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09-03 14:28:18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合集九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簡單了解計算工具的發展,包括結繩計事等遠古計數方法、算籌的簡單知識、傳統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器、和現代計算機的發展史。展示人類偉大的創造過程和聰明才智,體會到人們為了方便在計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愛科學、學科學的教育。

      2.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利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正確使用存儲運算鍵。

      【教學策略】

      1.計算工具的介紹可以結合第25頁的閱讀材料進行,使學生對計算工具的發展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2.算盤的介紹具有豐富的文化傳統教育因素,學生可事先查閱資料,介紹算盤的發展過程和曾經廣泛使用、對亞洲國家的影響等輝煌歷史。

      3.介紹電子計算器時,重點在向學生介紹常用鍵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時,可利用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計算,和存儲鍵如何使用等重難點時可運用電腦課件進行實際的演示。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師:這節課我們來上一節數學課。同學們都知道,數學總是離不開計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認識計算工具。(板書課題:計算工具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計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計算的工具?誰愿意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可能會答:計算器、算盤……

      設計意圖:學生課前通過預習,查找資料。課一開始即讓學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計算工具,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繩結、算籌等使用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工具發展的過程。

      1.遠古計數:

      師:看來同學們的知識都非常豐富,但有關計算工具的知識還遠不止這些,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產生了計數的需要。人們就用什么來計數?(板書:遠古計數)

      生回憶:手指、石子、結繩或在木棒上刻痕來計數。

      2.算籌:

      師:這種方法只能計數,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計數級是什么事情,人們開始想一些新的辦法來計數。這就出現了這樣一種計數方法——算籌。(出示課件)

     。ò鍟核慊I)

      師:介紹算籌:我國古代人用算籌計算。算籌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體白板上展示。算籌是如何用來計數的。有數位,哪一位表示幾就用小棍來表示。一個豎棍就是1,二個就是2,五個就用一個橫棍來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盤:

      師:后來我國勞動人民創造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盤已經在我國廣泛使用。出示實物。

      展示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下面每顆珠子表示1。一檔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為我國古代是15進制,F在是滿十進一。所以算盤后來游船到日本、朝鮮等國。進行了改進。就是老師手里的這個算盤。上面是1顆珠子。一檔表示多少?一檔表示10。它的特點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特別實用。他計算數目較大和數目較多的加減法,更為簡便。

      4.計算器:

      師:我們現在最常用的計算工具是哪一個?

      生:計算器。

      師:你在哪里見過計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場、早市計算菜的價錢。超市計算物品的價錢!▽W生介紹)

      師:拿出你手中的計算器,同學們可以互相看一看,你們的計算器各部相同?因為根據各種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學專用的計算器,有最簡潔的計算器……但他們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設計意圖:展示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對計算器的大小、模樣、作用有初步的了解,為下一步具體學習計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礎。并引起探索的興趣。

      5.電子計算機:

      師:接下來科技又向前推進,人們又發明了什么?

      生:電腦。微機。

      師:電子計算機。(出示課件)

      生看課件: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

      師: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計算工具會更加先進。就等著在座的各位,你們這一代人去實現。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計算工具發展的演變史,認識算籌、各種算盤,了解算盤計數,讓學生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課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電子計算機,展示現代科技的發達。并引導學生,科技不會停滯,未來更先進的計算工具就等著你去發現,發明。

      三、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

      師: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使用計算器。拿出你們的計算器。你認識哪些功能鍵?他們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試試,琢磨琢磨。

      生摸索,嘗試各個鍵子的作用,發現了就說出來。

      師根據學生的發現,引導全體學生學習。跟著老師的指示嘗試。

      師:還有date表示日期,老師剛才聽見有的計算器有聲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樂和聲音嗎?自己琢磨琢磨。

      師:電腦展示各個功能鍵的名稱。邊出示,邊講解。

      師:現在我們就來用你手中的計算器進行計算。嘗試一道加法:4468+1792=

      生進行操作。然后說出結果,并說明輸入過程。先輸入4468,再輸入加號,輸入1792,再輸入等號。

      結果就出現了。(師可用電腦課件實際演示計算過程。)

      師:嘗試減法、乘法、除法和小數計算。32010-8925=126×39=312÷8=

      6.34-4.7=

      生進行操作,輸入數據,并說出計算結果。

      師:計算綜合算式。復習運算順序。當計算6396÷(520-438)時,怎么辦?

      生討論方法?梢杂眉堄涗浵聛恚俳又。可以……

      師:我們來學習存儲運算鍵的使用。M+表示存儲數據,m-表示刪除數據,mr表示提取數據。我們來嘗試一下。輸入520-438,算出結果,輸入m+進行存儲,然后輸入6396÷,再輸入mr進行提取,輸入等號。

      師:重新演示一遍,以鞏固。出示一道題目,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計算,并找一名同學到電腦上來演示。邊演示邊講解過程。

      設計意圖:認識計算器,我選用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主了解計算器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并在老師的指導下能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計算,探究計算規律,尤其是存儲功能鍵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難度。既培養學生觀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學生對待計算器的正確態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練習應用:

      師:看來同學們都會使用計算器,那我們就借助計算器來做一個游戲好不好?

      1.闖關游戲:

     。ㄓ螒蛞巹t:1、以小組為單位,共闖兩關,兩關都過即為獲勝。2、每關開始以老師口令為準。)

      2.尋找方法速算:

      25×4×8=13897×16×0=99+199=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認識了計算工具,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的知識?課下同學們可以到網頁中繼續去了解計算器的相關知識。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認識

      1.遠古計數

      2.籌算

      3.算盤

      4.計算器:m+存儲m-刪除mr提取

      5.計算機

      新課標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教案三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二年級】

      課內知識:368-199等于多少呢?

      課外趣題:按數字規律填出下圖中空缺的數:

      【三年級】

      課內知識:操場上的學生們進行隊列表演,他們排成了8行8列的正方形隊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請問要去掉多少人?還剩多少人?

      課外趣題:有7個數,它們的平均數是18。去掉一個數后,剩下6個數的平均數是19;再去掉一個數后,剩下5個數的平均數是20。求去掉的兩個數的乘積。

      【四年級】

      課內知識:(1686+1683+1689+1681+1691+1685+1687+1678)÷8等于多少?

      課外趣題:若在等差數列2,5,8,…的每相鄰兩項中間插入三項,使它構成一個新的等差數列,則原數列的第10項,是新數列的第( )項。

      【五年級】

      課內知識:求4018和7257的最大公約數。

      課外趣題:把一個自然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碼相加,所得的和若不是一位數,則再把它的各個數位上的數碼相加,直到和是一位數為止。將1—20xx這20xx個自然數都經過上述方法處理后,所得到的20xx個數中,2和3哪個多?

      【二年級

      1.368-199等于多少呢?

      解答:原式=368-200+1

     。168+1

     。169

      2.按數字規律填出下圖中空缺的數:

      解答:本題的規律為上面兩個數的和等于下面兩個數的乘積,因此應該填7。

      【三年級

      1.操場上的學生們進行隊列表演,他們排成了8行8列的正方形隊列,如果去掉一行一列,請問要去掉多少人?還剩多少人?

      解答:每行每列都有8個人,而這一行一列必有一個人是重復的,所以減少的人數是8×2-1=15(人),8×8-15=49(人)

      2.有7個數,它們的平均數是18。去掉一個數后,剩下6個數的平均數是19;再去掉一個數后,剩下5個數的平均數是20。求去掉的兩個數的乘積。

      解答:第一個去掉的數是18×7-19×6=12,第二個去掉的數是19×6-20×5=14,這兩個數的乘積為12×14=168

      還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18-(19-18)×6=12 19-(20-19)×5=14 12×14=168

      【四年級

      1.(1686+1683+1689+1681+1691+1685+1687+1678)÷8

      解答:原式=(1680×8+6+3+9+1+11+5+7-2)÷8

      =1680×8÷8+(6+3+9+1+11+5+7-2)÷8

      =1680+40÷8

      =1685

      2.若在等差數列2,5,8,…的每相鄰兩項中間插入三項,使它構成一個新的等差數列,則原數列的第10項,是新數列的第( )項。

      解答:在每相鄰兩項中間插入三項,則原數列的第10項之前共插入了3×9=27項,故原數列的第10項是新數列的第10+27=37項。

      【五年級

      1.求4018和7257的最大公約數。

      解答:(7257,4018)=(3239,4018)=(3239,779)=(123,779)=(123,41)=41

      2.把一個自然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碼相加,所得的和若不是一位數,則再把它的各個數位上的數碼相加,直到和是一位數為止。將1—20xx這20xx個自然數都經過上述方法處理后,所得到的20xx個數中,2和3哪個多?

      解答:一個數除以9的余數就是它數字和除以9的余數,因此按照題目中的操作辦法,每個數最后都會變成它除以 9的余數。連續9個自然數除以9的余數都互不相同,20xx÷9=223……2,說明這20xx個數中除以9余2的有224個,余3的有223個,所以在最后得到的20xx個數中,2比3多。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過程:

      (一)情境表演,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想看節目表演嗎?歡迎小演員上場。老師要給大家提個醒,在看節目表演時仔細想一引導,這里面有什么樣的數學問題!

      表演情境一:賣8個文具盒,賣掉了3個,又運來4個。

      1.(賣8個文具盒,賣掉了3個)小朋友,文具店里還剩幾個文具盒呢?誰會算?

      2.(賣8個文具盒,賣掉了3個,又運來4個。)

      誰能提個問題?你是怎么算的?

     。常畮煟荷痰昀镌瓉碛8個文具盒,賣掉了3個,又運來4個,現在商店里一共有幾個?你會連起來列道算式嗎?

     。矗畮煟海ㄖ钢闶剑⿲,商店里原來有8個文具盒,賣掉了3個,又運來4個。

     。担蠹铱醋屑。這道算式既有減也有加,你會算嗎?你是怎么算的呢?

      6.先算8-3=5,這個5呀,我們既可以記下來,也可以記在心里!(先寫后說)

     。罚蠹乙黄鹫f,這道題先算8-3=5,再算5+4=9

      表演情境二:1支鉛筆,運來8支,賣走3支。

     。保蠋熞伎夹∨笥,誰能用幾名話把剛才的過程完整地說一遍!你能提個問題嗎?誰會列算式?

     。玻痰昀镌瓉碛1支鉛筆,運來了8支鉛筆后,又賣掉了3支鉛筆。

     。常@道題怎么算呢?

     。矗容^一下這兩道題,它們在算的時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結:你觀察得真仔細,這種有加有減的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連加、連減一樣,都是先算左邊的再算右邊的。

      (評:通過現場表演故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經歷認識加減混合運算的過程,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二)動手操作,鞏固深化。

      剛才幾個小朋友表演得真精彩,下面表現得好的小朋友,課后就可以得到老師的一朵小紅花。

      1.示范操作,先列式。

      ①注意看老師是怎樣擺小圓片的,看誰觀察最仔細。這里有7個0,拿走了2個,又放上去1個,現在有幾個?你能列道算式嗎?寫在隨練本上!

     、4個0,放上去1個,又拿走2個,現在有幾個?(指名回答)

     、蹌偛攀强粗蠋熛葦[圓片,再寫算式的,現在請你們看著算式來擺圓片。

      2.3+1-2學生操作(指名板演)

      3.4-2+3指名學生直接口述你是怎么擺的?

      (評:觀察生活、聯系情境、動手操作,在活動中進一步加深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和順序的規定。)

      (三)看圖練習,鞏固深化(動畫演示)

     。1).1.植樹節到了,瞧,小明帶著小樹苗來了,數一數,他的肩上扛著幾棵?小推車里有6棵,他們現在干什么?(植樹)

      2.你能根據剛才的兩幅圖,把算式補充完整嗎?

      6+2-□=□

      3.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求的是什么?

      (2)1.小朋友們坐過公共汽車嗎?小明他們植完樹后也來等車,準備回家啦!你看到什么?

      2.公共汽車上原來有幾位乘客呢?前面小朋友下車后,車上有5人,原來車上有幾人?

      3.7位乘客里,有幾位下車了?有幾位已在車上了,你能列一道算式嗎?

      4.板書:7-2+3

      7+3-2

      (3)下面做幾道口算題。

      把書翻到61頁,做上面的6道,指名兩題,說運算過程,師報題,生齊答。

     。ㄔu:通過動畫演示很形象的看出在下車之前,在植樹之前的數量情況,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為學生正確列式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觀察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4)小朋友們真細心,有幾只小青蛙也來湊個熱鬧,他們要表演從飛機上跳傘,你們歡迎嗎?看看它的降落傘,想一想,它該跳到哪個數字池塘里,舉牌表示!

      (評:該游戲設計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成功感。)

     。5)為了使我們的公園更美麗,小明他們又到公園里來打掃衛生啦!□0□0□=□

      1.填數字,0里填加號減號,你可以提什么樣的問題,列什么算式呢?看看誰最聰明,寫得算式多!

      2.同桌兩人討論討論

     。ㄔu:開放題設計體現了教者的獨具匠心,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又給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機會,能提出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總結:我們周圍呀,還有很多數學問題呢!我們要做個有心人,愛學習,愛思考,這樣我們今后會更加喜歡學數學的!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捆小棒這個教學內容,其實主要是學習認、讀、寫11-20各數,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初步建立數位的概念,學生在這之前已經學習了有關10以內數的認識及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理解了加減法的含義,掌握了10以內各數的順序及大小,會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并對20以內數及運算有一些初步認識。但是,要讓學生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知識,并能熟練正確地完成20以內的計算,還必須經過必要的學習,對于有困難的學生,還允許他們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活動中,認識11-20各數,能正確地數、認、讀、寫11-20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2、 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體驗數位的含義,建立數位的概念,并培養合作意識。

      3、 通過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的趣味性,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掌握數的意義和組成。

      教學難點:

      明確不同數位上數字的含義。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提出問題,合作探究。1、 猜測。學生估計的數板書在黑板上(教師拿出一捆10小棒)同學們能猜出有多少根小棒嗎?(數一數)2、 思考。各小組數小棒要得出準確的根數,我們應怎么辦?你有什么好辦法能較快地數出整捆的根數?方法一:一根一根數3、 探索方法二:二根二根數給每個小組提供一捆小棒,1捆是(1)個十,10個一就是(1)個104、 交流?選擇有代表性的數數方法在全班匯報,可能有:?5、 說說?1捆是()個十,10個一就是()10?動手操作,感知數的組成。1、 11的認識(學生馬上就回答出11。)1) 數一數a 因為我本來就知道10上面是11。同學們都有了一捆小棒,再拿出1根小棒,你們知道這表示多少嗎?b 10加1就是11。2) 說一說c 一捆是10,再加旁邊的1根,就是11。你們怎么這么快就看出是11呢?怎么看的?可能出現:學生邊聽邊認3) 討論?11當中有兩個1,這兩個1表示的意思是一樣嗎??4) 認識計數器,?看一看自己手中的計數器,玩一玩,說一說你知道了些什么?并在計數器上拔出11動手操作,感知數的組成2、 擺一擺、拔一拔學生邊說邊擺小棒。1)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擺一擺15、19,并告訴你們組的同學為什么這么擺?同桌說含義撥計數器。2) 在計數器上拔出這兩個數,說說含義。2個十就是20。3) 20的認識。剛才認識了15、19,知道19由1個十和9個一組成,9根再數上1根,是幾根呢??我們也把這10根捆成1捆,現在是多少?為什么??在計數器上拔出2個十,并說含義。所表示的意義3、 拔數練習。4人小組,1人說,另3人拔。4、 看直尺,感知數的順序、大小。1) 讀一讀各自準備好的直尺,讀一讀。2) 看看尺子上的數,你能提一些數學問題嗎?5、找一找。抽生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見到過11-20各數?應用新知,鞏固提高。1、看圖寫數。學生完成2、找朋友。3、我會說。1) 19的前面是( ),后面是( )。2) 比14多1的是( )。3) 17的鄰居是( )和( )。4) 比16大,又比19小的數有( )?偨Y師總結生總結

      自我評價:

      20以內的數絕大多數兒童在入學前已初步會數,但對于數的概念卻未必都清楚,同時一年級的小朋友參與數學活動,很少是因為認識上的需要,而只是對數學活動本身感興趣。因此,在本設計中除了落實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外,更關注學生的態度,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體會到學數學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青島版的三年級數學上冊第72——73頁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導入新課:

     。ǔ鍪緬靾D)在這些變化中還存在許多數學問題。

      你對哪個時期印象最深?了解到什么?

      二、講授新課

      他們從圖中了解到什么?

      多少是一半?一半怎樣表示?(小組交流)

      說說你是怎么表示的?

      3、有沒有什么符號可以表示一半?

      出示:1/2 讀作二分之一 這樣的數,我們叫它分數。

      4、教學書寫:

      先寫“—”,再寫“2”,最后寫“1”

      5、胎兒頭長占身長的一半,也就是多少?

      用紙條表示胎兒的身長,怎么表示一半?

      6、嬰兒、成人的頭長也能用1/2表示嗎?用紙條折一折,涂一涂,表示一下。

      指出頭長在哪兒?可以用哪個分數表示?

      成人呢?

      7、今天,我們認識了3個分數:1/2 1/4 1/8

      8、學習書寫:

      1/2:先寫“—”,再寫“2”,最后寫“1”

      分數就這三個嗎?你還知道哪些分數?

      三、小結

      板書設計:

      分數的初步認識

      讀作二分之一

      讀作四分之一

      1/8 讀作八分之一

      教學反思:

      通過看圖和實際的操作,學生對分數的含義認識比較好,知道分母、分子的意思。分數的認讀需要加強練習,一部分學生習慣從分子開始讀,導致錯誤。

      第二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

      認識幾分之幾,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復習導入:

     。ǔ鍪緢D片)涂色部分是多少?

      出示分數,學生涂色

      二、講授新課

      1、成年人的頭長占整個身長的多少?

      2、成年人上身的長約占整個身長的多少?

      3、八分之三是什么意思?(小組交流)

      你能在這條線段上表示一下嗎?

      4、 教學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3 分子

      —— 分數線

      8 分母

      5、成年人下身的長約占整個身長的多少?你能說一說,寫一寫嗎?

      6、成年人的上身長還是下身長?(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ㄒ龑W生學會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

      三、練習

      1、 自主練習2:看分數,涂顏色

      2、 自主練習3:火眼金睛辨對錯

      說一說對不對,為什么?

      3、 自主練習4:先寫出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數,再比較大小。

     。ㄏ茸约簩懸粚,再在小組中交流。)

      4、 自主練習5:寫出下面的分數

      5、 自主練習6:先說說題目的意思,再填空。

      板書設計:

      分數的初步認識

      3 分子

      —— 分數線

      8 分母

      教學反思:

      分數的比較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加強鞏固與理解。

      第三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鞏固練習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分數,學生認讀

      出示分數,學生比較大小

      二、講授新課

      1、你會比較下面每組分數的大小嗎?

      1/4 1/9

      2、小組討論有什么方法?(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4、總結方法:

      當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時,哪個分數大

      5、你會比較下面的分數嗎?

      1/2 和1/4 1/5和 1/4

      三、練習

      1、自主練習7:同位互相合作,完成練習

      2、自主練習9:填空

      進行小競賽,看誰填的又對又快

      3、自主練習10:你能照這樣擺下去嗎?

     。ㄏ茸约簲[一擺,再填空,在小組中交流。)

      說說,你發現了火柴棒的根數有什么變化規律?

      4、自主練習11:小小設計師

      花壇面積占整塊地面積的幾分之幾?

      自己設計一個花壇,說說你設計的花壇占整塊地面積的幾分之幾?

      5、自主練習12:數學手抄報

      估一估,“小小發明家”欄目大約占手抄報的幾分之幾?

      “名人名言”欄目大約占手抄報的幾分之幾?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6、知識長廊:讀一讀,了解分數的由來與發展。

      教學反思:

      異分母分數的比較對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開始時可以借助圖畫來觀察、理解。慢慢地過度到抽象的分數比較大小。

      第四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簡單分數的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學會通過信息窗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并運用簡單的的分數加、減法解決問題。

      2、通過小組交流,合作探索,體驗算法的多樣化,培養初步的合作意識和創新能力。

      3、經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充分體驗解決數學問題的成功感,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與實踐活動的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分數,認讀

      2、2/7是什么意思?

      3、舉例說一個分數。

      二、新授:

      1、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我們每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發生奇妙的變化。當你長大成人的時候,身體各部分的比例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嗎? 出示掛圖

     。ㄒ龑W生觀察畫面。)

      2、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ü膭顚W生提出問題。)

      3、出示問題1:成年人的軀干和下肢共占身長的幾分之幾?

      你能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嗎?(小組內交流)

      匯報:

      3/8+4/8=7/8

      全班交流算法:

     。1)3/8表示8份中的3份,4/8表示8份中的4份,3加4是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8。

      (2)3/8是3個1/8,4/8是4個1/8,3個1/8加4個1/8就是7個1/8,即7/8。

      說說你喜歡哪種算法。

      4、出示問題2:成年人下身比上身長幾分之幾?

      這個問題你能自己解決嗎?(自己完成)

      匯報自己的算法

      三、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1:算一算

      先看圖,弄清圖意再解答。

      2、自主練習2

      學生自己完成練習

      同位互相檢查。

      補充類似練習,適當擴展延伸。

      3、自主練習3

      指名說說圖意

      同位互相涂一涂,完成練習

      問題:一共涂了幾分之幾?

      誰涂的多?多了幾分之幾?

      四、小結

      板書設計:

      簡單分數的加、減法

      3 / 8 + 4 / 8 = 7 / 8

      5 / 8 – 3 / 8 = 2 / 8

      教學反思:

      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比較簡單,學生掌握較好,但是個別學生還需要加強練習。有時候,在練習中,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識。因此必要的練習必須加強。

      第五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的內容:完成練習

      教學與實踐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我們學過的簡單分數的加、減法。

      二、鞏固練習

      1、自主練習4

      出示掛圖:小組開火車競賽

      2、自主練習5

      指名讀題,了解題意

      獨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全班訂正

      3、自主練習6

      出示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小組交流,完成填空

      4、自主練習7

      出示掛圖,指名讀題

      做一朵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做一顆五星比做一面紅旗多用了幾分之幾?

      這張紙用完了嗎?

      5、自主練習8

      獨立完成,要求正確、迅速,書寫工整

      6、聰明小屋:

      教師出示四個學生名字的卡片,小組合作,按照身高關系排排隊。

      說說你的推理過程。

      7、你知道嗎?

      出示小知識,自己讀一讀。

      說說你了解到了什么?

      三、小結

      教學反思:

      通過一些各種各樣的練習,學生對分數部分知識的學習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與提高。

      第六課時

      教學與實踐活動內容:我學會了嗎?

      教學目標:

      1、運用本單元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

      2、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教具、學具準備:

      準備一些拼圖

      教學與實踐活動的過程:

      一、導入:

      看,小奇和小玲在玩拼圖游戲。我們來看看他們拼的怎么樣?

      出示圖畫

      二、我學會了嗎?

      1、小奇和小玲各擺了這個拼圖的幾分之幾?

      2、他們共擺了拼圖的幾分之幾?

      指名列算式,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3、誰擺的多些?多幾分之幾?

      指名列算式,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豐收園

      1、談談你學習這一單元的收獲

      2、評價一下你的小伙伴

      教學反思:

      通過這個綜合的小練習,學生們進一步地鞏固了所學習的知識,教學效果比較好。在教學中,也要適當增加一些練習,幫助他們鞏固知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8~29頁例1、“做一做”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分類、討論等活動認識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

      2.使學生體驗找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3.在探索交流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推理和概括的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倒數的意義;求一個數的倒數。

      教學難點 理解“互為倒數”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寫算式的.卡片。

      教學過程 具體內容 修訂

      基本訓練,強化鞏固。

     。3分鐘) 1.出示幾道分數乘法式題:(包括教材中的四道題與另外補充的四道結果不為1的算式)。

      2.學生獨立完成上面幾組題,小組內檢查并訂正。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2分鐘) 請個別學生說說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突出分子與分母的約分。

      提示目標,明確重點。

     。1分鐘)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要認識倒數,理解倒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的倒數。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6分鐘) 1. 觀察這些算式,如果將它們分成兩類,怎樣分?

      2.通過觀察發現算式的特點。

      展示成果,體驗成功。

      (4分鐘) 讓學生說說乘積為1的算式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8分鐘) 1.學生討論并說出自己的發現:兩個數的乘積都是1。相乘的兩個數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顛倒了位置。

      2.認識倒數。出示倒數的定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理解倒數。讓學生說一說如何理解“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引導學生對定義中關鍵要素的理解:乘積是1;兩個數;互為倒數。

      3.引導學生思考:互為倒數的兩個數有什么特點?

      4.探討求倒數方法。

      (1)出示例題,讓學生說說哪兩個數互為倒數。

      (2)在匯報時說說怎樣找一個數的倒數,在學生匯報的同時板書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結合現實情境,了解正數、負數的意義,會用正數、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能借助溫度計比較正、負數的大小。

      2、在用正數、負數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量的過程中,體會正數、負數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正數、負數的意義,體現正數、負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卡片

      教學設計:

      一、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你知道這節課我們學習什么知識嗎?你是怎么知道的?通過這節課你想知道正負數的哪些知識?

      這節課我們重點來解決這幾個問題:

      出示本課目標:

      1、正數、負數怎么讀、寫?

      2、怎樣用正數、負數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正數、負數和0的大小關系是怎樣的?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正數、負數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創設情景,初步感知正、負數

      1、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三組數據

      老師說幾組數據,請你記在記錄單上,注意你的記錄一定要讓別人看明白。(附:記錄單如下)

      教師敘述:

      第一組數據:一支球隊在比賽中,上半場進了3個球,下半場丟了2個球。

      第二組數據:本學期,我們班轉入2人,轉走1人。

      第三組數據:王阿姨做生意,一月份賺了4000元,二月份賠了20xx元。

      2、展示并交流

      學生可能出現四種情況:(只寫數字;數字前面寫字;用符號;前面加正負號)。

      師選擇用文字表示的,用投影展示出來。

      問:有沒有與他不同的表示方法?學生會出示用符號表示的方法。

      問:你為什么這樣表示?

      這兩種記錄方法否非常詳細,你認為那種方法表示更好?為什么?當學生出現認為文字表示方法比較好的時候,我會這樣引導:有的時候遇上不會寫的字,或者出現錯別字,采用這種文字表示,容易讓別人錯誤的理解你的意思,所以,我們就采用不易理解錯誤的符號記錄。

      3、認識正負數

      你們知道像+3這樣的數叫什么嗎?(正數)

      觀察正數,你發現了什么?(數字前面帶了一個“+”)你會讀嗎?

      生:讀加三。

      師導讀:正三生齊讀

      象“—2”這樣的數是什么數?(負數)

      觀察負數你發現了什么?(數字前面帶了一個“-”)你會讀嗎?

      生:負二生齊讀

      我們以前在什么地方見過“+、-”?(在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里)在數字前面,“+”是正號“-”是負號。

      4、讀統計單里的后面兩組數據

      5、搶讀。-200、+3、8、-5、4、15、-7/8、-2/5、+5、4

      問:請讀出下面的數,并告訴大家你讀的數是正數還是負數?(并分類貼于黑板相應位置)

      師:15是什么數?15和前面的正數一樣嗎?你發現了什么?(15前面沒有正號)這是為什么呢?(在表示正數時,正號可以省略不寫)你會讀這個數嗎?

      生:十五

      你能總結出正數的讀法嗎?(讀正數時,帶“+”的,一定要讀出“正”字;省略“+”的,這個“正”字也要省略不讀。)

      師:負號“-”,可以省略嗎?為什么?

      你能再說出一些負數嗎?我們能說完嗎?這說明什么?(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正數的個數呢?

      觀察這些正、負數,正、負數可以是什么數?

      正負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或分數。

      三、聯系生活,理解正、負數的運用

      1、到中國的熱極——新疆的吐魯番去走走

      我們剛認識了新朋友正負數,現在我們帶著新朋友一起去美麗的新疆走走吧!(出示課件)

      (!)吐魯番素有“火洲”之稱。夏季平均氣溫在38℃左右,盆地中心的氣溫達到49℃以上,有記錄的地表氣溫達82℃。是中國最熱的地方,堪稱中國的“熱極”

      (2)“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說的是吐魯番的日溫差特別大。3月份日平均氣溫在零上13℃左右,日平均最低氣溫在零下3℃左右。

      (3)四季溫差也很大,夏季達到炎熱的極致,但到冬季平均氣溫則降到零下10℃左右。

      (4)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地方;而新疆天池則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

      師:(1)出示課本信息窗的第二條信息,這些信息中的溫度數據你能用正負數表示嗎?(學生可能回答:零上溫度用正數表示,零下溫度用負數表示。)

      為什么零上用+13,零下用-3表示呢?你是以什么為標準分的?學生討論,讓他們明白:0度是分界線

      “0”刻度下面都表示什么溫度?用什么數表示?“0”刻度上面都表示什么溫度?用什么數表示?

      那溫度怎么用正、負數表示呢?“0”是正數還是負數?“0”上面是什么數?0和正數比較,你發現了什么?“0”下面是什么數?0和負數比較,你發現了什么?然后,在正數和負數的中間板書“0”)

      (2)再次回到吐魯番。它位于海平面以下155米,而新疆天池則位于海平面以上8870米,你能用正負數表示出這兩個地方的位置嗎?為什么這樣表示?

      這里的“海平面”相當于溫度計里的哪個刻度?

      (3)出示數軸:觀察正負數的位置

      這個數軸和我們以前見過的數軸一樣嗎?不一樣在哪里?觀察正負數的位置,你發現了什么?

      總結:所有負數都比0小,正數都比0大。正數都比負數大。

      2、正負數的其他運用

      我們用正負數表示溫度的高低、地勢高低,還有剛上課時說到的進球、丟球、賺錢、賠錢,其實正負數還可以表示生活中許多這樣相反的現象。

      (1)如果上車12位乘客用+12表示,那么下車8位乘客用()表示。

      (2)于老師家在學校北面1500米,可以表示為+1500米,那么劉晨家在學校南6000米,怎么表示?

      (3)王叔叔三月份收入20xx元,支出800元,用正負數怎樣表示?

      (4)一個倉庫,周一進貨1000噸,周二出貨360噸,用正負數怎樣表示?

      思考:每一題中的兩個量都是什么關系?

      說明:描述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正、負數表示。

      3、帶著疑惑和思考來看課本:P60-61、把重點知識用筆圈畫下來。看完課本,你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自主練習1題和3題2、判斷:

      (1)海拔-155米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2)溫度0℃就是沒有溫度。()

      (3)0大于所有的負數,正數大于負數()

      (4)如果向南走記為正,那么-10米表示向東走10米。()

      五、拓展知識

      了解正、負數的歷史課件出示史料,進一步了解負數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應用負數的國家。早在20xx多年前的《九章算術》中,就有正數和負數的記載。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錢為正,以支出錢為負。在糧食生產中,以產量增加為正,以產量減少為負。古代的人們為區別正、負數,常用紅色算籌表示正,黑色算籌表示負。而西方國家認識正負數則要遲于中國數百年。(生談感受,思想教育。)聽完介紹后你有什么感受?

      六、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你所理解的正數、負數嗎?

      板書設計:

      正數、負數的認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基本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聯系,能主動總結、歸納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類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快樂,激發探索計算方法、解決計算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基本的筆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學生看屏幕上的小區圖,圖上不但有漂亮的樓房、還有美麗的草坪。提問:你們知道小區里為什么種草坪嗎?

      1.師出示例題:

      月星小區有850平方米草坪。這種草坪每平方米每天能釋放氧氣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月星小區的草坪每天大約能釋放氧氣多少克?月星小區的草坪每天大約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學生讀題,師解釋氧氣、二氧化碳的知識

      2.學生列式85015、85020

      二、嘗試計算,探索方法

      1.梳理知識、指導學法

     。1)比較:這兩個乘法算式和前面學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板書: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2)回憶:計算85015,要用到以前學過的哪些乘法知識?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乘法的筆算、估算

      師幫助大家回憶以前知識。

      口算: 802= 980= 6070=

      3020= 1330= 5040=

      提問:你是怎樣口算的?老師為什么讓大家做這組口算題?(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

      2.提問:你能估算一下85015的結果是多少嗎?

      學生估算:把850看作800,15看作10,用80010=8000,結果應該比8000大。把850看作900,15看作20,用90020=18000,結果應該比18000小。(板書80010=8000、90020=18000)

      要求學生試著用豎式算一算,算好之后,在小組之間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教師尋找不同算法。小組內學生交流時,教師巡視,讓不同算法的同學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85015 =

      850 850 850

      15 15 15

      4250 4250 425

      850 85 85

      12750 12750 12750

      3.全班交流討論:

      (1)比較:這三個豎式有什么共同點?答案和估算的結果比,合理嗎?為什么?

      (2)同一道題黑板上出現了三種不同的方法,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呢?

      請第一個同學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用85015 你怎么會想到這種方法的?

      (3)比較:后兩個算式有什么不同?

      請第二個同學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4250是怎么得來的?85呢?計算第一步看0,得到4250;計算第二步不看0,得到85,一會兒看0,一會兒不看0,這樣做容易出錯。

      請第三個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提問:你先不看乘數末尾的0,就是把0前面的數相乘。425是怎么得來的?85呢?0到哪里去了?這里怎么有0出現呢?這是用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識?(指黑板上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口算說一說)

     。4)比較:你更喜歡哪種方法呢?談談你的理由。(板書:簡便方法)

     。5)完整計算,感悟簡便方法

      用簡便方法計算,做的時候,首先要會擺豎式,下面請同學上黑板把豎式擺一擺。

      師帶領學生集體計算。先怎樣?(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最后寫答語。

      剛才通過應用以前所學的估算等知識,算出了草坪釋放的氧氣。計算過程中,我們學會了什么方法?接下來我們用簡便方法算一算草坪吸收的二氧化碳,好嗎?算的時候,仍然通過估算、再算一遍的方法得到正確的結果。

      4.再次嘗試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視,讓不同算法的同學到黑板上板演,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850 850

      20 20

      17000 1700

      (2)討論比較:

      提問做錯的學生:你是怎樣計算的?1700中的第一個0是怎樣得來的?第二個0呢?

      提問:你估算了嗎?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850 (板書:80020=16000,90020=18000)

      20

      1700

      提問:1700這個答案合適嗎?你能自己找到錯誤原因嗎

      提問做對的學生:你是怎樣計算的?17000這個結果合理嗎?為什么?他先不看乘數末尾的0和這位同學是一樣的;把85020看作852,和這位同學是一樣的;不同的地方是添一個0和添兩個0。為什么添兩個0?用到了以前的什么知識?

      (3)反饋:請做錯的學生改正錯誤的結果。師寫答語。

      三、分層練習

      1.練習:在練習紙上做38022、17060、50040 60035

     。1)應用所學知識,先將豎式列好,不計算。

      反饋:比較60035的豎式的擺法,你認為哪一種好?為什么?(如果寫成635要乘兩次,寫成356只要乘一次,為了計算簡便,可以把乘數的位置交換一下)

     。2)學生計算:反饋:教師巡視,要求學生規范地說。選取38022、50040說理。

      (3)討論:做這些題,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為什么這四道題都可以用簡便方法計算?

      2.做書P5第四題。

      要求學生先估算一下結果的范圍。再列式計算。最后反饋。

      3.做書P7第三題。

      學生做題,集體反饋。

      4.據調查,每個成人每天大約吸入氧氣750克,呼出二氧化碳950克。17個成人每天大約吸入氧氣多少克?每天呼出二氧化碳多少克?

      比較:談一談想法.

      850平方米的草坪每天大約能釋放氧氣12750克

      850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約能吸收二氧化碳17000克

      17個成人每天大約吸收氧氣12750克

      17個成人每天大約呼出二氧化碳16150克

      四、全課總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教材P107—109

      教學目的:

      4、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他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記錄次數

      黃

      紅

      活動匯報、

     。2)袋子里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為什么這樣猜?

      小組內說一說

      總數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3)開袋子驗證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關系。

      2、練習

      P107“做一做”

      3、

      三、鞏固練習

      P1096

      [1]學生說說擲出后可能出現的結果有哪些

      [2]猜測實驗后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3]實踐、記錄、統計

      [4]說說從統計數據中發現什么?

      [5]由于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再擲幾次,讓學生根據試驗的結果初步感受到硬幣是均勻的,兩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097

      學生討論完成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7

    秋季小學數學教案10-10

    【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06-25

    【熱】小學數學教案06-26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07-30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思思久久精品视频熟女 | 亚洲中文字永久在线 | 在线观看黄AⅤ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图 | 中文字幕在线播 | 午夜成午夜成年片在线观看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