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時間:2025-09-02 15:56:04 藹媚 開學第一課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300字(精選27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長《開學第一課》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300字(精選27篇)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1

      2025年的《開學第一課》以“銘記與奮斗”為主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節目將帶領同學們重溫那段血與火的歲月。同學們會走進“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白刃格斗英雄連”“劉老莊連”三個英雄連隊,感受戰士們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還會跟隨新安旅行團的足跡,見證少年英雄們用“旅行”方式抗日救國的傳奇故事。

      此外,節目還會帶領大家走進延安,聆聽《黃河大合唱》誕生的.過程,感受那激昂的旋律中蘊含的民族精神。從八一式馬步槍到殲-10戰斗機的騰飛,見證人民軍隊裝備發展的輝煌歷程,讓同學們明白科技強軍的重要性。

      節目也會緬懷楊靖宇、左權等抗戰英烈的不朽功勛,銘記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讓同學們深知和平的來之不易。通過邀請英雄連隊指導員、紀念館館長、抗戰親歷者后代等講述抗戰故事,節目將偉大抗戰精神融入其中,激勵廣大青少年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2

      2025年的《開學第一課》以“銘記與奮斗”為主題,由中宣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教育部聯合主辦,于9月1日晚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旨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節目帶領同學們重溫了那段血與火的歲月。同學們走進了“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白刃格斗英雄連”“劉老莊連”三個英雄連隊,深切感受了革命先烈們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跟隨新安旅行團的足跡,大家見證了少年英雄們用“旅行”方式抗日救國的傳奇故事。在延安這座光明之城中,同學們聆聽了《黃河大合唱》誕生的過程,領略了抗戰時期的文藝力量。

      此外,節目還通過展示從八一式馬步槍到殲-10戰斗機的騰飛,見證了人民軍隊裝備發展的輝煌歷程,讓同學們感受到了中國軍事力量的'不斷壯大。同時,節目緬懷了楊靖宇、左權等抗戰英烈的不朽功勛,銘記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了抗戰勝利的來之不易。

      本次節目邀請了英雄連隊指導員、紀念館館長、抗戰親歷者后代等作為嘉賓,他們通過講述真實的抗戰故事,帶領觀眾回顧了十四年浴血奮戰的艱辛歷程。通過觀看節目,廣大青少年能夠更好地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3

      2025年《開學第一課》以“銘記與奮斗”為主題,于9月1日晚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該節目由中宣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教育部聯合主辦,旨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節目中,眾多抗日英雄的事跡被一一講述。東北抗日聯軍將領趙尚志的故事令人動容,他17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將“救國”作為畢生使命,在冰趟子戰斗中指揮沉著,最終在34歲時壯烈犧牲,他的英勇無畏和堅定氣節深深感染著每一位觀眾。

      楊靖宇將軍的事跡也再次被提及。“九一八”事變后,楊靖宇帶領部隊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與日軍展開激烈戰斗,冬天氣溫低至零下42度,缺衣少食,但他仍率部與數倍于己的敵人浴血奮戰。1940年初,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頑強周旋多日,最終壯烈犧牲,當敵人剖開他的胃,發現里面只有枯草、樹皮和棉絮。

      節目還講述了抗日英雄趙一曼的`故事。她面對敵人的酷刑折磨,堅貞不屈,展現出了堅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愛國精神。這些抗日英雄們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他們的事跡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此外,節目還邀請了英雄連隊指導員、紀念館館長、抗戰親歷者后代等作為嘉賓,他們通過講述真實的抗戰故事,帶領觀眾回顧了十四年浴血奮戰的艱辛歷程。通過觀看節目,廣大青少年能夠更好地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激勵著他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努力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拼搏。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4

      在2025年《開學第一課》“銘記與奮斗”的激昂主題下,“白刃格斗英雄連”的故事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

      1940年,百團大戰激戰正酣。11月的`一個漆黑夜晚,日軍妄圖突襲25團指揮部。危急時刻,“白刃格斗英雄連”前身——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1縱隊25團8連的炊事員張生旺,挑水時敏銳察覺敵情,火速報告。戰斗瞬間爆發,連長任尚琮率1排、3排迅速搶占村東北高地,阻擊敵人;指導員張萬清則帶領2排沖向村東南迎擊。

      彼時,戰士們武器匱乏,八路軍的刺刀遠短于日軍,且并非人手一把。但面對兇殘日寇,他們毫無懼色。村口,敵我短兵相接,相距僅10米。戰士們怒吼著,邊跑邊上刺刀,眨眼間與敵人展開白刃戰。刺刀拼彎了,就掄起槍托砸;槍托砸壞了,就用小鍬砍。一名年輕戰士腹部被刺中,卻死死抱住敵人,咬斷其喉嚨,與敵人同歸于盡。

      這場反偷襲戰持續1個多小時,大半時間都是殘酷肉搏。8連以負傷和犧牲30余人的巨大代價,斃敵40多人,成功保衛了團指揮所和群眾安全,打破了八路軍拼刺刀拼不過日軍的謬論。戰后,八路軍總部授予該連“白刃格斗英雄連”的榮譽稱號。

      歲月更迭,如今的“白刃格斗英雄連”歷經多次改編,可“逢敵亮劍、有我無敵、刺刀見紅”的精神始終傳承。他們在后續戰斗中屢立戰功,在和平年代的搶險救災、軍事演習里,也總是沖鋒在前。他們的故事,激勵著新一代青少年銘記歷史,奮勇拼搏,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5

      在2025年《開學第一課》“銘記與奮斗”的主題篇章里,“白刃格斗英雄連”的故事如同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震撼著每一位同學的心靈。

      “白刃格斗英雄連”的`前身是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1縱隊25團8連,組建于1938年1月。1940年,百團大戰的烽火燃遍大地。11月的一個夜晚,日軍妄圖偷襲25團指揮部。8連炊事員張生旺在挑水時敏銳發現敵情,迅速報告。戰斗瞬間打響,8連連長任尚琮率1排、3排迅速搶占村東北高地阻擊敵人,指導員張萬清則帶領2排沖向村東南迎敵。

      彼時,戰士們武器簡陋,八路軍使用的刺刀長度遠短于日軍,甚至不是每名戰士都能配備。但面對來勢洶洶的日寇,他們毫無懼色。在村口,敵我短兵相接,相距僅10米。戰士們怒吼著,邊跑邊上刺刀,瞬間與敵人展開白刃戰。刺刀拼彎了,就用槍托砸;槍托砸壞了,就用小鍬砍。一名年輕戰士腹部被刺中,仍死死抱住敵人,咬斷其喉嚨,最終與敵人同歸于盡。

      這場反偷襲戰,持續1個多小時,大半時間都是殘酷的肉搏。8連以負傷和犧牲30余人的巨大代價,斃敵40多人,成功保衛了團指揮所和群眾安全,打破了八路軍拼刺刀拼不贏日軍的“神話”。戰后,八路軍總部授予該連“白刃格斗英雄連”的榮譽稱號。

      時光流轉,如今的“白刃格斗英雄連”已歷經多次改編,但那股“逢敵亮劍、有我無敵、刺刀見紅”的血性特質,始終在連隊中傳承。在后來的戰斗歷程里,他們參加大小戰役戰斗200余次,先后6次被授予榮譽稱號,榮立集體一等功2次、二等功10次、三等功8次。無論是戰爭年代的沖鋒陷陣,還是和平時期的搶險救災、軍事演習,他們都用行動詮釋著英雄連隊的擔當。

      “白刃格斗英雄連”的故事,讓同學們深刻理解了先輩們為了國家和民族,不畏強敵、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激勵著新一代的青少年,在銘記歷史中汲取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6

      2025年的《開學第一課》以“銘記與奮斗”為主題,將我們的思緒拉回到那段血與火交織的艱辛歲月。在紛飛的戰火中,革命先輩們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為民族的獨立與解放,譜寫了壯麗篇章。

      憶往昔,長征之路,紅軍戰士們面臨著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雪山高聳入云,皚皚白雪掩蓋著危險與死亡,戰士們卻憑借鋼鐵般的意志,一步一步攀爬,單薄的衣衫無法抵御刺骨的寒冷,可他們心中的理想之火熊熊燃燒。草地廣袤無垠,處處是吞噬生命的沼澤,饑餓如影隨形,野菜、皮帶成為他們維持生命的食物。敵人的圍追堵截,更是讓紅軍戰士們時刻處于生死邊緣。湘江之戰,鮮血染紅了江水,戰士們前赴后繼,用生命捍衛著革命的`希望。

      再看抗日戰爭,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肆意踐踏中華大地,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南京大屠殺中,三十萬同胞慘遭屠戮,山河破碎,滿目瘡痍。但中華兒女并未屈服,楊靖宇在冰天雪地中孤身奮戰,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狼牙山五壯士為掩護群眾和部隊轉移,寧死不屈,跳下懸崖。他們的英勇事跡,成為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那段歲月,充滿了苦難與犧牲,先輩們用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繁榮。作為新時代的學子,我們應銘記歷史,傳承先輩們的奮斗精神。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想想長征戰士們面對的艱難險阻,以此激勵自己勇往直前;在生活里,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努力成長為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以先輩為榜樣,在奮斗中書寫屬于我們的青春華章。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7

      觀看2025年以“銘記與奮斗”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仿佛穿越時空,走進了那段充滿血淚與艱辛的崢嶸歲月,心中滿是震撼與敬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反動派對紅軍進行殘酷圍剿。紅軍被迫長征,踏上了一條充滿荊棘的求生與革命之路。在飛奪瀘定橋戰役中,瀘定橋的木板被敵人抽掉,只剩十三根寒光閃閃的鐵索橫亙在大渡河上。橋下是洶涌澎湃的.河水,對岸是敵人的重兵把守,槍林彈雨不斷。紅軍戰士們毫無懼色,組成敢死隊,攀著鐵索,冒著敵人的炮火,奮勇向前。他們有的被子彈擊中,墜入河中,瞬間被河水吞沒,但后面的戰士毫不退縮,繼續沖鋒,最終成功奪下瀘定橋,為紅軍北上開辟了通道。

      抗日戰爭時期,更是一段山河破碎、全民抗爭的悲壯歷史。日軍實行“三光”政策,無數村莊被燒毀,百姓流離失所。在河北狼牙山地區,八路軍某部七連六班的五位戰士,為掩護群眾和部隊轉移,與日軍激戰一整天。他們子彈打光了,就用石頭砸,面對敵人的勸降,他們寧死不屈,高呼著“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幸免于難;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這些先烈們的事跡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他們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為了國家、為了民族,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更應銘記這段血與火的歷史,從先輩們的奮斗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學習中,遇到難題時,要像先輩們攻克艱難險阻一樣,堅持不懈,努力鉆研;在生活中,面對挫折,要以先輩們的堅韌為榜樣,勇敢前行。我們要時刻牢記自己肩負的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讓先輩們的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8

      2025年《開學第一課》的“銘記與奮斗”主題,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歷史的大門,讓我得以窺探那段血與火交融的艱難歲月,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回溯到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革命先輩們遭遇的困境超乎想象。在長征途中,戰士們跨越千山萬水,不僅要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還要時刻防備敵人的襲擊。大渡河水流湍急,河上的瀘定橋搖搖欲墜,為了突破敵人的封鎖,紅軍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攀爬鐵索。他們的雙手被鐵索磨破,鮮血染紅了鐵鏈,卻沒有一人退縮。在荒無人煙的草地上,戰士們常常面臨斷糧的危機,只能靠挖野菜、煮皮帶充饑。許多戰士因饑餓和疾病倒在了草地上,再也沒有站起來,但隊伍依然堅定地向著目標前進。

      抗日戰爭期間,日軍的殘暴行徑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城市被轟炸成廢墟,鄉村被洗劫一空,無辜百姓慘遭殺害。然而,中華兒女奮起反抗,在敵后戰場,抗日游擊隊利用熟悉的地形,與敵人展開了機智靈活的斗爭。地道戰、地雷戰等戰術,讓敵人防不勝防。在正面戰場,中國軍隊浴血奮戰,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等,無數將士們舍生忘死,用生命捍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他們在血與火中堅守,為的是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未來。

      那段歲月,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黑暗、最艱難的`時期,但先輩們用頑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為我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享受著和平與繁榮,更不能忘記歷史。我們要將先輩們的奮斗精神融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讓我們銘記歷史,在奮斗中前行,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9

      2025年《開學第一課》聚焦“銘記與奮斗”,“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的事跡震撼人心,將我們拉回那段血火交織的抗戰歲月。

      1937年9月25日,全民族抗戰爆發不久,日軍氣焰囂張。八路軍115師685團2營5連,也就是后來的“平型關大戰突擊連”,奉命在關溝以北高地伏擊日軍先頭部隊。戰斗打響,“猛子”連長曾賢生咬破手指立血誓,全連士氣高漲。老連長高喊“跟我上”,揮舞大刀率先沖入敵陣。戰士們如猛虎下山,打得日軍措手不及。但日軍憑借裝備優勢負隅頑抗,機槍火力兇猛。關鍵時刻,指導員楊俊生帶領突擊排沖向妄圖搶占制高點的'日軍,老連長側翼包抄,與敵人展開白刃戰,連殺十多個鬼子,刀刃卷了就用槍托砸。激戰中,老連長不幸身中數彈,被敵包圍,他拉響最后一顆手榴彈,高呼“中華民族萬歲”,與敵人同歸于盡。全連官兵懷著滿腔怒火,子彈打光用刺刀,刺刀斷了用槍托,槍托折了就與敵人扭打,直至流盡最后一滴血。此役,全連160人僅幸存30余人,卻成功完成任務,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平型關大戰突擊連”展現出的英勇無畏、舍生忘死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作為新時代學子,我們要銘記這段歷史,傳承先輩們的奮斗精神。在學習中遇到難題時,想想突擊連戰士面對強敵毫不退縮的勇氣,激勵自己刻苦鉆研;在生活里遭遇挫折,以他們堅韌不拔的意志為榜樣,勇往直前。讓我們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拼搏,讓先輩的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10

      2025年《開學第一課》以“銘記與奮斗”為主題,其中“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的故事,如同一把火炬,照亮了那段充滿血淚與抗爭的抗戰歷史,也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奮斗之火。

      平型關戰役,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突擊連的戰士們在這場戰役中,用生命譜寫了壯麗的篇章。戰斗前夕,他們便立下必死決心,“猛子”連長曾賢生的血誓,激勵著每一位戰士。戰斗打響,面對裝備精良、數倍于己的日軍,突擊連毫無懼色,率先沖入敵陣。戰場上,硝煙彌漫,槍炮聲震耳欲聾。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穿梭,他們的身影堅定而決絕。有的戰士被子彈擊中,卻依然向前沖鋒,直至倒下;有的戰士與敵人展開近身肉搏,以血肉之軀對抗敵人的鋼鐵武器。在激烈的戰斗中,老連長不幸犧牲,但全連沒有一人退縮,他們懷著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繼續與敵人殊死搏斗,直至取得戰斗的勝利。

      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著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幸福。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更要傳承和弘揚“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的精神。在學習上,我們要勇于挑戰難題,像突擊連戰士攻克艱難險阻一樣,堅持不懈,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以他們的勇氣和堅韌為指引,不輕易放棄,積極尋找解決辦法。我們要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平型關突擊連的精神在我們這一代發揚光大,激勵著我們不斷砥礪前行。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11

      2025年《開學第一課》圍繞“銘記與奮斗”主題,生動講述了“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的英勇事跡,帶領我們重溫了那段艱苦卓絕、波瀾壯闊的抗戰歲月,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先輩們的偉大精神力量。

      平型關大戰中,突擊連承擔著伏擊日軍先頭部隊的艱巨任務。戰斗伊始,戰士們就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面對敵人的猛烈炮火和優勢兵力,他們毫不畏懼,奮勇向前。老連長身先士卒,帶領戰士們與敵人展開激烈交鋒。在戰斗的關鍵時刻,為了阻止敵人搶占制高點,指導員楊俊生帶領突擊排迅速沖了上去,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老連長也從側翼包抄,與敵人短兵相接,他親手斬殺了十多個鬼子,直至刀刃卷曲。然而,不幸的是,老連長在戰斗中身中數彈,被敵人包圍。在絕境之下,他毅然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連長的犧牲激發了全連官兵的斗志,他們懷著滿腔怒火,與敵人展開了一場慘烈的白刃戰,最終成功完成了任務,為平型關大捷立下了赫赫戰功。

      突擊連在戰斗中表現出的英勇無畏、堅韌不拔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生活在和平繁榮的`時代,更應銘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挑戰,此時,我們要以“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的戰士們為榜樣,學習他們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勇氣,學習他們為了理想和信念不懈奮斗的精神。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讓先輩們的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12

      觀看2025年《開學第一課》,“銘記與奮斗”四個字如同重錘,一次次叩擊著我的心靈。當鏡頭聚焦“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白刃格斗英雄連”“劉老莊連”,那些泛黃的照片、老兵的講述,讓我仿佛看到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沖鋒,在白刃交鋒中堅守。沒有他們用血肉之軀筑起長城,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安寧課堂。

      最讓我動容的是新安旅行團的故事。一群和我們年紀相仿的少年,背著行囊走遍大半個中國,用歌聲、話劇喚醒民眾抗日熱情。他們沒有溫室可躲,卻把“救國”二字刻進青春——這讓我明白,“少年強”從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危難時挺身而出的勇氣,是無論何時都心懷家國的擔當。

      從延安窯洞傳出的《黃河大合唱》旋律,從八一式馬步槍到殲-10戰斗機的跨越,更讓我看見“奮斗”的`力量。銘記歷史不是沉溺于傷痛,而是像先輩那樣,把對英雄的敬仰、對祖國的熱愛,化作書桌前攻克難題的堅持,化作成長路上不服輸的韌勁。這堂課,讓我讀懂了“中國脊梁”的模樣,也讓我下定決心,做新時代的“奮斗者”,讓英雄精神在我們這代人手中薪火相傳。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13

      “為什么要銘記抗戰歷史?”《開學第一課》用一個個鮮活的故事,給了我最有力的答案。當楊靖宇將軍“胃里只有棉絮和樹皮”的細節被提及,當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通過史料還原,我攥緊了拳頭——那些刻骨銘心的傷痛,不是書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無數同胞用生命寫下的警示:落后就要挨打,遺忘就是背叛。

      節目里的“裝備變遷”篇章,更讓我感受到“奮斗”的`重量。從抗戰時期簡陋的步槍,到如今翱翔藍天的殲-10戰斗機,這不僅是武器的升級,更是一代又一代人“強國有我”的誓言。先輩們在缺衣少食的困境中仍能造出“土武器”保家衛國,我們如今擁有更好的學習條件,更該為祖國的發展拼盡全力。

      新安旅行團的少年們讓我想起自己的生活。他們用“旅行”救國,我們可以用“學習”報國;他們在顛沛中傳播希望,我們可以在校園里積蓄力量。這堂“開學第一課”,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它讓我把“銘記”刻進心里,把“奮斗”扛在肩上,立志用知識武裝自己,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青少年,從未忘記歷史,更在為創造更好的未來而奔跑。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14

      2025年的《開學第一課》,以“銘記與奮斗”為鑰,打開了一段厚重的歷史。當“劉老莊連”82名戰士全員犧牲卻無一人退縮的故事響起,當《黃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在延安窯洞重現,我深刻理解了“不畏強暴、血戰到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先輩們用生命踐行的信仰。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節目中“過去與現在”的對比:當年新安旅行團的少年們徒步宣傳抗日,如今的我們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當年戰士們用落后武器抵御外敵,如今人民軍隊擁有先進裝備守護疆土。這種變化,是無數人奮斗的結果,更是我們這代人需要接續的使命。

      楊靖宇、左權等英烈的名字,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不是為了讓我們記住仇恨,而是為了讓我們明白:和平來之不易,奮斗永無止境。作為中學生,我們或許不能像先輩那樣奔赴戰場,但可以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在生活中踐行責任,把對歷史的銘記,變成成長的動力。這堂特殊的“開學第一課”,讓我懂得:青春的意義,在于接過先輩的接力棒,用奮斗書寫屬于我們這代人的“強國篇章”。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15

      2025年的《開學第一課》以“銘記與奮斗”為主題,帶領我們走進了延安這座具有深遠意義的光明之城,深入聆聽了《黃河大合唱》誕生的動人故事,給我帶來了極大的觸動。

      延安,在抗戰時期是無數有志之士向往的革命圣地,它承載著民族的希望與夢想。1939年春天,詩人光未然因前線墜馬受傷來到延安療傷。在此,他與冼星海重逢并決定再度合作,創作一部大合唱。光未然將自己兩次渡過黃河目睹船夫與風浪搏斗的場景,以及在呂梁山的戰斗經歷,在病床上用5天時間一氣呵成寫成400行長詩,完成了《黃河大合唱》的歌詞。

      冼星海拿到歌詞后,雖忙于開荒生產且身患傷風頭痛,但創作熱情絲毫不減。因喜愛吃糖果卻難以買到,光未然便用白糖代替。冼星海將對祖國命運的關注、對民族災難的憂憤和對革命戰爭的頌揚,全部傾注到作品中。經過六天六夜的.努力,《黃河大合唱》誕生了。

      1939年5月11日,在紀念魯藝成立一周年的音樂晚會上,《黃河大合唱》首演。盡管當時樂隊簡陋,卻烘托著熱血青年激情澎湃的演唱。毛主席連聲稱贊,此后它迅速唱響全國,成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時代最強音。

      《黃河大合唱》的誕生,是先輩們在艱苦環境中不懈奮斗的成果。它讓我們銘記那段歷史,更激勵著新時代的我們,在面對困難時勇往直前、努力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16

      觀看2025年《開學第一課》,“銘記與奮斗”的主題如同一束強光,照亮了那段山河破碎卻脊梁挺直的歲月。當鏡頭聚焦“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白刃格斗英雄連”“劉老莊連”,我仿佛看到了硝煙中戰士們握著刺刀沖鋒的身影——平型關的炮火里,他們用血肉之軀撕開敵人防線;白刃交鋒時,他們哪怕只剩最后一口氣,也絕不后退半步;劉老莊的陣地上,82名勇士以生命為代價守住了陣地。這些英雄連隊的故事,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精神圖騰。

      新安旅行團的少年們更讓我動容。他們本該在學堂讀書,卻帶著宣傳抗日的傳單、樂器,用“旅行”的方式走遍大半個中國。沒有精良裝備,他們就用歌聲喚醒民眾;沒有充足物資,他們就靠步行跨越山河。這份“少年志”,讓我明白“愛國”從不是成年人的專屬,而是每個中國人血脈里的責任。當《黃河大合唱》的'旋律在延安窯洞前響起,我仿佛聽到了黃河奔涌的咆哮,也聽到了中華民族不甘沉淪的吶喊——那是苦難中開出的希望之花,是絕境里挺立的民族精神。

      從八一式馬步槍到殲-10戰斗機的跨越,更是讓我讀懂了“奮斗”的意義。先輩們用犧牲換來了和平,我們便要用努力守護這份安寧。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或許不用上戰場,但“銘記”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把英雄的精神融入日常:課堂上認真學習,是為了將來能為國家貢獻力量;生活中堅守底線,是為了守護先輩用生命換來的正義。這堂特殊的“開學課”,讓我懂得了:唯有銘記歷史,才能不負先輩;唯有接續奮斗,才能讓英雄的精神永遠傳承。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17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2025年《開學第一課》用一個個真實的故事,為我們解答了這句話的重量。當楊靖宇將軍“胃里只有棉絮和樹皮”的細節被提及,當左權將軍寫給家人的家書在屏幕上浮現,我再也忍不住眼眶的濕潤——這些英烈不是課本上的名字,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有牽掛的家人,卻為了更多人的團圓,選擇把生命獻給祖國。

      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被再次講述時,課堂里格外安靜。那些泛黃的照片、幸存者的`證詞,提醒著我們:和平從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先輩們用犧牲換來的禮物。我們這代人沒有經歷過戰火,卻必須記得:忘記歷史,就是對先輩的背叛;輕視苦難,就無法真正珍惜當下的幸福。

      最讓我心潮澎湃的,是人民軍隊裝備的發展歷程。從只能仿制的八一式馬步槍,到自主研發的殲-10戰斗機翱翔藍天,這不僅是裝備的升級,更是國家實力的飛躍。這背后,是無數科研工作者的默默奮斗,是一代代中國人“不服輸、不放棄”的韌勁。作為學生,我們或許無法直接參與國防建設,但可以像新安旅行團的少年們一樣,把“愛國”變成具體的行動:學好每一門學科,打好知識基礎;關注國家發展,樹立遠大理想。

      這堂《開學第一課》,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它讓我明白,“銘記”是為了更好地“奮斗”,“少年強”才能“中國強”。我們要帶著先輩的期望,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守護好這來之不易的和平,讓英雄的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芒。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18

      2025年的《開學第一課》,以“銘記與奮斗”為鑰,打開了一扇通往歷史深處的大門。當鏡頭從平型關的戰場切換到延安的窯洞,從少年旅行團的足跡延伸到殲-10戰斗機的航跡,我仿佛完成了一場跨越80年的“精神對話”——與英雄對話,與歷史對話,更與未來的自己對話。

      “白刃格斗英雄連”的故事,讓我讀懂了“勇氣”的真正含義。不是沒有恐懼,而是明知危險,依然選擇向前;不是沒有牽掛,而是把對家國的愛,放在了個人安危之上。那些握著刺刀沖鋒的戰士,用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從不缺脊梁”。而新安旅行團的少年們,則讓我看到了“少年力量”的無限可能。他們沒有槍,卻用歌聲凝聚人心;他們年紀小,卻用腳步丈量愛國的深度。這份“以小我護大我”的擔當,值得我們每一個新時代少年學習。

      《黃河大合唱》誕生的故事,更讓我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在延安最艱苦的歲月里,冼星海用激昂的旋律,把黃河的`咆哮、人民的苦難、民族的希望熔鑄成一首歌。當“風在吼,馬在叫”的歌聲響起,我仿佛看到了無數中國人從苦難中站起,向著光明前行。這讓我明白,文化不僅是傳承,更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精神武器”。

      從八一式馬步槍到殲-10戰斗機,從楊靖宇的棉絮到南京大屠殺的警鐘,這堂“開學課”讓我深刻認識到:歷史不是過去的塵埃,而是照亮未來的明燈;奮斗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腳踏實地的行動。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要把“銘記”刻在心里,把“奮斗”落在實處——認真聽好每一節課,積極參與每一次實踐,努力成長為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唯有如此,才能告慰先輩,才能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19

      2025年的《開學第一課》,如同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長卷,在“銘記與奮斗”的主題下徐徐展開。其中,新安旅行團的事跡,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那段艱難的抗日征程。

      當節目講述新安旅行團的故事時,我被深深震撼了。一群和我年紀相仿的少年,在國家危亡之際,毅然踏上了以“旅行”為名的抗日救國之路。他們沒有先進的武器,沒有充足的物資,只有一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和堅定的信念。他們行走萬里,用歌聲、戲劇等形式,向廣大民眾傳播抗日思想,喚起民眾的抗日熱情。

      他們的“旅行”充滿了艱辛與危險,卻從未放棄。在街頭巷尾,在鄉村小鎮,他們用稚嫩的聲音喊出抗日的口號,用生動的表演展現日軍的暴行。他們讓我明白,年齡從來不是愛國的阻礙,只要心中有國,就能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與新安旅行團的少年們相比,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著優越的條件。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不能忘記這些少年英雄們的付出。我們要學習他們的愛國精神和擔當意識,將個人的成長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在學習中,我們要像新安旅行團的少年們一樣,勇于面對困難,努力克服困難。在生活中,我們要積極傳播正能量,關心國家大事,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安旅行團的少年們,用他們的行動詮釋了“少年強則國強”的深刻內涵。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行。讓我們銘記歷史,傳承和弘揚新安旅行團的精神,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書寫屬于我們的青春篇章。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20

      觀看2025年《開學第一課》,新安旅行團的事跡如同一首激昂的青春抗戰之歌,在我心中久久回蕩。

      節目中,新安旅行團的少年們那堅定的眼神、勇敢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他們在抗日戰爭的烽火中,以筆為槍,以舞臺為戰場,用自己的方式為抗戰事業貢獻力量。他們穿越戰火紛飛的地區,把抗日的種子播撒在每一個角落。

      他們排演抗日劇目,如《放下你的鞭子》,用逼真的表演讓觀眾感受到日軍的殘暴和人民的苦難,激發了無數人的抗日斗志。他們還通過寫標語、發傳單等方式,向民眾宣傳抗日道理。他們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抗戰的意義,加入到抗日的行列中來。

      新安旅行團的少年們,用青春和熱血詮釋了愛國的真諦。他們在艱苦的環境中,始終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精神,不畏艱險,勇往直前。他們的這種精神,讓我深受鼓舞。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繁榮的時代,但我們不能忘記新安旅行團的`少年們所經歷的苦難和付出。我們要學習他們的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知識和技能。

      我們要以新安旅行團的少年們為榜樣,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讓我們用自己的行動,續寫新安旅行團的精神傳奇,讓青春在為國家和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21

      《開學第一課》中,新安旅行團的事跡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對那段抗戰歷史的認知,也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愛國精神的強大力量。

      新安旅行團的少年們,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用“旅行”的方式,為抗日救國事業奔走呼號。他們的`勇氣和擔當,讓我敬佩不已。他們放棄了舒適的生活,選擇了充滿艱辛的抗日之路,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深刻含義。

      他們在旅行中,不僅向民眾宣傳抗日思想,還積極組織募捐活動,為前線的戰士們籌集物資。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抗戰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新安旅行團的精神,是一種愛國精神,是一種奮斗精神,更是一種奉獻精神。這種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

      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要銘記新安旅行團的精神,傳承愛國力量。我們要在學習和生活中,發揚不怕困難、勇于拼搏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我們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讓我們以新安旅行團的少年們為榜樣,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讓新安旅行團的精神,在新時代的陽光下,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22

      2025年《開學第一課》以“銘記與奮斗”為主題,帶我們重溫了抗日戰爭那段血與火的歲月。其中,《黃河大合唱》誕生的過程,讓我深受觸動。

      節目中,我了解到1938年秋末,光未然隨演劇三隊橫渡黃河,親身感受了壺口瀑布的磅礴激流和船夫號子的鏗鏘節奏,這為他的創作埋下了靈感的種子。1939年初,光未然因墜馬受傷到延安治療,在病床上,他僅用5天時間就創作出了《黃河大合唱》的八首歌詞。

      1939年3月11日晚上,在延安的窯洞里,光未然朗誦了這首長詩,冼星海聽后激動不已,一把抓住歌詞說:“我有把握把它譜好!”隨后,冼星海在簡陋的窯洞里,僅用6天時間就完成了整部作品的譜曲。他將黃河船夫與驚濤駭浪的搏斗融入音樂,把中國民間音樂元素與西方交響樂形式相結合,創造了中國近代音樂史上的里程碑。

      1939年4月13日,《黃河大合唱》在陜北公學禮堂首次奏響,現場掌聲雷動,它如同一把利劍,劈開了沉重的戰爭陰霾。毛澤東觀看后贊不絕口,周恩來更是題詞:“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

      《黃河大合唱》的.誕生,是時代的產物,它凝聚著無數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和奮斗精神。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銘記這段歷史,傳承和弘揚這種精神,讓《黃河大合唱》的怒吼聲永遠在我們心中回蕩,激勵我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23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如同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而《黃河大合唱》誕生的事跡,則是畫卷中最耀眼的一筆。

      當聽到光未然在壺口瀑布旁,被黃河的磅礴氣勢所震撼,從而激發創作靈感時,我仿佛也身臨其境,感受到了那股來自母親河的力量。他在病床上忍痛創作歌詞,將黃河對民族的哺育、屈辱與呻吟、覺醒與怒吼都融入其中,那400多行詩句,是他對祖國深深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無比憤恨。

      冼星海的譜曲過程更是令人敬佩。他在簡陋的`窯洞里,不顧寒冷和身體的疲憊,僅僅用了6天就完成了《黃河大合唱》的譜曲。他巧妙地將黃河號子的音型融入其中,讓作品既有西方交響套曲的邏輯推進,又有中國傳統音調的旋律韻味。這種創新和融合,讓《黃河大合唱》成為了一部獨一無二的經典之作。

      《黃河大合唱》的首次演出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讓延安的軍民熱血沸騰,也讓全國人民聽到了抗戰的最強音。“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這句歌詞,如同一聲聲戰斗的號角,激勵著無數中華兒女投身到抗日救國的偉大事業中。

      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但《黃河大合唱》所傳達的精神永遠不會過時。我們要銘記那段歷史,以先輩們為榜樣,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發出屬于我們的“黃河怒吼”,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拼搏。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24

      《開學第一課》中關于《黃河大合唱》誕生過程的講述,如同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對那段抗戰歷史深入了解的大門。

      光未然在橫渡黃河時,被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斗的場景所打動,那鏗鏘的號子聲,激發了他內心深處的創作激情。回到延安后,他在病床上奮筆疾書,用5天時間完成了歌詞創作,將黃河的精神與中華民族的抗爭精神緊密相連。而冼星海,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在聽到光未然的朗誦后,毫不猶豫地接過了譜曲的重任。他在艱苦的環境中,憑借著自己深厚的音樂功底和對祖國的熱愛,僅僅6天就完成了這部不朽的作品。

      《黃河大合唱》首次演出時的場景,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浮現。簡陋的舞臺,樸素的服裝,但演員們那充滿激情的演唱,讓每一個音符都充滿了力量。“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那激昂的旋律,讓現場的觀眾熱血沸騰,掌聲雷動。

      《黃河大合唱》不僅是一部音樂作品,更是一部抗戰史詩,它見證了中華民族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不屈不撓和頑強抗爭。它讓我們明白,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挫折,我們都要像黃河一樣,勇往直前,永不屈服。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銘記《黃河大合唱》所傳達的精神,傳承抗戰精神,努力學習,為祖國的未來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中華民族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繼續奏響激昂的樂章。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25

      《開學第一課》以“銘記與奮斗”為主題,帶領我們重溫抗戰歲月,每一個篇章都讓我心潮澎湃,深刻懂得了銘記歷史與奮勇前行的意義。

      節目中,“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白刃格斗英雄連”“劉老莊連”的故事令人動容。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沖鋒,用血肉之軀筑起防線,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氣概,是中華民族永不磨滅的精神豐碑。新安旅行團的少年們更讓我震撼,他們以“旅行”為武器,用演講、演出喚醒民眾,小小的身影里藏著大大的愛國心。還有延安的《黃河大合唱》,那激昂的旋律背后,是無數人對民族解放的渴望,是絕境中不屈的吶喊。

      這些故事不是遙遠的歷史,而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力量。如今的我們,雖無需直面戰火,但英雄們的精神仍需傳承。從八一式馬步槍到殲-10戰斗機的跨越,更讓我看到,奮斗是對歷史最好的銘記。

      這堂特殊的“開學課”,讓我明白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奮斗。作為新時代少年,我們要以英雄為榜樣,用知識武裝自己,用行動續寫民族的輝煌,讓英雄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26

      觀看2025年《開學第一課》,“銘記與奮斗”的主題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對歷史的認知,也讓我對“奮斗”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節目里,楊靖宇、左權等英烈的'事跡讓我熱淚盈眶。楊靖宇在冰天雪地中,以草根、棉絮為食仍堅守陣地,直至犧牲;左權將軍為掩護戰友,將生命永遠定格在戰場。他們用生命詮釋了“愛國”的重量,也讓我們看清了南京大屠殺那段不能忘卻的歷史——銘記苦難,是為了不讓悲劇重演。而人民軍隊裝備從八一式馬步槍到殲-10戰斗機的發展,更像是一部奮斗史詩,從落后到強大,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彰顯著民族復興的決心。

      新安旅行團的少年們讓我看到,愛國從不分年齡。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為抗戰出力,這份擔當值得我們學習。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更應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把對英雄的崇敬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這堂《開學第一課》,不僅是對歷史的回望,更是對未來的召喚。銘記歷史不是停留在過去,而是要帶著英雄精神,在奮斗中創造更美好的明天,讓民族的脊梁永遠挺拔。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 27

      2025年《開學第一課》圍繞“銘記與奮斗”展開,帶領我們走進那段血與火的抗戰歲月,每一個片段都深深烙印在我心中,讓我懂得了歷史與奮斗的緊密聯結。

      走進延安,聆聽《黃河大合唱》的誕生故事,我仿佛看到冼星海等創作者在窯洞里奮筆疾書,用音符點燃民眾的抗日熱情。那激昂的曲調,不僅是藝術的結晶,更是民族精神的吶喊,讓我感受到文化力量在抗戰中的重要作用。而“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等英雄連隊的事跡,更讓我明白勝利的來之不易——是戰士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我們必須永遠銘記。楊靖宇、左權等英烈的不朽功勛,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時刻提醒我們:忘記歷史,就是對英雄的背叛。

      從八一式馬步槍到殲-10戰斗機的騰飛,是國家實力的見證,更是無數人奮斗的.成果。這讓我意識到,“奮斗”不是口號,而是一代代人接力的行動。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以史為鑒,把愛國情、強國志融入日常學習中,用知識和汗水為祖國的發展添磚加瓦。

      這堂《開學第一課》,讓我收獲的不僅是歷史知識,更是前行的力量。銘記歷史,是為了堅守初心;奮力拼搏,才能不負英雄、不負時代,續寫屬于我們這代人的華章。

    【9月1日《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相關文章:

    2024開學第一課在線直播觀看入口08-30

    開學第一課在線直播觀后感05-11

    央視CCTV1開學第一課在線觀看入口202408-28

    《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通用34篇)02-25

    秋季開學第一課在線直播觀后感(精選10篇)07-15

    秋季央視開學第一課在線觀后感(通用26篇)04-14

    央視秋季開學第一課在線直播觀后感(通用41篇)03-27

    央視2022年開學第一課在線直播觀后感(精選10篇)07-15

    央視秋季《開學第一課》在線直播觀后感(通用6篇)07-15

    央視2024開學第一課學生在線觀后感(精選21篇)11-14

    国产一级a爱做免费播放_91揄拍久久久久无码免费_欧美视频在线播放精品a_亚洲成色在线综合网站免费

      中文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三区 | 在线网站亚洲观看 | 中文字幕玖玖资源站zyz | 最新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网站 |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