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作文【精品】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貼春聯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貼春聯作文 篇1
今天是臘月三十——除夕,一年里這一天恐怕是最忙活的了,大人們都在熱火朝天地準備年夜飯,我和姐姐也從爸爸那里接受了一項光榮的任務——貼春聯。
我們倆拿著鮮紅的.對聯來到大門口,首先,我們要看清楚這幅對聯哪是上聯,哪是下聯,然后才能動手,否則,如果貼反了,豈不讓人笑話。
我們扯開對聯,只見這幅對聯是:“人興家興事業興,你旺我旺大家旺。”橫幅是“福星高照”,看好位置后,我們便要著手貼了。可是得要膠帶呀,姐姐便打發我去找。可我翻箱倒柜的怎么也沒見膠帶的影子。到底在哪兒呢?姐姐可是急等著用呢。我忽然靈機一動,想起來了,在媽媽的房間里我好像見到過一卷。于是,我匆匆地沖到媽媽的房間里,東瞧瞧西望望,終于在床頭柜里找到了它。我如獲至寶,拿起膠帶迅速地跑到姐姐跟前。只見姐姐站在凳子上,早已作好了準備。我給姐姐當起了助手。我站在離姐姐一定距離的地方給姐姐指揮,保證對聯貼得位置適當并且不能歪斜。我們先貼門兩邊,最后,我倆把那個大大“福”字帖在了門上部的正中間。
好了,終于大功告成,看著這紅彤彤的春聯,一種幸福感油然而生,我覺得我們的生活都像火一樣紅呢。
貼春聯作文 篇2
聽,“噼里啪啦”的鞭聲;看,絢麗多彩的煙花;貼,帶有喜氣的春聯……這些都是過年最熟悉也是最平常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我始終不明白:為什么要貼春聯呢?而且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貼呢?
這個疑問還是源自于除夕那一天早上。“過年了,給你了!”我的聲音在家里回蕩,開心的心情難以掩蓋。上午,媽媽早早就在準備團圓飯,爸爸又像往常一樣叫我去幫他遞剪刀。
我像離弦的箭一樣向門口奔去。我看著春聯,心想:十幾年來,我一次都沒有貼過春聯,不如懇求爸爸讓我貼一次春聯?我爭得,爸爸的同意后,說干就干,拿起春聯興致盎然的去貼了。
我先來了個迎新送舊,把去年貼的春聯用手撕下來,可是――就春聯像狗皮膏藥,粘在門上不撒手。“這可怎么辦呢?”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爸爸在邊上笑呵呵地說:“女兒,你忘了我們去年是怎樣貼的'?”聽了這句話后我便在腦海里拼裝記憶的碎片,過了一會兒“拼圖”終于拼好了。我自言自語說:“應該先用濕抹布把春聯抹濕,然后再用刷子把弄下來。”
把舊春聯的問題解決后,新的問題又來了。“唉!問題多的真像波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春聯哪是上年聯還是下聯?”我問爸爸,爸爸跟我說明左右春聯的位置后,我就開始貼了。先把漿糊涂在門上,然后再把對聯擺正貼在門上,最后用手把抹平。
我望著自己的“杰作”,得意洋洋地揚起頭來,爸爸突然大笑起來,還邊笑邊說:“小花貓快去洗洗。”去照了一下鏡子“啊?臉上怎么,紅一塊白一塊!”
洗臉之后我就很奇怪,為什么要貼春聯呢?
我跑去問爸爸,爸爸也一臉迷惑的樣子,眉頭緊皺,跟我大眼對小眼。最后給了我一個答案“百度一下。”
“春聯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寫上“神荼”“郁壘”二神名,用此來驅鬼避邪。每逢春節,人們總用新桃符替舊桃符。春聯,始于五代。公元964年,后蜀主孟昶先是叫學者辛寅遜在桃坡上題詞,又嫌他寫得不工穩,便自己動手寫在紅紙上。從此,題桃符便演變成寫春聯。”
除夕夜的天空被煙火“霸占”,除夕夜的餐桌被菜盤擠滿,除夕夜的大門被春聯遮蓋……
貼春聯作文 篇3
《二十八貼春聯》
二十三,祭灶王;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灌酒;二十七,去殺雞;二十八,貼春聯;二十九,蒸饃簍;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今天是二十六,還不到貼春聯的日子,但爸爸媽媽就忙起來了,你猜,他們在忙什么?買春聯?NONONO!他們在我們家的儲藏室里找春聯兒,我們家以前賣過幾年春聯,兩大箱子春聯,還剩下大半箱沒賣完,這么多春聯,我們自己貼,貼到什么時候啊!而且有的尺寸也不合適,于是媽媽今年早早的都給親戚朋友打電話,問他們需要不需要春聯,如果需要,就不用花錢買了,讓媽媽給他們準備。媽媽從箱子里拿出兩副生意聯,說:“這兩副生意聯給你二舅和三舅,并且在三舅那份里面放上了“福”字與“門神”。轉眼就到了二十八這天,我們要回奶奶家貼春聯,我們準備了一副2.4米長的大春聯,幾副1.2米長的小春聯,還有一些小福字和滿院春光、出門見喜的小條條。
開始貼春聯了,不貼的時候就沒有感覺到,今天的風這么大!爸爸好不容易摁住了春聯,大叫:“膠帶!”媽媽急忙把膠帶遞上去,爸爸正準備往上粘,我突然叫道:“停停停!春聯有些歪!”爸爸被我冷不丁這么一聲,嚇的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他穩了穩神,把春聯扶正,問我:“可以了嗎?”我點了點頭。
另一邊,媽媽正手忙腳亂地剪著膠帶,剪好的膠帶全被媽媽貼在了我的身上,由我往上遞。可是沒一會兒,膠帶就供不應求了!爸爸從椅子上跳下來,拿過媽媽手中的膠帶和剪刀,一把拉出一長截膠帶,然后剪成一小段一小段的,但沒有徹底剪斷,最后他把那一大截膠帶剪下來粘在椅子上,用的時候揪下來一小段就好了,媽媽用爸爸的辦法剪膠帶,于是膠帶終于供得上了。
又過了一會兒,爸爸高聲宣布:“左邊的春聯貼好了。”媽媽抬頭看了一眼:“把春聯貼緊一點吧!這樣就不容易被風吹爛了!”爸爸接受了媽媽的建議,把春聯貼的牢牢的'。
經過一上午的奮戰,我們終于貼完了所有的春聯,門神、福字和印有滿院春光、出門見喜的小條條,望著貼得整整齊齊的春聯,我們都很開心地笑了,對了,忘了告訴你,福字和小條條都是我貼的呢!
貼春聯作文 篇4
新年即將到來,家家戶戶都忙著喜迎新年,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貼喜慶吉祥的春聯。
對聯,我早已準備好了。我學書法已經三年了,剛剛拿到書法八級證書。奶奶規定,我們家的'春聯今后就由我負責了。今年,我在書法老師的指導下一口氣寫了九副春聯,爸爸媽媽選中了其中一副。他們邀請我貼春聯。
“往左往左,右移一點點。”在我的指揮下,爸爸把橫批左移右移,忍不住抱怨道:“農陽,你在耍猴嗎?”聽了這話,媽媽忍不住哈哈大笑:“你爸爸就像一只猴。”
貼上聯時,爸爸很自信,對著磚縫,三兩下就貼好了。
移動人字梯,爸爸爬上去貼下聯。他對著上聯看了又看,還是不確定位置。“農陽,你好好看看,對齊了沒有?”我想逗一逗爸爸:“沒有沒有,你往左移一點。不對不對,應該往右移一點。哦,還要向上移一點,再往下移一點……”
爸爸好像發現了什么:“到底該怎么移?農陽,你來扶梯子,讓媽媽看看。”媽媽一出馬,馬上搞定,唉,姜還是老的辣。爸爸不屑地說:“我就知道,你肯定在耍我。”我說:“不對不對,我耍猴呢!”
對聯貼好后,爸爸拍拍雙手,雙眼盯著自己選定的對聯,念念有詞:“春風入喜財入戶。”“歲月更新福滿門。”媽媽順口念出了下聯。我大聲喊道:“新春大吉。”念完之后,我們都笑了起來。
貼春聯作文 篇5
今年我回老家過年了。
我過年時干了很多事:有拜年、包餃子、放煙花、吃團圓飯……
但我最喜歡貼春聯了,大年三十的早晨,我和大舅便開始貼春聯了。我們一家人先撕去舊春聯,然后分工合作:我遞漿糊,大舅用刷子把漿糊刷到門框兩邊;因大舅是做生意的,我們一家人選中了一幅春聯,上聯是:生意興隆通三江,下聯是:財源廣進達四海,橫批是:財源茂盛,我便一條一條遞給大舅,大舅便從右向左貼了起來,不一會兒,春聯便貼好了,該貼門畫了,我們一家人挑來挑去,挑中了一幅畫有金童玉女的門畫,便從左貼了起來,金童貼在左邊,玉女貼在右邊,我仔細一看,發現了問題:為什么沒有貼“福”字?我問大舅,大舅說:“福”字貼在里面的小門上。
春聯貼完了,我也成了大花貓。但我很高興,因為我知道了貼春、門畫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及對新年的祝福。
貼春聯作文 篇6
又是一年的除夕,我早早地起了床,因為今天我有任務。是什么任務呢?昨天晚上爸爸吩咐,今年的春聯由我貼。
“彤彤,你知道春聯怎么貼嗎?”爸爸吃著早飯就問我。“還不簡單,只要貼齊,貼平就行了。”“哈哈,我就知道你不懂,你不要小瞧這小小的春聯,它的學問可大呢!”“爸爸,你快跟我說說呀!”“我簡單地說,春聯是我國獨有的一種傳統文化,它在我國民間流傳最廣,應用最多,每到除夕我國老百姓家家戶戶都要貼它。它是楹聯的一種,是掛在或貼在堂屋前廊柱或門框上的.上下相對的聯語。因此,又叫對聯。這種對聯是由兩串字數相等,互相對仗,而且具有一定內涵的獨立文體。它最初起源于桃符。桃符早在秦漢以前就出現了,當時是用驅除鬼怪的,等等。春聯的學問可多了,你自己再查查資料吧。”“爸爸,我知道了。”
我拿好春聯,膠帶和剪刀,準備貼春聯。“咦,爸爸,這春聯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呀?”“第一種方法是按音調平仄來分,上聯最后一個字為仄聲,就是漢語拼音的第三、第四聲;下聯最后一個字為平聲,就是漢語拼音的第一、第二聲。比如你手里的對聯,“ 春光春色源春意 ” ,是上聯, “ 虎將虎年揚虎威”,就是下聯。第二種就是按時間先后來分,比如這“建偉業金牛辭舊歲,行鴻運玉虎迎新春”,“辭舊歲”在前,“迎新春”在后。第三種就是按空間范圍來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家重和睦家道旺,國講團結國事興”。“國”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國”在后。”“噢,我知道了,可是那邊貼上聯,那邊貼下聯?”“人面對著大門,右手方向為上,左手方向為下。”
這時,我區分好上、下聯,把它們與門的左右,上下距離都算好后,仔細又耐心地貼著春聯,想著爸爸說的話。啊,我國小小的春聯就包涵了這么多學問和知識。你說我們中華民族那些風俗能不叫人想念嗎?能不叫人喜歡嗎?
“彤彤,真不錯,貼好這么多春聯了!真能干!” 媽媽不住得夸獎我。今天我真高興!不僅學到了知識,又得到了媽媽在夸獎。
貼春聯作文 篇7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都會有不同的習俗。在我的家鄉,每年春節,都有這樣一個傳統的習俗——貼春聯。
據說,春聯起源于桃符。五代時,西蜀的宮廷里就有人在桃符上題寫聯語了。到了宋代,春聯仍然被稱為“桃符”。在大詩人王安石的《元日》中,就有這樣的一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其中的“新桃”和“舊符”指的就是桃符。
說到貼春聯,其實也是十分講究的。記得今年正月初一的時候,媽媽揭下舊春聯正準備換上新的,可擺弄著鮮紅的春聯,卻遲遲不下手,好似犯了難。剛好被我瞧見了,走過來問:“老媽,這大過年的,你怎么愁眉苦臉的呀?”她沮喪地道出原委,分不清上聯和下聯了。這下,可把我逗樂了:“哈哈,就這事兒包在我身上!一般呢,上聯的最后一個字應該是第三或第四聲,下聯則應該是第一或第二聲。所以呢,‘福氣盈門福星到’是上聯,‘財神到家財運高’就是下聯啦。”聽我說得這么溜,她瞬間豎起了大拇指。“我還有個問題,上聯應該貼在左邊還是右邊呢?”媽媽又追問。“這就要看橫批了,”我繼續胸有成竹地回答著,“我們的`橫批‘萬事如意’是從左往右寫的,那么上聯就應該貼在左邊,反之就是貼在右邊。”
聽我這么一解釋,媽媽總算順利貼好春聯,還不忘嘀咕一句:“沒學問真挺尷尬啊。”而我一臉燦笑,心里美滋滋的。
貼春聯,不僅營造出了迎新年時喜慶歡樂的氣氛,還象征著我們中國文學的博大精深。每到過年,就愛貼春聯!
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孩子們宅家不忘學習,這是六上第一單元的習作:介紹家鄉的民風民俗。雖然疫情阻擋了我們外出的腳步,但卻擋不住過年時的那份喜慶。貼春聯,看春晚,吃餃子……回憶起來依然溫暖。溫情的一幕,樸實的文字,讀起來卻也倍感真切。
貼春聯作文 篇8
今天是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每個小朋友都喜歡這個節日,每個家庭都不一樣,有的在做年夜飯,有的在貼春聯,還有的`……而我家呢?媽媽忙著賣貨,爸爸忙著送貨,姐姐在做家務。我能替爸爸媽媽做點什么呢?我問爸爸媽媽:“我能做什么呀?我也想幫你們分擔點事情。”媽媽說:“你可以幫我貼一貼春聯。”“太好了!”
媽媽把把她弄好的漿糊遞給我。我和姐姐開始動手了。先把一些連在一起的對聯剪開,背面朝上,平放在桌面上,我和姐姐就動起手來,用手開始抹漿糊,哎呀粘糊糊的真不舒服,我咧咧嘴。姐姐笑著對我說:“我來用刷子刷。”我和姐姐分工明確姐姐刷漿糊,我在旁邊幫忙扯著,然后我們一起去貼。都刷完了之后,我和姐姐去貼了。貼對聯也是很有講究的,上聯在左,下聯在右。我問姐姐:“上聯和下聯怎么區分吶?”姐姐說:“按時間先后分為上聯和下聯,還有好多是因果關系的。”姐姐給我講了很多這里的知識,我和姐姐樓上樓下跑了好多次,終于貼完了,把我的小手都凍僵了。媽媽看見我凍僵的小手說:“我老姑娘都長大了,現在都可以幫我干活兒了,真聽話呀,真是爸爸媽媽的貼心小棉襖啊!”我開心的笑了。
從那天起,我知道爸爸媽媽的辛苦啦!平時我都會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了,因為我現在已經長大了!
貼春聯作文 篇9
童年發生的許多事情都淡忘了,但一件有趣的.事我卻記憶猶新。
至今,大人們還拿來逗我呢!
那是我六歲時的臘月二十八。我們這里有句俗語“二十八,貼花花。”意思是過年要貼年畫兒、貼對聯。
一大早,父親就把春聯寫好了,讓媽媽把漿糊打好,準備貼。我一聽貼春聯,真是鞋底長草,荒(慌)了腳了。我拿著春聯,自作聰明地要去貼。爸爸說:“你不識字怎么貼?”我說:“你給我說說每一張貼在什么地方,我學著貼。”門框上的、門板上的有媽媽貼,灶屋、牛槽、豬圈、廁所等低處有我來貼。
這一張貼在什么地方,那一副貼在什么地方,爸爸手把手教我。我興沖沖地拿上了對聯就去貼。貼完以后,我興高采烈地拉著爸爸讓他去看。他一看,大驚失色,又好氣又好笑地說:“過新年,讓全家過一個歡快、祥和、幸福平安年,你倒好,把咱一家人當牲口了!”“什么牲口?”我不解地問。“你把‘槽頭興旺’貼在了鍋臺上了,把‘小心燈火’貼在了牛槽上,我們不是牲口是什么?”
這件荒唐、有趣的事,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不懂裝懂會鬧出笑話的!
【貼春聯作文】相關文章:
貼春聯作文400字 貼春聯08-29
寫春聯、貼春聯作文11-21
貼春聯作文08-13
貼春聯的作文05-07
[經典]貼春聯作文12-23
[精選]貼春聯作文02-24
貼春聯的作文05-10
貼春聯的作文08-27
貼春聯作文12-26
貼春聯作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