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的結構》說課稿

    時間:2022-06-25 20:40:4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系統的結構》說課稿范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系統的結構》說課稿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系統的結構》說課稿范文

      《系統的結構》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章是高中生物必修3的第五章,前面一章是《種群和群落》,是這一章的學習基礎。平時學生也接觸一些人工生態系統如城市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果園生態系統等,所以本章的學習過程既是對已有經驗進行解釋的過程,又是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建構新概念的過程。

      二、說教學目標

      本節內容既要在原有經驗基礎上復習鞏固,又要建構新概念,且提高學生建構概念模型的能力。所以確定目標是:

      1、明確什么是生態系統。

      2、討論某一生態系統的結構。

      3、城市建構生態系統的結構模型。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建構模型的抽象思維能力要求教高,但又是提高學生概括能力,培養整體觀點的好方法、途徑。所以本節重點和難點是生態系統結構模型的建立、分析、理解。

      四、說教學方法

      問題--à學習--à嘗試--à討論--à修正--à完成構建,生態系統結構模型的建立是本節的教學重點,因此采用上述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1、引入:復習種群、群落,引出生態系統概念、建立三者關系的模型。

      2、生態系統的結構:

      ①列表分析圖5-1的各成分的'聯系、區別。

      ②建立生態系統成分的四者相互聯系的模型。

      3、食物鏈、食物網。

      學生分析,并交流數食物鏈的方法。

      重點是方法的建立,最后教師指出注意事項,如:

      ①三級消費者與第三營養級的區別。

      ②食物鏈中起點是生產者,重點是不被捕食的消費者。

      ③生物的種間關系會重疊,如既是捕食又是競爭。

      ④一種生物可能占多個營養級等等。

      作業:創新p132、p1357、8p1363

      既復習知識,又鞏固模型建立的能力培養。

      《系統的結構》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前后作用及地位

      《系統與設計》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2》(江蘇教育出版社)。

      這單元的內容是有關“系統與設計”中的“系統的結構”的學習,主要內容有“什么是系統”“系統的類型”“系統的基本特性”,要求我們的學生能從應用的角度來理解系統的含義通過案例的分析,理解和掌握系統的基本特性,學會用整體的、互相聯系的系統的觀點解決問題。

      根據學生已經學習的內容和認知特點,我們利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本章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對相關系統應用案例的分析,引導學生在應用中理解系統的含義和基本特征,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和動手能力。

      2、重點和難點

      ⑴從應用的角度理解系統的含義。

      ⑵通過簡單的系統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統的基本特性。

      二、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前面已經學習的內容和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可以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系統的含義和基本類型。

      理解系統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標:

      能對簡單系統的進行應用案例分析。

      (3)、態度和情感:

      學會用整體的、互相聯系的系統的觀點看待和解決問題。

      三、教法

      本章的教學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生活體驗——問題提出――教學內容——案例分析――練習鞏固――總結提升”的模式展開。

      在教學中把概念含義的學習置于具體的問題情景當中,通過豐富的案例使學生從生活體驗到理性分析的思維升華過程。同時關注學生能否用不同的語言表達、交流自己的體驗和想法。

      通過富有吸引力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回想和分析具體的生活案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欲望。讓學生本著“回想——聯想——猜想”的思維過程,對教學內容進行步步展開,使學生親歷自主探索和思維升華的過程。

      四、學法

      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觀察、總結,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獲得不同的體驗和不同的發展。

      五、教學過程

      (一)生活體驗及問題情景。

      “系統”一詞是一個經常使用的詞匯。

      各大搜索引擎對“系統”一詞的搜索統計。

      可是我們仔細想想,好多系統我們似乎看不清,摸不透,有些神秘感!那么,什么是系統?它有什么特性?

      【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入手,引導學生回想自己的生活體驗,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生活經歷,他們是如何理解的,要注意引導學生更多的思考和回憶,要滲透“利用情景學習”的教學設計思想。問題的提出是為了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和興趣。】

      (二)教學內容展開

      在我們如何理解系統的含義前,先講兩個故事:

      我國古代《申鑒時事》中記載的有關用網眼捕鳥的故事。

      法國雕塑家羅丹關于《巴爾扎克的雕像》的傳說。

      【課堂討論】

      這兩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分別造成了什么后果?

      【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思考和舉例來說明故事體現出來的什么思想】

      1、系統的含義:

      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構成系統的三要素:

      (1)至少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要素(或部分);

      (2)各要素之間互相聯系互相作用,有一定的結構;

      (3)系統的功能是組成要素所不具備的。

      【案例分析】(具體內容略)

      自行車(進行詳細的各部件講解和分析)

      臺燈或手表(簡單分析)

      對媒體教學系統

      人體系統

      計算機系統

      汽車系統

      【這里的案例分析就是在系統應用案例的系統構成分析,用于加深學生對系統含義的理解,分析時應該注意與學生進行交互,或者組織學生進行互相評議。不能是教師個人在唱獨角戲,要動員學生參與進來。分析的重點在于系統構成的三個要素。】

      系統有大有小,有簡單有復雜。大的和復雜的系統又可以劃分為若干子系統。

      如:人體系統,教育系統,交通系統等等??

      【課堂練習】

      自行車的子系統:傳動系統;制動系統;承重系統;方向控制系統等等。

      【對系統的含義進一步拓展,關鍵在于讓學生能舉一反三,能舉出更多的實例和案例,讓學生的生活體驗進一步提升,由感性的認識向理性分析轉化。】

      2、系統的分類

      系統可按不同的標準和需要來分類:

      (1)自然系統和人造系統

      如:人體系統是自然系統;城市系統是人造系統。

      (2)實體系統和抽象系統

      如:自行車的傳動系統是實體系統;計算機的操作系統是抽象系統。

      (3)靜態系統和動態系統

      如:靜態和動態是相對的。

      (4)開放系統和封閉系統

      如:氨氣的合成系統是封閉的,生態系統是開發的系統。

      (5)簡單系統和復雜系統(拓展)

      (6)黑色系統和白色系統(拓展)

      【教師舉例,讓學生舉相似的案例來補充。】

      (三)本課小結

      系統: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系統有大有小,有簡單有復雜。大的和復雜的系統又可以劃分為若干子系統。

    【《系統的結構》說課稿】相關文章:

    《系統的結構》說課稿09-24

    《生態系統的結構》說課稿07-27

    生態系統的結構說課稿11-08

    地球的結構說課稿07-10

    群落的結構說課稿06-22

    系統的設計說課稿09-16

    系統的設計說課稿11-11

    程序的分支結構說課稿11-04

    常見結構的認識說課稿11-02

    復習細胞的結構說課稿11-02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久久精品2021国产 | 亚洲精选91福利在线观看 |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 亚洲中文高清香蕉网 | 亚洲影院中文字幕 | 五月天天堂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