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教案設計

    《醉翁亭記》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歐陽修《醉翁亭記》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醉翁亭記》教案設計(通用10篇)

    標簽:醉翁亭記 時間:2022-07-12
    【ruiwen.com - 醉翁亭記】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醉翁亭記》教案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醉翁亭記》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從“醉”和“樂”中所抒發的政治理想。

      2.理解文中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3.掌握基礎的文言詞語。

      4.背誦課文,默寫重要句子。

      【教學重點】

      掌握實詞解釋與重要句子翻譯;領會課文內容;體驗作者心情。

      【教學難點】

      領會“與民同樂”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多媒體顯示:歐陽修圖片

      知道他是誰嗎?(歐陽修)誰為大家介紹一下歐陽修?

      多媒體顯示: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北宋文學家,史學家,24歲考取進士,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多媒體顯示:醉翁亭圖片

      知道這個亭子的名子嗎?(醉翁亭)醉翁亭與歐陽修之間有什么關系嗎?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去探尋答案!

      二、范讀感知

      活動一:我是小導游

      1.聽讀課文,要求:邊聽邊提煉出醉翁亭的地理和人文信息。

      活動:你來做導游,把醉翁亭介紹給游客。

      注:此環節在于引導學生通過聽讀全文,提煉醉翁亭的位置、造型、建造者、命名者、命名的原因、周圍的環境、當年的歷史等有效信息,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使學生對課文有了大致的了解。

    《醉翁亭記》教案設計

    標簽:教學設計 時間:2021-08-31
    【ruiwen.com - 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醉翁亭記》教案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

      3.學習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熟讀課文,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語氣、語調,再現課文構造的優美意境,對課文大意有個初步感知。

      2.指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依托文本注釋、工具書,疏通全文大意,個別晦澀語句及文言活用現象,教師點撥。

      3.主旨的理解,通過引導學生找關鍵句,分析作者感情脈絡來完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領會文中作者所表達的“與民同樂”的社會理想和政治理想。

      2.培養學生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

      學習重點:

      1.理解文章內容和主題。

      2.積累文言詞匯。

      學習難點:

      學習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學習時間:2課時

      學習過程及指導: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千古傳誦的名文,古往今來,多少人們對此文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們為何而醉?本文有何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美文吧!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匯,疏通全文。

      二、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江西廬陵人。他出身貧寒,24歲進士,官至參知政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在歷史上以獎掖后進著稱。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的門下,得到過他的栽培。歐陽修是有名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曉暢,委婉多姿,自成風格。同時他在文學理論上主張文章要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早年曾協助范仲淹革新政治,促動了保守派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貶滁州。這篇課文就是他任滁州太守時寫的。

    醉翁亭記優秀教案設計

    標簽:教案 時間:2021-06-17
    【ruiwen.com - 教案】

      一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難詞難句,掌握部分實詞的古今異義,體會部分虛詞的一詞多義。

      2.理清本文的段落層次,體會語句的形式特點及其與表意的關系。

      3.理解本文寫景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4.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學時數:2課時

      三 導入

      1.指名度閱讀提示,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

      2.畫書下注解①了解歐陽修。

      四 教學步驟

      第1課時

      (一) 第一段釋義講解

      1.學生逐句翻譯,從“環滁皆山也——醉翁亭也”,教師點撥。

      2.提問:這一部分寫的是什么?

      明確:寫醉翁亭的周圍環境,引入醉翁亭。

      3.周圍環境是怎樣的?映入我們眼簾的第一個鏡頭的角度是什么?

      明確:鳥瞰鏡頭,從上空看到的滁州城全景——四面環山。環滁皆山

      4.接著鏡頭還是全景嗎?(否,移向局部)寫什么?

      明確:西南諸峰 尤其指出瑯玡山

      5.接下來又寫什么?最后寫什么?還是鳥瞰嗎?為什么?

      明確:釀泉 醉翁亭 作者與亭周環境的相對位置是身在山中。 “瀉” “臨于泉上”角度應該是仰望。

      6.這些景觀中誰是主景?

      明確:醉翁亭

      7.作者怎樣引出主角醉翁亭的??

      明確:“環滁皆山也”先寫大環境,凝煉概括地寫出滁州的地理特征;接著以視覺角度:俯——仰 和空間角度:遠——近 外——內 的變換層層推進

      通過周圍環境我們得知醉翁亭建在滁州西南樹木茂盛,深幽秀麗的瑯琊山間釀泉邊上

    《醉翁亭記》的教案設計

    標簽:醉翁亭記 時間:2020-12-29
    【ruiwen.com - 醉翁亭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 積累文言詞匯,背誦全文。

      3. 學習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 讓學生熟讀課文,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語氣、語調,再現課文構造的優美意境,對課文大意有個初步感知。

      2. 指導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依托文本注釋、工具書,疏通全文大意,個別晦澀語句及文言活用現象,教師點撥。

      3. 主旨的理解,通過引導學生找關鍵句,分析作者感情脈絡來完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領會文中作者所表達的“與民同樂”的社會理想和政治理想。

      2. 培養學生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

      學習重點:

      1. 理解內容和主題。

      2. 積累文言詞匯。

      學習難點:

      學習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寫法。

      學習時間:2課時

      學習過程及指導: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千古傳誦的名文,古往今來,多少人們對此文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們為何而醉?本文有何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美文吧!

      學習目標:

      1. 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匯,疏通全文。

      二、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江西廬陵人。他出身貧寒,24歲進士,官至參知政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在歷史上以獎掖后進著稱。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的門下,得到過他的栽培。歐陽修是有名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平易曉暢,委婉多姿,自成風格。同時他在文學理論上主張要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早年曾協助范仲淹革新政治,促動了保守派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貶滁州。這篇課文就是他任滁州太守時寫的。

    八年級語文上冊《醉翁亭記》教案設計

    標簽:醉翁亭記 時間:2020-12-28
    【ruiwen.com - 醉翁亭記】

      【教學構想】

      《醉翁亭記》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貫徹全文的主線是樂字。醉和樂是統一的,醉是表象,樂是實質,寫醉就是為了寫樂。因此在課堂上要牢牢抓住樂這條主線,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是如何圍繞它層層展開記敘的脈絡。抓住了作者感情發展的脈絡,也就能順利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

      本文采用了敘事與寫景、抒情相結合的寫法。要引導學生弄清文章中哪些是敘事,哪些是寫景、抒情,三者是怎樣緊密結合起來的,從而領會本文情景交融的藝術魅力。同時要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個人被貶的經歷,體會本文抒發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雜感情。

      本文語言有很大的特色。駢散相間,多為散句,但也間有駢句,特別是使用21個也字作句尾,韻味濃郁;巧妙地用了25個而字使文章流暢優美,從容婉轉。本文還有一些千古傳誦的名句,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等等。這些名句要求學生當堂背誦,并理解其蘊涵。

      學習過程中還可以把本文與《登泰山記》比較,找出其異同。要反復朗讀,直至背誦全文。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了解文章結構,把握中心,掌握常見文言實詞、虛詞、句法,積累名言和議論文素材,熟讀成誦。

      2.能力目標:學會將寫景、敘事、抒情相結合的寫法;學習駢散結合的句法,煉字煉句。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的曠達情懷和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作者在文中抒發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復雜情感。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醉翁亭記》 教案設計

    標簽:醉翁亭記 時間:2020-12-28
    【ruiwen.com - 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

      《醉翁亭記》是一篇美文,應注重語言的品味與誦讀,積累文言詞句。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掌握賞析方法。

      本設計以“醉”字為切入點,以“太守醉”、“我們醉”為突破口,帶動全文,品析文章的思想內容與寫作特色,最后進行歸納、遷移。并將學生的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和朗讀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

      教學目標:

      品味文美、情美,背讀課文。

      理解融情入景、“卒章顯志”的手法。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感受作者對醉翁亭周圍美好的自然風光和人物歡樂場景的描繪,體會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難點:體會“醉”與“樂”之關系,理解“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

      課時安排:(1)《醉翁亭記》的第二課時。

      (2)課型:賞析課。

      教學步驟:

      問題的提出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千古傳誦的名文,古往今來,多少人們對此文百讀不厭,津津樂道,感慨萬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們為何而醉?本文有何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篇美文吧

      板書課題、作者。(醉翁亭記,歐陽修)問:亭名由何而來?太守為何取號為醉翁?

      明確: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給它命名。太守即歐陽修,號醉翁,其特點是易醉。那么,醉翁的“醉”由何而生?僅僅是酒醉嗎?

      出示兩個問題:

      1.太守為什么而醉?

      2.我們為什么而醉?

      二. 引導學生探究問題一:太守為什么而醉?領悟其思想內容。

      (一)依據自己預習時讀書的感受,大家談談太守為什么而醉。

    《醉翁亭記》教案設計(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標簽:教育新聞 時間: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聞】

    劉淑云  

    《醉翁亭記》是歐陽醉翁亭修被貶為滁州太守后寫的一篇散文,在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內心抑郁和苦悶寄情于山水之間,消融于與民同樂之中。描繪出了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美圖畫。一提起《醉翁亭記》我們首先會想起里面的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間也"這里面的"醉翁"就是著名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歐陽修。歐陽修寫此只有39歲,一個不到40的人,怎么就以老翁自許了呢?對于這一點作者有兩句自白可釋我們疑團:他說:"我時四十猶強力,自號醉翁聊戲客。"也就是說他年屆四十,身強體壯并未衰老的感覺,不過是起個綽號開個玩笑罷了,是否是真的開個玩笑呢?讀文知意。

    一、配樂欣賞,整體感知

    放錄音配《春江花月夜》古箏曲要求同學們隨錄音想象文中所描的畫面,思考每段所寫的內容是什么?

    總結:歐陽修的文筆清新流暢,文辭委婉,雍容自如,能給人以無窮的回味。

    二、逐段分析,探究鑒賞

    1、分析第一自然段:

    齊讀之后指導學生們思考:此段是概括寫了亭子的環境和亭子命名的由來,寫亭子的環境,作者是從哪里落筆,如何觀察按什么順序寫的?寫亭子的命名作者是如何一步一步結合抒情的?

    總結:是從遠山落筆,立足于滁州,先是定點觀察環視,然后把焦點對準西南諸峰,點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瑯琊。接著動點觀察,景隨步移,山行六七里,先聞水聲,后見泉水,最后峰回路轉,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寫出了亭的環境,按照由遠而近的順序,寫完景過后層層設問,通過作亭者誰,名之者誰,引出了命名之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抒發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感情。

    《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復習課教案(人教版九年級必修教案設計)

    標簽:教育新聞 時間:2020-12-06
    【ruiwen.com - 教育新聞】

     楊揚

    復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重點句的默寫、翻譯和理解。

    2.識記文學常識、理解文章主題。

    3.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過程與方法:

    1深入體會作者寬闊的胸襟和憂國憂民、與民同樂的政治抱負;

    2.能夠拓展遷移,比較、聯系實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兩位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與“與民同樂”的進步的政治主張,完善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復習重難點:

    1.掌握重點文言知識。

    2.培養學生對重點文言語句的理解賞析能力。

    3. 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過程:

      一、引入本課學習。

    二、復習內容

    知識點梳理:(讓學生小組討論完成,不會的問題提出來、師生共同解決)

    (一)通假字:

    (二)古今異義:

    (三)一詞多義:

    (四)詞類活用:

    (五)根據課文內容回答

    讀《岳陽樓記》回答

    1、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陽樓”,這說明了什么?

    2、首段交待了什么內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第二段中,“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句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5、寫遷客騷人“悲”、“喜”的句子分別是什么?

    6、表現作者關心國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現進亦憂,退亦憂的句子 是什么?)

    7、“進”“退”分別照應什么?

    8、突出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 答:

    9、突出表達作者偉大的政治抱負的句子 (與現在“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醉翁亭記教案設計

    標簽:醉翁亭記 時間:2020-11-16
    【ruiwen.com - 醉翁亭記】

      一.確立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以“樂”為主線,前呼后應,嚴謹的結構。

      2.鑒賞作者獨特的文筆,賞析文字傳達出的優美情境。

      3.了解作者游覽山水的樂趣及與民同樂的情懷。

      二.導入新課

      三.理清文章脈絡 (引導:結合各段內容,理清文章的行文脈絡)

      教師:文章每一節寫了哪些內容?每一節之間是怎樣串連起來的?

      學生:第一節,描述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環境),亭名的由來,以及寫了“醉翁”寄情山水之樂。(教師引導:從人的角度去總結)

      教師:“山水之樂”,樂在哪里?(引導探究過渡詞)

      學生:由“若夫”一詞過渡到第二節,寫了山間朝暮四時之景。(教師引導:作者巧妙地站在了人的角度作了總結,寫了人置身于這樣的山中的流連之樂。)

      教師:為什么站在的人的角度去總結?

      學生:由“至于”一詞過渡,第三節寫了滁人出游之樂和宴歡之樂。隨著時間的推進,以“已而”一詞過渡,第四節寫了“禽鳥之樂”,“太守樂其樂”。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形成板書:

      教師歸納作者獨特的行文構思:

      形成板書—— 1.行文流暢嚴謹。(過渡詞以及每一節結尾的自然過渡)

      2.“樂”串連全文,“樂”是全文的線索,全文都是“樂”的氛圍。

      3.層層推進,步步烘托,突出太守之樂。

      四.體會作者筆下的各種“樂”。

      教師:文章結尾看似沒有寫“太守之樂”,其實處處在寫。再次朗讀課文,看看文中寫了太守的哪些樂?

      學生:山水之樂,滁人出游之樂,宴飲之樂。(學生可能會認為滁人出游之樂不是太守的樂,正好可以引導在下面的環節中體會滁人的樂為什么也是太守的樂。)

    初二語文《醉翁亭記》教案設計

    標簽:醉翁亭記 時間:2020-09-21
    【ruiwen.com - 醉翁亭記】

      【學習目標】

      1、培養文言語感,理解重點實詞和虛詞的用法和含義;

      2、學習情景交融、寄情于景的寫法,體會作者“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

      3、理清文章結構層次,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本單元我們學過了兩篇以“記”為體裁的文章,《小石潭記》先借尤為清冽的潭水、參差披拂的青樹、往來乎的游魚,表達自己對自然的喜愛之情,又借四面環竹,空寂無人的環境道出了自己孤獨無助、懷才不遇的傷感之情;《岳陽樓記》借遷客騷人的憂喜之情,展示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以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向。由此可見,“記”這一文體,明為“記”,實為“寄”也。它們都是作者有感而發,借題發揮,融記敘、描寫、議論與抒情為一體的名篇佳作。下面我們學習《醉翁亭記》,且看作者歐陽修如何借題發揮吧!

      二、朗讀指導

      1、教師范讀。學生給生字詞注音并注意語音停頓:

      學生齊讀、聽錄音讀、個人讀,理解重點字詞句:

      ⑴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⑶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一级aV片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高清国产免费大片 | 日本无吗无卡v免费清高清 亚洲女人自熨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丝袜精品久久 |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