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致加西亞的信》后感
讀《致加西亞的信》后感1
一次校會上,苗校長向我們介紹了全球印刷史上銷量最高的出版物之一,它就是《致加西亞的信》。究竟這篇文章有什么重要價值,竟然在世界上引起如此大的轟動?
《致加西亞的信》是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但是,一百多年來此文所推崇的關于敬業、忠誠、勤奮的思想觀念,卻已經在全球的許多地方產生了深遠影響。對這個送信的故事及其意義使我做更進一步的思考。
書中只是一個簡單的故事——美西戰爭爆發后,美國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必須跟西班牙反抗軍首領取得聯系,但只知道反抗軍首領在古巴森林的山里,沒有人知道他的確切地址。所以無法把信傳達到他。但美國總統又必須盡快獲得他的合作,于是,有人向總統說:有一個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只有他能找到。總統把羅文找來,交給他一封信——一封致加西亞的信,羅文將它封在油紙袋里。吊在胸前,三星期后,將信交給了加西亞。
讀后深有感觸:
感觸一:敬業——文明道德的交融。“凡事之成,必在敬之。”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有人對總統說:“有一個名叫羅文的人,有辦法找到加西亞,也只有他才找得到。”完成任務非羅文非屬,語氣如此堅定,我想,這也是對羅文此人“敬業”精神的首肯吧。敬業,是靜靜地把信拿去,不會提出任何愚笨問題,也不會隨手把信丟進水溝里,而是不顧一切地把信送到;敬業,是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成一行的代名詞;敬業,是傳統職業道德和現代文明美德的融合。是啊,人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社會大舞臺需要這種能夠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用羅文的精神剖析自己、對照自己,存在著一定的距離。距離是問題,距離是壓力,距離更是動力。今后,我將在“敬業愛崗、愛崗敬業”方面付諸行動并見到成效。
感觸二:忠誠——做人成事的根本。羅文接到信后,并沒有問:“他在什么地方?”而是靜靜地把信拿去,立即無條件地采取行動,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務——“把信送給加西亞”。與懶懶散散、漠不關心、馬馬虎虎的做事態度相比,羅文的可貴之處還在于他的“忠誠”。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建筑師。忠誠,是成事之根,也是做人之本。平日,我用“真誠待人,真誠做事”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讀了《致加西亞的信》這篇文章后,我更堅定了“真誠到永遠”的信念。
感觸三:奮斗——鑄就輝煌的基石。有了理想的追求,有了敬業的精神,有了忠誠的'品格,還更需要一種實干的行動。羅文徒步走過一個危機四伏的國家,把信送到加西亞手中,成功的背后,不難想象其中包含著多少艱辛曲折的故事。平凡的羅文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動人的故事又帶給人們什么啟示呢?平凡與不平凡只在一念之差:平凡與不平凡有時只在于肯干,不肯干;平凡與不平凡有時只在于是否有不斷進取的熱情;平凡與不平凡,有時只在于是否發揮了自身潛在的能量。心懷真誠,認真地干好每一件事,平凡的點滴就能匯聚成不平凡的豐碑。
最深的感受是羅文并不知道加西亞在什麼地方,也沒有問他在什麼地方。這一點是和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有著巨大的差別。一個簡單的故事將忠誠、奉獻及敬業的精神深刻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不需要去刻意修飾,這就象是軍人要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不需要知道為什麼,行動就是完成任務最好的回答。從羅文身上體現出來的這種高貴的品質(忠誠、敬業),是我們平高人最需要的。尤其是在我們的條件要比羅文好的多,不需要我們深入敵后,生命無憂,也不要獻出我們的生命。我們只需要默默無聞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每時每刻將個人的利益,個人得失,甚至稍微有點不公平就怨天尤人,這樣是不會成為平洲高中的優秀教工的,更不會得到榮譽。相反,如果你敬業,具本主動性,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榮譽和利益就會不期而至。通過閱讀后更加使我懂得什麼是敬業,如何去敬業,能夠更加積極地去對待自己的事業,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讀《致加西亞的信》后感2
讀完《致加西亞的信》,我并沒有想象中的激情澎湃,感觸萬分,因為書中所表達的精神我都懂,也常常經意不經意地這樣做,于是它對我來說只不過是將這種精神明朗化,系統化,并輔以例子為佐證,讓我感慨較深的不是書的內容,也不是書中提倡的精神,而是讀書的人。聽從本是下屬該做的事,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就像子女要贍養父母,吃完飯要洗碗一樣天經地義的事,卻要值得如此大力的推行,竟有如此多的讀者,從側面說明了這是一個嚴峻的人性問題,假如從這一點來說倒是讓我感觸萬分了。
如今像羅文這樣的人少之又少,為什么呢?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大家不想做事情,不想把事情做好,而是思想上存有“瓶頸”。主管給他的任務有一個,他的疑問卻有十幾個,“我忙,沒空”“人少,沒辦法做到”“能做到這樣已經不錯了,不要太理想化了”“我的下屬理念太差,我也沒辦法”“讓某某做可能會更好”等等堂而皇之的,而他提出這些問題不外乎有以下幾種目的.:(1)擺困難,讓你降低要求;(2)擺完困難,讓你覺得讓別人做會更好,那么他就可以偷閑了;(3)有言在先,萬一事情沒辦妥,不能完全怪他,你會體諒他的;(4)希望你幫他解決困難。
或許這時候有人要問:難道上司給我們下達任務的時候我們只能說:“沒問題”,其他的什么都不能問嗎?誠然不是,如果主管讓你到A城市送材料,而你不知如何到達A城市,順便問一下主管A城市在哪里,如何搭車,省得到處找到處問,如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何樂而不為呢,可是假如連主管也不知道怎么辦呢,一切都得自己解決。假如你不能幫助主管解決一些難題的話,那要你何用?
我們一直都在推崇羅文——將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卻忽略了兩個重要人物:派羅文去送信的人——美國總統麥金萊和推薦羅文的人——情報局長阿瑟。瓦格納上校。千里馬不多,伯樂更少,假如沒有阿瑟。瓦格納和麥金萊的信任,慧眼識英才,也不可能派羅文去送信,因此,美西戰役從側面反映了用人的重要性,而我們的企業是不是也該清晰每個主管,員工的優劣,讓每個人去做他最合適的,能發揮最大優勢的工作。
【讀《致加西亞的信》后感】相關文章:
致加西亞的信讀后03-09
給加西亞的信03-05
給加西亞的信英文 給加西亞的信英語版03-05
讀《窮人》后感11-02
讀《論語》后感01-27
讀《童年》后感03-11
《雷雨讀》后感03-15
讀哈姆雷特后感05-09
讀活著后感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