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車行(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fā)布時間:2016-3-25 編輯:互聯(lián)網 手機版

     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誦讀的興趣,使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理解。

      2.聯(lián)系時代背景和社會環(huán)境,了解統(tǒng)治者連年用兵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3.在比較閱讀中對李白和杜甫兩大詩人進行研究性學習。

      (二)教學重點、難點 

    在誦讀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并把對詩歌的理解通過誦讀表現(xiàn)、傳遞出來。 

        (三)過程安排:

      1.通過學生的反復朗讀,教師進行適當?shù)闹笇Ш忘c撥,讓學生在朗讀中挖掘詩歌中的信息,對其進行補充空白、細節(jié),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使詩歌形象化,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2.體味詩歌語言和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以及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通過聽錄音朗讀讓學生自己在朗讀過程中試著讀出這種感情。

      (四)方法、手段:

      1.朗讀。通過反復朗讀讓學生自己慢慢品味,教師作適當引導和點撥。

      2.學生互相評價朗讀。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感情基調。

      3.讓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想象,進行角色扮演。假設學生是詩人或者是詩中人物,發(fā)表感想或進行其他形式的表演,讓學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二、教學實施

    (一)導入:解題、簡單介紹杜甫及作品背景           歌行,古代詩歌的一體。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二 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的區(qū)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 ,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靶小笔菢非 的意思。 

    杜甫的一生,大部分是在憂傷和痛苦中度過的。唐玄宗 天寶五載(746年)來到京城長安后,政治上屢屢受挫,經濟條件也日益惡化。這使得杜甫對 現(xiàn)實黑暗的認識一天天加深,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詩風也跟著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 這 期間,他寫了很多以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兵車行》是第一篇為人民呼喊的杰作,它記錄了統(tǒng) 治者的“開邊”政策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兵車行》這首詩是杜甫在天寶十一年(752)年困守長安時候所作。關于詩的背景,一般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玄宗用兵征討吐蕃,一說是征討南詔,多取后一說。《資治通鑒》載:“天寶十載四月,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蠻……士卒死者六萬,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其戰(zhàn)功!拼竽純删┘昂幽媳北該裟显t。人聞云南多瘴癘,未戰(zhàn),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遣御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震野! 

      。ǘ┱n文誦讀,初步感知:

    1.教師范讀(也可聽藝術家朗誦錄音)。

    2.學生試讀、齊讀,在此基礎上練習背誦,有表情地誦讀。

    3.誦讀點撥:

    (1)把握基調:這是一首歌行體詩,旨在揭露當時的最高統(tǒng)治者連年發(fā)動“開邊”戰(zhàn)爭,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詩人的情緒是怨憤的,這是全詩的基調。

    (2)誦讀指導:第一段寫親人送別出征的戰(zhàn)士,朗讀時聲音應沉重些。段尾,詩人的怨憤之情初現(xiàn),應用升調讀。第二段,“點行頻”三字為下文敘事的總綱,須重讀。以下皆用“行人”的口氣讀,要注意區(qū)分敘事句和抒情句的語氣。第三段先寫秦兵家庭的困難,朗讀時速度不宜快!伴L者”句用較柔和的聲調,“且如”句要作低回之勢,至“租稅”句稍稍振起。后半段令人悲痛欲絕,聲調凄楚。結尾四句是全詩的高潮!熬灰姟睉刈x,“古來 ”句道盡戰(zhàn)場慘景,集中表達“行人”和“詩人”的怨憤,要緩緩讀出,“無人收”三字乃血淚鑄成,尤應重讀。

     4.要求看閱讀提示注解等各方面內容,準備老師的提問:

     。1)要完整地敘述一件事,就要抓住這件事的幾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前因,后果。本詩是一首敘事詩,它敘述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學率先回答?

      明確:它講的是唐玄宗天寶年間,朝廷窮兵黷武,為了和南詔繼續(xù)作戰(zhàn),在長安一帶大肆征兵所造成的慘痛后果。

     。2)大肆征兵,老百姓生離死別的畫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些詩句來描述?

    明確:詩歌的第一段

      (三)分析詩歌第一段

      1.學生齊讀,正音“耶”、“干”,釋義“耶娘”、“妻子”、“干”。

      “耶”通“爺”,父親。

      “干”讀“gān”,沖。

      “妻子”,妻子和子女。

      2.問:“耶娘妻子”相送時為什么會“牽衣頓足攔道哭”?

      明確:這不是一般的相送,很可能是生離死別。

      3.老師追問:這一點可以從后面的哪些詩句得到印證?

      明確:“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4.問:“塵埃不見咸陽橋”一句中的“不見”可否理解成咸陽橋特別衛(wèi)生、一塵不染呢?

      明確:不對,應該說明了當時被抓的“行人”和相送的親人之多,揚起的塵埃淹沒了咸陽橋。

      5.要求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這一送別場面。

      (四)分析詩歌第二段

      1.指名讀,由學生評價。

      2.問:“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一句中的“道旁過者”、“行人”可能指何人?“點行頻”何以見得?在詩中有沒有具體的描述?

      明確:道旁過者--杜甫

      行人--征人

      點行頻--“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3.“點行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武皇開邊意未已,邊庭流血成海水!

      4.問:“武皇”指何人?上述詩句說明了什么?

      明確:借指唐玄宗,含蓄地表達了對以唐玄宗為代表的唐皇朝統(tǒng)治者“開邊”政策的指責。

     。ㄎ澹┓治鲈姼璧谌

      1.讓學生齊讀后說說這一段中哪些詩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回答最后一句,“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怪怕人的!

      老師補充:第一段寫人哭,這一段就寫鬼哭了。連鬼都哭,你說慘不慘?

      2.問:對于這樣的慘相,役夫是否“敢申恨”?

      明確:不敢,敢怒不敢言。

      老師追問:最終有沒有“申恨”?

      明確:有。

      不敢申恨可最終還是申述了,把征夫的苦難和恐懼的心理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3.問:“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一句是否表明了杜甫走出了“重男輕女”的封建傳統(tǒng)觀念?

      明確:中國老百姓一貫重男輕女,生男則喜,生女則悲。重男輕女是封建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F(xiàn)在倒好,怕生男,只想生女了。是什么造成老百姓這一傳統(tǒng)觀念的轉變呢?--戰(zhàn)爭!殘酷的而又無休止的戰(zhàn)爭使老百姓心灰意冷。老百姓對戰(zhàn)爭的怨恨與控訴,通過這句詩深刻而又凝練地表達出來了。

    (六)小結:詩人通過設問的方法,引出征夫的滿腔悲切和哀怨的傾訴。前文的凄慘場面 是詩人親眼所見,下面的悲切自訴是詩人親耳所聞,增強了詩的真實感。“點行頻”是全詩 的“詩眼”,點出了造成百姓妻離子散、征夫犧牲、土地荒蕪的根源。接著,由征夫之口, 從三個方面控訴了戰(zhàn)爭造成的巨大災難。最后,又以哀怨的語調,描述了古戰(zhàn)場上的悲慘現(xiàn) 實。其情其景與開頭悲愴場面相呼應,詩人那飽滿酣暢的激情得到盡情抒發(fā),唐王朝窮兵黷 武的罪惡得以淋漓盡致的揭露。

      車聲隆隆,馬鳴蕭蕭,似乎還不曾消逝……《兵車行》所描繪的戰(zhàn)爭給人民造成的離亂之苦,讓我們從中體會到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感,F(xiàn)在讓我們聽著錄音朗讀,再一次體味詩歌沉郁怨憤的基調。

     。ǚ配浺簦

      板書設計:兵 車 行 

    杜甫 

    1、送別場面 

    2、征夫控訴     天怒人怨 

    3、悲慘生活 

    “行人但云點行頻”、“武皇開邊意未已”

     

    [兵車行(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高二語文必修3諸子喻山水教案

    4.人教版高中數(shù)學必修5教案

    5.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6.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7.高二人教版《長恨歌》教案

    8.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雷雨》教案

    9.人教版必修四數(shù)學課件

    10.人教版必修五英語課件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AⅤ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网址 | 思思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中文高清乱码 | 亚洲最大日韩精品一区365 | 亚洲乱码伦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