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絨花》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雪絨花》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雪絨花》(二聲部)。
2、為歌曲《雪絨花》配伴奏并情景表演。
教學目標:
1、讓生體驗二聲部歌曲。
2、能以對祖國滿懷深情的歌聲演唱歌曲《雪絨花》。
3、以劇情為導線,通過伴奏和情景表演等表現手段演譯歌曲《雪絨花》,使學生能初步感受到音樂、藝術、生活的關系,增進了對音樂的興趣,多種潛在智能得以開發。
教學過程:
環節與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組織教學
1.播放《音樂之聲》相關音樂。
2.指導學生按創設好的位置入座。
聽音樂進教室,并按創設好的位置入座,做好上課的準備。
創設一種有利表演的美好、輕松的音樂教學環境。
二、新課導入
欣賞歌曲《雪絨花》
播放歌曲《雪絨花》。設問:
1)此歌聽過嗎?好聽嗎?
2)想了解劇情嗎?
學生回憶這有點熟悉而又不太像的歌曲。
答:聽過。
期待走進劇情。
以有點熟悉的歌曲和劇情吸引學生,為新課進行打下埋伏。
三、新課展開情景勾畫
1.播放歌曲《雪絨花》為背景音樂。
2.組織參與表演的學生。(一女生扮演修女,一男生扮演上校,七生扮演孩子)
1.扮演修女、上校、孩子的學生隨音樂意境出場,根據對音樂的理解作隨機表演。
2.其余學生欣賞。
以表演吸引學生,在觀看中熟悉歌曲。并讓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
情節展開
1.引導并協助學生完成相應的動作。
2.播放錄音《多來咪》和律動動作指導。
3.為學生放單聲部歌曲《雪絨花》。
1.表演“上校教育七個孩子”的場面。
2.表演“修女唱歌曲《多來咪》”。
3.表演“修女在孩子強烈的求知欲中,唱《雪絨花》!
交換表演,讓更多學生參與。并在邊看邊復習歌曲中,隨想象走進劇情。
情節高潮
1.師用鋼琴為歌曲彈奏,并為“孩子”伴唱低聲部。
2.用鋼琴引導學生使用樂器吹、彈奏第二聲部旋律。
3.與學生配合學唱二聲部的歌詞。
4.引導學生進入自己的角色,(修女、上校、孩子、觀眾)
1.“修女”用吉他彈奏《雪絨花》,七個“孩子”演唱。
2.感受師、生合作的二聲部演唱。
3.使用樂器吹、彈奏第二聲部旋律。
4.唱、吹交換。
5.“上!薄ⅰ坝^眾”不據定向的亂坐,造成一種家庭音樂會形式。
1.通過分聲部唱、吹交換,提高二聲部演唱技能。
2.分人物角色,營造家庭音樂會氣氛。讓學生產生共鳴,達到學歌的目的。
情節尾聲
1.再創情景,并為學生準備道具。
2.師為生伴奏并協助低聲部演唱。
1.增加學生,手拿玩具槍扮演敵人。
2.報幕的同學宣布“特拉普特上校家庭合唱團為大家演唱《雪絨花》”:先是表演者隨音樂伴奏輕聲唱,然后所有的'學生當觀眾,與表演者合唱《雪絨花》。
通過故事情節的不同表演,吸引學生學唱歌曲,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并在激動的氣氛里給學生產生回味無窮的體驗。
結束
播放《音樂之聲》。
學生結合畫面,體驗音樂的魅力。邊哼唱邊出教室
懷著對生活、對音樂的熱愛之情,離開教室。
點評:
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是音樂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之一。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重視音樂實踐等是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本設計試圖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探索:
一、藝術與生活: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讓學生在模擬生活(貼近生活)中參與藝術活動,更易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創造音樂。
二、潛能的挖掘:讓學生在劇情扮演過程中,綜合多種藝術表演,發揮想象,挖掘學生各種潛在能力,培養互助合作精神。
三、教學的突破:課堂教學以故事為導線,以學生興趣為主,以學生為本,做到讓學生在“游戲式”的教學方法中主動參與音樂體驗和音樂活動。讓學生深切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雪絨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雪絨花》教學設計4篇01-15
精選《觀潮》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11-15
《白楊》教學設計12-06
《望月》教學設計04-20
教學設計課件02-17
教學設計反思01-27
夏教學設計12-31
《飛機》教學設計12-30
《梅花》教學設計12-26
《鄭人買履》教學設計12-26