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 2002-09-06 小石潭
9月4日《中國青年報》刊發(fā)“新聞觀察”,剖析高中擇校生高考摔跟頭的怪現(xiàn)象,值得全體家長和教育界人士關(guān)注。
安徽省2002年秋季高考增加招生計劃近兩萬人,錄取比例首次突破60%。就在普遍增招的大好形勢下,很多擇校生卻“不約而同”地沒有考出好成績:《合肥晚報》近日公布的一項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全市某普通高中3年前外出借讀40余人,今年高考無一人考入大學本科。一中學有60余人在名校借讀,今年僅有1人達到本科線。另一所普通高中某班學生中,兩人去外校借讀,今年的高考成績僅為315分和319分(滿分750分),只能上高職……相反,3年前與自己成績相當?shù)耐瑢W在條件一般的母校就讀,卻考出了好成績。
擇校生普遍在高考中摔了跟頭,令花了巨資的家長們惋惜不已,困惑不已:花錢買了個好的教育環(huán)境為何不出人才?筆者身為教育管理人員,近水樓臺地知道這樣3件事,可能有助于解除廣大擇校生家長的疑惑。
一、名校的師資條件并不如想像的那么好。今年暑期,筆者所處的鄉(xiāng)鎮(zhèn)有幾位教師要求工作調(diào)動到當?shù)氐囊凰攸c高中去。他們都是初中教師,工作時間不長,在初中校還算不上骨干。因為這所重點高中今年高考成績好,擇校生蜂擁而至,急劇擴招增容廣募各科教師。另外,因為教師流動的閘門大開,該校的不少知名教師又有不少流入更有名的重點學校去,出現(xiàn)了不少空缺。上面的幾位教師在沒有考試、沒有試課的情況下就被錄用。經(jīng)了解,才知道今年暑期鄉(xiāng)鎮(zhèn)初中教師流入重點高中的不止我們一鎮(zhèn),其他鄉(xiāng)鎮(zhèn)也不少。就這等師資質(zhì)量,想教出好而多的人才,難!“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如今的名校師資狀況是:成名即走,平庸來充。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名校師資上的家長和擇校生,怎能不摔跟頭?
二、名校的升學率并不如公布的那么高。筆者朋友的孩子今年中考成績不理想,被一所普通高中錄取。他望子成龍心切,托關(guān)系,走后門,交了萬余元“捐資助學”款給一所名校,卻被告知這是借讀,學籍放在教育局代管,一學年后看成績決定是否申請學校的正式學籍。朋友躊躇了,學校為了挽留他,就向他透露:那些委培生、擇校生、并軌生什么的,學籍都是教育局代管,反正不落空,有什么擔憂的?聽此話,筆者開始懷疑名校宣傳的升學率了。而一位普通高中的校長在招生時揭露:重點高中在計算升學率時,并未把花錢擇校、委培的學生算在內(nèi)---除差算好,只落錢財,誰都別信他們那一套!由此,我醍醐灌頂,名校的光環(huán)在我心中漸隱。
三、名校的重才意識并不如他們說的那么強。一所學校的“狀元”,分數(shù)達到當?shù)孛5牟④壣謹?shù)線,要交學費4900元。但他家境貧寒,無法籌出這么多錢。到名校申請減免一些,被斷然拒絕。一所普通高中的校長得知此事,登門勸說:“你是本地的‘狀元’,但到名校算不上什么,當然不會減免你的費用。你到我校,學雜費全免;你又是我校的尖子生,自然要受到老師的垂青,幾年后肯定成為大學生的……”雖然是宣傳的口吻,但也不乏道理。名校的一個教室少則五六十人,多則七八十人,教師怎么顧得了這么多學生?那些成績并不冒尖、學籍不在校內(nèi)的學生當然被“另眼相看”。名校不顧班額和師生配比濫招學生,哪里是重“才”,分明是重“財”嘛!
俗話說“人多沒好湯”,名校的濫擴濫招,客觀上使本校的師資質(zhì)量下降,教師的生均投入偏低,給擇校學生創(chuàng)造的也并不是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因低分入學、花錢入學,學生本能地產(chǎn)生了自卑心理,與家長畸高的期望值差距太大,容易導致孩子產(chǎn)生變態(tài)心理。由此,我要提醒廣大學生家長,多花錢為孩子擇校未必是好事,各地擇校生紛紛摔跟頭,而沒有擇校的同等次學生卻榜上有名,便是有力的證明。
[擇校生為何沒有考出好成績]相關(guān)文章:
1.年味為何越來越淡
4.問世間信任為何物
7.人生沒有完美
8.用沒有和就造句
9.人生沒有來回
10.沒有雪的冬天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