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1-2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教學目標:

    1. 圍繞新聞題目質疑、探究。

    2. 發現本篇新聞與常見新聞的不同。

    3. 引導學生認清法西斯的罪惡,記住歷史慘痛教訓,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難點:

    1. 運用圖片、網絡等資源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受文本。

    2. 質疑、發現、探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奧斯維辛,這個位于波蘭的被稱為人間地獄的地方,已經永遠的與世界歷史以及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聯系在一起,成為全人類揮之不去的夢魘。我們不妨跟隨同學們搜索的資料圖片在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音樂的引領下走進奧斯維辛。

    (配樂圖片展示)

    關于奧斯維辛,曾有人發出過這樣的感慨:“奧斯維辛之后,詩已不復存在。”詩已不復存在,而存在的應該是什么?讓我們一起在美國《紐約時報》記者羅森塔爾所寫的《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中去尋找答案。

    但看到標題,當我們想要尋找答案時,文章卻說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對此,你會產生哪些疑問呢?

    (學生質疑)

    二、質疑

    (一)圍繞題目質疑

    1.報道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男女生朗讀7-16段,然后自主解疑)

    明確:看到了:集中營的毒氣室、焚尸爐、雛菊花……

          感受到:恐怖、震驚、壓抑、窒息、同情……

    重點品味:“雛菊花”:特寫耐人尋味,感到一種希望

    “跪了下來,在自己胸前畫十字”

    夠了:無法再承受這種悲慘氛圍了;集中營中遠不止這些,知道什么是法西斯了。

    3. 為什么還要報道?

    “非寫不可的使命感、一種不安的心情”,什么使命?(牢記歷史)

    (齊讀第6段)

    二、圍繞特點質疑

    在了解了這篇新聞內容的目的這之后,我們不妨將它與常見的新聞作個比較,這時你又會有什么疑問?(以自由結合的方式你問他答或自問自答,然后請同學將自己的問答過程呈現給大家)

    明確:新聞強調及時性,而這篇新聞寫的卻是早已發生的歷史事件。

    強烈的主觀感受、散文的筆調。

    重點品味:

    ①陽光明媚、兒童嬉戲的場景里提到“可怕”“居然”,雖然沒有抽象的概括,但作者卻用形象的筆觸將自己看到的奧斯維辛和平景象時的反思-即和平時代的人們啊千萬不要忘記那段慘痛的歷史深情地表達出來。

    ②“二十多歲的姑娘”作者在一排“表情木然”的囚徒照片中,單寫了一個年輕的姑娘,“長得豐滿,美麗,皮膚細白,金發碧眼……似乎是為著一個美好而隱秘的夢想而微笑”,這張照片也會在人們心中引起一連串美好的情感體驗。然而,當人們想到這個象征著愛情和幸福的美麗姑娘連同她追求的夢想竟被殘暴地毀滅的時候,那內心的痛惜之情就會交織著對法西斯罪行的仇恨,從情感的深層體驗中噴涌而出。

    ③“在奧斯維辛沒有地方可以祈禱”在奧斯維辛作禱告是沒有的,因為劊子手喪失了人性,不可能禱告懺悔;而無辜的人們更沒有辦法求得上帝的保佑,作者對法西斯的憤慨與強烈的控訴溢于字里行間。

    小結:參觀者和作者內心以法西斯的仇恨和對死難者的同情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讀者,讓讀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記者羅森塔爾早已發生卻是親近發現的-參觀者(包括作者自己)的感受-作為最有價值的事實進行及時報道,這恰恰是這篇新聞最為猜到之處。

    三、感悟:

    既然作者在訪問這時之后一定要寫這些內容、寫出這些內容感受不可,并且覺得只有這樣寫出才能讓人們永遠銘記那段歷史,那么我們在學過這篇新聞之后,是不是也應該想些什么,那才對得起我們的良心,不負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呢?讀完這篇新聞,你想到了什么?請寫在課文下面,作為對自己永久的提示。

    (學生寫感言,交流)

    總結:聽了大家的感言,覺得羅森塔爾新聞中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深沉感情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強烈的感情震憾,恐怖與快樂、歷史與現實、善良與罪惡時刻召喚我們關于生命的思考、關于人性的自省、關于和平的向往、關于災難的記憶。至此,《奧斯維辛沒有新聞》很好地詮釋了奧斯維辛之后,應該存在些什么樣的命題-這就是銘記歷史應該成為我們人類永遠的責任和使命。我想,這也恰恰是這篇新聞被視為“美國新聞寫作中不朽的篇章”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那么,奧斯維辛之后,我們又該做做些什么呢?

    四、探究

    1.結合所學內容查找相關資料,寫一篇有關南京大屠殺歷史的讀后感。

    2.分別瀏覽南京、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網站和相關電影作品,以《兩個民族的記憶》為題,寫一篇觀后感。(教師展示兩個紀念館的相關圖片)

    提示:看完這些畫面,你又會產生哪些疑問呢?

    (學生可質疑)

    (教師提供參考材料)

    [參考材料]

    1.www.nj1937.org

       www.yadvashem.org

    (南京、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網站)

    2.《南京》張純如(美)

    3.《情感如何記憶南京》(三聯生活周刊2007.7)

    4.《歷史漫談:真實的奧斯維辛數字》

    5.《為什么德國納粹要殺盡猶太人》

    6.電影推介:《南京》(美)、《南京夢魘》(美)、《南京大屠殺》(中)、《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鋼琴家》

    (可在課后探究后提示:獲得美國普利策新聞獎,成了新聞史上的佳作的《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柏林猶太人博物館和以色列的紀念館網站,以及為世界廣為知曉的《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鋼琴家》、《南京》等作品中的共性是什么?他們都融進了個體的主觀情感記憶,這或許引證了匈牙利作家、被屠殺的猶太人的幸存者凱爾泰斯伊姆雷說的:“我們只有在感性想象力的幫助下,才可以對大屠殺不可思議的事件形成一個較為真實的認識。” 而不是“關于死亡的庸俗行為藝術”。)

    [板書設計]

    質  疑       解  疑

    看到了:

    報道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感受到:

                      情感

    使命感

    為什么還要報道?      銘記歷史

    不安的心情

    與常見新聞有什么不同?歷史、散文、參觀者(作者)的感受

     

    [《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亞教案

    2.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3.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

    4.人教版高一必修《荊軻刺秦王》教案

    5.高一數學必修2教案

    6.高一必修一英語教案

    7.高一必修五數學教案

    8.高一數學必修四1.5教案

    9.高一必修四數學教案

    10.人教版必修三《勸學》教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国产手机电影在 | 五月天综合网在线欧美 |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99视 | 亚洲第一区欧美国产综合 | 正在播放90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