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后感課件
讀書后感課件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寫讀后感,使學生養成邊讀邊思的良好閱讀習慣,讀后感教案。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會寫讀后感。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談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設計:
一、明確目標。
1、談話導入。
最近你看過什么書?或者讀過什么文章?
這本書或這篇文章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呢?
2、師述:如果我們讀別人的文章只是走馬觀花地讀,那還不算讀。真正地讀,是從文章中“讀出自己”,好比看一場電影,看到動情處,你會流淚,這說明你不僅僅是在看電影,而是從電影中“看出了自己”;再如我每天帶上隨身聽,徒步上班,對《老師的窗前》百聽不厭,這同樣是因為由此很自然地想起過去的校園生活,總之,我是把自己給擺進去了,也就是“讀出了自己。”同樣,我們讀到一篇好的文章,會為之浮想聯翩,會為之感慨萬千……我們說這也是“讀出了自己”。今天我們把這種閱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所產生的感想給它一個科學的名字——讀后感。
3、明確目標。
讀后感可以是閱讀時即興寫在書旁的一句話,可以是及時寫下的一段話,也可以是一篇文章;讀后感可以是邊讀邊做批注,可以是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后認真反思后寫下的一篇文章。今天我們要學的是讀完一篇文章后掩卷而思,用幾段話或一篇文章寫下自己的感受。(板書:寫讀后感)
二、確定感點。
1、讀后感,顧名思義,就是先讀后感,只有把文章讀懂了,讀通了,才有感受可言。
2、理解“感點”。感點就是讀完了文章后最使你感動的那一點或方面,也叫“觀點”或主題。
3、閱讀《背影》,說說你最感動的是什么?指導學生給這篇文章列感點。
三、暢談感受。
1、推薦文章學生閱讀。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
3、全班交流。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發散思維談個人閱讀感受,如聯系實際、進行對照、運用聯想等方法談感受。
四、學寫讀后感。
1、默讀例文《做事要有主心骨》,看看你從中學到了什么?該怎樣寫讀后感呢?
2、交流。
強調重在寫自己的感受。
3、除了像例文這樣寫之外,讀后感還可以怎么寫?
引導學生懂得讀后感是閱讀筆記的一種形式,只要把自己讀書后的感想、體會或收獲用一種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了就行了。
4、從你所讀的文章中選一篇感受最深的文章學寫讀后感。
反思:
羅曼羅蘭說過: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發現自己,檢查自己,超越自己。學生學寫讀后感,了解寫讀后感的形式、會寫讀后感還不是最終的目的,我們要通過寫讀后感,養成學生邊讀邊思的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把作者豐富的、內斂的情感變成學生自己的情感,使他們的認識上升到另一個層面。
讀書后感課件2
教材簡析
教材用3段文字敘述了此次寫讀后感的要求,一是列舉本單元學習的課文中值得我們敬仰的一些真實或虛構的人物,請選擇其中一篇自己最愛讀的課文,寫一篇讀后感;二是明確具體寫什么和怎么寫;三是提示學生也可以拓展習作范圍。此外還配有一幅插圖,創設了寫作情境。
設計理念
“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從這個層面意義來看,寫“讀后感”就要做到努力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以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降低習作難度,讓學生真實地說出自己的“感受點”,聯系實際抒寫自己的感受,鼓勵他們自主選擇內容,自由表達,寫出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寫讀后感的興趣。
2.掌握寫讀后感的寫法。
3.進一步培養學生“讀好書”“好讀書”的習慣。
4.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引導學生在習作中體現個性,有創造性地表達。
教學重、難點
1.寫讀后感如何選擇感受點。
2.如何在讀后感中體現出自己獨特的個性感受。
教學準備
1.你想根據本單元的哪篇文章寫讀后感,就再認真讀一讀這篇文章。
2.想寫其他方面的讀后感,就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回顧交流,感知讀后感
同學們,請回憶一下本單元我們學習的4篇課文,哪篇文章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簡單說一說你有什么感受?(交流感受)
小結:像這樣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后,把具體真實的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文章,就是讀后感。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寫讀后感。(板書課題)
二、自讀提示,明確要求
1.請同學們自由讀書上的提示,看看本次習作都有哪些要求。
2.根據學生匯報,梳理習作要求:
(1)選擇范圍:可以是本單元學過的文章中的人物,也可以是自己從書刊、影視作品中了解到的人物。
(2)寫作內容:先寫人物事跡,再寫自己的感想和評價。
(3)注意的問題:集中一兩點來談,不要面面俱到。
三、研讀例文,感悟寫法
1.有一位同學讀了《海倫·凱勒傳》后心潮澎湃,寫下了自己閱讀后的感受,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自讀例文,思考:
(1)例文圍繞《海倫·凱勒傳》寫了哪些內容?
(2)讀完以后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討論。
(1)例文首先敘述了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即海倫·凱勒的事跡,后又談了自己讀完后的感受,最后以海倫·凱勒的一句話作總結。
(2)全文洋溢著小作者真摯的情感,讀完以后,有種迫不及待想找來原著讀一讀的欲望。
3.我們交流了一些閱讀感受,怎樣把這些感受寫成習作呢?大家結合本次習作的要求和剛才讀的例文來出點子。(小組討論)
教師小結:
一篇成功的讀后感就要讓人產生一種讀書的欲望,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讀書時一定要邊讀邊思邊感受:書中主要寫了什么?你從中了解了哪些知識或得到了哪些啟示?具體地說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讀原文,抓重點。認真閱讀原文,多讀幾遍,抓住自己體會最深的一點,延伸下去,展開豐富的聯想。
第二、擺好位,側重“感”。在具體寫的時候還應該注意方法:一般情況下文中既要有“讀”的內容,這部分一般在文章的開頭,又要有“感”的內容,要結合實際,和“讀”的內容緊密聯系,做到“讀”“感”相連,有詳有略,有感而發。
第三、抓住“點”,聯實際。有的同學讀文章后會有很多感受,而寫讀后感不能面面俱到,應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深入地寫下去,這樣才能做到中心明確、觀點鮮明,使人讀起來感到親切、舒服。
第四、定標題,明寫法。掌握讀后感的寫法,猶如蓋房搭建了鋼筋框架;舅悸肥牵
其一:確定標題。命題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命題,一般為“讀《××××》有感”或“《××××》讀后感!绷硪环N是確定正副標題,正標題一般注明文章的中心內容。副標題表明題材。
其二:掌握讀后感的基本思路:為讓學生整體把握,快捷理解、歸納為這幾個字“引敘—感、議—總結!
引敘——扼要寫出“讀”的內容或直接引用原文重點語句,很快引出感的觀點和中心。
感、議——就自己“感”的中心或觀點進行分析議論,說明道理。就議論的中心展開聯想,也可聯系社會和自己的生活抒發感受。
總結——結尾概括中心,總結全文,得出結論。結論可與開頭相照應,可歸納出結論性的意見,可強調某一重點,可發出號召。
三、交流啟發,初寫習作
1.明確了習作要求和寫法,就應該選擇材料了。下面請大家來說一說,你想針對哪篇文章或那個人物寫讀后感?簡要說出令人感動的事例和你的感想。
2.確定習作材料,去粗取精。
3.擬定題目,梳理寫作思路。
4.指名交流習作思路,教師點評,為其他同學提供借鑒。
5.動筆習作。在學生寫的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
第2課時
一、學生繼續寫作。
二、分組交流,互評互改
1.在前后桌4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習作,互相指出優點與不足。
2.根據同學的意見,初步修改自己的習作。
三、集體評議,修改謄清
1.教師選擇典型的文章(兩篇:一篇是較好的,一篇是較差的。)集體討論修改。
2.學生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謄清成文。
3.評選佳作,激發興趣。采用學生自薦、小組推薦、教師挑選等多種形式,評選最佳標題、最佳開頭、最佳結尾、最佳感想、最佳文面、最佳……越多越好。
4.在教室里舉辦最佳習作展覽,以利于同學之間交流、借鑒。
附:關于寫讀后感的材料
進入高年級,應該掌握的幾種讀后感的具體寫法:
第一種寫法:
(l)在什么時間、什么情況下、讀什么書。讀的書或文章名,應加上書名號。
(2)抓住主要的內容介紹文章梗概或者引用文中的重點詞語、句子、段落。在引用時,一定要引用對自己啟發大、受教育深的。
(3)寫出自己對文章或引用詞語、句子、段落等的認識,也就是談自己對這篇文章或詞語、句、段的看法,進行議論。
(4)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自己受到的教育。寫自己受教育時要談自己受到教育的實例,用實例寫出自己的感想。
(5)結尾時,要扣回原文,也就是自己的體會。結尾方法可由自己選擇。
第二種寫法:采用夾敘夾議的方法寫讀后感。
(l)開頭先交代在什么情況下,什么時間讀的什么書或文章名。書名或文章名要加書名號。
(2)讀完這篇文章或書以后自己總的感受。句子要簡練,但要有一定的深度。
(3)選擇感受深的幾點或文章的幾句話、幾段話進行夾敘夾議。具體寫法是一點一點、一句一句或一段一段地引用,然后分別談自己的看法體會。在寫看法體會時要既有理論,又有實際。議論的時候,可以先談認識,也可以結合事例進行議論。議論時所寫出的體會感想要透徹、明白,要說真話抒真情。
第三種寫法:
(l)要交代所讀的文章或書名。
(2)寫出這本書或文章的中心,圍繞這篇文章的中心舉個事例來說明自己受到的教育、啟發,揭示所明白的道理。
讀書后感課件3
教學目的:
學習并掌握讀后感的寫法 ,并寫一篇有關《生命 生命》的讀后感
教學重難點:
掌握讀后感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上一節作文課。(板書:寫讀后感)
2、什么是讀后感呢?
師述:讀后感就是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后,把自己的感想、收獲寫下來,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
二、 學習寫讀后感。
下面我們按三個步驟來學習。
1、審清題意,明確內容。
學生默讀,思考:這次習作的內容是什么?具體要求是什么?
交流。
2、確定感點,選擇材料。
①、明白“感點”:就是最讓你受感動的那一點或方面,也可以說是觀點(主題)。
、、給文章列感點。
學生瀏覽課文《生命 生命》,師生共同列出文章的感點。
③、師述:同樣一篇文章,若讓全班同學來寫讀后感,每位同學的感點不一定相同;同樣一篇文章,若要你來列感點,你也許會列出許多個來,你則只需選擇你認為最重要的感點來寫。
3、按序寫作,詳寫重點。
、佟M題。
直接擬題:讀《……》
讀《……》有感
讀《……》后想到的`
讀《……》的感想
讀《……》后的感想
讀《……》后
《……》讀后感
《……》讀后
我讀《……》
有感于《……》
以感點為正題,以“——讀有感”等為副題:如:
珍惜生命
——讀《生命 生命》有感
、、讀后感的寫法。
開頭:關鍵字:篇名 感點
(用一兩句話點明原文篇名,說明感點。)
中間:關鍵字:介 議 聯
介(簡介原文主要內容,注意:一定要側重與感點有關的主要內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
議(用一兩句話,對原文內容加以議論,引出下文的“聯系實際”)
聯(具體聯系你所了解的、聽到的、看到的社會實際或自己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談感想感受。)
結尾:關鍵字:照應 總結
(照應開頭的內容,再次強調感點,總結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啟發)
三、例文賞析。
四、列提綱、動筆寫作。
師提示:寫讀后感三忌:
一忌大段抄錄原文,讀后感變成了“讀后抄”。
二忌大段寫檢查、作保證,讀后感變成了檢討書。
三忌感想脫離原文內容,感想與所讀脫節、無關。
五、寫讀后感
好,剛才我講了寫讀后感的注意事項,你們回憶一下都是什么,下面你們試著寫一篇讀后感好嗎?《生命 生命》這篇課文已經學過了,我們就寫一寫這課的讀后感吧。
學生寫作,師巡視指導。
讀后感作文指導
教學導入:
1、今天我們來上一節作文課。(板書:寫讀后感)
2、什么是讀后感呢?讀后感就是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后,把自己的感想、收獲寫下來,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
教學過程:
一、談談自己的母親。
收集歌頌母愛的詩歌,佳句。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秳裥⒏琛
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秳裥⒏琛
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秳裥⒏琛
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秳裥⒏琛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秳裥⒏琛
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继啤巾n愈
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陡裱约\》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继啤矫辖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 (羅曼羅蘭)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愛構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紀伯倫)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米爾)
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母愛是多么強烈、自私、狂熱地占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全世界的母親多么的相像!他們的心始終一樣。每一個母親都有一顆極為純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人生最美的東西之一就是母愛,這是無私的愛,道德與之相形見拙。(日本)
媽媽你在哪兒,哪兒就是最快樂的地方(英國)
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米爾)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親才是真的,永恒的,不滅的。(印度)
記憶中的母親啊!最心愛的戀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歡樂,所有的情誼。(法國)
母愛是多么強烈、自私、狂熱地占據我們整個心靈的感情(鄧肯)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國)
母愛是人類情緒中最美麗的,因為這種情緒沒有利祿之心摻雜其間(法國)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親卻是堅強的(法國)
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英國)
二、 閱讀《慈母情深》
我一直想買一本長篇小說——《青年近衛軍》。書價一元多錢。
母親還從來沒有一次給過我這么多錢。我也從來沒有向母親一次要過這么多錢。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衛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從同學家的收音機里聽過幾次《青年近衛軍》的連續廣播。那時我家的破收音機已經賣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們吃進肚子里了。
我來到母親工作的地方,呆呆地將那些母親們掃視一遍,卻沒有發現我的母親。
七八十臺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
“你找誰?”
“找我媽!”
“你媽是誰?”
我大聲說出了母親的名字。
“那兒!”
一個老頭兒朝最里邊的角落一指。
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
“媽——”
“媽——”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母親大聲問:“你來干什么?”
“我……”
“有事快說,別耽誤媽干活!”
“我……要錢……”
我本已不想說出“要錢”兩個字,可是竟然說出來了!
“要錢干什么?”
“買書……”
“多少錢?”
“一元五角……”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jūn)裂的手指數著。
旁邊一個女人停止踏縫紉機,向母親探過身,喊道:“大姐,別給他!你供他們穿,供他們上學,還供他們看閑書哇!”接著又對著我喊:“你看你媽這是怎么掙錢?你忍心朝你媽要錢買書哇?”
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是個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zuàn)著錢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
“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舍不得給你這么多錢呢!”
那天母親數落了我一頓。數落完,又給我湊足了買《青年近衛軍》的錢。我想我沒有權利用那錢再買別的東西,無論為我自己還是為母親。
就這樣,我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
三、交流閱讀感受。教師指導從以下幾個方面匯報:
1、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板書:讀內容)
2、 你從文中體會到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板書:悟感情)
3、文中主要人物是誰?他(她)給你留下什么印象?文中哪些情節最讓你感動?為什么?(板書:析人物或析情節)
4、這篇文章讓你想到了什么?(板書:展聯想)
四、、指導寫作:
1、 擬題。讀《……》;讀《……》有感;讀《……》后想到的;讀《……》的感想;讀《……》后的感想;讀《……》后;《……》讀后感;《……》讀后;我讀《……》;有感于《……》
2、讀后感的寫法。
(1)開頭:關鍵字:篇名 感點
(用一兩句話點明原文篇名,說明感點。)
中間:關鍵字:介 議 聯
介(簡介原文主要內容,注意:一定要側重與感點有關的主要內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
議(用一兩句話,對原文內容加以議論,引出下文的“聯系實際”)
聯(具體聯系你所了解的、聽到的、看到的社會實際或自己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談感想感受。)
結尾:關鍵字:照應 總結(照應開頭的內容,再次強調感點,總結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啟發)=
(2)把我們剛才的談話過程整理出來就是一篇很好的讀后感。
①、開頭可以用歌曲引入,也可以用你收集到的詩歌或佳句引入,也可從自己的母親講起,或者直接引用文章中精彩片段進行介紹。
、凇⒄劯惺苤昂唵谓榻B文章主要內容。
、、寫感受時可以列舉文章中的描寫進一步說明。盡量多使用排比句,反問句,增強感情表達的程度。
3、寫讀后感三忌:
(1)一忌大段抄錄原文,讀后感變成了“讀后抄”。
(2)二忌大段寫檢查、作保證,讀后感變成了檢討書。
(3)三忌感想脫離原文內容,感想與所讀脫節、無關。
五、練習寫作。
六、個別點評。
讀書后感課件4
設計理念:
“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學理念。因此本次設計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和思想的實際,抒真情講真話,自由表達,寫出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作前準備:
收集古今中外名人惜時、勤學的事例或找一些具有感人事例的小故事。
教學目標:
1、任選一篇讀過的文章寫讀后感,根據提示選取有意義的內容進行表達。
2、能結合具體事件清楚表達自己的感想。
教學重點:
能結合具體事件表達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學難點:
能結合具體事件表達清楚自己的感想。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具準備:投影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堂導語
引導回憶:同學們,你們最近看過哪些課外讀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嗎?(抽幾名同學談)
點撥話題:剛才大家討論的很熱烈,今天我們就根據自己的體會,寫一寫讀后感好嗎?什么是讀后感呢?(自由發言,教師總結。)
二.讀習作提示,明確習作要求
1.一本好書,你讀后一定會有很多感受,把自己的這種感受寫出來,要聯系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寫自己的真實看法,也可以對其中某些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
2.讀一讀例文《從〈海倫.凱勒傳〉想到的》,想一想,小作者是怎樣寫讀后感的?(注意分清哪些句子是復述,哪些句子是寫感想)
3.題目可以用“《****》讀后感”或“《****》有感”,也可以根據寫的內容擬定題目。
三.習作指導
1、緊扣原文抓住重點。
必須是從原文引發出來的感想、體會,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談。應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或兩點上來發表議論。
2、聯系實際,情感真實。
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社會實際,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寫并結合切身體會,體會才真切,文章才具有說服力。
3、讀感結合有側重。
正確處理好“讀”“感”的關系。“讀”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讀”的結果和目的。因此要有讀有感,讀感結合,比例協調。不能只讀不感,一味抄寫課文,沒有體會,也不能只感不讀,離開原文意思漫無邊際地胡思亂想。通常情況下,側重于寫自己的感受。
當然交代所讀文章的名稱和主要內容是必寫的。
4、引導探究,總結寫法:
夾敘夾議,敘中有感,感應中有敘。
四、學生選材,互說。
五、打稿。
第二課時
一、朗讀習作,評議修改。
學生完成習作草稿后,各自朗讀一遍,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議修改。
二、文后指導。
1、結合學生的作文進行講評。以表揚為主,哪怕是一句話或者一個好詞語用得好,都要進行表揚,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2、投影出示兩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賞,學習寫法。
一篇帶有共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作文中出現的共性問題。
三、修改作文。
四、謄寫作文
板書設計:
讀后感“讀”“感”
語文六年級下《書的讀后感》作文教案
一、 教學目標
1 .讀懂例文《從 < 海倫 ; 凱勒傳 > 想到的》,誦其文,明其義,學其法,初步了解讀后感應有“讀”、有“感”,“讀”是基礎,“感”是核心,重點在“感”,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抓住感受最深的地方,寫出真實感受,表達獨特體驗。
2 .借助網絡拓寬學生閱讀的途徑,初步培養學生寓“思”于“讀”的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借助網絡收集素材,發表觀點的能力。
二、 教學流程
(一)、交流評價,引出話題
1 .交流評價。同學們最近讀了哪些書?書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引出話題。讀書是美妙的精神之旅,是一件啟人心智、怡人性情、令人快樂的事。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的情感常常會隨之起伏,或高興,或悲傷,或激動。或安寧
…… 如果我們把讀書時的體會、感受、領悟寫下來,這就是讀后感。 ( 板書:讀后感 )
( 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是對作前準備情況的檢查.又自然地過渡到習作指導的下一個步驟 ——
范文引領。同時,富有感染力的導語,讓孩子們一下子進入了習作的情境,有效地喚醒了學生的“回憶”,大大激發了他們寫作的興趣。 )
(二)、學習范文,授之以漁
1 .組織交流。課件出示范文 ( 略 ) ,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范文中哪些是“讀”的內容?哪些是“感”的內容?從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發?
2 .討論明法。在學生自我感悟、相互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及時點撥:
(1) 要有“讀”有“感”,夾敘夾議,既離不開“讀”—— 對原文的引述,概括等;又離不開“感”——
寫出自己的評價、感想,而且要由“讀”引出“感”,以寫“感”為主,切忌長篇摘抄原文。 ( 板書:讀是基礎感是核心 )
(2) 要準確選擇感受點,感受點就是原文中使你最感動的內容或思想,在一篇讀后感中,感受點不能太多,最好抓住一點把你的感想寫深、寫透。
(3) 要寫出獨特新鮮的感受,要將自己相關的事情寫進文中,要寫出自己深受教育的體會,這樣才能避免內容空泛、雷同,真正做到有“感”而發。
( 板書:情是紐帶 )
教師小結:同學們講的都很有道理?傊瑢懽x后感,讀是基礎,情是紐帶,感是核心。我們應在讀上下功夫,準確地把握原文的主旨;在情上求共鳴,注意與書中的人物、作者的心靈進行碰撞、溝通:在感上做文章,聯系實際,寫出自己獨特新鮮的感受。下面就請大家把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通過我們面前的電腦盡情地抒發出來。
教者充分發揮了范文的引領示范作用。在讓學生盡情交流的基礎上,畫龍點睛地作了寫作方法的精要指導,使學生從“有話想說”到“有話會說”,從“想”寫到“會”寫。另外,網上作文使學生的表達及下一步修改更為便捷、通暢。
(三)、自由習作,教師點撥
1 .網上作文,寫出感想 ( 教師巡視指導 ) 。
2 .利用網絡交互功能,分小組交流學生的習作或習作片段。教師點撥,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體會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充分發揮網絡的交互功能,使學生間的差異得到了互補和完善,提高了學習速度和效率,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另外,讓學生借助網絡環境學習,引導學生從小就關注“網絡文化”,本身就是一種積極的價值引導。運用校園網學習,拓寬了課堂空間。這也是一種對傳統作文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革。
(四)、集體評議,自主修改
1 .集體評改。課件出示例文:一位同學在讀了海倫
凱勒所著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文后,深深為之感動,寫下了這篇讀后感。請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這篇文章,并試著圍繞以下三個方面或就其中一個方面對它進行簡要的評點:
(1) 是否有“讀”有“感”,由“讀”引出“感”,以“感”為主?
(2) 引用原文是否得當、簡潔?
(3) 所寫之“感”是否聯系實際?
2 .對照評改要點,自主修改讀后感。
3 .評選最佳,激發興趣。網上評選最佳標題、最佳開頭、最佳結尾、最佳感想、最佳 …… 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圍繞習作要點進行集體評議,使學生在對別人文章“品頭論足”時,進一步明確習作的要領;圍繞習作要點進行自主修改,使學生在自我反思中,不斷提高習作的能力。同時,網上評選,容易激趣,讓學生在快樂的習作中體驗成功。
同步作文
《小英雄雨來》讀后感
讀完《小英雄雨來》后,我的心久久陷入了沉思。想著雨來跟我一般大小,卻能與日軍斗爭。
在晉察冀邊區,有一個村莊叫蘆花村,村里有一個小孩,名叫雨來,他水性好,尤其擅長鳧水,一天,鬼子又來“掃蕩”了,雨來被日本鬼子抓住了,鬼子讓他交出李大叔,可雨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下可激怒了日軍,被日軍一頓毒打,打得皮青臉腫,可雨來仍是寧死不屈。為了群眾,甘愿受罰。
讀到這里,我對我的懦弱感到羞恥。一次,同學叫我出去玩耍,平時爸爸一般都同意了,可是今天說什么也不讓我去,我很納悶兒,爸爸看我一臉狐疑,便解釋到:“你不是感冒了嗎?不宜出門。”聽了這話,我頓時來氣了:“我早就不感冒了!薄安粶嗜ゾ筒粶嗜。”媽媽火了!翱伞痹掃沒說完,鼻子一酸,竟哭起來,F在想著雨來的英雄舉動,我早已無地自容,和雨來對比,我真懦弱。
讀完這篇文章,我明白了兩個道理,一是在家或外面都不能軟弱,更不能嬌氣,做一個真正的好孩子。同時在學校里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好孩子。
【讀書后感課件】相關文章:
平凡的世界讀書后感10-18
海底兩萬里讀書后感300字03-13
《竊讀記》課件設計05-03
竊讀記小學語文課件05-04
讀《童年》感09-22
讀養花讀后感04-16
讀《戰馬》后感范文05-11
讀《紅樓夢》感02-20
讀邊城讀后感07-02
讀席慕蓉詩集后感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