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故事

    時間:2025-08-24 00:06:03 好文 我要投稿

    古代小故事

    古代小故事1

      拿火點火

    古代小故事

      ——魏·邯鄲淳《笑林》

      某人夜里突然發病,他慌忙喊仆人鉆火燃燭。深更半夜,一團漆黑,仆人忙亂了好長時間也沒點著火,主人卻一遍一遍地催問。于是,仆人氣忿忿地說:“您催問得這么急真是沒道理,F在漆黑一團,您為何不拿火來給我照照?這樣,我找到鉆火器具,不也容易了嗎?”

    古代小故事2

      東漢時期,在潁川有個縣官叫陳實,他辦事公正,很有聲望。一天夜里,一個小偷溜進了陳實的家里,躲在房梁上,被陳實發現了。他沒有喊叫,裝著沒有看見一樣。他穿好衣服后,就把兒孫們叫醒來到自己住的房間里,非常嚴肅地對他們說:“你們長大了一定要愛惜名聲,從嚴要求自己,不能做那些損害別人的`事。

      有些人原來并不壞,而是對自己放松了要求,染上了壞習慣,慢慢地變壞了的。這些人如果嚴格要求自己,也可以做君子的!标悓嵳f到這里,馬上用手指向房梁上邊說:“你們看,梁上的那位君子墮落到了這般地步,是慢慢地變成的啊!”

      躲在梁上的小偷聽到后,又慚愧,又驚慌,連忙從房梁上跳下來,向陳實磕頭認罪。陳實的兒孫們要找繩索捆綁小偷,但被他制止了。陳實見小偷苦苦求饒,便說:“看你這個樣子,并不像個壞人,你大概是因為生活上貧困,才不得不這樣做的吧?”說完,讓家人取出兩匹綢緞,送給小偷,勸他改邪歸正。小偷痛哭流涕,感恩不盡地一再表示今后絕不當小偷了,要重新做人。

    古代小故事3

      漢朝時,有兩個讀書人,一個叫管寧,一個叫華歆。他們感情很好,不僅在同一個地方讀書,而且形影不離。有一次,管寧和華歆一起到院子里鋤草,忽然發現了一塊金子。當時,管寧視若無睹,仍舊揮動鋤頭,而華歆卻動心了,立刻拾起了金子,放在一邊。

      又有一次,管寧和華歆正一同坐在席上讀書。忽然有坐著轎子的官員從門前經過,管寧照常讀書,華歆卻忍不住放下了書本,跑出去看。管寧見華歆這樣不專心,又羨慕做官的.人,再加上發現他見到了金子動心的事,就堅決地割斷了并坐在席子,把座位分開,面色嚴肅對對華歆說:“從現在開始,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古代小故事4

      扁鵲學醫

      扁鵲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醫學家。他從小就勤奮好學,常常受到左鄰右舍的贊揚。

      離扁鵲家不遠的地方,有一位名叫長桑君的老大夫,醫術高明,四鄉馳名。他發現扁鵲是棵好苗子,就有意將自己的醫術傳授給他。

      一天,長桑君把扁鵲叫到面前,開門見山地說:“你如果愿意跟我學醫,就到南山采藥去吧,一年之后再來見我。”

      扁鵲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第二天一早,就帶著工具和藥樣出發了。他翻過一座座險峻崢嶸的'山峰,穿過一片片遮天蔽日的森林,采啊,挖啊,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他不僅認識了許許多多藥材,而且基本掌握了這些藥材生長、采挖的規律。

      長桑君見扁鵲滿載而歸,微微一笑:“你還要去民間給人們切脈,不完成五千例不能回家!

      扁鵲二話沒說,又背起藥箱奔走四方。他為各種各樣的人切脈,從脈象的變化中,細細揣摸的病癥。當他完成任務返回老師住處的時候,不禁大吃一驚,只見長桑君正躺在床上低聲呻吟。原來,在扁鵲外出期間,長桑君不幸中風偏癱,右半身不能動彈。

      扁鵲好心疼啊!他不顧旅途勞累,放下行李就給長桑君燒水煮飯,熬湯煎藥。晚上,他又端來一大盆熱水,蹲在床前給長桑君洗腳,洗著洗著,長桑君左腳一蹬,把盆子踢翻了,水澆濕了扁鵲的衣服、鞋子。扁鵲一點也不在意,轉身鏟來一些灶灰,撒到了濕漉漉的地上,接著,又忙著安頓長桑君入睡。正在這時,長桑君突然覺得喉中瘙癢,“呸”,一口痰不偏不倚吐到了扁鵲的臉上。扁鵲仍然不急不躁,默默地掏出手帕把痰擦掉了。

      夜深了,長桑君把扁鵲喚至床前,溫情脈脈地說:“你已經經受住了三次考驗:上山采藥,對你識藥用藥大有好處;按脈切診,對你斷病治病甚有幫助;今天,我又親眼看到你對病貼入微,勝似親人。作為一個好醫生必須具備的三點,你都有了。現在,我可以放心了!闭f到這里,老人用顫抖的左手從枕下摸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醫書,小心翼翼地交給了扁鵲。

      從此,扁鵲邊攻讀,邊實踐,醫術提高得更快了。

    古代小故事5

      從前,佛山有個大財主,名叫付萬金,家財萬貫,是方圓幾百里的頭號財主,人人都欠他一筆賬。付萬金有個毛病,就是愛吹牛,吹捧自己是天下第一個有本事、有福氣的人。

      有一年,正值大旱,一百多天沒下雨,老百姓唉聲嘆氣,饑餓難熬,紛紛向付萬金借糧食。在這大災之年,付萬金小斗出,大斗進,放一。有些人便在街上悄悄地責罵付萬金是黑心腸。也有的說:“如若老天連續十八年不下雨,他付萬金也會缺吃穿,走到我們這種地步!边@話湊巧傳到了付萬金的耳朵里。

      一日,晴天無云,赤日炎炎,付萬金站在街上沒名沒姓地大罵到:“你們這些天生的窮光蛋,恨老爺我倒霉不成,操心你們家破人亡吧,不要愁我吃不上山珍海味!倍疫大聲吹牛道:“天上有個老龍王,地下有我付萬金,龍王千年不下雨,我家存有萬石糧。天旱我有灘地,雨澇我有山地,雹打我有山藥蘿卜,水淹我有一本帳在。你們這些窮鬼愁什么,這是我付萬金祖宗積下的德行!

      話音剛落,忽然晴天霹靂,黑云堆滿了天空,頓時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從天而降,付萬金見勢不好,撥腿就往家跑,從柜中取出兩捆帳竄門而逃。頓時就地起水三尺多,溝滿壕平,房屋倒塌,水越來越猛,已經把他周圍圍住不通,大水直往他的院里涌。正在付萬金眼看就要被大水侵吞的時候,突然他發現院中有一棵五丈多高的`大樹,于是他手忙腳亂地背著賬本往上爬,頃刻,他的房屋和家產被沖得一干二凈。爬在樹上垂死掙扎的付萬金看到眼前的一切,心如刀絞一般地難受,但他還忘不了吹牛:“好你個瞎眼的黑龍王,老子沒有死,只要賬本在,憑外債就夠吃千年。”

      正說著,不料,樹下的大水猛然漲高。一丈、二丈、三丈……水面直線上升,眼看大水沖到樹頂。付萬金一看龍王專門是和他作對,不由得緊閉雙眼哀嘆到:“全完啦!”隨手把兩捆賬扔到水中,說也奇怪,這時云開日出,大水馬上下降,待付萬金下得樹來,一切全無。次日便拿起討吃棍沿街乞討了。當時老百姓高興地編了一段順口溜:

      付萬金,黑心腸

      吹牛惹下老龍王。

      鳳凰落架不如雞,

      如今拿起討吃棒。

    古代小故事6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yí)誤戰機,心里很是著急。

      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于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梅子已經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古代小故事7

      傳說武則天施展手段取得皇后地位以后,原來的王皇后和蕭妃被囚于冷宮中。這冷宮全部密封了起來,只在墻壁上留有一個孔,用來傳送飯食。高宗雖然廢了王皇后和蕭妃,對她們仍然念念不忘,有一次他偷偷地跑去看望她們兩人,王皇后對高宗說:“若是皇上還念舊情,使我們兩人能重見天日,那就求皇上把這座院子取名為回院!

      誰知高宗皇帝的這次會見不但沒有讓王皇后、蕭淑妃重見天日,反使她們惹下殺身之禍。已經權柄在握的武則天怎能容忍王,蕭復出,危及自己的地位呢?因此,當武后知道高宗皇帝探望冷宮后,大為震怒。她瞞著皇帝傳令將王、蕭二人杖責一百,并殘酷地砍去手足,扔入酒甕中。沒幾天,王、蕭二人就命赴黃泉了。蕭淑妃死前一直咒罵武則天,說道:“阿武妖狐,這樣兇殘地置我們于死地。愿我以后轉世為貓,阿武轉世為鼠,我世世代代。咬斷她的喉嚨!笔捠珏脑{咒,使武則天心驚肉跳。從此以后,她總是在夢中看見王、蕭的`鬼魂出來作祟,她們就像死時那樣恐怖。武則天受不了這樣的折磨,就勸高宗皇上移居東都洛陽,終生不歸長安。

      從此,武后一見到貓就擔驚受怕,她在洛陽期間,嚴禁宮中養貓。

    古代小故事8

      西圣王母

      《山海經.西山經》載:「西王母居住在玉山之山,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載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挂馑际钦f西王母大致像個人,形狀威猛,掌管災厲(瘟疫)和刑罰的怪物。另據「列仙全傳」所載:西王母是西華至妙之氣化生而成,與東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僅次于三清,十分崇高。 西王母是匯集西華奇妙真氣,降誕于神州伊川的道教崇高女神,先居西方,德配坤元,主掌陰靈真氣,是洞陰至尊。傳說中的女神。掌管災疫和刑罰的'大神,后于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昆侖仙島,王母的瑤池蟠桃園,園里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瑤池圣母、西王母。

    古代小故事9

      吳國宗室季札,在出使北方大國途中,順道訪問了徐國國君。徐君非常喜歡季札的'寶劍,但知它是吳國國寶,所以不好意思索要。

      季札心知徐君很喜歡這寶劍,想立即將它送給徐君,但礙于自己仍需前往其他國家,所以需要帶著這寶劍以代表吳國出使。于是,季札心中暗暗向徐君許下諾言:「當我結束這次行程后,我會再到徐國,屆時定將這寶劍送給您。」

      后來,當季札返回徐國時,徐君已死。季札來到徐君墓前,便將寶劍掛在徐君墓旁的樹上。隨從連忙問道:「人都死了,還贈他寶劍干什么?」季札說:「我早在心中答應將這寶劍送給徐君,如今徐君雖已離世,但不可因此改變我的承諾,我仍要履行諾言。

    古代小故事10

      東漢時,漢明帝召見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善王交朋友。班超帶著一隊人馬,不怕山高路遠,一路跋涉,千里迢迢,來到了新疆。鄯善王聽說班超出使西域,親自出城迎候。班超向主人說明來意,鄯善王很高興。

      過了幾天,匈奴也派使者來和鄯善王聯絡感情。鄯善王熱情款待他們。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說了東漢許多壞話。鄯善王頓時黯然神傷,心緒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見班超,態度十分冷淡。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對策。班超說:“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慮,兩國和好!笨墒前喑麄內笋R不多,而匈奴兵強馬壯,防守嚴密。

      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天深夜,班超帶了士兵潛到匈奴營地。他們兵分兩路,一路拿著戰鼓躲在營地后面,一路手執弓箭刀槍埋伏在營地兩旁。他們一面放火燒帳篷,一面擊鼓吶喊。匈奴人大亂,結果不是被大火燒死,就是被亂箭射死。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歸于好。

    古代小故事11

      一天,一個農民拉著一車南瓜去集市上賣。他神氣的坐在三匹馬拉的大馬車上,迎面遇到了一個老爺。

      老爺不認識南瓜,就好奇的問:“喂,你車上裝的是什么東西?”農民靈機一動,說:“這是‘馬蛋’呀!它可以孵出天下少有的駿馬!

      老爺是個愛稀奇的人,他眼珠轉了一轉,決定弄一個‘馬蛋’孵出匹駿馬騎騎。老爺沒有還價,買下了農民的'一個南瓜,并要農民交給他孵‘馬蛋’的方法。農民拉著一車南瓜,隨老爺去他的莊園。

      “你趕快說說怎樣孵‘馬蛋’吧!”老爺簡直迫不及待了。農民說:“你得在窩里待上三個星期,一刻也不能離開,否則就孵不出馬駒子了!崩蠣攷献銐蛉齻星期吃的干糧和水,和農民一起去選搭窩孵蛋的地方。

      農民把老爺引到森林里,挑了一顆又高又直的大樹,在上面大了個窩。他幫老爺爬上樹,讓老爺蹲在窩里,然后就自己回家了。

      老爺蹲在窩里,蹲了一天又一天。到了第四天,他躺在窩里睡著了。睡夢中他翻了個身,一下把窩壓垮了。木棍噼里啪啦的掉在地上,老爺也摔了個仰八叉。老爺揉揉屁股做起來,南瓜摔碎了。當窩垮下來的時候,嚇得樹下一只兔子沒命地逃走了。

      老爺看到有個黑影從眼前掠過。他后悔不已,自言自語地說:“馬駒子才那么大就跑了,真可惜!我還要買些‘馬蛋’來孵!

    古代小故事12

      杞國有一個人,整天擔心天塌地陷,自己沒有地方容身,因此愁得睡不著覺,吃不下飯。

      有個人看他這樣憂愁,很為他擔心,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很厚很厚的氣積聚在一起罷了,沒有一個地方沒有氣。你一舉一動,一呼一吸,從早到晚都生活在天的中間,怎么會擔心天塌下來呢?"

      那人憂天的'人聽了,又說;"如果天是很厚的氣,那么太陽、月亮和星星不會掉下來嗎?"。

      前來開導他的人說:"太陽、月亮和星星,也都是會發光的氣積聚而成的,即使掉下來,也不可能把人打傷。"

      那個憂天的人又問:"如果地陷塌了怎么辦呢?"

      開導他的人回答說:"大地是土塊積聚而成,它充塞四野,無處不有,你在它上面隨便行走、跳躍,整天在它的上面生活,怎么擔心它會陷塌呢?"

      那人聽了朋友的話,如釋重負,非常高興;那個前來勸他的人放下心來,也很高興。

      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邪?"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趾踏,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古代小故事13

      貪色的大臣

      王忠肅公為人不喜歡開玩笑。一天,退朝后回家的路上,他看見同行的一位大臣眼睛老是盯著擦身而過的.一個美女。那美女已經走遠了,這位大臣還不時地回過頭來戀戀不舍地去看她。

      這時,一向不茍言笑的王忠肅公也忍不住跟這位大臣開起了玩笑:剛才過去的那個漂亮女子真有力氣。這位大臣忙問道:大人您怎么知道她有力氣呢?王忠肅公應聲說道:假若她沒有力氣,你老夫子的頭怎么能被她拉得團團亂轉呢?

    古代小故事14

      東漢末年,有個叫崔琰(yǎn)的人。他從小喜歡舞槍弄棍,不好讀書。到了二十多歲才開始求師愛學。由于他很有靈氣,再加上學習刻苦,所以他后來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人,受到曹操的器重。

      崔琰有個堂弟叫崔林。年輕時性情沉默,不好講話,人看起來也不很聰明,所以很多人看不起他,甚至貶他才智不足,認為他沒有出息。崔琰卻不這么看,他常常對人說:“才能大的`人需要長時間才能顯露頭腳,崔林年紀大些的時候,一定會成大器的!焙髞泶蘖止蛔隽撕艽蟮墓。

    古代小故事15

      1.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古代二十四孝順故事。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2. 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痹鴧⒂谑墙右娍腿耍远Y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里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并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后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7. 戲彩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 董永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后父親亡故,董永賣了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于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槐蔭改名為孝感,老師筆記《古代二十四孝順故事》。

      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后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傭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欲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后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雇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11.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痹g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后,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12.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后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碑斔麄兺诳訒r,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并得以兼養孩子。

      13.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嵯臅r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14.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饑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饑。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么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15. 涌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愿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涌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16.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彼虝鴷r,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愿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焙髞泶奚侥献隽烁吖伲幌耖L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臥冰求鯉

      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后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19. 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20. 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只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于放下父親跑掉

      21. 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果然病愈。后來他官至司空。

      22. 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氐郊抑校赣H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于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后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并守制三年

      23.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寫下《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后,決心棄官到陜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于在陜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24. 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

    【古代小故事】相關文章:

    古代愛情小故事06-22

    古代廉潔小故事05-30

    古代凄美愛情小故事08-06

    中國古代小故事06-30

    古代愛情小故事錦集【2篇】06-22

    民間古代故事06-02

    古代經典故事06-30

    古代英雄故事08-30

    古代愛情故事07-15

    古代關于親情的故事08-23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日韩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一级视频电影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观 | 日日夜夜一区二区一区二区 | 日韩国产欧美二区手机在线 | 亚洲成AV人的天堂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