斗雪堅守節操)

      4、悲情類:梧桐(象征悲涼),烏鴉(衰敗荒涼),杜鵑鳥或子規(象征凄涼哀傷或思家思歸),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滅),猿(悲傷)。

      5、其它類:昆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采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東籬(高雅,潔身自好)

      古詩鑒賞的初三語文知識點 4

      1、襯托

      襯托是烘托的一種,指的是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對照。襯托手法又分兩種:一種是正襯(陪襯),一種是反襯。正襯是用相同的東西來襯托,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寫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以美襯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念奴嬌o赤壁懷古》)這首詞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襯是用相反的東西來襯托,有以動襯靜,以美襯丑,以樂襯苦等。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僧敲月下門”等都是以鬧襯靜。

      2、以樂景寫哀情屬反襯手法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凄楚的情緒。如歐陽修的《踏莎行》“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以散發芳香的青草與和暖的春風這種樂景反襯詞人無窮的離愁別緒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昔日游上苑時的熱鬧與美好正顯示了今日處境的凄涼。

      3、化動為靜就是在詩中將動景化為靜景來寫。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遙看瀑布掛前川”一句,將富有動態的瀑布化為靜態來寫,一個“掛”字,惟妙惟肖地表現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偉大的贊頌。

      4、動靜結合指在詩中詩人、事、景的動靜有機地結合起來描寫的一種手法。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痹姷奈簿渑c第三句動態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

      5、抑揚指的是在褒貶人、事、物的時候,為了使人信服,或預先防止別人的反駁,常對要褒的先寫其不足,對要貶的先寫其長處,這種手法就是抑揚。如元曲“沛公,大風,也得文章用。卻教猛士嘆良弓,多了游云夢。駕馭英雄,能擒能縱,無人出彀中。后宮,外宗,險把炎劉并。”先寫劉邦的種種神威,臨末才說到后宮外宗之亂,欲楊先抑,諷刺性極強!伴|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

      這首詩采用先揚后抑的手法,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

      6、白描與工筆白描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指純用線條勾畫,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學創作,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描寫手法。工筆是指對事物注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重彩濃墨的描繪。如蘇軾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辈蓴X生活中的兩個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達,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種別有情趣的美感。

      7、意象組合意象組合類似于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電影導演為表現影片的主題思想,把許多鏡頭組織起來,使之構成一部前后連貫、首尾完整的影片。詩歌中的意象組合是作者根據表達的需要,將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邏輯,有機地組合在詩中,給人以鮮明的形象感。如馬致遠的《天凈沙o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贝饲汕叭渚艂名詞組成不同景物意象,它們巧妙地組織在一個畫面里,渲染了一派凄涼蕭瑟的晚秋氣氛,從而含蓄地烘托出旅人的哀愁。溫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寫了“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六個意象,這兩句純用名詞組成的詩句,寫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確實稱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8、曲筆曲筆是寫文章時故意離開本題而不直書其事的寫法。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國恨”就是曲筆,因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么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見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詩作最后兩句于婉曲輕麗的風調之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和無限的感慨。表達了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

      古詩鑒賞的初三語文知識點 5

      一、詩詞體裁

      ①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

      ②近體詩(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七律,七絕,五律,五絕)

     、墼~,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煞譃殚L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

     、芮,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數(套曲)兩種。

      二、詩歌題材、情感分類

      詩歌的題材可分為:

      1.寫景抒情: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的抒情詩歌。

      2.詠物言志詩:詩人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托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3.即事感懷詩:因一事由而引發詩人的感慨,如懷親、思鄉、念友等。

      4.懷古詠史詩:以歷史典故為題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諷今,或抒發滄桑變化的感慨。

      5.邊塞征戰詩:描寫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的軍旅生活,或抒發們樂觀豪邁或相思離愁的情感,風格悲壯宏渾,筆勢豪放。

      6.羈旅詩:表現行旅之人旅途的艱辛、寂寞以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對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別詩: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后情境的想象、擔憂與對友人的思念。

    【古詩鑒賞的初三語文知識點】相關文章:

    語文古詩鑒賞答題模板08-03

    2024年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必考知識點06-09

    中考語文古詩詞鑒賞11-12

    古詩鑒賞04-13

    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10-20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匯總05-25

    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06-13

    《春寒》古詩鑒賞03-17

    李白古詩鑒賞06-12

    墨梅古詩鑒賞10-2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免费片中文字幕 | 久久综合亚洲国产 | 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 | 日本亚洲欧洲色α在线播放 | 午夜日网站一线在线观看 | 最新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