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撥不斷·布衣中原文及翻譯
撥不斷·布衣中原文及翻譯1
撥不斷·布衣中
布衣中,問英雄。王圖霸業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宮,楸梧遠近千官冢。一場惡夢。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平民百姓之中,試問那幾個英雄人物,稱王稱霸建立功業究竟有什么用處?你看那六朝宮殿,如今長滿了高高低低的禾黍;千萬名達官的墳墓上,如今遠遠近近長滿了楸樹和梧樹。只不過像是一場惡夢。
注釋
雙調:宮調名。元曲常用宮調之一。撥不斷:曲牌名。又名“續斷弦”,屬雙調宮曲調。此調流行于南宋和元代。全曲六句,句句押韻。
布衣:指平民百姓。
王圖霸業:成王的宏圖,稱霸的大業。
六代:即六朝,指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均在今南京建都。
楸(qiū)梧:兩種樹木名,既是制棺的用材,又是墓地常植之樹。楸,梓樹的一種。冢:墳墓。
惡夢:一作“噩夢”。
賞析
此曲起首兩句“布衣中,問英雄”,顯示了兩個方面的歷史事實:一是歷史上“王圖霸業”的締造者,盡管都被戴上了“天命所歸”、“真龍天子”的桂冠(這情形就同他們失敗了就被換上“賊”“寇”的帽子一樣),但實際上多來自“布衣”;二是布衣們視這些幸運兒為“英雄”,并將此視為終生奮斗的最高目標。這后一方面看來尤使作者不滿,故要向“英雄”們“問”上一問。第三句初看也有點似問非問。“成何用”本身便有不成用的意味。不過作者在這里實有問意,因為隨后他便自問自答,并通過揭曉的答案來闡明了全曲的主旨。
“禾黍高低六代宮,楸梧遠近千官冢”是工整而精警的對仗。“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詩經·王風·黍離》)遠在西周就產生過對于廢宮禾黍的嗟嘆。“高低”既切“禾黍”又切“宮”,“遠近”既切“楸梧”又切“冢”,足見造語的警策。
這首小令,是化用唐代詩人許渾名作《金陵懷古》入曲的。許渾的原詩是這樣的:“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臺戍樓空。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從內容上看,許渾原詩首尾兩聯主要是抒情,中間兩聯側重于寫景。馬致遠基本上一字不動地保留了頷聯兩句,這兩句是詩人登臨時眼中所見之景,沒有這兩句,覽古憑吊之情就失去了依據。而詩中其他各句,由于律詩與小令畢竟差異很多,保留的.余地不多。在這種情況下,馬致遠舍其次要成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首尾兩聯興亡之感的抒發上。南朝宋齊梁陳四代開國之君,都是出身微賤登上皇帝寶座的,都所謂的布衣中的“英雄”。和許渾一樣,馬致遠蔑視他們,認為他們的王霸事業,到頭來不過是一場惡夢而已。在馬致遠看來,古今英雄爭王稱霸,做得高官顯赫,但最終化為塵土,這如同做了一場惡夢一樣,沒有什么意義。曲子中流露出的歷史虛無感和厭世感,是元代文人作品中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
從藝術上看,馬致遠此曲對許渾原詩的化用,是有新意,有創造性的。此曲由于具有自己的精神和風格,遂能與原詩并峙,為人們所傳誦。
創作背景
馬致遠早年專注于求取功名,但在長期得不到重用的情況下,他開始看破紅塵,追求超然物外的生活,轉而厭惡追逐功名。在這種心境之下,馬致遠作了多首《撥不斷》無題小令,現存十五首。此曲即為其中之一。
撥不斷·布衣中原文及翻譯2
【原文】
布衣中,問英雄。王圖霸業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宮,楸梧遠近千官冢。一場惡夢。
【注釋】
王圖霸業:成王的宏圖,稱霸的大業。
楸梧:墓地上的樹木。
冢:墳墓。
【譯文】
在平民百姓中,問千秋歷史曾出現過多少英雄。可是成就了王霸事業又有什么用!登高望遠,高高低低的玉米高粱地里,還可見六朝殘宮,荒草野樹下,遠遠近近都是達官貴人地墳墓。不過是一場惡夢。
【創作背景】
這首小令,是化用唐代詩人許渾名作《金陵懷古》入曲的。南朝宋齊梁陳四代開國之君,都是出身微賤登上皇帝寶座的,都所謂的布衣中的“英雄”。馬致遠蔑視他們,認為他們的王霸事業,到頭來不過是一場惡夢而已。
【作者簡價】
馬致遠,生年不詳,卒于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二四年之間,元代雜劇作家。號東籬,大都人,曾任江
浙行省務官,生平事跡不詳。從他的散曲作品中,約略可以知道,他年輕時熱衷功名,有“佐國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負,但一直沒能實現,在經過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參透了人生的寵辱,遂有退隱林泉的念頭,晚年過著“林間友”、“世外客”的閑適生活。馬致遠早年即參加了雜劇創作,加入過“書會”,與文士王伯成、李時中,藝人花李郎、紅字李二都有交往。著有雜劇十五種,今存《漢宮秋》、《青衫淚》、《薦福碑》、《陳摶高臥》、《岳陽樓》、《任風子》六種,以及與李時中等人合寫的'《黃粱夢》一種,另《誤入桃源》存有佚曲。
【賞析】
馬致遠曾作了十五首〔撥不斷〕的無題小令,明代《雍熙樂府》多加上了“嘆世”的標題。不能過分責怪明人自作主張,因為曲中嘆世的主旨是太明顯了。
這首小令起首兩句有點令人費解,“布衣中,問英雄”,到底問的是“布衣”還是“英雄”?但是我們通過第三句,便能明白作者所謂“英雄”的含意,即是實現了“王圖霸業”的一批幸運兒。那么起首兩句就至少顯示了兩個方面的歷史事實:一是歷史上“王圖霸業”的締造者,盡管都被戴上了“天命所歸”、“真龍天子”的桂冠(這情形就同他們失敗了就被換上“賊”、“寇”的帽子一樣),但實際上多來自“布衣”;二是布衣們視這些幸運兒為“英雄”,并將此視為終生奮斗的最高目標。這后一方面看來尤使作者不滿,故要向“英雄”們“問”上一問。
第三句初看也有點似問非問。“成何用”本身便有不成用的意味。不過作者在這里實有問意,因為隨后他便自問自答,并通過揭曉的答案來闡明了全曲的主旨。
“禾黍高低六代宮,楸梧遠近千官冢”是工整而精警的對仗。“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詩經·黍離》)遠在西周就產生過對于廢宮禾黍的嗟嘆。而楸(梓樹的一種)、梧既是制棺的用材,又是墓地常植的樹木。“高低”既切“禾黍”又切“宮”,“遠近”既切“楸梧”又切“冢”,足見造語的警策。這兩句的榮譽屬于晚唐詩人許渾,因為馬致遠不過是全聯取來顛倒了一下使用。然而,它們用在詩中和曲中,韻味和效果不盡相同。我們不妨讀一讀許渾的原詩:“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楸梧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金陵懷古》)顯而易見,許詩的“楸梧”一聯是針對“金陵”一地而描繪的專景,借此寫景含蓄地表現“英雄一去豪華盡”的主題。而馬曲借用則情急語迫,用以展示對古今歷史中一切“英雄”“王圖霸業”的否定。下句緊接的“一場惡夢”,更是勢如破竹地為這一否定再添一個驚嘆號。“六代宮”、“千官冢”,無不閃現著“王圖霸業”的影子。所以雖是借用成句,卻直有“語若己出”的絕妙效果。
元人在“嘆世”之時火氣頗大,這自然與社會情狀的特別黑暗有關。散曲為他們提供了吐發牢愁的宣泄口。崇尚蘊藉圓渾的詩詞,一旦經過散曲的“回鍋”,便帶上淋漓快捷的牢騷語味,這是并不奇怪的。
【撥不斷·布衣中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南澗中題原文、翻譯02-29
劍門道中遇微雨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酹江月·驛中言別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淮中晚泊犢頭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綢繆原文翻譯12-19
海棠原文翻譯05-30
《飲酒》原文及翻譯05-27
《玄鳥》原文及翻譯10-22
論語原文及翻譯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