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5-04-20 09:36:52 數學說課稿 我要投稿

    【必備】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五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必備】數學說課稿范文錦集五篇

    數學說課稿 篇1

      一、本節課內容的數學本質

      本節課的主要任務是探究二分法基本原理,給出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基本步驟,使學生學會借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給定精確度的方程的近似解。通過探究讓學生體驗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滲透逐步逼近和無限逼近思想(極限思想),體會“近似是普遍的、精確則是特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引導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理解有關內容,通過求方程的近似解感受函數、方程、不等式以及算法等內容的有機結合,使學生體會知識之間的聯系。

      所以本節課的本質是讓學生體會函數與方程的思想、近似的思想、逼近的思想和初步感受程序化地處理問題的算法思想。

      二、本節課內容的地位、作用

      “二分法”的理論依據是“函數零點的存在性(定理)”,本節課是上節學習內容《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的自然延伸;是數學必修3算法教學的一個前奏和準備;同時滲透數形結合思想、近似思想、逼近思想和算法思想等。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初步理解了函數圖象與方程的根之間的關系,具備一定的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為理解函數零點附近的函數值符號提供了知識準備。但學生僅是比較熟悉一元二次方程解與函數零點的關系,對于高次方程、超越方程與對應函數零點之間的聯系的認識比較模糊,計算器的使用不夠熟練,這些都給學生學習本節內容造成一定困難。

      四、教學目標定位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通過具體實例理解二分法的概念及其適用條件,了解二分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一種方法,會用二分法求某些具體方程的近似解,從中體會函數與方程之間的聯系,體會程序化解決問題的思想。

      借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讓學生充分體驗近似的思想、逼近的思想和程序化地處理問題的思想及其重要作用,并為下一步學習算法做知識準備.

      通過探究、展示、交流,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增強合作意識。

      通過具體問題體會逼近過程,感受精確與近似的相對統一。

      五、教學診斷分析

      “二分法”的思想方法簡便而又應用廣泛,所需的數學知識較少,算法流程比較簡潔,便于編寫計算機程序;利用計算器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直觀明了;學生在生活中也有相關體驗,所以易于被學生理解和掌握。 但“二分法”不能用于求方程偶次重根的近似解,精確度概念不易理解。

      六、教學方法和特點

      本節課采用的是問題驅動、啟發探究的教學方法。

      通過分組合作、互動探究、搭建平臺、分散難點的學習指導方法把問題逐步推進、拾級而上,并輔以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自主探究二分法的原理。

      本節課特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以問題驅動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

      2、注重與現實生活中案例相結合,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現實生活又可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以李詠主持的幸運52猜商品價格來創設情境,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也在猜測的過程中體會二分法思想。

      3、注重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使他們“聽”有所思,“學”有所獲。

      本節課中的每一個問題都是在師生交流中產生,在學生合作探究中解決,使學生經歷了完整的學習過程,培養合作交流意識。

      4、恰當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揭示數學本質。

      本節課中利用計算器進行了多次計算,逐步縮小實數解所在范圍,精確度的確定就顯得非常自然,突破了教學上的難點,提高了探究活動的有效性。整個課件都以PowerPoint為制作平臺,演示Excel

      程序求方程的近似解,界畫活潑,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有機整合。

      七、預期效果分析

      以方程的根與函數的零點知識作基礎,通過對求方程近似解的探究討論,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實踐活動;采用多媒體技術,大容量信息的呈現和生動形象的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掌握二分法的本質,完成教學目標。

      另外盡管使用了科學計算器,但求一個方程的近似解也是很費時的,學生容易出現計算錯誤和產生急躁情緒;況且問題探究式教學跟學生的學習程度有很大關系,各小組的探究時間存在差異,教師要適時指導。

    數學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二節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第二課時加減消元法。我主要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教學過程、評價與反思六個方面向大家匯報我對這節課的認識和理解。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元一次方程組安排在學生已經學過整式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之后,它是學習三元一次方程組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以后學習函數、平面解析幾何等知識以及物理、化學中的運算等不可缺少的工具。對于學生理解并掌握方程思想、轉化思想、消元法等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著重要的意義。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基礎上,繼續學習另一種消元的方法---加減消元,它是學生系統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知識的前提和基礎。教材的編寫目的是通過加減來達到消元的目的,讓學生從中充分體會化未知為已知的轉化過程,體會代數的一些特點和優越性;理解并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為以后函數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研究與學習,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會用加減消元法解簡單的二元一次方程組。

      2、理解加減消元法的基本思想,體會化未知為已知的化歸思想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經歷加減消元法解方程組,讓學生體會消元思想的應用,經過引導、討論和交流讓學生理解根據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一般步驟。

      (三)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通過交流、合作、討論獲取成功體驗,感受加減消元法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和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

      3、教學重點、難點:

      由于七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過程中容易進行簡單的模仿,往往不注意方程組解法的形成過程更無法真正理解消元的思想方法。而大家都知道,數學的思想與方法才是數學的精髓,是聯系各類數學知識的紐帶,所以我將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確定如下

      重點:用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難點: 靈活運用加減消元法的技巧,把二元轉化為一元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在自學中,通常能掌握表面知識,如具體的一個問題的解題過程,但學生在數學解題能力,運算能力,思維能力等各方面參差不齊,這也導至在學習中,特別是在自學中有的動力不夠,有的更是缺乏探索精神,而在總結歸納中又缺乏合作的學習態度。在自學中能說出是什么怎么樣,但又還探索不出為什么有什么聯系 。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利用導學提綱自主互動學習,根據學情教師適時點撥、歸納、升華。

      學法:本節課的教學我始終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組積分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下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室

      資源準備:導學提綱 ,多媒體課件制作。

    數學說課稿 篇3

      教材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第七冊第七單元113頁“數學廣角”第二課時例2。

      教材分析:

      這節課主要是通過一些簡單的優化問題向學生滲透優化思想,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學習優化問題就是為了讓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并且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數學的價值,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優化問題這個內容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同時也是發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因此設計本節課時,我把教學內容變為源于學生切身生活體驗的,適合學生思考、探究,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探究精神,促進學生發展的信息資源。《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我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的: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簡單的事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2、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體驗獲取成功的樂趣,逐漸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化方案。

      教法與學法選擇:

      在教學方法上,為了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理解優化思想,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遵照《課標》的要求和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發揮雙向互動教學的作用,通過的情境演示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動手操作,互相交流,最后找出最優方案的方式組織教學。

      在學法方面,《課標》指出,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為了進一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的產生和應用,感受生活數學和數學生活,因而我設計了一系列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在這些教學活動中,著重以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兩種學習方式交替學習,讓他們真正以課堂主體的身份參與全程。

      教學程序:

      讓生安排時間,發現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2)感知尋找最優化方案的方法

      先讓生自由說說是怎樣安排的。

      (讓生評價這些方法中有沒有不太合理的。3引導學生用畫箭頭的方法把吃藥的過程用流程圖畫出來。展示最合理的方案

      (1)看圖,學生獨立思考

      (2)算一算要多少時間才能開飯

      (3)引發爭議,交流思維過程

      (4)出示方案,總結評價。

      2、數學競賽

      《我是設計小行家》

      (1)出示炒雞蛋的工序

      (2)學生獨立思考

      (3)用流程圖表示出設計思路。

      為了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我設計了“做飯問題”“數學競賽”等鞏固練習。做飯問題看似簡單,但學生可能會出現兩種答案:17分鐘或27分鐘,為此引起學生爭議.這時我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說出思維過程,在交流的活動中使學生明白如果是用一個爐火做飯,就要27分鐘如果有兩個爐火做飯就只要17分鐘。通過這個練習,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突破了難點,又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

      最后我設計數學競賽《我是設計小行家》看誰能用最少的時間做好一盤味道鮮美的炒雞蛋,將活動推向高潮。我利用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把握時機,向學生提出要求:

      (1)獨立完成

      (2)必須畫出流程圖

      (3)和同學們分享你的經驗。這樣極大的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也體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四 總結。進行自我評價

      (1) 讓學生暢談學習感受

      (2) 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安排提高效率?同學之間交流一下。(為達到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這一原則,進而深化知識,在課外作業環節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完成的作業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

    數學說課稿 篇4

      今天我將要為大家說的課題是:有理數的加減法第一課時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㈠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內容在全書及章節的地位:略

      ㈡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并能運用法則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

      在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及運算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師生合作,聯系實際,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感受加法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㈢教學重點:有理數加法法則。

      ㈣教學難點: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㈤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基于本節課的特點,應著重采用活動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㈥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1、理論:記憶加法法則;

      2、實踐:足球賽記分動筆動手;

      3、能力:加法運算能力

      ㈦教學準備:課件或章前足球賽圖

      ㈧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孕育新知

      活動一:觀摩足球賽:

      足球比賽中贏球個數與輸球個數是相反意義的量.若我們規定贏球為“正”,輸球為“負”.比如,贏3球記為3,輸2球記為-2.學校足球隊在一場比賽中的勝負可能有以下各種不同的情形:

      (1)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贏了2球,那(3)(2)=5.①

      (2)上半場輸了2球,下半場輸了1球,那么全場共輸了3球.也就是(-2)(-1)=-3.②現在,請同學們說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場贏3球,下半場輸2球,全場贏球,也就是

      (3)(-2)=1;③

      上半場輸了3球,下半場贏了2球,全場輸了1球,也就是

      (-3)(2)=-1;④

      上半場贏了3球下半場不輸不贏,全場仍贏3球,也就是

      (3)0=3;⑤

      上半場輸了2球,下半場兩隊都沒有進球,全場仍輸2球,也就是(-2)0=-2;

      上半場打平,下半場也打平,全場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⑥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活動二:現在我們大家仔細觀察比較這7個算式,看能不能從這些算式中得到啟發,想辦法歸納出進行有理數加法的法則?也就是結果的符號怎么定?絕對值怎么算?

      這里,先讓學生思考2~3分鐘,再由學生自己歸納出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活動三:

      應用舉例變式練習

      例1計算下列算式的結果,并說明理由:

      (1)(4)(7);(2)(-4)(-7);

      (3)(4)(-7);(4)(9)(-4);

      (5)(4)(-4);(6)(9)(-2);

      (7)(-9)(2);(8)(-9)0;

      (9)0(2);(10)00.

      學生逐題口答后,教師小結:

      進行有理數加法,先要判斷兩個加數是同號還是異號,有一個加數是否為零;再根據兩個加數符號的具體情況,選用某一條加法法則.進行計算時,通常應該先確定“和”的符號,再計算“和”的絕對值.

      解:(1)(-3)(-9)(兩個加數同號,用加法法則的第2條計算)

      =-(39)(和取負號,把絕對值相加)

      =-12.

      活動四:教學22頁例1、例2(詳見課本)

      三、鞏固練習,運用新知

      活動五:練習:23頁1.2

      四、歸納小結,升華新知

      同學們分組討論,學習了哪些知識?并交流。

      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并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符號,并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知識性內容的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五、回歸實踐,再用新知

      作業:31頁:課外作業選做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又能夠使學生獲得基本技能!

    數學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1、說課的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第一冊第18頁。

      2、自然數有兩方面的含義,用來表示事物有多少時,稱為基數,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時,稱為序數。本節教學自然數的另一個含義:序數含義。在學生了解了1-5的基數含義的基礎上,教材通過一幅常見的排隊購票圖,引入序數含義的教學。

      3、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初步感知自然數的基數含義和序數含義,并能用“第幾”來描述物體的位置。

      (2)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向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教育。

      (3)讓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理解、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參與意識。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學會區分5以內的幾個和第幾個,這是教學的重點。學生對第幾來描述物體的位置是教學的難點,可通過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探索、思索、交流,從而獲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參與意識。

      說教法學法

      為全面準確地落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本著學生全面發展的特點,教學時將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在教學時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給運動員排名次的過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幾和幾個的概念。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探索、思索、交流,來獲取新的.知識。同時創設游戲,讓學生在玩的同時自然的獲取知識,而且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參與意識。

      說教學程序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師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開運動會嗎?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在教室里舉行一次小小的運動會吧!安排學生看運動員跑步的快慢,看看誰跑得最快?誰跑得最慢?讓學生在給運動員排名次的過程中,自然的掌握“第幾”的概念。

      (二)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運動員按照跑步的名次站成一排,老師找幾個平時接受知識較慢的或課堂上不愛參加活動的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來發獎牌,從中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1、發獎。師說:跑步比賽結束了,現在我們要舉行發獎儀式,請學生代表給運動員發獎牌。師提出不同的要求:請你給第一名的運動員發獎牌;請你給第二名的運動員發獎牌等等。

      2、送水。運動員很辛苦,現在他們正在休息,你能把這杯水送給第3個運動員嗎?(這時運動員已經打亂跑步名次,與同學們面對面坐著。學生在給運動員送水的時候發生了分歧,一個學生給從左數的第三個運動員送水,另一個學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把水送給另一個運動員。在學生分辨不清的時候,讓學生說說自己送水的理由,在兩個學生的爭論中,同學們理解了“從左數和從右數”的含義,同時也意識到數學語言的嚴密性。同時巧設練習,把知識的難點放給學生,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探索、思索、交流,從而獲取知識。

      (三)分組合作,運用新知

      讓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理解、運用本節課的知識,而且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參與意識。師說:運動會還在進行著,天真熱,老師準備了一些太陽帽,請各小組長把帽子發給同學們吧。要求:讓小組成員按一定的順序排成一隊,組長仿照老師剛才組織同學給運動員送水的游戲,組織本組的同學玩分帽的游戲,要求每一個同學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組長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同學們戴帽子。如:給從左面數第4名同學戴帽子,給從右面數第2名同學戴帽子,給從左數 等。

      (四)再設練習,擴展知識

      這一環節的設計,使第幾和幾個的概念更深的掌握,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發展學生的思維有很大的幫助。師說:運動會結束了,同學們表演了團體操,老師有兩個問題想讓同學們幫著解答:

      (1)小林的前面有2人,后面有3人,小林這排一共有幾人?

      (2)小紅從前面數排在第2,從后面數排在第3,小紅這排一共有幾人?讓個小組討論,提示學生可以演示,找出規律,全班交流。

    【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數學說課稿01-23

    數學說課稿(經典)06-09

    《數學廣角——》說課稿06-20

    數學《比的應用》說課稿10-13

    數學廣角說課稿08-09

    《數學梯形》說課稿09-22

    數學活動說課稿10-28

    《數學樂園》說課稿04-03

    《數學廣角》說課稿01-15

    數學說課稿10-0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v天堂v手机在线 | 婷婷色五月开心综合 |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二区不卡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 欧美日韩免费专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