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5-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第二十一課  孟子二章

                  [方法主線導析]

    學法建議

        本課兩篇文章各從一個側面體現孟子的政治思想。學習本課,先要了解孟

    子的哲學思想和政治主張。對文章要反復朗讀,力求做到熟讀成誦,從而進一步

    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

        學習本課,反復誦讀不可少,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是如何表達的,能分

    析理解作者提出觀點的方式的不同特點及論證方法的異同,學習作者借題發揮,

    因勢利導的論辯藝術,學習作者恰當運用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論證方法,并比

    較孟子和孔子的思想有何異同,我們應如何評價等。學習本課,還要對文中的一

    些文言語法現象,如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以及常見虛實詞,古今異義現象等加

    以摘錄整理,做到能理解其含義,辨析其用法。

    1.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是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在封建社會里被尊

    為“亞圣”。和同時代的思想家相比,孟子提出了不少在思想史上頗有影響的見

    解,如他在《盡心下》中提出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就是充分認識到人心

    的向背對于國家的重要性。《莊暴見孟子》中提倡的“與民同樂”也有相通之處。

    民本思想在當時是有其進步意義的。

    2.根據單元知識中的“斷句”這一基礎知識所闡發的幾點來學習本文。

       首先,通讀全文,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顧及前后文,反復研究,把握主要內

    容。在《魚我所欲也》章中,孟子是怎樣運用比喻和正反對比來闡述抽象的“義”

    的?在人生中,哪些行為做法符合“義”?哪些行為做法不符合“義”?在《莊暴見

    孟子》一章中,注意“樂”字的幾種讀音(yue,音樂;le,歡樂)以及在具體文句中詞

    的活用情況。然后研讀全章,仔細分辨何處讀“yue”,何處讀“le”,最后概括評論

    孟子在論辯中所描繪的兩幅不同的政治畫面。

        其次,在翻譯文句時,如何根據語序、句式特點來確定詞的句中意義?可對

    照注釋翻譯,并把理解和推斷的思維過程闡述一下。

    重難點提示

    1.怎樣才能把抽象的“義”闡釋清楚?

       要把抽象的“義”闡釋得具體生動,就必須借助一定的修辭格和論證方法,在

    這一點上《魚我所欲也》章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文章開頭即以“魚”和“熊掌”設喻,托出“生”與“義”。通過選擇,確立了“舍

    生而取義”的中心論點。那么,“義”的存在價值呢?作者通過“生”與“死”進行對

    比論證,證明“義”是存在的,接著又進一步論證重“義”之心,人皆有之,從而突出

    了“義”的存在價值。

        作者又列舉了為了維護人格尊嚴的“弗受”和“不屈”的例子。這樣,就將

    “義”的存在價值具體化了。

        作者又列舉面對“萬鐘”,“受”與“不受”的正反之例,且運用了排比句式,造

    成充沛的氣勢,讓人感受到了作者筆帶鋒芒、涇渭分明的感情色彩。

        本章重在闡釋“義”的價值,而不是“義”的含義。

    2.借“樂”發揮,因勢利導,誘人入范。

        孟子的論辯藝術在臟暴見孟子卜章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

        莊暴面對齊王好樂(yue)之事無言以對,而孟子卻能善設機巧,引出齊王的

    “可得聞與”。于是孟子借題發揮,把音樂理論的話題引申到政治范疇上來(即由

    樂yue到樂le上),然后連發兩問,使齊二接受“與眾樂(yue)樂(le)”的主張。緊

    接著,孟子又不厭其煩描繪了“不同樂(le)”與“同樂(le)”這兩幅對立的政治畫

    面,一幅是不與民同樂,百姓妻離子散,怨恨國君;另一幅是與民同樂,百姓擁護

    國君。這樣對比就充分突出“與民同樂(1e)”的中心。結句指出齊王如欲統一天

    下,應以仁政為本。這樣,孟子在不露聲色之中完成了他的施行仁政的宣傳任

    務。

        《孟子》散文氣勢充沛,筆帶鋒芒,善設機巧,富于鼓動性。在這些方面,它比

    《論語》有了很大的發展。

    釋疑解難

        《魚我所欲也》和贓暴見孟子格體現了孟子的什么政治思想?

    1.《魚我所欲也》體現了孟子的“舍生取義”的政治思想。孟子認為,人性是善的,

    他在《孟子告子上》中說:“側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辭讓之心,

    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側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

    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

    則得之,舍則失之!薄灰瞬蛔屵@些善性喪失,“人皆可以為堯舜”。本文正是

    從這一點出發,論述了人都有羞惡之心(即“義”),懂得“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

    有甚于死者”,因此應該也能做到“舍生取義”。

        《莊暴見孟子》體現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孟子認為國君應該與民同樂,實

    行仁政。課文的“國王獨樂民怨憤”、“國君與眾樂民欣然”兩幅圖畫進行對比,

    “證明”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的觀點。

    2.《魚我所欲也》的第二、三節都是舉例論證,但同中有異,異在何處?

        第二節主要是正面舉例,證明“義”的存在,而第三節主要是從反面舉例,論

    證“義”的存在(“義”的喪失以“義”的存在為前提)。另外第三節還使用了排比、

    反問等修辭方法,并把對比和排比兩種方法揉合在一起,使作者的愛憎感情表達

    得十分鮮明,使文章有一股磅礴的正氣。

    3.《莊暴見孟子》記敘了兩次對話,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莊》文中第一次寫莊暴和孟子的對話,它實際上是全文的引子,起開篇的作

    用,故略寫;莊暴對齊王“好樂”的話題無言以對,一方面表明這個話題有難度,另

    一個方面反襯了下文孟子談話的高明。第二次對話是孟子和齊王的對話。這一

    段對話表明了孟子的政治觀點,體現了孟子借題發揮,因勢利導,牢牢掌握談話

    的主動權,一步一步地將齊王引入自己預先設想中的話題,從而達到宣講自己政

    治主張的目的的論辯技巧,這次對話是全文重點,因此記敘很詳細。

    典型題例

    例1下列各組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組是()

        A 蹴爾(cu)  有諸(zhu)  王語暴(yu)

        B 不屑(xie) 蹩(cu)e    一簞食(ddn)

        C 庶幾(shu ji) 獨樂樂(yue le)

        D 羽旄(mao)  豆羹(geng)  則王矣(wang)

        [解答]  C

        A 語yu   B 簞dan  D 王wang

    例2下列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 所欲有甚于生者喜歡的東西

        B 所惡有甚于死者討厭的事情

        C 萬鐘于我何加焉(有)什么增加

        D 何以能鼓樂也?憑什么

        [解答]  C 何加:(有)什么益處

    倒3選出下列各項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

      A 可得聞與  B 今王田獵于此

        C 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D 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解答] D

        A.“與”通“欽”B.“田”通“政”C.“得”通“德”

    例4對“失其本心”中的“本心”理解有誤的一項

        A.指人生下來就固有的善的本性

        B.“我固有之”的“羞惡之心”

        C.人的內心的本質的東西

        D.文中指舍生取義

        [解答]  C.C項含義空洞不具體

                  [能力層面訓練]

    知識掌握

    1.選出下列判句正確的一項

        A.王之好 樂甚,則 齊國其庶幾乎

        B.是 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 失其本心

        C.與少  樂樂,與眾  樂樂,孰樂

        D.今王  與百姓  同樂,則王矣。

    2.對“與”字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給予)

        B.吾王庶幾天疾病與(句末語氣詞)

        C.與贏而不助五國也(結交,親附)

        D.朝過夕改,君子與之(參加)

    3.選出下列各句中翻譯有誤的一項

        A.故患有所不避也

        譯:所以禍患也有不去躲避的

        B.萬鐘于我何加焉

        譯: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C.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譯:由于這樣就能生存下去,就不要再用別的辦法了

        D.是亦不可以已乎?

        譯:這種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嗎?

    4.對下面兩組句子中加點詞解釋,判斷正確的一項

        A.兩個“樂”字意思相同,兩個“鼓”字意思不同

        B.兩個“樂”字意思不同,兩個“鼓”字意思相同

        C.兩個“樂”字意思相同,兩個“鼓”字意思也相同

        D  兩個“樂”字意思不同,兩人“鼓”字意思也不同 

    5  先出句中“則”釋義恰當的一項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

       A 今之樂猶古之樂也    B 今王田獵于此

       C 今王與民同樂觀 則王矣   D 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  ()和(

    能力提高

    7.文中有“今之樂猶古之樂也”一句,請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8 下面各組句子中,9 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9、對下列各句句式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延伸拓展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6題。

        漢高祖疾甚,呂后問曰:“蕭相國既死,誰令可代?”上曰:“曹參可!笔捄问禄

      帝,病,上問曰:“君即百歲后,誰可代君?”對曰:“知臣莫若主、”帝曰!安軈⒑

      如?”曰:“帝得之矣!辈軈⑾帻R,聞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無何,使

      者果召參。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其父趙奢不能難,然不謂善。謂其母曰:“趙若必將之,

      破趙軍者必括也。”后廉頗與秦相待,秦應俱(秦相范臟)行千金為反間于趙、曰。

      貫之所畏,獨趙括耳。”趙王以托代頗將。商相如諫,王不聽。括母上書言括不

      可使,王又不聽。秦王聞括已為趙將,乃明使白起代鉆,遂勝趙。

          曹參之宜為相,高祖以為可,惠帝以為可,蕭何以為可,參自以為可,故漢用

      之而興。趙括之不宜為將,其父以為不可,母以為不可,大臣以不可,秦王知之。

      相應侯知之,將白起知之,獨趙王以為可,故用之而敗。嗚呼!將相安危所系,可

    不監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錯,而趙乃以括代廉頗,不待于戰,而勝負之形見矣。

    (洪邁《容齋隨筆》)

    川.下面兩句中加點字的正確讀音是()

        ①其父不能難

        ②秦應侯行千金為反間于趙

        A.nan jian  B.nan jian

        C.nan jian  D.nan jian

    11.“將相安危所系,可不監哉”中“監”字的正確讀音和意思是()

        A.jian 監視    B、jian 借鑒

        C.jian 審察    D.jian 鑒戒

    以下兩題,例句中加點字和題目中加點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12.君即百歲后,誰可代君

        A.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

        B.即可不死,而妻子離散不相見

        C.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

        D.水旱疾疫,即無地調劑之法也

    13.趙括之不宜為將,其父以為不可()

        A.若能之吳、趙之眾與中國抗衡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欲人之無感也難矣

        D.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14.比較下面兩組句子中加點的字在詞性上是否相同,判斷正確的是()

        ①曹參之宜為相

        ②相應侯知之

        ③趙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④趙王以括代頗將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15.“曹參相齊,聞何薨,告舍人趣治行”的正確意思是()

        A  曹參做齊國的相國,聽說蕭何死了,就告知他的門客,催促他們準備出

    發。

        B.曹參在輔佐齊國時,聽說蕭何死了,就要求他的門客趕快準備行裝。

        C.曹參做齊國的相國,聽說蕭何死了,就告知他的門客趕快準備行裝。

        D.曹參在輔佐齊國時,聽說蕭何死了,就要求他的門客,催促他們準備出

    發。

    16.下面是對本文內容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記敘了曹參和趙括這兩個歷史人物進行評述。

        B.對曹參和趙括這兩個歷史人物的事跡。

        C.圍繞曹參和趙括這兩個歷史人物的作用問題,闡明了作者的有關觀點。

        D.重點評述了曹參和趙括這兩個歷史人物,并揭露了秦國的陰謀詭計。

               

                  

    [孟子二章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論語十二章教案

    2.論語十二章課文原文教案

    3.《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4.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

    5.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

    6.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7.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8.小數除以整數教案教學設計

    9.我喜歡教學設計教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亚洲亚洲影院第一页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 亚洲国产精品500在线观看 | 日本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国语中文字幕理论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