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薊北歸》的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5-08-25 13:37:52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自薊北歸》的原文及賞析

    《自薊北歸》的原文及賞析1

      [唐]高適《自薊北歸》

      驅馬薊門北,北風邊馬哀。

      蒼茫遠山口,豁達胡天開。

      五將已深入,前軍止半回。

      誰憐不得意,長劍獨歸來。

      注釋:

      1、薊:古州名,在今天津薊縣以北地區。薊北:薊州以北。

      2、薊門:原指古薊門關。唐代以關名置薊州,后亦泛指薊州一帶。另,元、明以來,還把德勝門外元大都城健德門(俗稱土城關)當作戰國薊門舊址。

      3、豁達∶開通,通敞。

      4、五將:漢宣帝時,遣御史大夫田廣明、度遼將軍范明友、前將軍韓增、后將軍趙充國、虎牙將軍田順,“凡五將軍,兵十余萬騎,出塞各二千余里”。詳見《漢書·匈奴傳上》。

      5、止:敦煌殘卷作“無”。

      賞析:

      高適的邊塞詩,大多寫于薊北之行和入河西幕府期間,是詩人據親臨邊塞的實際生活體驗寫成的,將作者個人的邊塞見聞、觀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為一體,蒼涼悲慨中帶有理智的冷靜,其中的憂傷情緒和愛國情懷是統一的。這首《自薊北歸》一開始就營造出沉重的哀傷氛圍,“邊馬哀”實際是驅馬人心里之哀。面對天高地遠、敵我對峙的情況,統兵將帥本該出以公心、忠于職責、慎重決策,然而他們卻為一己私利,輕啟邊戰,致使“五將已深入,前軍止半回”,自己空有安邊良策,卻無人理睬,來到邊塞也不能有所作為,最后失意而歸。詩中實寫了邊塞諸將玩忽職守、貪功邀賞的情況,心情十分沉重,不由生出些許凄憤之感。

      高適邊塞詩的憂患意識,是其愛國思想的另一種表達,其中最大的`憂患莫過于對懷才不遇的悲嘆。他那種憂國憂邊憂兵的心情,至今讀來仍令人感慨。從高適邊塞詩的憂患意識中,能感受到一種精神和力量,激起的是對未來的希望和追求。

    《自薊北歸》的原文及賞析2

      自薊北歸

      高適 〔唐代〕

      驅馬薊門北,北風邊馬哀。

      蒼茫遠山口,豁達胡天開。

      五將已深入,前軍止半回。

      誰憐不得意,長劍獨歸來。

      譯文

      策馬馳奔在薊門之北,北風呼嘯邊地馬鳴聲哀。

      遠望山口只是蒼茫一片,走出峽谷才見胡天豁然大開。

      五將已經深入敵境,前軍只有一半返回。

      還有誰憐惜我這個失意之人,只好彈著長劍獨自歸來。

      賞析

      首二句“驅馬薊門北,北風邊馬哀”起手頗奇,在律詩中運用頂針重疊的手法,前兩句中兩個“北”字前后勾連重復,營造出濃烈的“哀”氣。既有以客觀寫主觀的“邊馬”之哀,更有“驅馬”人內心的“哀”,一筆兩到,領起全篇。

      緊接著“蒼茫遠山口,豁達胡天開”一聯,借用上聯的意象寫“驅馬”前行,“北風”呼嘯,征途更為苦寒,將“哀”意更進一層。

      “五將已深入,前軍止半回”一聯,由前兩聯寫自然、個人之“哀”,突轉為悼唐軍慘烈大敗之“哀”,將“哀”字賦予更為深廣之社會內容,“哀”士卒,“哀”國家,“哀”用非其人。

      尾聯再照應首聯“哀”字,在前文“北風”、“邊馬”、路遙、苦寒、唐軍慘敗等邊景、邊事、邊情之記敘中,以“長劍獨歸來”的形象描寫,將詩人自身“不得意”的情渲染得無以復加,抒發了詩人報國無門的悲憤心情。

      全詩極富塞外特色,真實感人,不論是對胡地景色的觀察,還是對歷史事件的記述都深深打上詩人塞外生活的烙印。先寫南行出發時悲寂的的.景象,繼而刻畫塞外獨特的風光,有近有遠,形象生動;隨后曠遠的景象又觸發了詩人對時局的深深思索,當收回眼光回到現實中時,詩人更感悲憤莫名,感慨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全詩言辭悲壯、蒼涼,將詩人自身哀傷的感情渲染的無以復加。

      創作背景

      開元二十一年(733)閏三月,唐軍大敗于契丹和奚。該詩作于這年冬天,詩人自薊北南歸,回憶起這慘痛的教訓,感慨庸帥誤國而自己報國無門,心有所感,寫下來這首詩。

    《自薊北歸》的原文及賞析3

      自薊北歸

      高適〔唐代〕

      驅馬薊門北,北風邊馬哀。

      蒼茫遠山口,豁達胡天開。

      五將已深入,前軍止半回。

      誰憐不得意,長劍獨歸來。

      譯文及注釋:

      譯文:策馬馳奔在薊門之北,北風呼嘯邊地馬鳴聲哀。遠望山口只是蒼茫一片,走出峽谷才見胡天豁然大開。五將已經深入敵境,前軍只有一半返回。還有誰憐惜我這個失意之人,只好彈著長劍獨自歸來。

      注釋:薊(jì)北:指薊門以北。薊門,在今北京西南。驅(qū)馬:馳馬。蒼茫:空闊遼遠,沒有邊際。豁(huò)達:豁然通達,形容開朗。五將已深入:漢宣帝時,曾遣田廣明等五將軍,率十萬余騎,出塞二千多里擊匈奴。止半回:只有半數生還。長劍獨歸來:《戰國策·齊策》載,馮諼為孟嘗君門客,未受重用時多次倚柱彈劍而歌“長劍歸來”,后受到重用。詩人用此典指自己未受重用,報國無門。

      賞析:

      首二句“驅馬薊門北,北風邊馬哀”起手頗奇,在律詩中運用頂針重疊的手法,前兩句中兩個“北”字前后勾連重復,營造出濃烈的“哀”氣。既有以客觀寫主觀的“邊馬”之哀,更有“驅馬”人內心的“哀”,一筆兩到,領起全篇。緊接著“蒼茫遠山口,豁達胡天開”一聯,借用上聯的意象寫“驅馬”前行,“北風”呼嘯,征途更為苦寒,將“哀”意更進一層。

      “五將已深入,前軍止半回”一聯,由前兩聯寫自然、個人之“哀”,突轉為悼唐軍慘烈大敗之“哀”,將“哀”字賦予更為深廣之社會內容,“哀”士卒,“哀”國家,“哀”用非其人。

      尾聯再照應首聯“哀”字,在前文“北風”、“邊馬”、路遙、苦寒、唐軍慘敗等邊景、邊事、邊情之記敘中,以“長劍獨歸來”的'形象描寫,將詩人自身“不得意”的情渲染得無以復加,抒發了詩人報國無門的悲憤心情。

      全詩極富塞外特色,真實感人,不論是對胡地景色的觀察,還是對歷史事件的記述都深深打上詩人塞外生活的烙印。先寫南行出發時悲寂的的景象,繼而刻畫塞外獨特的風光,有近有遠,形象生動;隨后曠遠的景象又觸發了詩人對時局的深深思索,當收回眼光回到現實中時,詩人更感悲憤莫名,感慨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全詩言辭悲壯、蒼涼,將詩人自身哀傷的感情渲染的無以復加。

      高適

      高適(704—765年),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后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安東都護高侃之孫,唐代大臣、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贈禮部尚書,謚號忠。作為著名邊塞詩人,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與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自薊北歸》的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歸夢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

    《歸嵩山作》原文及翻譯賞析12-17

    阮郎歸·初夏原文賞析07-14

    感遇·幽人歸獨臥原文及賞析02-27

    自君之出矣原文、賞析02-26

    自詠示客原文翻譯賞析12-17

    自君之出矣原文及賞析12-17

    送僧歸日本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歸有光吳山圖記原文及賞析11-14

    自君之出矣原文賞析及翻譯12-19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日韩在线欧美精品 | 日本欧美大码aⅴ | 亚洲尹人九九大色香蕉网站 | 免费精品国自产拍在线 | 久久99国产精品二区 | 日本一久道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