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數學教案范文七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組成。
2、在操作活動中不斷探索數的多種分法,并學會記錄。
3、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及多維度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在游戲活動中歸納、總結、學習6的組成。
活動準備:花片、小樹、小動物圖片、紙盒、糖果、筆、紙、數字卡片等
活動過程:
一、湊數游戲《蘋果和生梨》
請1個幼兒上來帶領大家玩湊數游戲。
春天的花園里有個數學王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到數學王國找一找那些東西的數量是6,然后你可以把6的分成全玩出來,才可以到其它地方玩。把你的發現寫在紙上。
二、幼兒分組操作
1、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游戲。
2、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有困難的幼兒,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三、幼兒交流討論
1、教師拍手,幼兒回到座位。剛才大家玩得很高興,能把自己的發現記錄在紙上,誰愿意來介紹自己的發現?在玩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2、 幼兒各自介紹自己的發現。
四、學習6的組成
1、教師:今天小貓的一家也到數學王國來玩了,數一數有幾只貓?用數字幾來表示?看看它們長得都一樣嗎?引導幼兒從貓的大小、顏色、花紋、蝴蝶結來分。
2、幼兒自主講述,如6只貓可分成1只大貓5只小貓。教師根據幼兒講述用數字卡片貼在黑板上。教師:6有幾種分法?
3、教師歸納:6有5種分法,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它們合起來都是5送糖果。 我們小朋友本領真大,不但學會6的組成,還學會了記錄,現在我們一起準備好,開上小汽車和小貓們一起到數學王國去玩吧。(聽音樂,幼兒做開汽車動作) 數學王國到了,看看國王今天都準備了什么禮物?(各種糖果)國王還準備了這么多糖果盒子,請我們小朋友幫助他來包裝糖果。記住,每個盒子了只可以裝6粒糖果。你一邊裝一邊說,幾粒紅色的糖果、幾粒蘭色的糖果、或幾粒黃色的糖果、幾粒綠色糖,一共是6粒糖果。裝好以后你可以送給周圍的爸爸媽媽檢查一下,也可以給好朋友檢查一下,你對嗎?如果正確了就請你把糖帶回家,可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
活動反思:
本節課目標很明確,就是學習理解“6”的組成,懂得交換兩個部分數的位置合起來總數不變的規律。因為數學知識具有邏輯性特別強的特點。我們應該在數學活動中應該提供一些滲透著正確的、幼兒可接受的、可感興趣的數概念的活動材料,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嘗試探索10以內數量組合的不同可能性,發展思維的變通性。
2.分享數的組合經驗,體驗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中、小塑料圈若干。
活動過程:
一、6人游戲:說明游戲規則
1.小羊只要站到圈內,就不會被抓住;
2.每個圈內只能站一只小羊;
小結:每個圈里站1個人,有6個圈 合起來一共是6只小羊。
二、出現中圈,提問
1.如果拿掉一個圈,還剩幾個圈?小羊還能都站進圈里嗎?怎么站?
2.剛剛用了5個圈做游戲,如果用4個圈,應該選擇怎樣的圈?
3.能不能用最少的圈,把6只小羊都保護起來?選擇怎樣的圈?
三、10人游戲
1.10個人做游戲,如果大家都不想被抓住,最少幾個圈?
2.同樣是4個圈,還有其他選擇圈的方法么?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10的分解和組成.
2.發現并掌握分解和組成中數的相互交換和遞增遞減規律.
3.增強合作能力,發展觀察、分析力.
活動準備:
創設情景“羊羊超市”、不同種類實物(每種數量為10) 、 記錄表、貨物種類標志、題卡及操作材料(每人一份)、獎品若干.
活動過程:
一、“羊羊超市”開張,幼兒按類別擺放貨物,并記錄.
1.創設情境,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羊羊超市”要開張了,請小朋友們去幫忙,好嗎?
2.幼兒每兩人一組,自由組合,按要求擺放貨物,并做好記錄.
師:現在請小朋友兩人一組去超市擺放貨物,每組選擇一種貨物,把貨物按照不同的類別擺放在貨架的左右兩邊,并做好記錄.
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情境體驗、實物操作、數字記錄等方式,充分感知10的不同分法.
二、在感知10的多種分法的基礎上,發現并掌握數的相互交換和遞增遞減規律.
1.師幼共同將記錄表進行歸納總結,總結出10的9種不同分法.
2.引導幼兒發現并掌握數的相互交換和遞增遞減規律.
三、統計貨物,感知10的組成.
1.幼兒隨機抽取統計卡,根據要求對已擺放好的貨物進行記錄.
2.將記錄表進行統計,師幼共同歸納總結10的組成.
四、競聘“超市理貨員”,進一步鞏固10的分解和組成.
1.幼兒操作題卡,鞏固提升經驗.
2.評價活動,并根據評價結果予以獎勵.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10以內單雙數的含義。
2、在親身游戲及與白板教學人機互動的過程中掌握單雙數。
3、能積極參與討論,大膽動手操作白板課件。
活動準備:
電子白板 幼兒操作卡 夾子
活動過程:
1. 游戲“找朋友”,理解單雙數的含義。
導語:“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老師請一些小朋友來玩找朋友的游戲,兩個兩個找到好朋友,看看是不是都能找到好朋友” 。
2. 通過動物兩兩配對,來驗證單雙數。
導語:“小動物也想來玩找朋友游戲啦,有誰啊?它們是單數還是雙數?
(利用遮蓋幕布遮擋動物圖片,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并用放大鏡功能將局部放大,讓幼兒目測數群,再利用白板的拖動功能為小動物兩兩匹配,來驗證數字“5、6、7”是單數還是雙數。)
3.區分10以內的單數、雙數。
導語:“這兒有一些小動物,它們迷路了,想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忙,把單數的小動物送到單數的家里,雙數的小動物送到雙數的家里。誰愿意來幫忙。”
(利用categoyr---image和旋風游戲,從實物過渡到點子再到數字,來檢驗幼兒對單雙數的掌握情況。)
4.幼兒操作。
(講評作業時利用白板可以更直觀的表現對單雙數的認識和理解,也利于同伴間的相互檢查和學習)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能夠根據小姑娘的不同特點將4位小姑娘分為兩組。
2、 知道4能夠分成1和3、2和2、3和1。
3、 嘗試發現數字排列的規律,感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理解了3的分解組成
物質準備:活動課件、小姑娘照片及幼兒記錄表
活動重點:能夠發現小姑娘的不同之處并按照多種方式進行分組。
活動難點:在分類時能夠分出數量不等的兩組。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1、 分別出示4位小姑娘的照片,請幼兒觀察每一位小姑娘的外形特點。
2、 請幼兒觀察4位小姑娘并進行橫向比較,發現其共同點與不同點。
二、 理解4的分解組成
1、請幼兒觀察4位教師并按照共同點將4位教師分在兩個家中。
預想策略:教師準備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兩組房子,(教案:)請幼兒對教師進行分組。
2、 教師將幼兒的不同分法記錄在紙上。
3、 幼兒操作材料,對4位小姑娘進行分類并記錄分解方法。
4、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分成了幾和幾。
5、教師請幼兒觀察數字排列的順序并嘗試發現其中的規律。
6、請幼兒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7、引導幼兒發現1和3、2和2、3和1合起來都是4。
三、游戲
1、教師請4位聽課教師參與活動,(教案:)請幼兒對4位教師按照共同點進行分組,并說一說4分成了幾和幾。
四、延伸
請幼兒自由結伴,嘗試多種方法的分類并能說出 4分成了幾和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目標:
1.能按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排序。
2.在數石頭游戲中,比較動物的輕重。
準備:
1.課件《讓誰先吃好呢》。
2.排序卡、記錄卡、動物與石頭的比較圖、鉛筆橡皮若干。
過程:
一、初步了解動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了解動物的主要特征。(播放課件:圖1)
(1)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動物朋友,你們看,都有誰?數一數,一共有幾位朋友?(猴子、長頸鹿、兔子、犀牛、鱷魚、毛毛蟲;6位朋友)
(2)這些動物朋友都有自己的最大的特征,你能把它們的特征和名字一塊兒說出來嗎?
2.了解桃子的特征。(播放課件:圖2)
(1)咦,這是什么呢?(桃子)這個桃子長得什么樣?猜猜看還會發出什么味道?看到這樣一個圓圓的,又大又香的大桃子,你最想干什么?
(2)長耳朵兔子、長尾巴猴子、高個子長頸鹿、大肚皮犀牛、大嘴巴鱷魚、小小的毛毛蟲和我們一樣,它們饞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都想先吃到這個大桃子。可是讓誰先吃好呢?
二、按動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1.按動物高矮、大小、長短排序。
(1)討論按個子的高矮排序。(播放課件:圖3、4)
幼兒討論按照個子高矮排序,小動物們分別排第幾。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播放課件:圖5、)
幼兒討論按照嘴巴大小排序,小動物們分別排第幾。
(3)按耳朵的長短排序。(播放課件:圖6)
幼兒討論按照耳朵長短排序,小動物們分別排第幾。
(4)按尾巴的長短排序。(播放課件:圖7、8)
幼兒討論按照尾巴長短排序,小動物們分別排第幾。
2.按動物的輕重排序。
(1)討論比重方法。(播放課件—圖9、10)
A.剛才,長頸鹿要求比個子的高矮,鱷魚要求比嘴巴的'大小,兔子和猴子分別要求比耳朵和尾巴的長短。(出示大小、長短排序圖)這一次大肚皮的犀牛會要求比什么呢?(比比誰最重)
B.用什么辦法知道誰最重呢?(蹺蹺板)師生討論:運用蹺蹺板稱重,一頭坐小動物,一頭放石頭。
C.你們平時玩過蹺蹺板嗎?重的一頭蹺蹺板就往下沉,輕的一頭就被蹺起來了,如果蹺蹺板是平的,又說明什么呢?(一樣重)
D.今天小動物們就是用蹺蹺板來稱重量,他們坐在蹺蹺板的一頭,另一頭放石頭。那怎么樣能比出誰重、誰輕呢?(只要數一數石頭的數量就可以了)石頭多的就表示什么?石頭少的呢?
E.真是一個好主意。瞧,小動物們找來了許多一樣大小、一樣重量的石頭,爭先恐后的坐到蹺蹺板上,忙著稱自己的體重。比高矮、大小、長短時,它們個個整齊的排好隊,比得清清楚楚。可這一次它們每人一個蹺蹺板,誰都沒法互相數一數。為了公平起見,等會兒,我們來幫它們數數每人稱出了幾塊石頭的重量。數的時候,既不要漏數,也不要重復數,幼兒按順序數石頭。
(2)幼兒數石頭,教師觀察指導。
(3)交流數石頭結果,教師記錄,拓展幼兒對“等號、小于號、大于號”實際運用的經驗。
(4)比出動物的輕重。
A.現在我們一比就知道誰最重了?誰排第二個?第三重呢?第四重?第五重?最輕的是誰呀?
B.出示重量排序圖。
3.按動物的高矮、大小、長短、輕重,進行新一輪的排序。(逐一播放課件圖片11——13)
(1)“不行”這個時候一點也不起眼兒的毛毛蟲大喊一聲。“為什么不管什么順序,都要從最大的開始!要論誰的個子最小,我是第一;要論誰的嘴巴最小,我也是第一;耳朵最短的動物,我還是第一名;要說尾巴最短的,我又是第一名;還有,要是問誰的體重最輕,第一名的不還是我嘛!從小的順序開始,第一名都是我!所以,這個桃子就應該是我先吃!”
(2)咦,比誰最高,長頸鹿是第一名;比誰的嘴巴最大時,鱷魚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長、尾巴最長時,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比誰最重,犀牛是第一名;(出示毛毛蟲排序圖)現在,要論誰的個子最小,毛毛蟲是第一;比誰的嘴巴最小,毛毛蟲也是第一;比耳朵最短的動物,毛毛蟲還是第一名,要說尾巴最短的,毛毛蟲又是第一名;誰的體重最輕,第一名不還是毛毛蟲嘛!
(3)師:你們覺得毛毛蟲說得有道理嗎?(引導幼兒各自講述自己的道)
(4)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從小排到大、從矮排到高、從短排到長”的情況發生?(排隊、坐座位、做操時)
三、品嘗桃子。(播放課件圖片14)
1.看來,毛毛蟲說的很有道理。它一邊說著,一邊“嗖”的一下鉆進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的品嘗著,邊吃邊說“朋友們一起來吃吧,桃子真好吃呀!”6只小動物,一起分享著又大又紅又香的桃子。
2.小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比較方法,只要你認真觀察,你就會找到許許多多的排列方式。我們一起到外面去找找吧!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會認識半點,了解時針和分針的運轉關系。
2.學習計劃自己的片斷活動內容,感受幼兒園生活的作息時間。
3.有初步的時間概念,知道要珍惜時間。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時鐘、自制的"半點作息表"。
2.材料配套:幼兒活動操作材料 《科學·時鐘》、《科學·認識整點和半點》。
(三)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師:鐘面上有幾個數字?長針叫什么,短針叫什么?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多少?
游戲"撥鐘報時",教師撥鐘,幼兒報時。如教師撥8點,提問:現在是幾點整?分針指在數字幾?時針指在數字幾?
2.出示"半點作息表",引導幼兒觀察并認識半點。
師:小朋友在干什么?短針指向數字8和數字9的中間,長針指數字6,是8點半。
3.師幼梳理:半點時,分針指在數字6上,時針指向兩個數字的中間,如時針指向2和3的中間,就是2點半。
4.引導幼兒觀察8點和8點半,比較整點與半點的不同。
5.玩游戲"報時撥鐘",鞏固對整點、半點的認識。
6.指導幼兒完成操作材料《科學·認識整點烽半點》。
(四)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引導幼兒到區域繼續游戲"報時撥鐘"。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紙的力量》_大班數學教案07-13
大班數學教案:趣味抽獎_大班數學教案07-13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等分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數字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分蘋果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數學教案:數的守恒_大班數學教案07-05
大班幼兒數學教案06-12
大班數學教案08-20
大班數學教案10-25
大班數學教案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