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出自論語

    時間:2024-08-24 08:03:20 弟子規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弟子規出自論語

      《弟子規》是清代康熙時山西絳州人李毓秀所作,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對兒童言語行動提出要求,教以應該怎樣待人處世,通常的核心思想是孝弟仁愛。

    弟子規出自論語

      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其中記錄了孔子的108項言行,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后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七個部分。"弟子"的意思比較多,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會鄧衛東老師指出,"弟子"的意思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家,指孩子;在學校,指學生;在公司,指員工;在單位,指下一級;在社會中,指公民;在中華文化傳承中,指后學。"規"就是規范,就是規矩,就是規則,就是規律。

      2006年以來,和諧中國網總編、臺灣孔子學院特聘教授李耀君在學習研究《弟子規》過程中,與時俱進,對其進行修訂,形成了與時俱進的現代修訂版《弟子規》,并應邀在全國各地講解《弟子規》數百場。他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方面綜合論述,引經據典,深入淺出,通過對現代社會問題的深刻剖析,認為只有學習踐行中華傳統文化,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論語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匯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一共20卷。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一串的意思,語是話語在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建議漢武帝采納儒家思想,于是便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口號。論”讀音為“輪”,從字面上理解,《論語》即為言論的匯編。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文選·辨命論注》引《傅子》也說: “昔仲尼既沒,仲弓之徒追論夫子之言,謂之《論語》。”

      弟子規中哪些句子出自于論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 孔丘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譯文:顏回這個人很好學。為人不遷怒他人,不重復犯(同樣的)錯。

      言必信,行必果。譯文:說話一定要講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斷。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孔子

      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譯文:不擔心人們不知道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知道別人。

      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論語學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弟子規出自論語】相關文章:

    什么成語出自弟子規03-25

    出自詩詞的成語08-07

    活出自己的句子10-21

    出自孫權勸學中的成語09-22

    活出自己的霸道句子08-18

    出自紅樓夢的詩詞05-29

    葉公好龍出自寓言故事06-15

    論語經典句子07-28

    《弟子規》09-22

    活出自己的霸道句子(精選290句)03-15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岛国精品视频在线 | 人人做人人爱在碰一区三区 |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偷偷 |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中字幕在线尤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